镌刻浩然长卷:大唐西固热电公司投产发电50周年足迹纵览
2007-12-05 08:54:46 来源:大唐集团
A-
A+
电力18讯: 黄河的波涛千百年来亘古不息地叩击着西部工业重镇――兰州这片神奇的土地,每一叠浪花都仿佛是一页史书,记载着历史的延续和变迁,也记载着发展与奋起。
耸立在黄河之畔的兰州西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史,奔腾东进的黄河真实、全景地记录了西固热电公司的沧桑巨变。走近西固,这里有质朴的厚重,更有黄河文化的雄阔;这里有清新的泥土气息,更有现代大工业显现的遐想。
上篇:回眸辉煌的昨天
作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个大型项目之一的重点工程,西固热电公司自1957年11月第一台机组投产以来,先后经过五期建设,形成了近6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规模,50年来发电达823亿千瓦时,供热10.9亿吉焦。历届领导班子带领职工继承和发扬能征善战的传统,以永不停歇的脚步谱写了“适旗必夺,唯第一必争”的辉煌一页,。作为甘肃电力工业的试验场和基地,半个世纪间,西固热电公司在奋发有为的实践中,创下了发电煤耗跻身全国一流水平的指标、设备年利用小时达7500小时、以30万千瓦的装机创下年发电量达23亿度等多个陇原第一,获得过“出经验,出制度,出工作方法”的典范企业称号。
1979年,该公司推行了方针目标管理,在落实厂长负责制中,构建了全新的管理体系,成为西北首家合格企业;1984年,甘肃电力首家“六好企业”诞生在这里;1993年,该公司成功地进行了甘肃电力三项制度改革的试点:“双达标”工作通过了电力部的验收,示范性大修,刻样板工程成为甘肃电力的标杆;1995年8月,1488天把西固热电公司安全生产的记录推向了最高点;1995年9月,安装改造的10号炉工程以创下效益1000多万元的成果,开创了发电企业自主改装大型锅炉的先河;1995年12月开始的改扩建工程,历时4年,两台14.2万千瓦热电机组于2000年4月正式达标投产。
2002年底,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电力体制的改革重组拉开了大幕,西固热电公司步入了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行列。大唐集团公司以其全新的“两型、四化、三个能力”为导向,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集团化运作为手段,以强势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为出发点,使西固热电公司融入了大唐棋局之中,使西固精神有了新的支点。
一条路锻造一种精神,几代人镌刻的是一幅饱含着奉献、坚忍、奋争的长卷。
朝气蓬勃的员工队伍
中篇:负重迈上发展新路
2004年至2007年,该公司两届领导集体,肩负着集团公司的嘱托,肩负着3千多名在职、离退休职工的期望,肩负着“3年扭亏为盈”的重担,肩负着寻觅西固热电公司发展未来的使命,踏上了树立世纪品牌企业的艰难历程。
的确,西固热电公司曾蜚声全国电力行业,但今天却面临着边缘化的挑战,两届领导集体受命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之际。在企业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电煤异变和设备状况不佳的磨难之时,节节推进的改革举措、出人意料的发展局面、多元多样的职工心态、盘根错节的利益冲突、深层矛盾的进一步出现、复杂多变的电热供需形势,构成了繁杂的表象。透过这些现象,领导班子调研讨论之后认为,西固热电公司历史上很辉煌,但是仍沉浸在过多的历史情结中,必然会对发展形成阻碍。基于这一取向,企业的定位轮廓日见清晰,发展版图浮出水面,在可持续生存中发展崛起,创建热电联产龙头企业,打造大唐甘肃系统“技术、创新、利润、服务中心”的战略思维,昭示着西固热电公司迎来了又一个腾飞的机遇和历史性的起跳点。
公司决策层认为,西固热电公司企业老、机组容量小,但是她积淀了40多年的生产经验,文化内涵丰富,人力资源充足,潜力巨大,突破口在于如何调控多与少、新与旧的关系,如何使人力资源升值。从空间布局看,西固热电公司坐拥省城要塞,地缘、产业、市场、信息等资源得天独厚,石油化工产业链及各类工业民用电热需求旺盛,这些就是产业升级的最大支点,关联系数很高,投资乘数效应巨大,将是西固热电公司重组改造的加速条件。
现任班子审时度势,顺应民意地提出了“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崛起方略,把突破口选在独具优势的热电产业上,把着力点选在全面提升企业赢利水平上,把落脚点选在让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实惠上。这个决策来自于对自身的充分认识和对未来的科学判断。
一个目标,扬起一面旗帜;一项决策,树起一面风帆。
下篇:书写复兴的篇章
伴随着大唐集团公司、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整体发展的要求,西固热电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起步奋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成效的取得,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市场化取向的机制改革得到了验证;安全生产通<
耸立在黄河之畔的兰州西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光辉历史,奔腾东进的黄河真实、全景地记录了西固热电公司的沧桑巨变。走近西固,这里有质朴的厚重,更有黄河文化的雄阔;这里有清新的泥土气息,更有现代大工业显现的遐想。
上篇:回眸辉煌的昨天
作为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56个大型项目之一的重点工程,西固热电公司自1957年11月第一台机组投产以来,先后经过五期建设,形成了近60万千瓦装机容量的规模,50年来发电达823亿千瓦时,供热10.9亿吉焦。历届领导班子带领职工继承和发扬能征善战的传统,以永不停歇的脚步谱写了“适旗必夺,唯第一必争”的辉煌一页,。作为甘肃电力工业的试验场和基地,半个世纪间,西固热电公司在奋发有为的实践中,创下了发电煤耗跻身全国一流水平的指标、设备年利用小时达7500小时、以30万千瓦的装机创下年发电量达23亿度等多个陇原第一,获得过“出经验,出制度,出工作方法”的典范企业称号。
1979年,该公司推行了方针目标管理,在落实厂长负责制中,构建了全新的管理体系,成为西北首家合格企业;1984年,甘肃电力首家“六好企业”诞生在这里;1993年,该公司成功地进行了甘肃电力三项制度改革的试点:“双达标”工作通过了电力部的验收,示范性大修,刻样板工程成为甘肃电力的标杆;1995年8月,1488天把西固热电公司安全生产的记录推向了最高点;1995年9月,安装改造的10号炉工程以创下效益1000多万元的成果,开创了发电企业自主改装大型锅炉的先河;1995年12月开始的改扩建工程,历时4年,两台14.2万千瓦热电机组于2000年4月正式达标投产。
2002年底,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的时候,电力体制的改革重组拉开了大幕,西固热电公司步入了中国大唐集团公司的行列。大唐集团公司以其全新的“两型、四化、三个能力”为导向,以令人耳目一新的集团化运作为手段,以强势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为出发点,使西固热电公司融入了大唐棋局之中,使西固精神有了新的支点。
一条路锻造一种精神,几代人镌刻的是一幅饱含着奉献、坚忍、奋争的长卷。
朝气蓬勃的员工队伍
中篇:负重迈上发展新路
2004年至2007年,该公司两届领导集体,肩负着集团公司的嘱托,肩负着3千多名在职、离退休职工的期望,肩负着“3年扭亏为盈”的重担,肩负着寻觅西固热电公司发展未来的使命,踏上了树立世纪品牌企业的艰难历程。
的确,西固热电公司曾蜚声全国电力行业,但今天却面临着边缘化的挑战,两届领导集体受命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之际。在企业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电煤异变和设备状况不佳的磨难之时,节节推进的改革举措、出人意料的发展局面、多元多样的职工心态、盘根错节的利益冲突、深层矛盾的进一步出现、复杂多变的电热供需形势,构成了繁杂的表象。透过这些现象,领导班子调研讨论之后认为,西固热电公司历史上很辉煌,但是仍沉浸在过多的历史情结中,必然会对发展形成阻碍。基于这一取向,企业的定位轮廓日见清晰,发展版图浮出水面,在可持续生存中发展崛起,创建热电联产龙头企业,打造大唐甘肃系统“技术、创新、利润、服务中心”的战略思维,昭示着西固热电公司迎来了又一个腾飞的机遇和历史性的起跳点。
公司决策层认为,西固热电公司企业老、机组容量小,但是她积淀了40多年的生产经验,文化内涵丰富,人力资源充足,潜力巨大,突破口在于如何调控多与少、新与旧的关系,如何使人力资源升值。从空间布局看,西固热电公司坐拥省城要塞,地缘、产业、市场、信息等资源得天独厚,石油化工产业链及各类工业民用电热需求旺盛,这些就是产业升级的最大支点,关联系数很高,投资乘数效应巨大,将是西固热电公司重组改造的加速条件。
现任班子审时度势,顺应民意地提出了“巩固,提高,创新,发展”的崛起方略,把突破口选在独具优势的热电产业上,把着力点选在全面提升企业赢利水平上,把落脚点选在让广大职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和实惠上。这个决策来自于对自身的充分认识和对未来的科学判断。
一个目标,扬起一面旗帜;一项决策,树起一面风帆。
下篇:书写复兴的篇章
伴随着大唐集团公司、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整体发展的要求,西固热电公司开始了新一轮的起步奋战。“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讨论成效的取得,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了条件,市场化取向的机制改革得到了验证;安全生产通<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