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发电 > 企业风采 > 正文

【通讯】改革开放40周年――一路奔腾不息的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

  2018-11-02 00:00:00    来源:www.chd.com.cn 十里泉电厂
A- A+
电力18讯:
 

 

40年前,这里洪荒一片……

时光荏苒,沧桑巨变。40年后,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发电厂在十里泉这片热土上巍巍耸立,从12.5万千瓦到30万千瓦再到66万千瓦,从发电到供热,从火电到新能源,数以百万、千万、万万千瓦时的电流如同一路奔腾不息的火泉,滚滚滔滔,送进了千家万户,带来无穷无尽的光和热。伴随着祖国改革开放的宏大旋律,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用大气激扬的铿锵步履镌刻下一路辉煌……

艰苦创业 老煤城用上了自家电

时间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与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相比,电力工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瓶颈”,全国缺电现象开始显现。

这其中就包括素有“煤城”之称的山东枣庄。甚至到70年代枣庄还一直没有独立的火力发电厂,只有煤矿自备小火电,总装机容量不过8800千瓦。枣庄矿电厂因处于山东、江苏、安徽三省交接,业务隶属于徐州电业局。

调度大权在别人手里,负荷超了就被“拉把子”,生性好强的枣庄人下定决心:要建自己的电厂。

新建电厂,谈何容易。

撰写可行性报告,有关部门研讨论证,审查批准,列入国家计划,明确经费来源,现场勘测,当时的市领导带着筹建组成员上省城,奔北京,栉风沐雨,跑“部”前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10月,国家计委正式下达文件,批准了山东新建两个电厂项目:其中一个就是枣庄的十里泉电厂。

1977年12月,正是北方寒风肆虐的时候。随着一阵阵地动山摇的机械马达声,枣庄十里泉村人声鼎沸,不毛之地的荒石滩立时升腾起满目生机。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迎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一场“大干快上”的千人会战的大幕就此拉开。

1979年11月4日,#1机组正式投产发电,强大的电流带着十电人的心声汇入了改革开放的大潮。 一年一台机组的投运效率,有效缓解了山东用电紧张局面。

1981年9月,时任国家水利电力部副部长李鹏到十电视察后兴致勃勃地说:“十里泉电厂的基本建设速度最快,质量最好,效益最高,这是电力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同努力的结果,你们的经验很值得总结和推广。这样吧,明年就在这里召开全国电力基本建设现场会,你们要作重点发言。”

第二年,全国电力基本建设现场会在十电如期召开。从此,“十里泉”的名字响彻水电行业内外,此时的十电好像壮志凌云的大鹏,在改革开放的万里长空,昂首起飞,展翅翱翔……

1983年10月,五台12.5万千瓦机组全部并网发电。当时,十电的发电量占到山东电网总发电量的14.5% ,是山东电力连续五年的排头兵,被誉为“鲁南明珠”,在鲁南大地之上熠熠闪光。

后来居上 丑小鸭涅彩凤凰

九十年代初,随着国家经济的复萌,电力企业的发展锐不可当。1990年9月,国家能源部部长发表了一封《致全国发电厂厂长的一封公开信》。

10月3日,国家能源部召开现场会,下发红头文件:号召全国电力企业积极行动起来,争做达到标准的工厂,掀起一个“安全文明生产”达标活动,时称“双达标”。

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当时没有被列入“双达标”试点行列的十电,以其内敛的动能树起了“达标我所求,不达誓不休”的旗帜。

铮铮誓言下是无怨无悔的艰辛付出。十电及时制定具体的便于操作的“双达标”实施方案和细则,宣传发动全厂干部职工及家属齐上“战场”。那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十电人利用一切时间,不分昼夜地清理电缆沟、管理沟、下水道,擦洗设备清除积灰,划线定制管理,治理设备的跑冒滴漏,建立设备档案台账……大到工厂的发展愿景规划,小到一个工具橱、一辆自行车的摆放,事无巨细,均纳入治理范围。

1991年初夏,时任山东省电力工业管理局副局长雷声来到十电。窗明几净的厂房、控制室;一尘不染的锅炉、磨煤机;整齐划一的工具橱、休息室;斗志昂扬的干部职工……顷刻让这位老局长刮目相看、赞不绝口。没多久,省里就把十电列入第一批达标试点企业名单。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992年1月,山东省电力局全面对照“双达标”必备条件、考评细则严格进行自查,十电以486.6的高分向国家能源部推荐,申请验收。

1992年3月,能源部达标考评小组分成7个小组,下到不同的车间、岗位,进行高标准严要求全面系统地考查评判,整整三天,十电赢得了考评组“扎扎实实、具有特色”的高度评价。

1992年5月9日,国家能源部在北京召开电话会议,隆重表彰全国首批“安全文明单位”达标单位。当闻知“山东十里泉电厂”位列其中时,全场干部职工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有的甚至喜极而泣。

就这样,十电后来居上,首批达标,一次通过,从不被看好的“丑小鸭”涅重生,一跃成为光鲜靓丽的“彩凤凰”,一夜之间闻名于全国电力系统,被誉为“挤上来的标兵”,原电力部部长史大桢特地为十电题词:“全国火电厂学习的榜样”。

折桂“双达标”之后,十电再接再厉,一边矢志不渝创一流,一边全力扩建两台30万千瓦机组。1998年5月,2台30万千瓦机组圆满投产,跨入了全国百万大厂的行列。1999年7月,全国一流火电厂的荣耀花落十里泉,十电走进“大而强、强而优”的历史新时期。

笃定创新 老厂续写不老传奇

历史的车轮隆隆驶入21世纪,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入,电力供给出现了阶段性相对过剩的局面,发电企业受资源环境等客观条件的制约越来越大。

叱咤行业几十年的十电,出现了设备老、能耗高、人员多等不利因素的内忧外困。

压力就是动力,危机蕴育机遇。随着煤炭价格一路飚升,改变对煤炭的过度消耗和依赖,则成为十电创新路上迈出的坚实第一步。

2003年下半年,建造全国第一台秸秆煤粉混燃发电机组的大胆构思盘踞在十电人的脑海。

2004年10月12日,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鲁计基础[2004]1067号《关于华电国际十里泉发电厂#5机组秸秆燃烧发电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批准该项目开工建设。

2005年5月,秸秆发电主体工程开工建设。十电积极自主创新,主要设备由国外引进,辅助设备国内配套生产,并根据四角燃烧的特点,在国内率先研发了直流秸秆燃烧器,解决了秸秆燃烧与煤粉燃烧的匹配问题。

2005年12月16日,该项目正式投产发电,填补了国内秸秆发电技术的空白,开创了国内利用生物质能发电的先河。该项目每年共掺烧秸秆约5.6万吨,折标煤约2.9万吨,减少SO2排放量约621吨,增加农民收入2000多万元, 大大促进了地方农业经济的发展,在发展循环经济、转变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和产业链结构、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尝到创新甜头的十电如获至宝,带着对创新发展的探索与实践,又将目光放到了热力市场的开拓上。

2009年伊始,枣庄市东城区供热管网改造工程缓缓拉开了帷幕,十电敏锐抓住这次机遇,承担起供热热源的任务,成功抢滩热力市场,供暖面积达到300多万平方米。然而,热源缺口的不容乐观,使十电的供热工作面临新的挑战。

2010年初,“双背压供热改造”技术项目摆在十电人面前,十电立即进行相关的调研和论证,成功赢得了上级公司的支持和关心,并于2011年9月23日启动实施。

“低压缸双背压双转子互换”,意味着每年供热前后都要增加两次机组检修更换转子的任务,从人力、物力、工时等各方面都提出了新的考验。其难点是如何从技术上保证双转子的互换调整。

为攻克这一难关,该厂成立以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攻关小组,坚守在设备加工厂家,一天十几甚至二十个小时紧盯加工的每一个环节。

11月17日,5号机组运行平稳,各项参数在规定值范围内,供热主管网的循环水趋于稳定,整个改造项目实现了一次启动、投运成功。

改造后的首个供热季,累计对外供热总量超过180万吉焦,较上年度多出40余万吉焦,供热面积达到600余万平方米,较上一年翻一番,各项数据均创历史新高。“低压缸双背压双转子互换”项目作为一项重大电力工业技术创新和应用,于2011年12月29日正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一个个创新不止的信念打开了十电的前景,一项项成功的设备改造给十电带来了巨大收益,在企业创新发展历史上,十电人用不懈追求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面对成绩,十电人清醒地认识到未来科技创新谋发展的“蝶变”之路还很遥远。

绿色转型  擦亮高质量发展底色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生态”“环保”“绿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词,电力企业发展的风向标,越来越清晰地指向绿色低碳。

2007年初,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加快关停小火电机组的重大决策。机遇千载难逢,十电根据中国华电集团公司、华电国际公司的总体部署,迅速行动,毅然决定“关停小机组,再建大机组”。

2007年底至2008年5月,十电壮士断腕,相继主动关停尚在盈利的4台14万千瓦机组。同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和上级公司的鼎力支持,深入开展项目可行性论证,全面做好土地利用、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电厂接入等前期工作。几番周折、历尽艰辛,2009年9月11日,取得扩建第一台60万级机组的“路条”,全厂上下欢欣鼓舞,对未来充满信心。

2013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十里泉电厂扩建项目首台1×60万千瓦工程核准批复。

新机组设计供电煤耗266.5g/kWh,纯凝工况设计供电煤耗为279.09g/kWh;采用脱硝系统+低低温静电除尘器+高效脱硫协同除尘系统的环保技术路线……高参数、低能耗、低排放,“一高两低”成为该项目的最大亮点,也成为十电人博弈激烈电力市场竞争的硬实力。

十电人丰收在望,两台机组分别于2016年11月17日、2017年7月13日投产,再热汽温620℃等指标在国内同类型机组中处于领先水平,环保指标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烟尘排放浓度远远优于国家最新标准。

传统领域在“涅重生”,新兴领域更是“不甘落后”。十电的绿色转型战略,也体现在对新能源项目的精心开拓上。

2013年11月,台儿庄5万千瓦正式启动。由于前期工作充分,项目一经启动便得到了枣庄市、区各级政府和上级公司的大力支持,并于2014年2月,被列入国家能源局“十二五”第四批风电项目拟核准计划。

2014年12月22日,华电台儿庄风电项目终于获得省环保厅特批,成为2014年山东省唯一一个获得环评批复的风电项目。

2015年12月20日1时38分,25台风机全部并网发电,结束了企业风光资产发电为零的历史。

2014年9月1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 》,超低排放正式在全国范围内“提速扩围”。

面对新政策新形势对环保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十电敏锐地意识到,企业存量的绿色“再造”与增量的创新开拓同样重要。

从2014年12月#5机组烟尘超低排放改造工程启动,到2016年10月#7机组大修结束顺利并网带负荷,仅两年时间,十电就完成了三台机组的可研报审、技术方案编制、工程招投标、初步设计、工程施工等工作,用实际行动履行了十电人的绿色担当。

如今,穿行于十电厂区,一座座看不到烟尘的烟囱直插云霄,与干净美观的主厂房交相辉映,沉浸在蓝天白云的怀抱之中,分外美丽、祥和。

四十载,沧桑巨变,绘成驰魂夺魄的壮丽画卷;四十载,执著跋涉,留下坚实有力的辉煌足迹。四十年来,十电收获了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优秀企业、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全国电力行业企业文化特等奖等130余项省部级以上荣誉。这其中蕴含着十电人拼搏奉献、奋勇争先的辛勤汗水,更诉说着“老厂不老”的风骨和博大胸襟。

物换星移,岁月依然青春如昔;时空更迭,明珠依然熠熠生辉――这是跨越时空的蝶变,满载着一个时代蓬勃的信号,传递着以人为本的光辉和科学发展的薪火。

历程,已经写入史册;征程,正展开一幅新的画卷。一个资产优良、管理高效、队伍精干、企业与职工协调发展的“做行业领先者”的新十电,正迈着坚定的步伐阔步走来;一颗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鲁南明珠,必将放射出更加璀璨夺目的光芒!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华润贺州电厂发展循环经济建奇

2018-04-03

热点排行
  • · 长江电力检修厂:用科技之光指引流域检修发展之路
  • · 黄河公司物资公司荣获2019年度"青海省用户满意企业"荣誉称号
  • · 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布局东北 打造电力产业链
  • · 国华陈家港电厂荣获江苏省盐城市“四星企业”称号
  • · 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单位威海热电厂
  • · 游客眼见为实:三峡大坝雄伟壮观固若金汤
  • · 国华电力太仓电厂获评”A级纳税人”荣誉称号
  • · 中电检修公司:加快制度建设推进规范管理化
  • · 国神集团秦皇岛电厂通过“河北省文明单位”复查验收
  • · 【通讯】广州大学城公司:党建点燃“二次创业”红色引擎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