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热力公司:砥砺前行,做强做优――大唐长春热力公司5年发展回眸
2012-09-10 08:38:3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2007年8月27日,在集团公司发挥能源占有优势,大力延伸火力发电厂价值链和产业链的多元化战略思维指引下,大唐长春热力公司作为一家专业化热能经销企业应运而生,至今已走过5年的发展历程。
5年来,大唐长春热力人不负重望,以坚忍不拔、同心拼搏的精神,推动企业走向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截至目前,该公司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供热面积由成立之初的221万平米增加到目前的690余万平米,单以供热面积论,已跻身长春市供热企业前十之列;企业连续4年实现了盈利,且利润总额呈上升趋势。今年前8个月生产经营持续向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9亿多元、利润总额1231万元,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资产负债率57.16%,同比降低32.03%。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只有200多人的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不俗的经营业绩?不妨让我们走进长春热力公司一探究竟。
在艰辛创业中谋求发展新途径
在当时,专业化热能经销企业属于新兴能源企业。“虽然公司成立了,然而,成立之初就遇到了一大难题――资质问题。”原长春热力公司党委书记李长富回忆道。
所谓“资质问题”,指的是取得供热特许经营权的问题。众所周知,国家于2005年底开始进行供热体制改革,“长春市政府出于规范行业竞争、提高供热质量的需求,将从公用系统分离出来的供热行业企业,纳入特许经营范围。长春热力公司虽然成立了,但行业经营许可却暂缓办理。”原公司总经理张立清介绍。
庆幸的是,在该公司成立之初,为整合系统内资源,大唐吉林发电公司决定原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热力公司整建制并入了长春热力公司,而其已有的经营资质暂时缓解了供热特许经营缺失的尴尬。然而这虽能解燃眉之急,却非长久之计。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长春热力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攻关小组,在历经半年多的艰苦努力之后,最终在2008年3月获得了行业准入许可批复。
按理说,获得了“特许经营权”,企业发展应该是“踏平坎坷成大路”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当时长春存在着数百家大大小小的供热公司,其间的竞争已成水火之势。”原公司总经理赵群清晰记得:“这些企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竞争手段也是千奇百怪,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再加之其他因素,企业发展步履维艰。”
面对如此复杂的现实情况,在对供热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后,根据市内供热行业及企业分布状况,该公司提出“整合资源优势、集约化经营、专业化运作”的经营思路,确定了“经营型、集约型、控股型;专业化管理,集团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上级公司的支持下,长春热力公司统一负责系统内热源营销、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西部供热主干网施工建设任务全线移转等一系列工作逐项落实下来。至此,长春热力公司初步完成了以长春第二热电公司和长春第三热电厂为集中热源,以长春市东北部和西南部为主要供热区域的战略布局。
在艰难行进中苦练内功夯基础
“热力公司作为经营性企业、管理型公司,和集团公司系统内的发电企业在生产经营模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必须立足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来。”原长春热力公司党委书记段序忠如是说。经过供热体制改革以及初期的“混战”,在淘汰掉一批产能落后的作坊式小企业后,政府相关部门依据各供热公司热源的供热能力划分了相应的供热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因为在老城区还存在着几家供热企业相互交错的“灰色地带”。为此,该公司积极谋划,部署精兵强将打赢攻坚战。
除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外,管网及供热站的建设也是确保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长春热力公司以长春二热、长春三热为集中热源,经两条主供热管网(也称一次管网)到各供热站后,由二次供热管网向社会广大用户供热。“简单地说,一次管网和二次管网好比树干和树枝的关系。因为热电厂出来的热水压力大、温度高,所以需要通过一次管网流向换热站进行能量转换,再通过二次管网流向用户家中。可见,供热管网和供热站的建设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原公司总经理姜成岩介绍道。为此,该公司加快供热网线的建设。经过两年的艰苦施工,被喻为企业生命线的西部直径1.2 米、单网供热能力达1400万平方米、全长18.3公里的主供热管网,于2009年9月25日24时全线贯通。至此,该公司形成了以长春二热、三热为热源的东、西部集中供热管网布局。
在加快基础建设的同时,该公司苦练内功,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一方面,不断深化机构改革。从2007年成立之初4部2公司1中心设立,到2009年检运一体化改革,再到2012年10部室3公司1大队优化,该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行进中,逐步形成了集约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流程。同时,坚持实施精细化管理。该公司参照上游企业的标准,量身定制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效果,安全生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获得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吸引了系统内外多家热力公司前来参观学习;参照集团公司创建金牌机组模式,制订“金牌供热站”评选标准并落实到制度中;建立了远程集控中心,实现了“无人值班、分段值守、远方监视,集中调控”的运行模式,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经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该公司各方面工作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的巨大转变。
在科学发展中优质服务树品牌
在长春热力公司的荣誉展区,有“荣耀十一五,吉林省最得民心奖”、“吉林省质量诚信企业”、“建功十二五,群众满意单位”等等。“那只是一小部分,公司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电力系统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2009和2011年两次荣获集团公司‘文明单位’称号等。”在企业荣誉室里,该公司党委书记张威话语里透着自豪,“看着这些荣誉,心里挺自豪的,证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作为一个服务型企业来说,得到用户的认可,不就是最大的成功吗?!”
长春热力公司组建之初,便设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坚持供暖期全天24小时专人值守,为用户答疑解惑、接收报修信息;在各居民小区设立用户服务提示板,对外公布负责该区域的用户管理员名字和服务电话,方便居民随时联系,确保供热服务信息畅通。“当供热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些用户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对用户调查员言辞侮辱甚至拳脚相加。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等对方气儿消了,再给他解释。有时候是真生气,但不能因为个人影响了公司的整体形象啊。”该公司用户管理员纷纷表示。
2008年,为解决用户排队缴费时间长、不满意、不方便的状况,该公司与吉林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和完善了高质量的银行收费系统,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此外,该公司每年都参加长春市纪委与长春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的“软环境和政行风热线”节目,公司领导和专业人员做客直播间,现场接听百姓热线,对市民关心的供热问题进行解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极佳口碑。
在提升服务用户意识的同时,该公司还注重履行社会责任。2008年,为支持政府民心工程,该公司相继接管“福地”、“新华”两个小区后,又承接了因供热纠纷而被弃管的“乐群”居民小区。2011年,该公司又接管了发电设备小区,并积极争取政府“暖房子”政策,对老化的陈旧管网进行改造。
正是5年间持续不断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和付出,长春热力公司在社会上打出了优质服务的大唐热力品牌,在长春市热力市场站稳了脚跟。“‘大唐热力’的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许多新建小区开发商直言只用大唐长春热力供热,因为我们有实力、负责任、可信赖,无形中也提升了楼盘的影响力。”该公司总经理费德发感慨地说到。
目前,该公司正按照集团公司“转方式、调结构”总体思路及省公司“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电力市场与热力市场开发并重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保内增外”策略,密切跟踪长春市供热规划调整,推动供热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市场开发。同时,利用有利政策,积极开展新型补充热源建设,推进调峰锅炉和长春二热循环水项目,并与政府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暖房子”工程项目补贴,通过管网改造等进一步节能降耗,继续努力实现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利润空间。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回首5年历程,长春热力公司走过了从艰苦创业到科学发展的艰辛历程,成为了服务民生关爱百姓、履行社会责任的中坚力量。面对新的挑战,大唐长春热力人信心百倍,携手并肩、戮力登攀,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与阻力,为实现既定目标高歌前行。 (石晶波 戴鹏)
长春热力公司 石晶波/摄
5年来,大唐长春热力人不负重望,以坚忍不拔、同心拼搏的精神,推动企业走向一条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截至目前,该公司实现长周期安全生产;供热面积由成立之初的221万平米增加到目前的690余万平米,单以供热面积论,已跻身长春市供热企业前十之列;企业连续4年实现了盈利,且利润总额呈上升趋势。今年前8个月生产经营持续向好,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19亿多元、利润总额1231万元,同比均实现大幅增长;资产负债率57.16%,同比降低32.03%。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个只有200多人的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不俗的经营业绩?不妨让我们走进长春热力公司一探究竟。
在艰辛创业中谋求发展新途径
在当时,专业化热能经销企业属于新兴能源企业。“虽然公司成立了,然而,成立之初就遇到了一大难题――资质问题。”原长春热力公司党委书记李长富回忆道。
所谓“资质问题”,指的是取得供热特许经营权的问题。众所周知,国家于2005年底开始进行供热体制改革,“长春市政府出于规范行业竞争、提高供热质量的需求,将从公用系统分离出来的供热行业企业,纳入特许经营范围。长春热力公司虽然成立了,但行业经营许可却暂缓办理。”原公司总经理张立清介绍。
庆幸的是,在该公司成立之初,为整合系统内资源,大唐吉林发电公司决定原大唐长春第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下属的热力公司整建制并入了长春热力公司,而其已有的经营资质暂时缓解了供热特许经营缺失的尴尬。然而这虽能解燃眉之急,却非长久之计。为了能够更好更快地发展,长春热力公司成立了专门的攻关小组,在历经半年多的艰苦努力之后,最终在2008年3月获得了行业准入许可批复。
按理说,获得了“特许经营权”,企业发展应该是“踏平坎坷成大路”了,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当时长春存在着数百家大大小小的供热公司,其间的竞争已成水火之势。”原公司总经理赵群清晰记得:“这些企业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竞争手段也是千奇百怪,往往让人措手不及。再加之其他因素,企业发展步履维艰。”
面对如此复杂的现实情况,在对供热市场进行充分调研后,根据市内供热行业及企业分布状况,该公司提出“整合资源优势、集约化经营、专业化运作”的经营思路,确定了“经营型、集约型、控股型;专业化管理,集团化发展”的战略目标。在上级公司的支持下,长春热力公司统一负责系统内热源营销、大唐长春第三热电厂西部供热主干网施工建设任务全线移转等一系列工作逐项落实下来。至此,长春热力公司初步完成了以长春第二热电公司和长春第三热电厂为集中热源,以长春市东北部和西南部为主要供热区域的战略布局。
在艰难行进中苦练内功夯基础
“热力公司作为经营性企业、管理型公司,和集团公司系统内的发电企业在生产经营模式上有着本质的区别,我们必须立足实际,探索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来。”原长春热力公司党委书记段序忠如是说。经过供热体制改革以及初期的“混战”,在淘汰掉一批产能落后的作坊式小企业后,政府相关部门依据各供热公司热源的供热能力划分了相应的供热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竞争,因为在老城区还存在着几家供热企业相互交错的“灰色地带”。为此,该公司积极谋划,部署精兵强将打赢攻坚战。
除了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外,管网及供热站的建设也是确保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方面。长春热力公司以长春二热、长春三热为集中热源,经两条主供热管网(也称一次管网)到各供热站后,由二次供热管网向社会广大用户供热。“简单地说,一次管网和二次管网好比树干和树枝的关系。因为热电厂出来的热水压力大、温度高,所以需要通过一次管网流向换热站进行能量转换,再通过二次管网流向用户家中。可见,供热管网和供热站的建设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原公司总经理姜成岩介绍道。为此,该公司加快供热网线的建设。经过两年的艰苦施工,被喻为企业生命线的西部直径1.2 米、单网供热能力达1400万平方米、全长18.3公里的主供热管网,于2009年9月25日24时全线贯通。至此,该公司形成了以长春二热、三热为热源的东、西部集中供热管网布局。
在加快基础建设的同时,该公司苦练内功,努力提升管理水平。一方面,不断深化机构改革。从2007年成立之初4部2公司1中心设立,到2009年检运一体化改革,再到2012年10部室3公司1大队优化,该公司在快速发展的行进中,逐步形成了集约高效、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和运营流程。同时,坚持实施精细化管理。该公司参照上游企业的标准,量身定制自身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狠抓落实,取得了明显效果,安全生产处于行业领先水平,获得省市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评价,吸引了系统内外多家热力公司前来参观学习;参照集团公司创建金牌机组模式,制订“金牌供热站”评选标准并落实到制度中;建立了远程集控中心,实现了“无人值班、分段值守、远方监视,集中调控”的运行模式,提高了自动化水平。
经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该公司各方面工作得到大幅提升,实现了思想观念、管理方式的巨大转变。
在科学发展中优质服务树品牌
在长春热力公司的荣誉展区,有“荣耀十一五,吉林省最得民心奖”、“吉林省质量诚信企业”、“建功十二五,群众满意单位”等等。“那只是一小部分,公司连续三年被评为‘全国电力系统最具社会责任感企业’、2009和2011年两次荣获集团公司‘文明单位’称号等。”在企业荣誉室里,该公司党委书记张威话语里透着自豪,“看着这些荣誉,心里挺自豪的,证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作为一个服务型企业来说,得到用户的认可,不就是最大的成功吗?!”
长春热力公司组建之初,便设立了客户服务中心,坚持供暖期全天24小时专人值守,为用户答疑解惑、接收报修信息;在各居民小区设立用户服务提示板,对外公布负责该区域的用户管理员名字和服务电话,方便居民随时联系,确保供热服务信息畅通。“当供热出现问题的时候,有些用户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行为,对用户调查员言辞侮辱甚至拳脚相加。遇到这种情况,我们只能是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等对方气儿消了,再给他解释。有时候是真生气,但不能因为个人影响了公司的整体形象啊。”该公司用户管理员纷纷表示。
2008年,为解决用户排队缴费时间长、不满意、不方便的状况,该公司与吉林银行建立合作关系,建立和完善了高质量的银行收费系统,得到了用户的一致好评。此外,该公司每年都参加长春市纪委与长春人民广播电台联合推出的“软环境和政行风热线”节目,公司领导和专业人员做客直播间,现场接听百姓热线,对市民关心的供热问题进行解答,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极佳口碑。
在提升服务用户意识的同时,该公司还注重履行社会责任。2008年,为支持政府民心工程,该公司相继接管“福地”、“新华”两个小区后,又承接了因供热纠纷而被弃管的“乐群”居民小区。2011年,该公司又接管了发电设备小区,并积极争取政府“暖房子”政策,对老化的陈旧管网进行改造。
正是5年间持续不断的、一点一滴的积累和付出,长春热力公司在社会上打出了优质服务的大唐热力品牌,在长春市热力市场站稳了脚跟。“‘大唐热力’的品牌影响力与日俱增,许多新建小区开发商直言只用大唐长春热力供热,因为我们有实力、负责任、可信赖,无形中也提升了楼盘的影响力。”该公司总经理费德发感慨地说到。
目前,该公司正按照集团公司“转方式、调结构”总体思路及省公司“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电力市场与热力市场开发并重的总体要求,确立了“保内增外”策略,密切跟踪长春市供热规划调整,推动供热区域内和区域外的市场开发。同时,利用有利政策,积极开展新型补充热源建设,推进调峰锅炉和长春二热循环水项目,并与政府主管部门积极争取“暖房子”工程项目补贴,通过管网改造等进一步节能降耗,继续努力实现更大的发展潜力和利润空间。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回首5年历程,长春热力公司走过了从艰苦创业到科学发展的艰辛历程,成为了服务民生关爱百姓、履行社会责任的中坚力量。面对新的挑战,大唐长春热力人信心百倍,携手并肩、戮力登攀,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存在的困难与阻力,为实现既定目标高歌前行。 (石晶波 戴鹏)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