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电北仑第三发电公司精细管理打造最优百万机组
2012-08-21 15:01:3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今年5月,在2011年度全国大机组竞赛中,国电浙江北仑第三发电公司6、7号机组在百万千瓦机组等级获得第一、第四名,并赢得一等奖和三等奖。
全国同类型参赛机组有30多台,指标先进,竞争激烈。北仑公司两台参赛机组不仅同时获奖,而且6号机组还首次摘得桂冠,标志着该公司百万千瓦机组已跨入国内最优机组行列,同时也意味着集团公司百万千瓦机组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目标:锁定国内一流
“要建就建一流的!”从筹建初期,北仑公司就把目标锁定在国内一流,乃至国际一流。工程设计时,工程技术人员实施了60多项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安装精益求精,调试一丝不苟,机组从调试到投产实现无缝对接。2008年12月和2009年6月,随着6、7号机组分别投产,该公司朝着“一流”目标一步一步迈进。
两台机组自投产后,未发生锅炉爆管现象,连续两年实现零非停,创造了国内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最好纪录。经过一系列节能改造后,满负荷发电厂用电率不到2.5%,主要经济指标创国内最优水平。率先实现脱硫脱硝装置与机组同时设计、同时安装、同时投运,投产后,环保设施始终保持高效稳定运行。其中,脱硫设施的脱硫效率和投运率分别达到95%和98%以上,脱硝设施的脱硝效率和投运率分别达到61%和98%以上。机组烟尘、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也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排放标准。2010年,北仑公司三期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管理:注重每个细节
全国火电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主要包括机组可靠性管理指标、能效指标的一级指标及主要二级指标、技术监督指标和环保指标等四部分,从综合评分上考量火电机组在安全生产、设备管理、燃料管理、节能降耗、清洁发电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我们设立五个工作小组深入开展对标管理,每月召开一次节能环保分析会议,节煤、节电、节油、节水、经济运行五个工作小组对全厂的煤、油、电、水四个一级能效指标和小指标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详实的数据比对,查找差距,提出措施,不断改进。”节能对标工程师戎朝阳熟悉节能管理的每个环节。
节煤小组共有12人,涉及6个生产、管理部门。该小组每月统计分析盘煤盈亏情况和入炉煤、入厂煤热值差,通过正平衡计算煤耗,反平衡煤耗校验预测全年煤耗变化趋势,对照年度目标情况分解下月目标。其它几个小组也是如此,在工作中关注每一个细节,并通过详实的数据比对,深入的科学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力争机组达到经济运行状态。
2010年5月,节能经济运行小组发现飞灰可燃物有超标杆问题。该公司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从设备、煤种、煤粉细度、测量装置等方面分析原因,加强配煤掺烧、燃烧调整、煤粉细度检测和调整磨煤机检修,飞灰可燃物降低1%,并至今保持较好状态。2010年7月,节能小组发现机组排汽温度随着环境温度升高,通过经济性分析比较,提出“两机三泵”运行方式,少开一台循泵,年度厂用电率降低0.1%。
对标:有差距就要改进
“有差距就要改进。”负责北仑公司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吕一农这样理解对标工作。2009年以来,北仑公司认真开展“学外三、找差距”活动,重新制订对标竞赛办法,全面提升节能管理水平。
技术人员从“对标”到“树标”,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设备的节能潜力。“百万千瓦机组额定工况厂用电率小于2.5%,每年可增上网电量6000万度,可增加经济效益2200万元。”这是2011年5月该公司7号机组完成汽动引风机改造后,拿到的成绩单。
火电厂引风机一般采用电动定速式,机组规模越大引风机功率越大,运行过程中电耗也随之增加。经过长期研究,该公司成立攻关小组,通过取消原有电动机,改为回热式背压汽轮机驱动,同时将增压风机与引风机合并,最大幅度节约厂用电,提高上网电量,实现能源梯级高效利用。4年研究,1年筹备,60天改造,国内首家百万千瓦机组回热式汽动引风机节能技造项目在北仑公司获得成功。这样的节能技术改造在该公司遍地开花。三期凝泵实施变频再优化改造,采用凝泵变频调水位技术,在未添加设备的情况下,仅通过控制策略的优化和运行方式的创新,节电20-40%。一次次的改造,一次次的创新,百万机组经济性明显提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11年,该公司进一步强化对标竞赛基础管理工作。每月初选择先进运行值作为对标目标值,下达指标,并在网上公布,每日在网上公布统计数据,月底进行考核,实现了月初有目标、过程有监督、月底有考核的闭环管理体系。该公司还设立每台机组1万元的对标竞赛奖励基金,激励员工挖掘节能潜力,降低综合耗差值,以小指标包大指标,努力向能效标杆值靠近。2011年,在增加对外供热的情况下,该厂厂用电率同比不升反降,煤耗下降0.5-1.8 克/千瓦时。(陆烨)
全国同类型参赛机组有30多台,指标先进,竞争激烈。北仑公司两台参赛机组不仅同时获奖,而且6号机组还首次摘得桂冠,标志着该公司百万千瓦机组已跨入国内最优机组行列,同时也意味着集团公司百万千瓦机组管理水平迈上新台阶。
目标:锁定国内一流
“要建就建一流的!”从筹建初期,北仑公司就把目标锁定在国内一流,乃至国际一流。工程设计时,工程技术人员实施了60多项技术创新和管理优化。安装精益求精,调试一丝不苟,机组从调试到投产实现无缝对接。2008年12月和2009年6月,随着6、7号机组分别投产,该公司朝着“一流”目标一步一步迈进。
两台机组自投产后,未发生锅炉爆管现象,连续两年实现零非停,创造了国内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最好纪录。经过一系列节能改造后,满负荷发电厂用电率不到2.5%,主要经济指标创国内最优水平。率先实现脱硫脱硝装置与机组同时设计、同时安装、同时投运,投产后,环保设施始终保持高效稳定运行。其中,脱硫设施的脱硫效率和投运率分别达到95%和98%以上,脱硝设施的脱硝效率和投运率分别达到61%和98%以上。机组烟尘、二氧化硫以及氮氧化物排放浓度远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也远低于世界发达国家排放标准。2010年,北仑公司三期工程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
管理:注重每个细节
全国火电大机组能效对标及竞赛主要包括机组可靠性管理指标、能效指标的一级指标及主要二级指标、技术监督指标和环保指标等四部分,从综合评分上考量火电机组在安全生产、设备管理、燃料管理、节能降耗、清洁发电等方面的管理水平。
“我们设立五个工作小组深入开展对标管理,每月召开一次节能环保分析会议,节煤、节电、节油、节水、经济运行五个工作小组对全厂的煤、油、电、水四个一级能效指标和小指标进行全面分析,通过详实的数据比对,查找差距,提出措施,不断改进。”节能对标工程师戎朝阳熟悉节能管理的每个环节。
节煤小组共有12人,涉及6个生产、管理部门。该小组每月统计分析盘煤盈亏情况和入炉煤、入厂煤热值差,通过正平衡计算煤耗,反平衡煤耗校验预测全年煤耗变化趋势,对照年度目标情况分解下月目标。其它几个小组也是如此,在工作中关注每一个细节,并通过详实的数据比对,深入的科学分析,提出合理化建议,力争机组达到经济运行状态。
2010年5月,节能经济运行小组发现飞灰可燃物有超标杆问题。该公司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从设备、煤种、煤粉细度、测量装置等方面分析原因,加强配煤掺烧、燃烧调整、煤粉细度检测和调整磨煤机检修,飞灰可燃物降低1%,并至今保持较好状态。2010年7月,节能小组发现机组排汽温度随着环境温度升高,通过经济性分析比较,提出“两机三泵”运行方式,少开一台循泵,年度厂用电率降低0.1%。
对标:有差距就要改进
“有差距就要改进。”负责北仑公司生产工作的副总经理吕一农这样理解对标工作。2009年以来,北仑公司认真开展“学外三、找差距”活动,重新制订对标竞赛办法,全面提升节能管理水平。
技术人员从“对标”到“树标”,最大程度地发挥现有设备的节能潜力。“百万千瓦机组额定工况厂用电率小于2.5%,每年可增上网电量6000万度,可增加经济效益2200万元。”这是2011年5月该公司7号机组完成汽动引风机改造后,拿到的成绩单。
火电厂引风机一般采用电动定速式,机组规模越大引风机功率越大,运行过程中电耗也随之增加。经过长期研究,该公司成立攻关小组,通过取消原有电动机,改为回热式背压汽轮机驱动,同时将增压风机与引风机合并,最大幅度节约厂用电,提高上网电量,实现能源梯级高效利用。4年研究,1年筹备,60天改造,国内首家百万千瓦机组回热式汽动引风机节能技造项目在北仑公司获得成功。这样的节能技术改造在该公司遍地开花。三期凝泵实施变频再优化改造,采用凝泵变频调水位技术,在未添加设备的情况下,仅通过控制策略的优化和运行方式的创新,节电20-40%。一次次的改造,一次次的创新,百万机组经济性明显提高,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2011年,该公司进一步强化对标竞赛基础管理工作。每月初选择先进运行值作为对标目标值,下达指标,并在网上公布,每日在网上公布统计数据,月底进行考核,实现了月初有目标、过程有监督、月底有考核的闭环管理体系。该公司还设立每台机组1万元的对标竞赛奖励基金,激励员工挖掘节能潜力,降低综合耗差值,以小指标包大指标,努力向能效标杆值靠近。2011年,在增加对外供热的情况下,该厂厂用电率同比不升反降,煤耗下降0.5-1.8 克/千瓦时。(陆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