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企业是否也要“农村包围城市”?
2005-10-22 15:35:0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电力企业是国有企业的微观主体,具有国有企业的普遍特征。电力多种产业也正是为解决电力企业作为国有企业所存在的普遍矛盾和问题而诞生,这些矛盾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具有企业冗员过多、负担过重与自我发展相矛盾的问题。电力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人浮于事,冗员过多,以电养人的现象十分突出,不能适应现代电力工业发展的要求,而电力要提高效率、效益,必须靠自己来消化解决,发展多产则是一个有效途径;二是电力企业飞速发展与人员素质极不适应相矛盾的问题。随着电力企业规模扩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人员素质越来越不适应电力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通过发展多种产业,建立人员分流渠道,可以加快职工素质的置换;三是稳定职工队伍与社会功能不健全的矛盾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不单纯是一个生产经营企业,而是一个"小社会",要担负好多社会职能,后勤服务等辅助性等工作要由自己来解决。后勤服务在一些发电企业问题更突出。因为它们大都远离市区,社会化服务能力更低,即使现在来看,这个问题还需要企业自己解决,只是逐步转由社会承担;四是电力企业社会职能(服务性)与经济职能(营利性)的矛盾问题。电力虽然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但其本身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是其最终价值取向,在电力主导产业缺乏较大利润空间的情况下,通过发展多种产业来实现利润动机,必然成为自发的企业行为。
电力多种产业成为化解以上矛盾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是为主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二是担负了后勤服务职能,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三是实现了主业减人增效,并为更多的人员提供了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四是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更大的效益。科学地评价多种产业的历史地位,对指导多种产业的新时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多种产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当前,电力工业正处于重要的调整和变革时期。以"网厂分开、竞价上网"为主要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加快,电力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市场开放、竞争机制引入、主辅分开、体制改革等多方面的压力。同样,电力多种产业由于占电力系统总资产的16%,人员占电力系统的41%,这样大的一个资产规模和从业队伍,能否适应电力改革的要求,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影响巨大。电力多种产业应对这些挑战,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全国电力多种产业尚有三分之二左右的企业处于依附主业或属于安置福利型,而没有发展成效益型。当真正实行主辅分离,主业不再给辅业补血后,可能会出现一大批多种产业效益下滑,甚至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简单地进行主辅分离,可能会造成较大的社会或企业内部动荡,从而影响整个改革的进程。二是整个电力多种产业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战略思路作导向,更多的是各企业、各部门各自为政,自我发展,从而造成了各企业目光短浅,产品重复,规模小、不经济等问题。当前,要尽快确立一个明确的战略性思路来引导多种产业的发展,使多种产业较快地发展成效益型企业,才能为下一步电力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要尽快把电力主导产业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多种产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为电力体制改革提供更大的空间。要坚决克服维持现状的等靠思想和盲目推行主辅分开的简单化行为,确保电力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主辅分开的平稳过渡。
由于电力行业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在管理方式上,对发挥市场的基础调节和配置的作用不够,普遍对搞好多产或怎样发展多产存有疑虑或畏难发愁情绪。山东电力多种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一些基层电力企业在多产方面的实践证明,电力企业是可以搞好多种产业并取得较好的效益的。笔者认为,主要应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以市场为依托来发展多种产业,而不能把多产做为主业的附属来看待。二是要对多种产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新的资产纽带关系。三是多种产业要脱离主业,不能仅仅定位于安置福利型发展方向,要从更高的战略性高度上,向效益型企业发展,从而在根本上落实好安置使命。为此,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明晰产权,主辅分离,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
产权明晰、主辅分离,是多种产业真正成为"四自"、"两体"的重要标志和客观需要。只有实行主辅分离,才能切实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狭隘思想,从根本上切断多种产业对主业的依赖性,将企业的资本、技术、产品等生产要素有机地融人社会化大生产和广泛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之中,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定位,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要积极推进多种产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又相互制约的产权形式,改变多年来沿用的工厂制管理模式。明确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对企业内部的国有资产,要采取灵活的方式,逐步退出。广开渠道,吸引和组织更<
一是具有企业冗员过多、负担过重与自我发展相矛盾的问题。电力企业由于体制的原因,人浮于事,冗员过多,以电养人的现象十分突出,不能适应现代电力工业发展的要求,而电力要提高效率、效益,必须靠自己来消化解决,发展多产则是一个有效途径;二是电力企业飞速发展与人员素质极不适应相矛盾的问题。随着电力企业规模扩大,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原有的人员素质越来越不适应电力企业迅速发展的需要,通过发展多种产业,建立人员分流渠道,可以加快职工素质的置换;三是稳定职工队伍与社会功能不健全的矛盾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不单纯是一个生产经营企业,而是一个"小社会",要担负好多社会职能,后勤服务等辅助性等工作要由自己来解决。后勤服务在一些发电企业问题更突出。因为它们大都远离市区,社会化服务能力更低,即使现在来看,这个问题还需要企业自己解决,只是逐步转由社会承担;四是电力企业社会职能(服务性)与经济职能(营利性)的矛盾问题。电力虽然是社会公益性事业,但其本身是企业,获取经济效益是其最终价值取向,在电力主导产业缺乏较大利润空间的情况下,通过发展多种产业来实现利润动机,必然成为自发的企业行为。
电力多种产业成为化解以上矛盾问题的有效途径,并为此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一是为主业发展提供了更大空间;二是担负了后勤服务职能,解决了职工的后顾之忧;三是实现了主业减人增效,并为更多的人员提供了发展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了每个人的潜能和价值;四是为企业和社会创造了更大的效益。科学地评价多种产业的历史地位,对指导多种产业的新时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当前多种产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国有企业改革是一个不断前进的过程。当前,电力工业正处于重要的调整和变革时期。以"网厂分开、竞价上网"为主要内容的电力体制改革正在进一步加快,电力企业正面临着来自市场开放、竞争机制引入、主辅分开、体制改革等多方面的压力。同样,电力多种产业由于占电力系统总资产的16%,人员占电力系统的41%,这样大的一个资产规模和从业队伍,能否适应电力改革的要求,对电力体制改革的成败影响巨大。电力多种产业应对这些挑战,有两个问题亟待解决:一是全国电力多种产业尚有三分之二左右的企业处于依附主业或属于安置福利型,而没有发展成效益型。当真正实行主辅分离,主业不再给辅业补血后,可能会出现一大批多种产业效益下滑,甚至亏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简单地进行主辅分离,可能会造成较大的社会或企业内部动荡,从而影响整个改革的进程。二是整个电力多种产业缺少一个明确的发展战略思路作导向,更多的是各企业、各部门各自为政,自我发展,从而造成了各企业目光短浅,产品重复,规模小、不经济等问题。当前,要尽快确立一个明确的战略性思路来引导多种产业的发展,使多种产业较快地发展成效益型企业,才能为下一步电力改革创造良好的条件。我们要尽快把电力主导产业的人才优势、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加快多种产业的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为电力体制改革提供更大的空间。要坚决克服维持现状的等靠思想和盲目推行主辅分开的简单化行为,确保电力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主辅分开的平稳过渡。
由于电力行业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在管理方式上,对发挥市场的基础调节和配置的作用不够,普遍对搞好多产或怎样发展多产存有疑虑或畏难发愁情绪。山东电力多种产业的飞速发展和一些基层电力企业在多产方面的实践证明,电力企业是可以搞好多种产业并取得较好的效益的。笔者认为,主要应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转变思想观念,以市场为依托来发展多种产业,而不能把多产做为主业的附属来看待。二是要对多种产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新的资产纽带关系。三是多种产业要脱离主业,不能仅仅定位于安置福利型发展方向,要从更高的战略性高度上,向效益型企业发展,从而在根本上落实好安置使命。为此,必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1.明晰产权,主辅分离,建立新型的管理体制。
产权明晰、主辅分离,是多种产业真正成为"四自"、"两体"的重要标志和客观需要。只有实行主辅分离,才能切实打破以自我为中心的封闭、狭隘思想,从根本上切断多种产业对主业的依赖性,将企业的资本、技术、产品等生产要素有机地融人社会化大生产和广泛的专业化分工与协作之中,真正实现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定位,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此,要积极推进多种产业企业的产权制度改革,构建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又相互制约的产权形式,改变多年来沿用的工厂制管理模式。明确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对企业内部的国有资产,要采取灵活的方式,逐步退出。广开渠道,吸引和组织更<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