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汉江公司:辛勤耕耘收获“四连盈”
2013-02-16 08:56:3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对内深挖潜、对外争收益、全面拓“增量”,近年来,大唐汉江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坚持一以贯之的思路与策略,紧紧围绕“电”、“水”、“资金”三大元素,以“增发”、“开源”、“节流”三路并行,踏出一条中型水电企业的做优做强之路。2012年,该公司站在成立十周年的新起点、新征程上,始终将提升企业价值、增强盈利能力、促进和谐共赢作为重要使命积极践行,用辛勤耕耘收获了发电量和利润的双丰收,用务实行动摘取了经营管理“四连盈”的桂冠。
“水”字为本 多元增发
水电企业,以水为根本,以人为动力,以创新为力量。近年来,在汉江流域水情极不稳定的形势下,汉江公司通过“提水位、降能耗、精调度、强机组”来获得相对稳定的年度发电量,奠定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装机容量18万千瓦的喜河水电厂是汉江公司实施流域开发的第一站,也是该公司近年来加强精细管理、加速科技投入、加大水电探索的龙头项目。自2006年底投入生产运营后,喜河水电厂即针对汛期水库库容不能有效利用的不利因素,于2009年起展开动态控制汛限水位论证工作,并于2010年获得陕西省政府批准主汛期汛限水位由357米提至361米,有效提升了喜河水库用活一库水,抢发增发能力。2012年主汛期,喜河水库在361米以上运行115天,累计运行1140小时,较上年同期平均发电水头高0.74米,和设计值比较产生水头效益4233万千瓦时,年增收益1588万元。
喜河水电厂正在行洪
与此同时,喜河水电厂推出多项措施做实“水”文章促增发。一是合理安排机组开停机和负荷分配,始终保持机组高效运行状态。2012年,喜河水库水量利用率达74.7%,较2011年提高12.1%,平均发电耗水率14.56立方米/千瓦时,较设计值降低10%,按耗水率口径增发电量5755万千瓦时。二是积极推行洪水资源化管理,通过洪前腾库预先发,在来洪后可重复利用库容,洪中抬高发电水头借势增发,洪尾拦蓄实现抢发。2012年,该厂累计增发电量1113.35万千瓦时,实现了洪水向资源化、多元化的转化。三是实施技改项目确保设备经济运行。2012年,喜河水电厂3项重大技改项目圆满收官。其中,发电机出口开关改造工程彻底消除制约机组抢发瓶颈,实现了洪水调度期间机组超额定5%运行;中孔闸门改造工程完成后,每年减少电量损失700万千瓦时。
“政”字为重 深度开源
传统的水电企业主要依靠流域降水发电实现盈利,可谓是“靠天吃饭”。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瞬息万变的市场节奏,汉江公司意识到:决不能将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命运交给无法掌控的“天意”,而要将发展的脉搏握在自己的手中,实现水电企业的“人治”。
为实现这一目标,汉江公司在增发电量、提升管理的同时,将用好用足用活政策资源作为企业盈利的重要手段,着力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保障企业在丰水年“吃得好”,平水年“吃得饱”。
2005年,进行蜀河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时,汉江公司抢抓联合国出台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契机,成为集团公司首个CDM申报试水单位。2010年11月18日,蜀河CDM项目在联合国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面对国际碳交易市场低迷、支付资金紧张、兑付困难等不利因素,汉江公司加强与中介方、买方的沟通与工作释疑,力争现场核查、材料上报、核证签发、收益到账环环稳妥,终于2012年内三获联合国CERs签发,总计减排量873.917吨,确保减排收益5551.2590万元人民币“颗粒归仓”。同年5月,汉江公司更与买家成功续签2013年至2017年购买协议,12月顺利通过蜀河CDM项目第四次现场核证,保障了蜀河CDM项目的持续收益,打造出“零投入、零风险、全收益”的绿色盈利点。
面对蜀河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遗留的水库蓄水问题,汉江公司始终依靠政府,把握十八大“生态建设”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政策要求,在机组按期投产发电的基础上,将水库水位分阶段蓄至217米高程,预计每年将为蜀河水电厂带来近4000万元收益。
“财”字严控 落袋为安
争取政策支持,是对内深挖“增量源”,那么强化资金到位,就是对外力争“落袋安”。为确保各项资金如期到账,汉江公司秉承“抓大不放小”原则,在分毫上狠下功夫。
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以来,汉江公司紧扣“效益汉江”主线,以一系列提升企业盈利的显著举措、持续向好的经营态势以及丰硕的经营成果回报着各股东方的充分信任与大力支持;同时,各股东方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考察指导,更增强其投资汉江的信心。2012年,在外部经营形势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各股东方积极筹资,于12月9日实现资本金全额到位,本年资产负债率完成72.16%,同比下降4.76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为完成集团公司“一保一降”目标,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增强盈利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2010年7月18日,受上游洪水影响,蜀河右泄下游贝蕾桥、316国道浆砌石挡墙及路面等设施受损。出险后,汉江公司现场生产人员、财务人员第一时间向保险公司报案,通过多种方式完成相关证据保留及资料收集工作,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开展现场勘查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上报出险情况,成立保险索赔小组,明确责任人,与保险公司进行反复沟通,全面加强蜀河工程“7.18”水毁保险索赔催交力度,于12月底实现748万元理赔款到账,实现落袋为安。
“谋”字当先 节流降本
“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对于汉江公司而言,节流控本,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个个写进了年度重点工作里,通过提前谋划、精耕细作、多措并举而取得显著成效的精品项目。
财务成本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项重大支出。为严格把控财务各项支出,汉江公司严格施行年度全面计划与预算,严格预算刚性,强化全员节流意识,提升预算实施精确度。根据财务预算,汉江公司对基层单位的资金需求计划进行严格审核,对拨付资金进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申请的真实性,资金归集度达95%以上。
同时,汉江公司再行创新之举,将寻找有效控本的眼光挪向外部:积极关注国家税收政策、贷款形势走向,提前制定工作思路,筹备资料,确保在政策出台的第一时间,确定执行计划,全力攻关。
2012年初,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台。汉江公司旋即启动相关工作,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深入推进,查找短板,动态修正,仅用5个月便实现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争取到位,使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率减至15%计算,为所属的喜河水电厂直接减免2011年所得税共计510万元。
根据资金实际情况,汉江公司在2012年各项工作刚开局时,便着手部署提前还贷事宜。通过与银行方的主动沟通,连续提前偿还多家银行贷款。2012年内,累计偿还贷款5.03亿元,有效降低了贷款的综合利率和财务费用。另外,紧抓国家贷款形势逐步好转,贷款利率进入下行通道的机遇,汉江公司与银行方积极协商,最终实现各银行贷款全部按基准利率再下浮10%执行,进一步节流财务支出。
除却财务成本,降低所属两厂的生产成本也是汉江公司控本节支的一大目标。为此,汉江公司一方面,充分运用自有科技力量,施行重大技改项目。其中,喜河水电厂通过自主调研,大胆应用新技术和定位检修新方法进行消力池水下修补工程,其施工方法较传统的干式修补方法节省检修费用约1800万元;而2011年喜河电厂自主完成的发电机出口开关改造工程,仅改造投资和安装费用就节省近100万元。另一方面,汉江公司还通过日常的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其中,蜀河水电厂通过调整全厂通风空调系统及暖通系统的运行方式,确保机组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实现厂用电量明显降低,降低率达到0.11%。
蜀河蓄水达217米高程
深度挖潜提升价值,四年盈利践行使命。汉江公司在集团公司、陕西公司、各股东方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持续拼搏、务实奋进,用十年辛勤耕耘践行着中型水电企业做优做强路。“管理效益提升年”已拉开帷幕,汉江公司将坚持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在持续推进做优优强道路上,聚焦“升船机建设、安康调度中心和旬阳项目优化”三大项目,抓好“管理提升、安全生产、盈利能力、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和党建创优”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谋求企业发展新篇章。 (雷霞)
“水”字为本 多元增发
水电企业,以水为根本,以人为动力,以创新为力量。近年来,在汉江流域水情极不稳定的形势下,汉江公司通过“提水位、降能耗、精调度、强机组”来获得相对稳定的年度发电量,奠定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装机容量18万千瓦的喜河水电厂是汉江公司实施流域开发的第一站,也是该公司近年来加强精细管理、加速科技投入、加大水电探索的龙头项目。自2006年底投入生产运营后,喜河水电厂即针对汛期水库库容不能有效利用的不利因素,于2009年起展开动态控制汛限水位论证工作,并于2010年获得陕西省政府批准主汛期汛限水位由357米提至361米,有效提升了喜河水库用活一库水,抢发增发能力。2012年主汛期,喜河水库在361米以上运行115天,累计运行1140小时,较上年同期平均发电水头高0.74米,和设计值比较产生水头效益4233万千瓦时,年增收益1588万元。
与此同时,喜河水电厂推出多项措施做实“水”文章促增发。一是合理安排机组开停机和负荷分配,始终保持机组高效运行状态。2012年,喜河水库水量利用率达74.7%,较2011年提高12.1%,平均发电耗水率14.56立方米/千瓦时,较设计值降低10%,按耗水率口径增发电量5755万千瓦时。二是积极推行洪水资源化管理,通过洪前腾库预先发,在来洪后可重复利用库容,洪中抬高发电水头借势增发,洪尾拦蓄实现抢发。2012年,该厂累计增发电量1113.35万千瓦时,实现了洪水向资源化、多元化的转化。三是实施技改项目确保设备经济运行。2012年,喜河水电厂3项重大技改项目圆满收官。其中,发电机出口开关改造工程彻底消除制约机组抢发瓶颈,实现了洪水调度期间机组超额定5%运行;中孔闸门改造工程完成后,每年减少电量损失700万千瓦时。
“政”字为重 深度开源
传统的水电企业主要依靠流域降水发电实现盈利,可谓是“靠天吃饭”。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瞬息万变的市场节奏,汉江公司意识到:决不能将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命运交给无法掌控的“天意”,而要将发展的脉搏握在自己的手中,实现水电企业的“人治”。
为实现这一目标,汉江公司在增发电量、提升管理的同时,将用好用足用活政策资源作为企业盈利的重要手段,着力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保障企业在丰水年“吃得好”,平水年“吃得饱”。
2005年,进行蜀河水电站可行性研究时,汉江公司抢抓联合国出台温室气体减排政策的契机,成为集团公司首个CDM申报试水单位。2010年11月18日,蜀河CDM项目在联合国执行理事会成功注册。面对国际碳交易市场低迷、支付资金紧张、兑付困难等不利因素,汉江公司加强与中介方、买方的沟通与工作释疑,力争现场核查、材料上报、核证签发、收益到账环环稳妥,终于2012年内三获联合国CERs签发,总计减排量873.917吨,确保减排收益5551.2590万元人民币“颗粒归仓”。同年5月,汉江公司更与买家成功续签2013年至2017年购买协议,12月顺利通过蜀河CDM项目第四次现场核证,保障了蜀河CDM项目的持续收益,打造出“零投入、零风险、全收益”的绿色盈利点。
面对蜀河水电站建设过程中遗留的水库蓄水问题,汉江公司始终依靠政府,把握十八大“生态建设”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政策要求,在机组按期投产发电的基础上,将水库水位分阶段蓄至217米高程,预计每年将为蜀河水电厂带来近4000万元收益。
“财”字严控 落袋为安
争取政策支持,是对内深挖“增量源”,那么强化资金到位,就是对外力争“落袋安”。为确保各项资金如期到账,汉江公司秉承“抓大不放小”原则,在分毫上狠下功夫。
由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以来,汉江公司紧扣“效益汉江”主线,以一系列提升企业盈利的显著举措、持续向好的经营态势以及丰硕的经营成果回报着各股东方的充分信任与大力支持;同时,各股东方深入企业生产一线考察指导,更增强其投资汉江的信心。2012年,在外部经营形势异常困难的情况下,各股东方积极筹资,于12月9日实现资本金全额到位,本年资产负债率完成72.16%,同比下降4.76个百分点,达到历史最低水平,为完成集团公司“一保一降”目标,实现企业健康发展、增强盈利能力提供有力支持。
2010年7月18日,受上游洪水影响,蜀河右泄下游贝蕾桥、316国道浆砌石挡墙及路面等设施受损。出险后,汉江公司现场生产人员、财务人员第一时间向保险公司报案,通过多种方式完成相关证据保留及资料收集工作,积极配合保险公司开展现场勘查工作,并及时向上级上报出险情况,成立保险索赔小组,明确责任人,与保险公司进行反复沟通,全面加强蜀河工程“7.18”水毁保险索赔催交力度,于12月底实现748万元理赔款到账,实现落袋为安。
“谋”字当先 节流降本
“节其流,开其源,而时斟酌焉,潢然使天下必有余”。对于汉江公司而言,节流控本,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个个写进了年度重点工作里,通过提前谋划、精耕细作、多措并举而取得显著成效的精品项目。
财务成本是企业运营过程中的一项重大支出。为严格把控财务各项支出,汉江公司严格施行年度全面计划与预算,严格预算刚性,强化全员节流意识,提升预算实施精确度。根据财务预算,汉江公司对基层单位的资金需求计划进行严格审核,对拨付资金进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保证资金申请的真实性,资金归集度达95%以上。
同时,汉江公司再行创新之举,将寻找有效控本的眼光挪向外部:积极关注国家税收政策、贷款形势走向,提前制定工作思路,筹备资料,确保在政策出台的第一时间,确定执行计划,全力攻关。
2012年初,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出台。汉江公司旋即启动相关工作,通过任务分解、责任到人的管理模式深入推进,查找短板,动态修正,仅用5个月便实现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争取到位,使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率减至15%计算,为所属的喜河水电厂直接减免2011年所得税共计510万元。
根据资金实际情况,汉江公司在2012年各项工作刚开局时,便着手部署提前还贷事宜。通过与银行方的主动沟通,连续提前偿还多家银行贷款。2012年内,累计偿还贷款5.03亿元,有效降低了贷款的综合利率和财务费用。另外,紧抓国家贷款形势逐步好转,贷款利率进入下行通道的机遇,汉江公司与银行方积极协商,最终实现各银行贷款全部按基准利率再下浮10%执行,进一步节流财务支出。
除却财务成本,降低所属两厂的生产成本也是汉江公司控本节支的一大目标。为此,汉江公司一方面,充分运用自有科技力量,施行重大技改项目。其中,喜河水电厂通过自主调研,大胆应用新技术和定位检修新方法进行消力池水下修补工程,其施工方法较传统的干式修补方法节省检修费用约1800万元;而2011年喜河电厂自主完成的发电机出口开关改造工程,仅改造投资和安装费用就节省近100万元。另一方面,汉江公司还通过日常的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其中,蜀河水电厂通过调整全厂通风空调系统及暖通系统的运行方式,确保机组设备安全运行的同时,实现厂用电量明显降低,降低率达到0.11%。
深度挖潜提升价值,四年盈利践行使命。汉江公司在集团公司、陕西公司、各股东方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持续拼搏、务实奋进,用十年辛勤耕耘践行着中型水电企业做优做强路。“管理效益提升年”已拉开帷幕,汉江公司将坚持价值思维和效益导向,在持续推进做优优强道路上,聚焦“升船机建设、安康调度中心和旬阳项目优化”三大项目,抓好“管理提升、安全生产、盈利能力、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和党建创优”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企业的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谋求企业发展新篇章。 (雷霞)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