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资讯 > 访谈观点 > 观点 > 正文

张国宝:电动汽车技术路线讨论引发的思考

  2018-05-15 18:30:04    来源:能源杂志 作者 张国宝 
A- A+
电力18讯:

 

李克强总理参观丰田氢电混合电动车的新闻在业内外再次引发了对锂电池电动汽车技术路线和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的讨论。一些这几年在电动汽车领域的权威人士也坐不住了,讲了一些看法。无非就是锂电池电动汽车符合中国国情,氢燃料电池汽车研发难度大,氢的储存运输基础设施不完备,不少研发单位中途失败了。这样的一些说教其实在中国,在其他领域也常常听到。无非就是知难而退呗。

 

丰田汽车选择氢动力电池电动汽车,从1992年就开始了,已经经过了20多年不懈的努力,其中的波折困难可想而知,所不同的是他们坚持下来了。这使我想到过去我常常想到的另一件事情,就是能源领域的LNG液化天然气。

 

这种技术首先要把气态的天然气通过多级深冷到零下162度以下,变成液体,然后通过储存运送到需要的地方。运输和储存及深冷液化天然气所需要的装备和安全保障何其困难,可想而知。

 

 

 

就拿现在大家熟悉的LNG运输船来讲,研发这样一种可以运输LNG的船舶被认为是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需要解决能够适应超冷低温的材料,储罐的材料也同样如此。这样一大堆复杂的技术问题和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如果摆在我们决策人员面前能下这样的决心吗?一定会有人说,搞LNG基础设施不完备,研发难度大,投入大。甚至会有专家出来说,把气体的天然气变成液态,再变成气态。这成本得有多高?搞这样的技术路线不是脱裤子放屁吗?这样的难题放在中国专家的论证会上可以说百分之百会被枪毙。

 

但是居然也是日本人坚持了下来,把天然气的LNG使用形态变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现在和管道天然气一样,成为天然气使用的一种重要方式,而且还在迅速发展。这可能就是中国专家和日本专家思维和行动方式的不同,一个知难而退,一个知难而进。

 

这不是只是在燃料电池领域,在其他重要科技成就领域都是如此。从胶卷到数码相机,从显像管到液晶电视都听到过类似的话。重大创新研发投入大,能知难而进要有很大勇气。例如近几年治疗癌症的PD-1药在国内打一针要5万元人民币,到香港买也要3万元一支,在美国也不便宜,要1万美元一针。

 

乍听吓人一跳,这不是暴利吗?但是,细想想从P D-1抗体被科学家发现到现在能应用于临床应用,经过了二三十年的研发,中途夭折,费用打了水漂的不在少数。能够坚持下来,知难而进,且有资金实力,扛得起失败的研究机构和企业何其难得?这就是风险投资,因此一旦成功能够用于临床应用价格高昂,把过去的投入捞回来也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在医疗领域的新药,包括医疗器械,例如现在大家已经熟悉的B超、CT、PET-CT、核磁共振有哪一个是中国研发的呢?一个都没有!这和我们的专家容易知难而退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我们要承认不如日本人执着,牛皮糖似的钻劲。

 

最近由美国制裁中兴通讯引发的对芯片产业的关注也是一个例子。集成电路的进步得益于光刻机的技术进步,传统的干式光刻机已经走到了极限,一位科学家从水的浸润受到启发,提出浸润式光刻机的设想,但是有的企业知难而退,锲而不舍的企业终于搞出了纳米级芯片。其实中国从文革时期就开始抓“大棒子”(拉单晶硅棒),起步早于台积电、三星,结果被他们后来居上。只有耐得住寂寞,知难而进的才能有大成果,大回报。在科研创新上总想走捷径,少付出,只能有小成果,小回报。由燃料电池引发的讨论,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吗?

 

版权声明|稿件为能源杂志原创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国家电网大数据中心副主任陈春

2019-12-17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

2019-09-1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董事

2019-09-13

曹耀峰:地热产业迎来规模化发展

2019-06-30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

2019-06-16

热点排行
  • · 国网天津市电力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赵亮:担当作为 贯彻落实公司新时代发展战略
  • · 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 肖黎春:奋力谱写新时代湖北电力发展新篇章
  • · 毛伟明首谈综合能源;新投资方向:“能源转型”和“产业升级”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强化担当 聚焦提质 以加强能耗管理推进高质量发展
  • · 周大地:我国能源体制改革的问题导向
  • · 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 王金行:牢记使命责任 服务发展大局
  • · 18位行业专家预见2019
  • · 【高质量发展大家谈】大唐浙江分公司 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以只争朝夕的精气神 推动高质量发展和一流区域公司建设
  • · 国家电投李连荣:未来我国终端能源将呈现稳定的“电氢体系”
  • · 【新基建 快进键】南方电网贺晓柏: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助力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推荐阅读
  • · 周孝信院士:用互联网思维构建新一代电力系统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分布式能源发展加速电力系统去中心化
  • · 王志轩:中国能源电力转型的十大趋势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