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精英丨“云岭首席技师”是怎样炼成的
云岭首席技师是怎样炼成的
──走近云南昆明供电局试验研究所技能大师董伟的创新人生
中国电力报 中电新闻网 记者 颜新华 通讯员 田桂珍 周亚旭
对云南的大多数产业工人而言,“云岭首席技师”称号就是他们在技能提升上毕生的追求。
这项只授予云南省内最顶尖级技能人才的荣誉,至今云南电网公司已有18人入选,其中最年轻的就是本文的主角―――昆明供电局试验研究所设备检测工董伟。
2016年8月9日获得该项荣誉时,年仅35岁;也就在这一天,以他名字命名的董伟技能大师工作室成立。
35岁,成为一名熟练的、甚至专业的技术工人,这都是在常理当中,但要说成为技能大师,的确惊艳。
董伟凭什么?他又是如何一步步走上大师的道路的呢?
千锤百炼 一年完成5000次试验
董伟的父亲是一名变电站运行人员,或许是受了父亲的影响,董伟大学就选择了电力专业,从2003年参加工作开始,董伟一直在生产一线,从一名变电一次电气试验工做起。
千锤百炼出深山。面对电网设备和试验工作,和所有人一样,初入职场的董伟也是名副其实的菜鸟。14年的工作生涯并不长,董伟付出了很多努力,千锤百炼,终于从职场菜鸟成长为云岭首席技师。
“刚开始工作就是泡在一座又一座的变电站里,跟着师傅做、向师傅问、再自己摸索,从不会慢慢地就学会了。”试验工作有千百种,工作现场就是学习现场,董伟每年都要进行5000多次的试验工作,校核1000多份试验报告,查验500多份试验报告,每天工作时间几乎不下10多个小时。
工作至今,他先后负责过500千伏草铺、厂口、220千伏权甫等100多座变电站的试验工作,已经成为试验研究所的技术骨干。
“有时候在变电站试验工作遇到没碰到过的问题,我就给董工打电话,他电话里就能直接指导我,每个细节都很清楚,感觉设备构造和试验步骤都刻在他脑子里了。”和董伟同一个班组的新进员工荀羽说,“跟董工一起工作,不仅是学习怎么处理问题,而且他还会带领我们一起查找问题原因,并想预防的方法,让我学到了很多。”紧急缺陷处理是变电检修的一项重要工作,很多时候检修人员都是在睡梦中被缺陷报修电话惊醒。工作就是命令,每次董伟都毫不迟疑,从不说不,积极承担责任,冲在前面。有一次110千伏南窑变电站紧急缺陷处理,董伟刚从其他变电站大修回来,工作服还没脱下就直奔现场,一干又是一天两夜,四十多个小时没合过眼,像这样的事在他身上不止一次,经常会有同事开玩笑说,“怎么又是你?”“你怎么又来了?”饱满的热情与活力投入到工作中,追求工作出实效,从不计较得失就是他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
2015年1月6日,昆明供电局试验研究所设检测班成立,董伟成为了检测班副班长。这是一个新成立的班组,主要负责设备入网质量抽检、设备验收、监造等工作。
在这个新班组成立前,董伟于2013年10月至2014年1月到广州供电局学习检测班的工作内容和管理方式,为新班组的成立积累经验的内容。“新的班组有新的工作内容,更注重发现问题和提前预防,这对我来说又是新的挑战。”他说。面对新领域的工作,董伟继续不断地锤炼自己,学习新 的试验技术,如配网设备局放检测、振荡波检测等等。
精益求精 对试验数据负责
工作14年来,董伟一直秉承着对设备安全负责、对数据负责的态度,做好每一次试验工作。
“肯钻研、有恒心、责任心强、对试验工作精益求精,这是董伟身上最可贵的品质,也是他能成长这么快的重要原因。”手把手带着董伟成长的师傅、同样也是技能大师的代正元这样评价自己的爱徒。
一门两大师,代正元、董伟师徒已然成为云南电网系统的一段佳话。
在董伟的理解中,试验工作就像是给设备做“体检”,责任心、安全意识和技术技能这三样缺一不可。首先,安全意识是跟高压试验打交道的每一个试验工作者脑中都要紧绷的弦,否则就容易被“病人”或者工具伤害。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如果没有责任心,那有时候可能把试验电压不小心就调高了,对设备造成损害。而通过试验获取的很多数据,就像体检时人体的很多指标,先看和标准值是否相符,在不在误差范围内。“其实有时候,试验数据并没有超标,看上去合规,但和上次对比、和出厂时对比,可能就会发现某些数据增大了很多,就预示着设备的某些地方可能存在着隐患,需要进一步检查。如果发现不及时,可能最后就会造成设备损坏。”董伟说,他去工作现场前,都会注意收集以前的数据,但有时候还是不全面,就记录好试验数据,回来再找全数据做对比。
同时,作为设备的“体检医生”,试验 工作者也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技术技能,否则即使面对采集到的试验数据,可能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而在现实工作中,董伟也发现很多时候传统的工器具和传统的检测方法误差较大,会影响试验数据的准确性,进而影响试验者的判断对设备造成损害。
抱着对数据负责人的态度,董伟在日常工作中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就想着通过提升技术技能来提高数据精准度。平日下班回家,他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各种相关的电力专业书籍,把每天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去研究一番,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经过反复的推敲,他提出了一些试验方法大大简化了以前的试验步骤,提高了工作效率并且提高了数据的质量,从而给设备带来了更为安全的效果。
时至今日,经由董伟检测试验的数据,还没有一项在实际运行中出现过偏差。
执着创新 技术改进与理论研究双丰收
在云南昆明供电局试验研究所的一间活动室门口,挂满了这样一排铭牌:“云南省技师工作站、昆明市技师工作站、代正元技能大师工作者、董伟技能大师工作站、修苑工作室。”在这个以技术立所的单位中,弥漫着一股浓浓的“崇尚技能、鼓励创新、尊重人才”的氛围。
该所所长蒋石林告诉记者,营建一种“人人想成才、个个能成才”的发展格局一直是试验所这几年的工作中心,“对试验所来说,过硬的技术是关键。有过硬的技术,就可以算得上精英,如果还能不断推 陈出新、创新方式方法,那就是大师了。董伟就是这样一个善于创新的人。”平日下班回家,别人休息闲暇的时候,董伟要么就是在阅读各种相关的电力专业书籍,要么就是把每天遇到的问题和困难好好琢磨一番,寻找解决问题的更好方法。
这就是董伟创新的动力和诸多创新成果的来源。
2007年至今,他先后负责主持的十余项科技项目、技改项目、职工创新项目的研究,都已顺利通过云南电网公司验收,取得良好的经济及社会效益。至今为止,董伟累计获得云南电网公司各类科学技术奖28项。同时,他的创新成果还获得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受理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7项,共计专利成果25项,可谓奖状、专利等身。
难能可贵的是,不仅注重实践中的技术改进和发明,董伟还注重将这些成果系统化、理论化,形成了许多论文成果,在更大范围内服务和推动电力工业的发展。据悉,截至目前他已经包括在EI(《工程索引》)、国内核心期刊等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参与第三届2016机械制造设计与机电一体化国际会议(ICDMM2016)和第八届亚太电力与能源国际学术会议(APPEEC2016)进行学术交流,2篇论文被录用(EI刊物)。
董伟不仅自己搞科技创新,同时也注重分享自己在科技创新中的收获和经验。
2015年10月至2016年1月,他受邀到昆明供电局生产设备管理部参加全局科技项目的验收工作,把自己的经验和全局的科技项目负责人进行交流,帮助他们梳理成果、准备验收材料等。
高慧君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中核集团办公厅副主任履新北京
2018-09-01
- “黄金人“:中广核事业的“种子
2018-07-07
- 中广核台山核电EPR首堆工程“
2018-06-14
- 华能“90后”大调查
2018-05-18
- 大唐国际潮州发电:全员培训竞
2017-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