上海电建一公司人才培养凸显“量身定制”
近年来,上海电建一公司党委高度重视青年人才培养,较之以往相比,主要是突出“层次全、途径广、内容实”几个关键词,从单一的大学生技术人才培养延伸到所有技能人才培养;从单一的考核方式扩展到全程跟踪全程培养;培养目标更是分为短期目标、中长期目标等,真正实现了为企业人才培养的|“量身定制”。
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打造人才培养的品牌工程
2014年,公司对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进行了全面的组织与策划,精心挑选了10名优秀青年作为首批真正意义上的导航对象,通过合理设计“四个一”的方式为青年提供并规划好切实可行的职业发展途径,即一份成长规划,根据青年的特点为每位导航对象制定出三年成长的总体目标以及每年每季度的阶段性培养目标;一名引领导师,采取一带一、多带一的形式,让青年们有计划地去学习与实践;一本工作记录手册,记录下青年成长的点滴;一套考核管理办法,将青年人的主要工作业绩、职称评定、专业能级提升等作为考核内容。实践证明,参加导航活动的青年人大部分在各专业领域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工作业绩,仅2014年公司施工技术员考核升级的11名青年人中,被导航对象有5人,占比近50%,超过80%的导航对象完成了年初制定的所有目标;超过50%的导航对象在一年的活动期间获得了各项荣誉、奖励,取得了预计的成效,成为了公司青年人才培养的一项品牌活动。今年在原有基础上,公司又对该项活动进行了一定的改制,推出了“升级版”,又有7名青年人加入了导航队伍,充实了企业的人才队伍,公司党委也将进一步探索该项工作的长久有效途径,真正使该项工作引导青年人、吸引青年人、服务青年人。
同时,在公司青年职业生涯导航活动的感染下,各基层党支部也积极响应,选取了项目部具有一定发展潜力的年轻人作为二级、三级导航对象,构建了整个公司层面的“梯队”导航网络。其中株洲项目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针对今年刚入职进入项目的八名大学生,全部安排师傅分专业带教,手把手地把徒弟“领进门”,帮助青年人走好职业生涯的“第一步”。除此之外,项目部还针对各岗位中的年轻人,选拔一定比例人员进行带教,现已签订师徒带教合同19份,公开考核细则,项目党支部还自我“加压”,提出将以工程结束止,能否有人被公司提拔为今后的项目管理者,年轻技术、管理人员能否成为今后项目各专业负责人,所有新进的年轻大学生(包括顶岗实习生)能否适应本岗位技能要求,顺利通过转正考核成为能独挡一面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作为项目人才培养的成效考核。
无锡项目对新进单位的青年人实施“3L”培养模式,即分“Look(看)、Listen(听)、Learn(学)”,让青年成才分布走,项目部提供有效的平台,安排老师傅带教,让青年人看工程图纸、看施工现场;听师父教导、听技术研讨;学技术管理、学方案编制,摸索有效的途径为青年人成才提供平台,让青年人始终保持一颗上进心,保持学习的动力和工作的活力。
强化培训,助推管理人员岗位成才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人才的能力,公司近几年大力推崇岗位培训,提倡以量的积累达到质的改变。针对各基层单位新进大学生多、学历水平高的特点,安排一系列具有实战性的培训,包括新大学生入职培训、各专业专业对口培训、岗位技能培训等,为大家顺利实现从学生到岗位人再到管理英才方面的转型。近两年来,公司组织各类人员培训669人次。同时,公司还特别将培训的数量列入企业经济责任制的考核范围,要求各单位除了公司层面的培训外,还积极自行组织相关培训,为青年人才岗位成长提供便捷通道。基层一线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创新模式、提高成效,内容上包括请老师傅讲、请青年人进行思想互动交流,专业上涉及安全、质量、技术管理以及各类新兴电脑软件的应用。这其中,公司奉贤项目就有一批年轻人通过培训以及工程建设的历练,逐步成长。奉贤项目开工后,正直公司其他项目处于高峰阶段,人员安排在一段时间内趋于紧张,包括项目班子到各部门负责同志,都主要由年轻人担当。当年7月,一大批新入职的大学生被安排到该项目。项目党支部为此动足了脑筋,一方面安排专人进行带教;另一方面定期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中培训,主讲人都是项目内部具有一定经验的老师傅,从质量工艺、技术管理注意事项、安全防范等多方面逐一进行授课,提高了年轻人对于现场工作的热情,还专门组成了技术“小分队”,协同深入施工一线进行全面深入的学习,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成长。经过近一年的培训与实践相结合,奉贤项目去年刚入职的年轻人已经有一批人逐步在专业领域独挡一面,这其中包括项目团支部书记吕琳琳,在专业领域和团青工作方面都显示出了独到的才能。日前,奉贤项目5号机组已于8月20日完成了168h满负荷试运行;6号机组168h满负荷试运行也于11月11日正式开始,该项目还于今年年初被评为上海市文明示范工地,他们培养好了一批年轻人、用好了一批年轻人,在年轻人的团队中,实现了项目部的“多赢”局面。
另外,公司修造厂也在强化培训这方面的工作中尝到了甜头。修造厂嘉定分厂主要是GE进气烟道的主要制作厂家之一,在十多年的合作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口碑。近几年,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励、产品质量越发严格,另一方面分厂年轻同志的大量补充,曾一度使修造厂的人才力量也显得捉肩见肘。厂领导在公司党委的正确领导下,高度重视企业的人才培养工作,定期组织优秀青年开展产品质量、产品工艺、产品标准方面的培训,有些重要内容还利用公司“网格化”管理的平台,深入到协作单位中,修造厂的理念就是质量第一、诚信第一,要在国企中打造出对外企的品质和服务,将GE这块进口市场不断做大做强,用有效的培训、优秀的人才创造出不朽的品质。
同时,公司团委也积极利用各类平台进行青年小讲堂的授课,大大提高了青年人才的学习热情。
多重并举,实现技能人才的素质提升
近几年来,公司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也相当迫切,尤其是今年公司承接了临港维护项目之后,一大批技能人才被抽调,正是得益于企业近年来在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使得我们较好地走过了这段过度期,在安装与检修业务中寻求了平衡。电气分公司通过“三个一”深化青年人才梯队建设,即一是跨前一步,人才培养从“小处”着手,在对新人带教过程中,分公司要求带教师父必须认真分析每个徒弟的特点和优势,手把手地进行带教,做到有针对性的同时,还要通过徒弟“冲”一把、师父“推”一把的方式,使徒弟们得到锻炼、有所提高。二是深入一点,人才培养从“自身”做起,分公司要求师父们要时刻跟踪了解徒弟们的成长动态,同时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必须体现在工作中遇到困难要身体力行,做示范、做榜样;徒弟们对“自身”的严格要求就是要始终保持进取的精神,多看、多问、多思,从而实现快速成长;三是超前一点,人才培养从“发展”出发,分公司大胆使用崭露头角的年轻人,实践证明通过一系列有效的带教与激励机制,涌现出了一批年轻的技能骨干,比如电气分公司在党员班长王贤钧的带教下,他的2个徒弟经过长兴电厂项目的工作历练后,已基本能对经历过的工作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独立开展工作,逐步成为岗位中的骨干。陆为国同志成为了奉贤项目高压班的精英,独立开档带领员工进行电气高压部分的安装工作,而陈晨也成为了平山项目电气高压安装的骨干着手开始了新的工作。
热机分公司为青年成才提供了三大载体,即以网络为平台,让青年“网聚”起来;以劳模工作室为纽带,让青年“亮相”出来;以项目为依托,让青年“互动”起来,加之分公司一年多来实施的“蓝领导航”活动,使得分公司在一线骨干严重缺乏的情况下,发挥复合型班组作用,形成了大班组、大管理的模式,确保各项目热机安装有序进展。检修分公司依托劳模工作室定期组织开展劳模流动讲堂等活动,为青年人提供学习知识、交流经验的平台,强化检修等专业人才的培养,为企业多元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劳模创新工作室,构建高新人才基地
近年来,劳模是企业内的一股先进的势力,公司党委也充分利用好该资源,发挥劳模在各部门的定点作用,围绕科技创新、构建高新人才基地发挥出了劳模的引领氛围。张林军近年来转战多个施工点,曾经带领她的团队创下了13.5个月完成景德镇660万MW机组安装的工期纪录,每一个项目中都会积极投身于人才培养,把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作风予以传授;董学军是公司检修分公司经理,近年来带出了像金伟峰、林曾等管理和技术骨干,为检修队伍的充实奠定了基础,特别是此次承接了临港维护项目后,还多次开设了劳模流动讲堂,为各专业的一线人才言传身教;张政忠是热机分公司经理,通过“劳模诊所”活动的开展,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多次在网络媒介及施工现场为施工一线解除各类困难,也在实践中培养了一批青年技能人才,包括汽机本体班班长潘洪波等。公司热电调试中心,是我公司技术含量较高的部门,也是以青年人为主的一个重要单位。作为青年人的典型,中心借“邢俐佳”创新工作室的优势,注重在实践中培养青年人才,强调其辐射作用,形成高新技术人才成长的快速通道。近年来,中心已经有一批85后青年人逐步成长为企业调试工作的生力军,为中心承接更多的市场订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平山项目结合工程质量要求,特别重视工程焊接技术的提升和运用,也充分利用项目部焊接能手夏强的优势,由项目工委牵头专门成立了“夏强”工作室,带领一批人主攻焊接质量、培育焊接人才,为公司继续将焊接能量发扬光大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核集团办公厅副主任履新北京
2018-09-01
- “黄金人“:中广核事业的“种子
2018-07-07
- 中广核台山核电EPR首堆工程“
2018-06-14
- 华能“90后”大调查
2018-05-18
- 大唐国际潮州发电:全员培训竞
201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