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将实施空气质量新标准 综合治理大气环境
2012-06-06 09:41:59 来源:四川日报网
A-
A+
电力18讯: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省环保厅6月4日召开新闻通报会,省环保厅新闻发言人杨雪鸿就群众关注的环保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2月29日发布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我省环境空气质量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臭氧、一氧化碳等3项污染指标参与空气质量评价,收严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铅和苯并芘的浓度限值,能更客观地反映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据估算,新标准实施后,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将有2/3不达标,我省城市空气质量也有明显“下降”――24个省控城市将有8个城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年均值不达标,一半以上城市PM2.5年均值不达标。但这种“下降”是增加了评价指标和标准值收严造成的,不是空气质量的实质下降。
空气质量的改善,特别是PM2.5浓度的降低需要一个过程,需实施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多种污染物协同处置,工业污染源、移动源和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涉及每个家庭生活习惯的改变,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
目前,全省11个市州建成PM2.5自动监测系统20套,成都的3套PM2.5监测系统已对外发布其研究性监测数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站6月将对人民南路四段十八号监测子站的数据按新标准实时滚动发布。到“十二五”末,全省将初步建成由城市子站、区域子站、交通道路子站、重点工业园区子站构成的覆盖全面、指标完整的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问:秸秆焚烧一直困扰我省环境空气治理,前不久成都又因秸秆焚烧造成连续多天空气污染。我省治理大气环境有无针对秸秆焚烧的具体措施?
答:近年来,省环保厅在绵阳、德阳、成都等地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控联动机制,通过一段时间运行取得了一定效果,空气质量呈逐年好转趋势。但农村环境点多面广,仅依靠现有环保执法力量监管和处罚,很难达到群众期望的效果。
真正解决秸秆禁烧问题,必须在秸秆产业转化和综合利用上做文章,如秸秆粉碎还田、饲料加工、支持畜牧业等,使秸秆变废为宝。省环保厅将协调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通过市场运作与行政推动相结合,迅速培养壮大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和秸秆经纪人等秸秆综合利用经营队伍,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机制。
全省将建立秸秆禁烧示范区,集中抓好交通沿线、村庄、树林附近的秸秆禁烧,同时整体推进,逐步实现秸秆全面禁烧。我省将继续严格执法,落实各级政府禁烧责任,加大对焚烧秸秆行为的处罚力度。
问:近年来,公众有关电磁辐射的投诉明显增多,我省如何加强电磁辐射污染控制,有无具体计划?
答:电磁辐射设施涉及电力、广播电视、通信、交通、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数10个行业,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公众安全防护意识明显增强。
环保部门将加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环保全过程管理,严格环评审批,落实“三同时”制度要求,规范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强化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城市总体规划将与电力、通讯等专业规划对接,为电磁辐射设施(设备)预留科学发展空间。省环保厅正在对成都市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提出相应管理措施和建议,根据试点情况在全省推广。
由于绝大部分电磁辐射投诉均涉及住房拆迁、城市规划、城市用地、物业管理等诉求,需多部门联合处理,我省将建立电磁辐射纠纷投诉联合处理机制,梳理群众真实诉求,提出切实解决办法,减少重复投诉。 目前,公众的辐射安全知识尚不全面,部分媒体报道辐射污染事件时片面夸大了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我省正在开展电磁辐射科普宣传巡展活动,环保部门还将协调宣传、广电等部门和媒体,深入基层、社区、街道开展电磁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宣传,消除公众“谈辐色变”的恐惧心理。
问:我省机动车排污状况如何?何时淘汰黄标车?
答:2011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四川全省汽车排放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比2010年增长4.74%、4.68%、12.06%、9.29%。其中,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接近总量的60%,颗粒物接近总量的100%;汽油车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超过总量的70%。
除阿坝、甘孜和凉山州外,我省18个地市全部开展了机动车环保检验工作。成都市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27日,对全市注册登记的汽车共核发国家环保标志98万张,其中绿标91万,黄标7万张,预计2012年底可实现全市注册登记汽车国家环保标志全覆盖。成都还分步实施了高污染车限行(禁行)措施,2010年10月1日起绕城高速公路内限行。
截止目前,我省2005年以前注册的运营黄标车保有量接近31万辆。“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大对运营黄标车的淘汰力度,计划到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 “黄标车”。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省环保厅6月4日召开新闻通报会,省环保厅新闻发言人杨雪鸿就群众关注的环保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问:环保部和国家质检总局2月29日发布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我省环境空气质量会产生什么影响?
答:新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细颗粒物PM2.5、臭氧、一氧化碳等3项污染指标参与空气质量评价,收严了可吸入颗粒物PM10、二氧化氮、铅和苯并芘的浓度限值,能更客观地反映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据估算,新标准实施后,全国地级以上城市空气质量将有2/3不达标,我省城市空气质量也有明显“下降”――24个省控城市将有8个城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年均值不达标,一半以上城市PM2.5年均值不达标。但这种“下降”是增加了评价指标和标准值收严造成的,不是空气质量的实质下降。
空气质量的改善,特别是PM2.5浓度的降低需要一个过程,需实施区域污染联防联控,多种污染物协同处置,工业污染源、移动源和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涉及每个家庭生活习惯的改变,需要每个人“从我做起”。
目前,全省11个市州建成PM2.5自动监测系统20套,成都的3套PM2.5监测系统已对外发布其研究性监测数据,省环境监测中心站6月将对人民南路四段十八号监测子站的数据按新标准实时滚动发布。到“十二五”末,全省将初步建成由城市子站、区域子站、交通道路子站、重点工业园区子站构成的覆盖全面、指标完整的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
问:秸秆焚烧一直困扰我省环境空气治理,前不久成都又因秸秆焚烧造成连续多天空气污染。我省治理大气环境有无针对秸秆焚烧的具体措施?
答:近年来,省环保厅在绵阳、德阳、成都等地建立了大气污染防控联动机制,通过一段时间运行取得了一定效果,空气质量呈逐年好转趋势。但农村环境点多面广,仅依靠现有环保执法力量监管和处罚,很难达到群众期望的效果。
真正解决秸秆禁烧问题,必须在秸秆产业转化和综合利用上做文章,如秸秆粉碎还田、饲料加工、支持畜牧业等,使秸秆变废为宝。省环保厅将协调相关部门和各级政府,通过市场运作与行政推动相结合,迅速培养壮大秸秆综合利用龙头企业和秸秆经纪人等秸秆综合利用经营队伍,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形成“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机制。
全省将建立秸秆禁烧示范区,集中抓好交通沿线、村庄、树林附近的秸秆禁烧,同时整体推进,逐步实现秸秆全面禁烧。我省将继续严格执法,落实各级政府禁烧责任,加大对焚烧秸秆行为的处罚力度。
问:近年来,公众有关电磁辐射的投诉明显增多,我省如何加强电磁辐射污染控制,有无具体计划?
答:电磁辐射设施涉及电力、广播电视、通信、交通、工业、医疗、科研等领域数10个行业,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近年来公众安全防护意识明显增强。
环保部门将加强电磁辐射建设项目的环保全过程管理,严格环评审批,落实“三同时”制度要求,规范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强化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加强社会监督。城市总体规划将与电力、通讯等专业规划对接,为电磁辐射设施(设备)预留科学发展空间。省环保厅正在对成都市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摸底调查,提出相应管理措施和建议,根据试点情况在全省推广。
由于绝大部分电磁辐射投诉均涉及住房拆迁、城市规划、城市用地、物业管理等诉求,需多部门联合处理,我省将建立电磁辐射纠纷投诉联合处理机制,梳理群众真实诉求,提出切实解决办法,减少重复投诉。 目前,公众的辐射安全知识尚不全面,部分媒体报道辐射污染事件时片面夸大了辐射对健康的影响。我省正在开展电磁辐射科普宣传巡展活动,环保部门还将协调宣传、广电等部门和媒体,深入基层、社区、街道开展电磁辐射安全防护知识宣传,消除公众“谈辐色变”的恐惧心理。
问:我省机动车排污状况如何?何时淘汰黄标车?
答:2011年的统计结果显示:四川全省汽车排放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颗粒物分别比2010年增长4.74%、4.68%、12.06%、9.29%。其中,柴油车排放的氮氧化物接近总量的60%,颗粒物接近总量的100%;汽油车排放的一氧化碳和碳氢化合物超过总量的70%。
除阿坝、甘孜和凉山州外,我省18个地市全部开展了机动车环保检验工作。成都市2010年7月1日至2011年6月27日,对全市注册登记的汽车共核发国家环保标志98万张,其中绿标91万,黄标7万张,预计2012年底可实现全市注册登记汽车国家环保标志全覆盖。成都还分步实施了高污染车限行(禁行)措施,2010年10月1日起绕城高速公路内限行。
截止目前,我省2005年以前注册的运营黄标车保有量接近31万辆。“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大对运营黄标车的淘汰力度,计划到2015年基本淘汰2005年以前注册运营的 “黄标车”。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