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记天津滨海供电公司配电抢修班班长、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张黎明
张黎明巡视线路。
“您好,我是张黎明。您在用电方面有什么苦恼,可以来电咨询。”随着无线电波,张黎明的声音在天津市1.1946万平方千米的上空回响。
5月1日,国际劳动节,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公仆走进直播间”,主题是“劳动最光荣”。直播间里,张黎明和主持人、嘉宾聊着劳动的意义,不时接听打进直播间的热线电话。
这是张黎明工作以来的第31个劳动节,和其他30个劳动节一样,都是在劳动中度过。其实,这位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运检室党支部副书记、配电抢修班班长、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工作31年,每天24小时开机,每天都会接到群众打来的电话,少则十几个,多则四五十个,有企业客户打来的,有普通居民用户打来的,大多和电有关,还有的是请求帮助以解燃眉之急的电话。
张黎明,怀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赤诚之心,以电相连万民心,用爱和真诚架起了党与百姓的“连心桥”。
不忘初心、为民服务的“红色先锋”
黎明伴着渤海之滨的破晓,为天空染上一抹朝霞。踏着大海捧出的一簇簇浪花,他们喊着“黎明出发,点亮万家”的号子声出发了。
1987年,张黎明在天津塘沽参加工作。那正是塘沽改革开放深层次发展的关键时期。随后成立的天津滨海新区是我国第一个综合改革试验区。
短短十几年时间,张黎明脚下这片曾经的退海滩涂之地迅速崛起,成为一颗冉冉升起在渤海湾畔的明珠。正是有张黎明这样的滨海电网人,才让滨海的夜璀璨夺目,让滨海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区。
张黎明总会给人说起他最初参加工作时的一幕。
1989年初冬,张黎明刚参加工作没两年。一次,他和老师傅去抢修一条220千伏高压线路。坐在抢修车的露天车斗里,寒风中,他们到达现场时才发现,事故点在一片烂泥塘中。水塘结了一层薄冰,两位50多岁的老师傅二话没说,跳进冰水,把梯子架在肩上,让张黎明他们年轻人从梯子上爬过去。按照带电作业规程,操作员必须穿干燥的衣服,保证绝对安全。张黎明说到此处,十分动情。他说,爬过这条颤巍巍的“人桥”,他感觉到了老师傅们传递给他的精神力量。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梦想。这梦想是建立在强烈的使命感基础上的。“我父亲那一辈人赶上了好时候,他们是新中国第一代产业工人。我呢,也赶上了好时候,是改革开放后新一代产业工人。”张黎明说。
2012年,张黎明父亲病重住院。白天,张黎明去抢修,晚上,就守在老父亲病床前。因为太累,每次到病床前,他倒头就睡着了。有一晚午夜,手机来电震动,他全然不知。父亲轻轻把他拍醒,小声说:“电话。”他接通电话后,得知一个小区变压噐出了故障,得立即赶去抢修。当他站起的那一瞬间,看到父亲慈祥的眼神,张黎明落泪了,说:“爸,我,我对不起你呀。”父亲微笑地用头示意,嘴唇动了几下。那时,张黎明心如刀剜,为父亲掖了下被子,抹泪点头离开了病房。
父亲出院在家卧床,大热天身上也冰凉,张黎明每次回家,就把父亲的脚捂在胸口。如今,回想那一幕,张黎明将目光看向办公楼外的滨海新区,突然说了一句:“我才明白一句诗的意思,什么叫‘衣带渐宽终不悔’。”干了供电抢修这一行,就得有一种十头牛都拉不回的倔劲。干了供电抢修这一行,张黎明说,他不后悔。
张黎明服务的辖区驻有世界500强企业140多家,他让党旗飘扬在了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全面参与了中新天津生态城、自贸区工程等大项目建设,港口岸电、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等绿色能源推广项目;他走进了石化企业、“大火箭”基地等大客户,确保安全供电,全力助推天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2007年7月的一天傍晚,热了一天的城市终于在落日后有了一丝儿凉气。夏季高温,正是保电的关键时刻,如今,城市里的人们一刻也离不开空调。
忙了一天的张黎明回到家,妻子李海春早将他的晚饭准备好了。张黎明一到家,就对妻子说,有事要谈。李海春纳闷,往常张黎明一到家就得吃饭,今天咋回事?
“海春,单位成立了以我的名字命名的共产党员服务队。不过,我又从工区线路专责工程师变成班组长了。”
“这是好事啊,不过这样压力更大,你身体吃得消么?”
“百姓认可咱,领导信任咱,咱得好好干。”
就这样,国网天津电力心连心(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了,在管理岗位上干了5年的张黎明回到了工人岗位。
抢修工作没有固定时间,来了就得干。这么多年来,张黎明手机从来没关过。遇到天气不好,还会习惯性地把手机握在手里,为的是第一时间接到电话,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第一时间解决问题。
刚开始,海春没少埋怨他。但是张黎明理解妻子。月子里落下了病,夜里电话一响,总休息不好。李海春工作第三年就下岗了,后来又干过临时工,摆过小摊,做过保洁。没有工作,她心里苦,有疙瘩。“我的工作,没日没夜的,家里照顾老人和小孩,都是她。”说到此处,张黎明眼中满是愧疚。
共产党员服务队成立以来的11年间,国网天津电力心连心(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由小到大,发展到九支服务分队,遍及滨海新区的塘沽、汉沽、大港等,服务面积2270平方千米,服务人口二百余万,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名字在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都家喻户晓,他们以实际行动搭建起了国家电网服务民生的“连心桥”。张黎明说:“人民电业为人民,绝不是一句口号,它是我们用实际行动在老百姓心里画出的感叹号!”
牢记使命、爱岗敬业的“一线尖兵”
东南风携着大雨迎面扫来,城市的灯光反射到黑云滚滚的夜空中,闪着异样的光,雷电之后是倾盆大雨,直愣愣地泼向城市。滨海很多低洼地带的街道,成了河道。
2017年7月19日22时,坐在值班室里的翟世雄心急火燎,报修电话一个接一个。第一次同时遇到这么多故障,值班的几个人都懵了。就在这时,门开了,张黎明出现在门口,肩头已经被雨水打湿,还冲他们笑着说:“带上工具,走吧。”大家一下子有了主心骨,跟着张黎明冲进雨里,东奔西跑,直到凌晨4时多,共抢修十多处故障。
第二天早晨上班,早到的翟世雄推开门,一下子愣住了:张黎明一手捏着半个煎饼馃子,一手攥着手机,歪在椅子上打着鼾。湿透的工作服还“滴答滴答”地滴着水。“叮铃铃,叮铃铃”,张黎明手中的手机突然响了。翟世雄刚想上前关掉,张黎明一下子坐直身子,说:“好,我们马上到!”然后就冲同事们招手,“走,上车!”
提起暴雨中的供电抢修,张黎明说:“不信您留意,这些年,京津冀地区在7月20日左右都会有大雨,我们抢修班不能有人请假,得严阵以待。那天是场‘大战役’,我得排兵布阵。”滨海有十几条线路,遇到暴雨,总爱跳闸。哪一条电路该派谁去,张黎明心里有谱。大雨后,天气异常闷热,这时候又会有几条线路跳闸,这也就是大战役之后的一场小战役了。“大战役一般得30多个小时连轴转,没有时间休息。”张黎明说。
“春有鸟害夏有雨,冬有污闪秋有风,最怕雷击造事故,定好措施好预防。”抢修苦,抢修累,张黎明却胸有成竹,从这些苦和累中总结出了经验,还编成了这句顺口溜。一年四季,什么节气有什么特点,什么地方哪些线路容易发生哪些故障,要做哪些准备,张黎明心里都有一本账。按照“账本”干活,活儿就干得有板有眼,有张有弛。
2012年入职的翟世雄说起张黎明师傅来,竖起了大拇指,那叫一个佩服!
4年前才入职的王立国提起师傅,满是感激。他拿着一枚奖牌给我看——这是一枚国家电网公司青年创新创意大赛的金牌,闪闪的金光和王立国眼中的光一样,那么耀眼,透着成功的喜悦。“您瞧,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枚奖牌,是师傅带着我们得的。”王立国说。
王立国大学毕业到了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工作,进班组前就听说,师傅张黎明是“电力名人”。他特别好奇,也有点不服气,一个学历不高的班组老师傅,怎么就成了名人?到班组的第一天,满墙的锦旗、感谢信和专利证书,当时就把他震住了!第一次跟师傅进社区抢修,很多居民围过来,像围着名星,和师傅拉手说话,“黎明来了,我们就放心了!”顿时,王立国觉得师傅的气场好大!有天晚上,王立国和张黎明去一个巷子排除故障送上电已是半夜,天突然下起大雨。看他穿得单薄,张黎明脱下上衣披在王立国身上,冒雨骑着自行车先送他到宿舍,自己才回家去。“我落泪了,望着大雨中师傅艰难骑行的背影,默默地立下誓言:师傅,我跟定您了!”王立国眼里满是泪水地说。
说起徒弟们,张黎明很是欣慰。31载春秋,他带的徒弟先后走上了滨海供电公司乃至国网天津电力的管理岗位。然而,他依然坚守在供电抢修岗位。
31年供电抢修工作,发生在张黎明身上的故事太多太多。有人计算,他31年,累计巡线8万多千米,相当于绕地球赤道两圈;他亲手绘制抢修线路图1500多张,成为天津电力抢修一线的“活地图”;他编制抢修《案例库》《百宝书》,提出并实践现场工作“十二条纪律”……这些看似辛苦、重复、枯燥的工作,让张黎明摸到了干好工作的“门道”,也走上了一条能快速提高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的“直道”。张黎明说:“简单的事,天天做实了,就不简单;容易的事,天天做好了,也不容易。”
锐意创新、勇于探索的“蓝领工匠”
“张黎明是个特别聪明的人。”说到张黎明,他身边的人给出的评价如此一致。
怎么个聪明法?滨海供电公司党建部主任曹北建说:“这么说吧,他遇事好琢磨,爱钻研,肯动脑子,他遇到困难,都要琢磨着解决问题、总结方法甚至创新提高。”妻子李海春说:“黎明15岁参加中考,那可是汉沽地区第一名,本想上塘沽重点中学,可是因为户口原因,最终选择了电力技校。不管在哪,他都能干出个样子来。”徒弟王立国说:“师傅常对我说‘干活要讲究,不能将就’,得用心想。”
随时随地想,随时随地试,张黎明是名副其实的“蓝领工匠”。他有一双厉害的眼睛,总能在寻常之处发现问题,创新能力让人惊讶。张黎明身上常带着一块橡皮泥,可以随手捏出工具模型,跟同事和徒弟讨论新想法。
随着产业结构快速转型升级,滨海新区电网从传统电网向坚强智能电网转型,对创新能力、技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通过上千次试验,张黎明主持研发的“可摘取式低压刀闸”项目,将恢复送电时间由45分钟缩短至8分钟;创新发明“急修BOOK箱”,将专业知识与抢修工具融合在一起,成为抢修一线员工随身必需品。
2011年,“张黎明创新工作室”成立了。班组里的任何人有了想法,都可以写小纸条贴在创意墙上。一项项创新成果就从这里诞生了。这些年来,张黎明和他的团队实现技术革新400余项,20余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带动9人获天津市五一劳动奖章、210人提升技能等级。张黎明被天津市授予“津门工匠”,被国家电网公司授予“国网工匠”。
“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快,我不停地学习,得跟得上时代。”张黎明的确是个聪明人,他的大学生徒弟、研究生徒弟都围着他的创新思路转。
看着自己手绘的天津电力抢修地图,张黎明对徒弟们说:“只有我这一张地图是不够的,你们还得研发手机地图,加上新功能。”张黎明用“互联网++”理念,在自己30年手绘地图基础上,带队研发了“天津电力抢修地图APP”。刚进班组的新人,用了这款APP,个个都变成了“活地图”,每个队员都有了和师傅一样的本领。张黎明说:“生产一线的活儿,苦干加巧干,才是实干。”
2017年盛夏的一天早上,张黎明骑着一辆共享单车看线路。在一处10千伏抢修现场,他发现同事穿着密不透风的橡胶绝缘服,在高高的斗臂车上作业。骄阳似火,一下来脱了绝缘服,汗如雨下,浑身都湿透了。辛苦极了。张黎明心疼啊!电力科技发达,为什么工人们不能从风险高、强度大的体力工作中解脱出来?
张黎明研究了现在广泛应用的各类带电作业操作法后发现,只要是由人来操作的,就很难避免带电作业危险系数高、作业条件艰苦这一难点。当他读到一篇人工智能的文章时,他想,要是将人工智能和带电搭火作业结合,由机器人代替传统的人工,这样效率提高了,又降低了安全风险和劳动强度。
想到这儿,张黎明一下就兴奋起来。他将这个想法和领导一说,领导当即表示大力支持,经费和人员都会充分支持这个项目。经过半年多努力,带电作业机器人已经具备从事配网带电作业全部工作基本功能,并向实用化迈进了一大步。
2017年10月,张黎明在人民大会堂倾听党的十九大报告后又有了新想法。“习近平总书记在报告中57次提到了“创新”,我要将习总书记的嘱托落到实处。”受报告中“产学研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的启发,他带领团队,与清华大学联合研究基于人工智能的带电作业机器人项目,不仅创造了一线班组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合作的典范,还对解决我国带电作业难题产生革命性意义。
“让60多万企业用户和260万居民想用电的时候就有电用,服务没有最好,创新就能最好。”张黎明说出了他质朴的职业理想。而带电作业的目的恰恰就是少停电,电停得少了,用户的用电环境自然提升了。
从2011年张黎明创新工作室成立,到如今,单位又在班组成立了8个工作坊,形成了两级联动,为勇于创新和乐于创新的滨海供电公司员工搭建了很好的创新平台。张黎明曾对徒弟和同事们说过,创新要不怕小,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就是创新;创新还要不怕大,要敢想,敢干,不怕失败。这才是新时代产业工人该有的样子。
张黎明身体力行,为新时代“蓝领工匠”做了最好的注解。
点亮万家、乐于奉献的“光明使者”
5月4日,我在滨海供电公司党员之家采访张黎明的时候,他抱歉地说有个来电。原来,是“公仆走进直播间”那档栏目。直播中他接到一个热线电话,是咨询“黑楼道”照明问题。“我是张黎明,这是我的电话。”……他花了5分钟时间,详细给客户讲解了居民志愿者活动和节能灯的功能等。亲切、自然,如同电话那头就是他家的亲朋好友或左邻右舍。
原来,张黎明在服务中发现,一些老旧小区的“黑楼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存在电费谁负责、线路谁来改和后期谁维护三方面难题。楼道灯与线路年久失修,没有照明,住户白天出门都不方便,何况黑夜。
张黎明把老百姓的困难记在了心里,放在了心上。
一天下班早,他骑车去了灯具大市场。回家时,自行车的车筐里多了一个大黑塑料袋。他买了各种节能灯泡回家,准备试验,最终,将目光锁定在一种既便宜又省电的声控灯上,一个灯泡一年电费才1块多。为了鼓励邻里间互助,他捐出了自己获得滨海新区文明个人奖的一万块钱奖金,成立了“黎明·善小”微基金,用来购置节能灯具等。他和居委会商量,共同入户走访,寻找自愿接电的居民做志愿者,服务队免费给“黑楼道”安装照明灯。
这个活动,一经倡议,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邻里间纷纷抢着承担电费,从自家接电。2016年,这件好事带动了社区居民志愿互助、共建文明的热情,推广到了全天津市,成为“黎明出发 点亮万家”惠民志愿行动。
“其实,黎明解决的,不仅仅是一个‘黑楼道’照明问题,他是把供电企业、居委会和社区居民的心紧紧连在了一起,更是把老百姓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让更多的人打开了‘心门’。”滨海新区新城家园社区党委书记兼居委会主任何丽说。自从“黎明出发 点亮万家”惠民志愿行动开始后,张黎明带着215名共产党员服务队队员,义务为老旧楼道安装节能灯具,形成了电力企业提供技术和设施、居委会组织协调、居民志愿者交费的三方联动送温暖机制,改善了500多层楼道照明,让2000多户居民受益。何丽说:“现在,社区邻里关系更加和睦了,我们居委会的工作也越来越好做了。这种善小乐为的正能量被激发出来,这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和谐呀!”
张黎明在社区服务中,经常处理的都是用电和帮困助残等看起来很小的事,但老百姓都看得出来,张黎明是真心实意为大家服务,“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的连心卡上都印着黎明师傅的电话呢。人们打心眼里敬重他、亲近他,对他的称呼也从“张队长”“张师傅”变成了亲切的“黎明”。
张黎明和共产党员服务队的队员们,与很多社区的老弱孤残户进行长期帮扶关系。
有一次,一个小区里的陈大娘心脏突然不舒服,喘不上气来,给孩子打电话,又联系不上,情急之下,就拨通了张黎明的电话。张黎明与队员们迅速赶到她家,看见大娘满脸大汗、呼吸急促,偏瘫的老伴急得用手直比划,他赶忙拨打了120。120说,需要20分钟才能过来。有的队员小声嘀咕,还是等救护车吧,万一出了什么事咱可担不起责任。时间就是生命,张黎明一挥手说:“没时间考虑了!马上送医院!出了事,我担着!”他立即背起大娘,从三楼健步下来,开车不到5分钟,就赶到了医院急救室。急诊医生一听是志愿者送病人来的,立刻一路开绿灯,没让交医药费,就给大娘治疗。事后,大娘的孩子来到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紧紧拉着张黎明的手说:“谢谢您啊,黎明队长!大夫说,是您救了我妈一条命!不然我就见不着我妈了!”说着说着哭了起来。
说起这事,张黎明淡然一笑,说:“我是为民服务,没有顾虑。很多问题,有了积极的态度,都能解决。下次遇上救人的事,我还得干。”
2014年,一个居民社区内,物业公司将电停了。一位住户家中因为有癌症病人,冰箱里冷藏着治癌症的靶向药,所以和物业公司起了冲突。居民给张黎明打电话,他套上共产党员服务队的红马甲,匆匆赶往现场。一到现场,纠纷双方立刻不吵了,听他指挥,问题很快解决。
“我还纳闷为什么大家能听我的。”张黎明说。后来,那位住户望着他说:“看到党员徽章,知道你们是电力公司的共产党员,我们心里就踏实了。”当时,张黎明心中十分震撼:“党在老百姓心中的威信真高呀!”作为一名基层普通共产党员,通过自己的行动,能让群众认可,他感到无比自豪。从此,他更加注意服务队的着装,要求队员必须穿红马甲。
多年来,服务队员的红马甲,已经成为天津滨海新区一道靓丽的风景。大街小巷,到处可闻,“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好啊!”“黎明把党的温暖送到咱百姓的心坎上。”
一名共产党员,在关键时刻,不考虑个人得失,一切从老百姓的利益出发,张黎明,就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2016年6月30日,作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代表,张黎明走进了人民大会堂。他一身米色工装,佩戴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标识,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习近平总书记。
“总书记,我是天津来的,我是共产党员服务队的,我是电力工人。”面对总书记和蔼亲切的笑容,张黎明迅速自我介绍,心中无比激动,浑身充满了力量。
那次,他记下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2017年10月,作为党的十九大代表,张黎明第三次走进人民大会堂……
望着窗外的万家灯火,望着对面大街幕墙上巨幅张黎明广告宣传画,张黎明感叹:“我们这代人,赶上了好时候。一名普通劳动者,通过不懈努力,也能成就精彩人生。”
31年,他用双手为家人创造了一个富足安乐的港湾;31年,他身体力行为单位打造出一支家喻户晓的队伍。张黎明,成为点亮万家的“蓝领工匠”。他的工作赢得了政府和百姓的赞誉,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问起张黎明还有什么想法,他说:“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成为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是我们这代产业工人肩负的崇高历史使命。”
信息来源: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报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 【榜样的力量】省国资委优秀企
2018-10-25
- 冯思颖:大哉法治,浩浩其行
2018-10-25
- 雷蕾:与法同行,心静似蕾
2018-10-08
- 这个射手座美女,能成为最年轻的
2018-05-06
- 风采丨“中国梦·大国工匠”首
2018-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