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力科技 > 机器人 > 正文

他用17年的时间,让电力巡检机器人走进群山峻岭

  2018-05-10 14:51:49    来源: 能源评论 
A- A+
电力18讯:

 作者 侯婷 吴琼珊

《三体》作者、曾经的工程师刘慈欣曾把科幻分为两类:天马行空的内容属于软科幻,有扎实想象和落地可能的内容,则是硬科幻。

同为工程师的张斌,也喜欢硬科幻,喜欢里面那些重科学、能落地的点子。

 

张斌是鲁能智能机器人事业部的副总经理、技术总监,他的童年在济宁汶上度过。父亲文革前就读于山东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汶上的一家工厂。图纸、机器、仪表等等,都是张斌从小常见的元素。

但他真正意识到自己“实用性思维”,还是因为父亲开玩笑似的评论。

“当时家里但凡出现一个新玩具,我和弟弟对玩具的原理都很好奇,但我弟弟都会观察、思考研究玩具的原理,而我喜欢动手把它大卸八块,直接分解成零件,一看究竟。我父亲看到之后说,弟弟长大之后,适合做理论研究类工作,而我更适合做动手类的技术工作。”

若干年后,父亲的话成了现实——弟弟当上大学教授,而张斌成为工程师,巧合是两个人工作都和机器人相关。

张斌第一次接触电力巡检机器人,是2003年。

这一年,GPS导航技术刚登陆北京、上海、广州和天津四个城市,国内其他城市的导航地图尚未绘制完成;一项名为“经典故事”的声音识别技术,在那一年美国中央情报局悄悄拿出,用来识别半岛电视台播放的萨达姆讲话是真是假;红外摄像技术也是在不久前才走出实验室,被南方的少数科技公司研制成小型摄像机,开始试探着向市场投放。

而张斌需要做的,就是把上面这些高端、前沿,很多人甚至闻所未闻的“黑科技”,统统集成在一起,还要实现机器位置感知、自动行走转向、自动检测变电站设备、自主充电、24小时不间断运行等目标。

 

目标很高,但张斌意识到,“高大上”固然很好,但实际操作中也会出问题。所以在进行巡检机器人产品化的一次讨论中,他大胆地提出这个不同的观点,并拿出了一种简单、更容易落地的设计模式——两轮驱动,通过差速转向以及更简单的整体架构。这个极简方案最终被采纳,并一直延续到第六代机器人。

 

但是,极简并不意味着简单,虽然在整体设计上做了“减法”,在具体落实上,张斌还是做了两种“加法”。

一种“加法”,是为单一技术“加码”,帮助其找到搭档,比如GPS导航。

最开始,他们想用GPS导航控制机器人。测试时效果也特别好,导航精度用在最新一代机器人上都可以了。但把机器人移到变电站设备区的时候,全都傻眼了——机器人因为过强的电磁辐射,怎么也搜不到GPS信号,完全找不到北。

后来,他们先尝试改造,比如增加天线,加强信号强度,但改造的结果仍然无法满足不同环境的要求。直到张斌却提出了一个“组合导航”的方案——一种导航满足不了,就增加一种,把两种结合在一起,满足不同条件的需求。

 

另一种“加法”,是给大众化技术“加料”,变成适合机器人的定制款。

因为没有先例,需要“加料”的技术不止一个,但让张斌印象最深刻的是云台。所谓云台,是机器人安装摄像头的一个部件,通过控制云台旋转或利用程序让云台自动旋转,以达到全方位扫描监控的功能。

当时,没有太多厂商直接供应电力机器人零件,所以千挑万选后确定的云台,仍然存在一个漏洞——云台上有两根电缆,就像一个人多长了两根辫子一样,不仅影响美观,在运行中一旦被弄断,就会影响到机器人的稳定性。张斌想让厂商按照他们的需求,对云台稍做改装。但这个要求不仅直接被拒,对方还放了话:“一旦打开,后面设备出什么问题我们就不管了”。

既然这样,张斌干脆决定买过来,自己改。

他们先对云台进行测绘,对关键零件进行改造,改造出电缆可以穿过的孔道,把电缆放进去,在里面规划出一个走线的空间。原以为可以成功了,但做好之后没出半个月,内部穿好的线缆在云台运行的反复运动中被磨断了。当时,大家比较丧气,但是毕竟已经走出改装的一大步,不就是反复运动造成的线缆摩擦断线吗?那么就找到摩擦点,一方面合理走线、增大走线路径我们减少摩擦,一方面选择防护套、选择抗磨线缆提高抗磨性能,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终于云台的运行可靠性满足了机器人运行要求。

有意思的是,那家提供产品的公司,在几年后也开始生产类似的产品,而模板就是张斌后来改装成型的产品。

 

2013年,国家电网公司对电力巡检机器人的集中招标开始,这无疑带来了更多订单和机会,但也意味着对机器人各种指标的规定更加详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张斌每天晚上下班后,都会组织团队再来头脑风暴,大家坐在办公室,摆开产品的细节,“死磕”可靠性。

一位同事回忆,张斌那时候的要求“非常细、非常细”,因为“几乎每个零部件特点,他都会挑出问题,甚至是半年、一年之后可能出现的问题。”

 

当下,市场上已经逐渐出现了一些同类产品,这或许意味着,电力巡检机器人的成本竞争将很难避免。张斌看来,成本需要持续优化,但稳定仍然是最重要的,他说,会尽可能地选用多个厂家的产品,以实现替换、减少成本。但是只要涉及到核心组件,即便性能已经非常接近,我们还是会保守一些,选择之前的产品。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人的命运如此,机器人产品的质量也是如此。所以,张斌说的保守,并非谨小慎微,而是对正确路径的坚守。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陕西地电智能巡检机器人上岗35千伏变电站
  • 陕西地电智能巡检机器人上岗35千伏变电站
  • 山东青岛公司: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助力峰会保电
  • 南网调峰调频公司信息机房智能巡检机器人上线
  • 南网调峰调频公司信息机房智能巡检机器人上线
  • 宁夏石嘴山公司:出动巡检机器人守护电网安全
  • 深圳供电局率先投入运行单站双台巡检机器人
  • 深圳供电局率先投入运行单站双台巡检机器人
  • 常州供电新一代智能巡检机器人投入使用
  • 成都院智能巡检机器人应用研究成果通过验收
编辑推荐
电力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

2018-09-07

电力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深度

2018-08-29

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国家能源

2018-07-19

热点排行
  • · 国网“光伏结算机器人”,7×24小时不间断服务,效率提升97%!
  • · 在自动巡视和自动识别方面可全面替代人工作业 国网安徽电力智能运检管控系统运用取得实效
  • · 南方电网首台自主研发变电站巡检机器人即将量产
  • · 中山局:率先在全网投运仓储搬运机器人
  • · 蒙西电网首个配网智能巡检机器人“领感号”上岗
  • · 国家电网自主研发GIS/GIL智能带电检测机器人
  • · 国网山东电力自主研发的激光导航巡检机器人、小型化巡检机器人、全向四驱巡检机器人三款机器人通过入网检测
  • · 南方电网首个配电网巡检机器人投入运行
  • · 广东电网中山供电局全网率先投运智能仓储搬运机器人
  • · 他用17年的时间,让电力巡检机器人走进群山峻岭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