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王月鹏,1998年参加工作,200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北京大工匠、北京市优秀共产党员、中央企业先进职工、首都劳动奖章、“国企楷模、北京榜样”优秀人物、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劳动模范、国网工匠等荣誉。
心语
工匠就要有奋斗精神和担当精神,我愿以一颗感恩的心,为带电作业事业尽自己的绵薄之力。
从学徒到专家
1998年,18岁的王月鹏从北京清河供电技工学校毕业,成为了一名供电员工。成绩优异的他本可以选择相对轻松的工作,可他却瞒着家里人,选择了当时的大冷门――带电作业。
带电作业是电力系统的特殊工种之一,尤其是10千伏带电作业,相间和对地距离非常小,危险系数很高。王月鹏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毅然选择了这份工作。他说:“再危险也得有人去干!北京是首都,带电作业不可或缺,咱是学电的,咱不干让谁干?”他觉得,人活一世,总要做点让自己刻骨铭心的事,挑战自己的极限,才不枉费人生。
在当学徒工的日子里,王月鹏学得极其认真,他的进步速度让老师傅们眼前一亮。然而,别人不知道的是,每一次收了工跟母亲通电话都是王月鹏最高兴也最内疚的事。他一直不敢告诉母亲自己选择了带电作业,直到半年后的一天,同事到家里做客不小心说漏了嘴。母亲担心得当时就哭了。王月鹏手足无措,只好一遍一遍地安慰:“妈,我喜欢做有挑战的事情,您要相信您的儿子。”
2003年,业务出色的王月鹏被任命为昌平供电公司带电作业班班长。一次,他无意中听见两个同事在走廊唉声叹气:“刚才去通知停电,结果一大姐跟我说,你们不能停电啊,我们家里有人靠呼吸机,要是停电了人怎么办啊?”王月鹏听了心里特别难受,他二话没说主动找到单位领导,请求进行带电作业。
这件事之后,王月鹏开始苦心钻研国内外先进带电作业技术,想扩大带电作业业务范围。买书、看书成了他工作之外的又一件大事。只要遇到问题,王月鹏就虚心向前辈请教。尽管这些前辈们只是在比赛、培训时与王月鹏有过一面之缘,他却不放过任何机会,专程跑去求教。
2007年,王月鹏凭借在带电作业方面的精湛技艺和高超的理论水平,以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带电作业专家身份参与了相关技术规程的编写。他参与修编的国网北京市电力公司10千伏架空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操作规程,沿用至今。2009年,王月鹏被国家电网公司聘为生产技能专家,并作为第二作者出版了《10千伏配电线路带电作业实操技术》。这些成果成为带电作业理论实践的重要指导资料。
多项专利握在手
2015年年初,王月鹏接到一个故障处理电话。当他带领班组人员火速赶到现场的时候,发现是电线杆上的绝缘子坏了,而这根电线杆恰巧为抱立杆型。由于杆型的特殊性,连停电更换绝缘子的难度都非常大,更别说带电作业了,至少当时在北京带电技术领域还是一项技术空白。
耗费了人力物力时间,结果却什么问题都解决不了,王月鹏感到很沮丧。他决定针对抱立杆型研制一个导线固定装置,一举解决抱立杆型不能带电更换绝缘子的问题。他查阅了国内外大量资料,都没有类似技术。
王月鹏不甘心,没有先例可以借鉴,那就自己摸着石头过河。他画图、挑选材质、找到厂家自己动手作模型。可当他兴致勃勃拿到样品试验时,才知道自己的思路从开始就错了,第一次出来的样品以失败告终。接二连三的失败没有让王月鹏止步。最终,经过14次试验,“抱立杆型边相导线固定装置”研制成功。该项成果获得了发明及实用新型两项国家专利。
从2009年第一次迈开创新的脚步到2018年,王月鹏已经收获了7项国家级专利成果,均在国网北京电力推广使用。
努力为带电作业“代言”
2016年,首届北京大工匠选树活动启动了,37岁的王月鹏迎来了人生中又一次挑战。
选拔赛的时候,王月鹏一看参赛名单,心头一紧!报名的都是带电作业的前辈,让他心里的压力不是一星半点。王月鹏勤奋刻苦练习,常常累到胳膊淤紫,手掌全是水泡,仍不肯休息。“我从不敢小看任何一个对手,唯有全力以赴才是对对手和观众最大的尊重!”
比赛当日正直北京的寒冬,现场所有的工作人员包括裁判都是穿着羽绒服和厚厚的棉袄,但为了不影响比赛质量,王月鹏只穿了单衣。上场参赛前,他裹着大衣,围着场地一圈一圈地跑,以保持身体的温度。轮到他比赛时,大衣一脱,他第一个冲到杆下,麻利地上杆、操作,动作干净漂亮。“我想把电网人最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为带电作业好好地代言一次。”
2018年,经过一年多的层层比拼,王月鹏凭实力脱颖而出,被评为北京大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