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短的是心的距离----南方电网遵义供电局"村电共建"服务模式情暖黔北乡村
2013-03-20 08:34:00 来源:郑之轩
A-
A+
电力18讯: □ 郑之轩
一间房,一张桌,一部电脑,一台收费机。看似简单的陈设,却真正成为服务黔北农村偏远地区的供电服务窗口。"交费方便了,用电安心了,省钱又省时,服务送到了家门口。"这是村民们对"村电共建"服务窗口的普遍评价。
位于贵州高原的遵义,连绵的高山中分布着零星的村落,服务"三农",从解决农村用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用电问题入手,成为了南方电网遵义供电局为民服务的一项核心工作。近来年,以方便客户、服务客户为出发点,该局创新探索出"村电共建"服务模式,通过与村委会共同设立"村电共建"点,使广大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办理电费缴纳、业务预约、业务咨询、故障报修等服务,为村民节省了缴费产生的路费和误工成本,将供电服务送到家门口,切实做到了用电安心、交费省心和服务的贴心。
"村电共建" 先行走进尚礼村
从"国酒之乡"仁怀市驱车半个小时,尚礼村村委会就在距离路边二三十米的一栋小楼。2010年12月8日,第一个"村电共建"服务窗口在这里正式落户时,对全村853户村民来说是一个"新鲜事"。
"当时主要是考虑解决村民交费不方便的问题。"尚礼村支部书记徐富权说,十几年来,村民们每月交电费都得坐车到8公里外的镇上的供电所去交,路程最远的有二十几公里。近几年农村发展比较快,全村种养殖、运输、务工等致富示范户就有上百户,农忙季节没时间,农闲时更是闲不住。而为了交电费,一般情况至少要花费半天,甚至一天时间,村民们感觉交电费很不方便。
徐富权说,2010年底,当地供电部门就提出了在村里建一个服务点的想法,一方面可以方便村民们交费,另一方面村民们有什么用电需求,也可以很快得到反馈处理。想法很快得到镇党委的一致认可,决定在尚礼村先行做一个试点,由村委提供办公场所和人员,供电局负责培训、办公设备投入,并建立了服务质量考核、监督的办法。
在村委会一楼右侧一间小屋,门头上挂着"村电共建服务窗口"的牌子。作为遵义供电局在此设立的"村电共建"服务点,已经运行两年多的时间。房间内除了供客户休息的沙发、饮水机、电脑等一些简单的办公设施外,墙上的几块宣传牌清晰的展示着窗口服务人员的照片、姓名和供电服务项目、方式等内容。
徐富权给我们算了一笔帐,按照村民每次交电费平均来回路费10元钱计算,每个月就得多开支近万元,费事不说,耽误时间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如今"村电共建"点设在了村民的家门口,大家再也不用专程乘车前往镇上去交电费了。
对于这一点,遵义县后坝村委会主任敖泽华也有同感,该村的"村电共建"服务窗口设立已经一年半了,效果十分明显。据敖泽华说,后坝村目前有1400多户村民,分布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尤其近年随着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增多,交电费很不方便。按照敖泽华统计,仅交电费节省的路费一项,每月就可为村民节约上万元。
高效服务 拉近村民心理距离
随着"村电共建"服务模式逐步成熟,遵义供电局在充分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对人员培训、服务流程、服务行为、业务范畴、职责要求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将"村电共建"模式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并在遵义网区的13个县市按照"窗口建设一体化、工作标准一体化"的推进措施,进行全面推广,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现如今,我们农村人也能感受到'快车'的待遇了。"尚礼村村民杜祥贵说,现在"村电共建"服务窗口距离自己家也就几百米,不光解决了交费问题,用电安全上有个什么事情,随时可以找他们解决。
在遵义县莲花村农田组,42岁的村民徐正洪算是真正体会到了"村电共建"服务窗口带来的便利。去年9月初,当他第一次到村里的服务点交电费时,顺便咨询了一下农田灌溉抽水办电的程序,没想到很快就有工作人员上门解决了所有问题。
"村电共建"的作用还在于它是一种服务的延展,这个平台拉近了村民与供电人的心理距离。"家里停电不着急,供电所里有'亲戚'。"现今,在遵义县石板镇的很多农户家里,都有一张银行卡般大小的塑料卡片,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将之称为"连心卡"。卡上面印着石板供电所所长余立峰的名字、手机号码和24小时服务电话。余立峰说这张卡和这句话的最大作用,就是让村民能够感觉到,在距离不远的地方,有可以随时到来的供电人员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用电问题。
另外"村电共建"点建立后,遵义供电局还通过现有电脑、网络、中国邮政EPOS刷卡机等设备,一举解决了村民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网络费等缴费难的问题。与此同时,该局还根据目前农村青壮年出门打工,家中只有妇孺老人的情况,为'空心家庭'提供用电服务和关怀。在很多"村电共建"点都安装了视频摄像头,申请了公用的QQ号,让"空巢老人"与远在他乡打工的儿女视频聊天,以解相思之苦。
拓展效应 更好服务城乡发展
"村电共建"服务窗口的优质便捷服务,让村民得到了实惠。而作为供电企业来说,通过缴费流程的闭环处理和利用邮政EPOS机收费方式,供电企业有效降低电费回收安全风险,月度电费回收率达到100%,相比以前还可提前2至4天足额回收。通过这个平台还密切与村民间的交流,缩短与村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另外对于政府,"村电共建"不仅让政府得到了企业的支持,还为村民办了实事好事,架起了政企、干群连心桥。
"村电共建"服务模式开展以来,得到中央创先办、国资委党委、南方电网公司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被贵州电网公司列为推广项目。
截止2013年2月统计,遵义供电局的"村电共建"服务窗口累计达到284个,直接服务38.46万户农村家庭。按每月为每户节约25元计算,每月可为村民节约各类费用约962万元。
目前,按照拓展"村电共建"服务模式效应的要求,遵义供电局开始在城市里建设"社区共建"服务点,并通过设立多个城市供电抢修点的"分区抢修"方式,切实保障城市供电的抢修及时、缴费方便及供电可靠等难点问题。为协调城乡电网的同步快速发展,在提供"村电共建"服务的基础上,遵义供电局将加快农网建设改造作为工作的另一重点。在2009年实现了遵义"户户通电"目标之后,从2010年开始,积极争取农网改造资金,先后累计计划投入28.8亿元用于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为彻底解决农网"卡脖子"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建设新农村注入了源源动力。据统计,遵义农村2012年售电量增长迅速,同比2008年增长了80%。
就售电量一项指标来看,遵义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供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遵义售电量逐年稳步增长,2010年供售电量双双突破百亿大关,2012年售电量达147.25亿千瓦时,年平均增速高达12%,因此"村电共建"服务模式效应将对破解供电难点,超前预控,不断提升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路和引导。
融入文化 携手共筑用电安全
近年来,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发展,用电需求逐年猛增,人民对电的依赖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然而,不仅供电是门技术活,用电也是一门学问,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这里面都有很多可做之事,特别是安全用电,直接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据不完全统计,遵义城市去年的用电低压故障中超过一半是用电终端引起的,其中很多与不知道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有关,因此缺乏已成为社会安全工作一大阻碍。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国家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主题,遵义供电局在"村电共建"服务模式的思路引导下,于2011年启动了一项已携手各方共筑用电安全的"人人安全?幸福南网"系列活动,尝试将企业内部的安全教育工作延伸到社会,促进全社会对用电安全的关注,并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共同诊断隐患和用电风险,通过安全知识走入社会、走进农村、走进学校等活动,提升大众的安全用电水平。
2012年,在遵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携手安监、教育、环保、新闻媒体等部门继续深化"人人安全?幸福南网"活动内涵,通过电视节目、安全竞赛、夏令营、安全体验等各种活动传播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安全风险预控知识,力求通过安全节约用电知识的普及,减少和杜绝不安全的用电行为,提升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其中,以学校为重点,将安全节约用电的知识和防护技能教给孩子。活动中,联合遵义市教育局共同编制了《安全用电知识(教材版)》,作为教材发放到1300多所中小学,通过安全主题班会等形式,将安全节约用电知识带入课堂,每学期进行持续普及,预期用2到3年时间完成全市110余万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普及,后期还将通过孩子带到家庭的小手牵大手、安全用电宣传"六走进"等后续活动,最终实现全市750万人安全节约用电知识普及的基本覆盖。遵义市委宣传部田茂松部长评价该局"人人安全?幸福南网"安全文化活动时指出:"惠及全市四百多万人,将对遵义市全社会近三代人产生广大而深远的影响"。
刚刚胜利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明了今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作为基层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央企一员,供电企业深感光荣和责任重大,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电网建设步伐,强化管理,提升素质,以科学发展为引领,服务好黔北经济、文化发展大局。
一间房,一张桌,一部电脑,一台收费机。看似简单的陈设,却真正成为服务黔北农村偏远地区的供电服务窗口。"交费方便了,用电安心了,省钱又省时,服务送到了家门口。"这是村民们对"村电共建"服务窗口的普遍评价。
位于贵州高原的遵义,连绵的高山中分布着零星的村落,服务"三农",从解决农村用户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用电问题入手,成为了南方电网遵义供电局为民服务的一项核心工作。近来年,以方便客户、服务客户为出发点,该局创新探索出"村电共建"服务模式,通过与村委会共同设立"村电共建"点,使广大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办理电费缴纳、业务预约、业务咨询、故障报修等服务,为村民节省了缴费产生的路费和误工成本,将供电服务送到家门口,切实做到了用电安心、交费省心和服务的贴心。
"村电共建" 先行走进尚礼村
从"国酒之乡"仁怀市驱车半个小时,尚礼村村委会就在距离路边二三十米的一栋小楼。2010年12月8日,第一个"村电共建"服务窗口在这里正式落户时,对全村853户村民来说是一个"新鲜事"。
"当时主要是考虑解决村民交费不方便的问题。"尚礼村支部书记徐富权说,十几年来,村民们每月交电费都得坐车到8公里外的镇上的供电所去交,路程最远的有二十几公里。近几年农村发展比较快,全村种养殖、运输、务工等致富示范户就有上百户,农忙季节没时间,农闲时更是闲不住。而为了交电费,一般情况至少要花费半天,甚至一天时间,村民们感觉交电费很不方便。
徐富权说,2010年底,当地供电部门就提出了在村里建一个服务点的想法,一方面可以方便村民们交费,另一方面村民们有什么用电需求,也可以很快得到反馈处理。想法很快得到镇党委的一致认可,决定在尚礼村先行做一个试点,由村委提供办公场所和人员,供电局负责培训、办公设备投入,并建立了服务质量考核、监督的办法。
在村委会一楼右侧一间小屋,门头上挂着"村电共建服务窗口"的牌子。作为遵义供电局在此设立的"村电共建"服务点,已经运行两年多的时间。房间内除了供客户休息的沙发、饮水机、电脑等一些简单的办公设施外,墙上的几块宣传牌清晰的展示着窗口服务人员的照片、姓名和供电服务项目、方式等内容。
徐富权给我们算了一笔帐,按照村民每次交电费平均来回路费10元钱计算,每个月就得多开支近万元,费事不说,耽误时间也是一笔不少的费用。如今"村电共建"点设在了村民的家门口,大家再也不用专程乘车前往镇上去交电费了。
对于这一点,遵义县后坝村委会主任敖泽华也有同感,该村的"村电共建"服务窗口设立已经一年半了,效果十分明显。据敖泽华说,后坝村目前有1400多户村民,分布在方圆15公里的范围。尤其近年随着家庭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的增多,交电费很不方便。按照敖泽华统计,仅交电费节省的路费一项,每月就可为村民节约上万元。
高效服务 拉近村民心理距离
随着"村电共建"服务模式逐步成熟,遵义供电局在充分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对人员培训、服务流程、服务行为、业务范畴、职责要求等进行了统一规范,将"村电共建"模式外化于形、固化于制,并在遵义网区的13个县市按照"窗口建设一体化、工作标准一体化"的推进措施,进行全面推广,为农村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现如今,我们农村人也能感受到'快车'的待遇了。"尚礼村村民杜祥贵说,现在"村电共建"服务窗口距离自己家也就几百米,不光解决了交费问题,用电安全上有个什么事情,随时可以找他们解决。
在遵义县莲花村农田组,42岁的村民徐正洪算是真正体会到了"村电共建"服务窗口带来的便利。去年9月初,当他第一次到村里的服务点交电费时,顺便咨询了一下农田灌溉抽水办电的程序,没想到很快就有工作人员上门解决了所有问题。
"村电共建"的作用还在于它是一种服务的延展,这个平台拉近了村民与供电人的心理距离。"家里停电不着急,供电所里有'亲戚'。"现今,在遵义县石板镇的很多农户家里,都有一张银行卡般大小的塑料卡片,供电所的工作人员将之称为"连心卡"。卡上面印着石板供电所所长余立峰的名字、手机号码和24小时服务电话。余立峰说这张卡和这句话的最大作用,就是让村民能够感觉到,在距离不远的地方,有可以随时到来的供电人员帮他们解决生活中的用电问题。
另外"村电共建"点建立后,遵义供电局还通过现有电脑、网络、中国邮政EPOS刷卡机等设备,一举解决了村民电话费、有线电视费、网络费等缴费难的问题。与此同时,该局还根据目前农村青壮年出门打工,家中只有妇孺老人的情况,为'空心家庭'提供用电服务和关怀。在很多"村电共建"点都安装了视频摄像头,申请了公用的QQ号,让"空巢老人"与远在他乡打工的儿女视频聊天,以解相思之苦。
拓展效应 更好服务城乡发展
"村电共建"服务窗口的优质便捷服务,让村民得到了实惠。而作为供电企业来说,通过缴费流程的闭环处理和利用邮政EPOS机收费方式,供电企业有效降低电费回收安全风险,月度电费回收率达到100%,相比以前还可提前2至4天足额回收。通过这个平台还密切与村民间的交流,缩短与村民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另外对于政府,"村电共建"不仅让政府得到了企业的支持,还为村民办了实事好事,架起了政企、干群连心桥。
"村电共建"服务模式开展以来,得到中央创先办、国资委党委、南方电网公司和省市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被贵州电网公司列为推广项目。
截止2013年2月统计,遵义供电局的"村电共建"服务窗口累计达到284个,直接服务38.46万户农村家庭。按每月为每户节约25元计算,每月可为村民节约各类费用约962万元。
目前,按照拓展"村电共建"服务模式效应的要求,遵义供电局开始在城市里建设"社区共建"服务点,并通过设立多个城市供电抢修点的"分区抢修"方式,切实保障城市供电的抢修及时、缴费方便及供电可靠等难点问题。为协调城乡电网的同步快速发展,在提供"村电共建"服务的基础上,遵义供电局将加快农网建设改造作为工作的另一重点。在2009年实现了遵义"户户通电"目标之后,从2010年开始,积极争取农网改造资金,先后累计计划投入28.8亿元用于农村电网升级改造工作,为彻底解决农网"卡脖子"问题、改善农民生活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建设新农村注入了源源动力。据统计,遵义农村2012年售电量增长迅速,同比2008年增长了80%。
就售电量一项指标来看,遵义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供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近年来,遵义售电量逐年稳步增长,2010年供售电量双双突破百亿大关,2012年售电量达147.25亿千瓦时,年平均增速高达12%,因此"村电共建"服务模式效应将对破解供电难点,超前预控,不断提升服务提供源源不断的思路和引导。
融入文化 携手共筑用电安全
近年来,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社会经济发展快速发展,用电需求逐年猛增,人民对电的依赖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然而,不仅供电是门技术活,用电也是一门学问,安全用电、节约用电,这里面都有很多可做之事,特别是安全用电,直接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据不完全统计,遵义城市去年的用电低压故障中超过一半是用电终端引起的,其中很多与不知道基本的安全用电常识有关,因此缺乏已成为社会安全工作一大阻碍。
基于以上认识,结合国家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主题,遵义供电局在"村电共建"服务模式的思路引导下,于2011年启动了一项已携手各方共筑用电安全的"人人安全?幸福南网"系列活动,尝试将企业内部的安全教育工作延伸到社会,促进全社会对用电安全的关注,并通过与上下游企业共同诊断隐患和用电风险,通过安全知识走入社会、走进农村、走进学校等活动,提升大众的安全用电水平。
2012年,在遵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携手安监、教育、环保、新闻媒体等部门继续深化"人人安全?幸福南网"活动内涵,通过电视节目、安全竞赛、夏令营、安全体验等各种活动传播安全用电、节约用电、安全风险预控知识,力求通过安全节约用电知识的普及,减少和杜绝不安全的用电行为,提升全社会的节能环保意识。其中,以学校为重点,将安全节约用电的知识和防护技能教给孩子。活动中,联合遵义市教育局共同编制了《安全用电知识(教材版)》,作为教材发放到1300多所中小学,通过安全主题班会等形式,将安全节约用电知识带入课堂,每学期进行持续普及,预期用2到3年时间完成全市110余万中小学生的安全知识普及,后期还将通过孩子带到家庭的小手牵大手、安全用电宣传"六走进"等后续活动,最终实现全市750万人安全节约用电知识普及的基本覆盖。遵义市委宣传部田茂松部长评价该局"人人安全?幸福南网"安全文化活动时指出:"惠及全市四百多万人,将对遵义市全社会近三代人产生广大而深远的影响"。
刚刚胜利召开的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指明了今后的战略定位和发展方向。作为基层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的央企一员,供电企业深感光荣和责任重大,下一步将继续加大电网建设步伐,强化管理,提升素质,以科学发展为引领,服务好黔北经济、文化发展大局。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