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电建二公司:走向"国际化"
2007-10-18 15:47:4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通讯员 张焕臣 耿兴强
9月24日20时,在震耳的鞭炮和欢呼声中,中电广西防城港电厂1号60万千瓦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这标志着该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工程投资方香港中华电力集团总裁米高・嘉道理,这位有着纯正犹太血统的英国商人,得知机组顺利投产的消息后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it's amazing!",译为中文便是"不可思议!"
防城港电厂外景。
令米高先生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山东电建二公司建设防城港电厂1号60万千瓦机组的高质量和快速度。作为业主的港方中电集团,在工程管理的思想、理念和方式上,全部严格执行有关国际标准,使这个项目成了一个国内的"国际工程"。承担工程建设任务的山东电建二公司,积极适应国际管理模式,凭着"精品工程"这把金钥匙,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轨道。
推进"国际化"的管理:规范、高效
走进山东电建二公司防城港电厂项目部,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规范"。--整洁的施工环境,完善的安全设施,忙碌的起吊机械,一切紧张而井然有序。
"干国际化的工程,就需要国际化的规范管理!"项目经理侯端美向我们介绍说。防城港电厂,是香港中华电力集团在中国的首个控股发电项目。这个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着投资商下一步的投资意向。
按照合同要求,1号机组建设工期为23个月,这几乎已经是目前60万千瓦机组建设的最快工期。而在广西防城港,每年雷击日高达100多天,是全国第二大雷区,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更是司空见惯,这些气候因素也将给施工带来不可预料的影响。
"办法总比困难多。"侯端美说,"这些困难不是主要的,难就难在我们与港方管理理念之间的差异。"中电集团作为投资方,对工程建设的管理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公司和监理公司模式,管理公司按照国外的施工惯例,一切严格执行计划和程序,任何计划外的变更将通过文件确认后才能进行。
规范的管理,要通过高效的运作来实现。项目部针对工程建设实际,制订了严密的施工计划,对节点和里程碑项目进行严格控制。于是每一个节点,都成了对工程按期投产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战役。2005年3月,第一批施工人员到达工地。根据计划安排,8月主厂房就要浇筑第一方混凝土。看到机械、材料都没到位,港方管理公司的工程师称这是"不可能的事",极力建议延期。
而延期就意味着可能无法履行合同,不能按时交出机组。"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也要按时浇出混凝土。"项目部上下紧张运转起来,调运机械车辆,联系沙石材料,落实施工人员。从防城港到工地,要通过一条近40公里而且有120多道弯、8座桥的乡间小路,他们筑路修桥,日夜不停地将机械设备、地材石料输送到了工地上。
2005年7月28日,在震耳的鞭炮声中,隆隆作响的搅拌车,向主厂房地基打下了第一方混凝土。这让港方管理公司的技术人员惊叹不已。
在防城港项目部,规范成为最基本的要求,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在进行发电机定子吊装时,项目部按照通常的做法,在吊车进入厂房就位后,利用实物进行了试吊,无误后正准备起吊定子就位,却被赶来的监理人员阻拦下来。原来,按照有关要求,定子吊装前,要在厂房外利用配重进行试吊。大家只好卸下已挂上钩的定子,将吊车退出厂房,进行完试吊程序后,重新回来吊装。
这件事在施工人员中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老起重工孙海波深有感触地说"麻烦自然是麻烦了些,但是想想也不能光凭老经验干活,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才是最大的安全。"
规范化的管理,严格的执行程序,确保了工程有条不紊地进展。2006年5月,主厂房顺利到顶,6月集控楼交付安装,11月DCS受电成功……一项项里程碑项目圆满完成。
超越"国际化"的服务:诚信、超值
"最好的服务,就是要完美的履行好合同。"在"国际化"的管理思想下,建设者这样诠释服务的内涵。
履行好合同,最终的体现是要按时移交机组。投资商的订货合同,是按照25个月签订的,这已经是提前了。但在与山东电建二公司签订承建合同时,工期再提前了三个月,这样设备滞后的问题便凸显了出来。本来应该2006年9月到货的磨煤机减速机,一直拖到了2007年2月还没到货。作为施工头道工序的减速机不到现场,其它的磨煤机设备也无法安装。
眼看着这个里程碑项目难以按期完成,大家心急如焚。在经过一次次的研讨、论证后,大胆提出了"倒装法":先做一个减速机模型,代替减速机就位后,顺序安装后面的磨碗、磨辊、分离器等附属设备,等真的
9月24日20时,在震耳的鞭炮和欢呼声中,中电广西防城港电厂1号60万千瓦机组顺利完成168小时试运行,这标志着该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工程投资方香港中华电力集团总裁米高・嘉道理,这位有着纯正犹太血统的英国商人,得知机组顺利投产的消息后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出:"it's amazing!",译为中文便是"不可思议!"
防城港电厂外景。
令米高先生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山东电建二公司建设防城港电厂1号60万千瓦机组的高质量和快速度。作为业主的港方中电集团,在工程管理的思想、理念和方式上,全部严格执行有关国际标准,使这个项目成了一个国内的"国际工程"。承担工程建设任务的山东电建二公司,积极适应国际管理模式,凭着"精品工程"这把金钥匙,走上了"国际化"的发展轨道。
推进"国际化"的管理:规范、高效
走进山东电建二公司防城港电厂项目部,最深切的感受就是"规范"。--整洁的施工环境,完善的安全设施,忙碌的起吊机械,一切紧张而井然有序。
"干国际化的工程,就需要国际化的规范管理!"项目经理侯端美向我们介绍说。防城港电厂,是香港中华电力集团在中国的首个控股发电项目。这个项目建设的成功与否,将直接决定着投资商下一步的投资意向。
按照合同要求,1号机组建设工期为23个月,这几乎已经是目前60万千瓦机组建设的最快工期。而在广西防城港,每年雷击日高达100多天,是全国第二大雷区,暴雨、台风等恶劣天气更是司空见惯,这些气候因素也将给施工带来不可预料的影响。
"办法总比困难多。"侯端美说,"这些困难不是主要的,难就难在我们与港方管理理念之间的差异。"中电集团作为投资方,对工程建设的管理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管理公司和监理公司模式,管理公司按照国外的施工惯例,一切严格执行计划和程序,任何计划外的变更将通过文件确认后才能进行。
规范的管理,要通过高效的运作来实现。项目部针对工程建设实际,制订了严密的施工计划,对节点和里程碑项目进行严格控制。于是每一个节点,都成了对工程按期投产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战役。2005年3月,第一批施工人员到达工地。根据计划安排,8月主厂房就要浇筑第一方混凝土。看到机械、材料都没到位,港方管理公司的工程师称这是"不可能的事",极力建议延期。
而延期就意味着可能无法履行合同,不能按时交出机组。"一个人当两个人用,也要按时浇出混凝土。"项目部上下紧张运转起来,调运机械车辆,联系沙石材料,落实施工人员。从防城港到工地,要通过一条近40公里而且有120多道弯、8座桥的乡间小路,他们筑路修桥,日夜不停地将机械设备、地材石料输送到了工地上。
2005年7月28日,在震耳的鞭炮声中,隆隆作响的搅拌车,向主厂房地基打下了第一方混凝土。这让港方管理公司的技术人员惊叹不已。
在防城港项目部,规范成为最基本的要求,一切工作都有章可循,有规可依,有据可查。在进行发电机定子吊装时,项目部按照通常的做法,在吊车进入厂房就位后,利用实物进行了试吊,无误后正准备起吊定子就位,却被赶来的监理人员阻拦下来。原来,按照有关要求,定子吊装前,要在厂房外利用配重进行试吊。大家只好卸下已挂上钩的定子,将吊车退出厂房,进行完试吊程序后,重新回来吊装。
这件事在施工人员中产生了不小的震动。老起重工孙海波深有感触地说"麻烦自然是麻烦了些,但是想想也不能光凭老经验干活,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才是最大的安全。"
规范化的管理,严格的执行程序,确保了工程有条不紊地进展。2006年5月,主厂房顺利到顶,6月集控楼交付安装,11月DCS受电成功……一项项里程碑项目圆满完成。
超越"国际化"的服务:诚信、超值
"最好的服务,就是要完美的履行好合同。"在"国际化"的管理思想下,建设者这样诠释服务的内涵。
履行好合同,最终的体现是要按时移交机组。投资商的订货合同,是按照25个月签订的,这已经是提前了。但在与山东电建二公司签订承建合同时,工期再提前了三个月,这样设备滞后的问题便凸显了出来。本来应该2006年9月到货的磨煤机减速机,一直拖到了2007年2月还没到货。作为施工头道工序的减速机不到现场,其它的磨煤机设备也无法安装。
眼看着这个里程碑项目难以按期完成,大家心急如焚。在经过一次次的研讨、论证后,大胆提出了"倒装法":先做一个减速机模型,代替减速机就位后,顺序安装后面的磨碗、磨辊、分离器等附属设备,等真的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