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黄新民,中共党员,新疆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继电保护工作负责人,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继电保护检测专家、劳动模范、国网工匠等荣誉。
心语
立足岗位,树立求真务实工作观,建立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形成敬业奉献工作态度,善于思考、勤于钻研、甘于奉献,这一切看似普通却不平凡。
在新疆乌鲁木齐电网建设现场,总能看到他的身影:弯着身子,眉头紧锁,细细查看每一处线头、每一颗螺丝。他是乌鲁木齐供电公司继电保护工作负责人黄新民。
从事继电保护工作22年来,黄新民负责了30余座老旧变电站改造、20余座新建变电站验收投运等重点工作。
总是在工作现场忙个不停
“有他在现场,大家心里就踏实。”乌鲁木齐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的同事提起黄新民总是赞不绝口。大伙儿都说他“不是在工作现场,就是在赶往现场的路上”。
2006至2007年间,220千伏三宫变电站开展综合自动化改造。这是国网新疆电力第一座220千伏变电站无人值守改造。黄新民被任命为总负责人。接到任务后,他立即表态:“一定全力以赴,保质保量完成工作。”
黄新民每天在施工现场忙个不停,加班到凌晨更是家常便饭。按常规进度,一条线路的保护换型工作需要4~5天,可黄新民加班加点,硬是将时间缩短至3天。
2007年6月,改造工程进入关键期,黄新民患上支气管炎。同事送他到医院,可转眼黄新民又出现在了工地:“我挂号了,可排队的时候突然想起来,今天的工作要五防解锁,容易发生刀闸误动,还是等工作结束后再去看病吧。”
掌握新技术当好带头人
2009年,黄新民担任继电保护一班班长。班员几乎都是年轻人,普遍缺乏现场工作经验。每次安排工作,他反复交代安全注意事项,然后再逐一检查。
“每次班前会,黄师傅都会再三强调安规,有时候就像个老太太。”如今已经成长为乌鲁木齐供电公司调度控制中心主任的青年员工何峰回忆说,“正是有了黄师傅不厌其烦的‘唠叨’,班组的安全形势一直很好,大家的技术水平提高得很快。”
2010年12月,110千伏安宁渠变电站开展数字化改造。从方案设计、技术指导到现场管控,黄新民全过程参与。他说:“这是国网新疆电力第一座110千伏数字化变电站,没有经验可借鉴,必须从零开始、从头学起。”
改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黄新民就向设备厂家的技术人员请教。厂方人员也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就查资料自学。工程结束后,他成为乌鲁木齐供电公司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技术带头人。掌握了新知识新技术的黄新民,在此后的工作中大力培养专业技术人员。
2011年,以他名字命名的黄新民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了。在他的带领下,工作室累计完成75项创新课题的研究,获得国家专利52项、软件著作权5项,并发表论文132篇。
为了工程质量,他在现场急了
平时生活中,黄新民是个性格随和的人。可在220千伏化工园变电站的验收工作中,他因为瓦斯继电器存在缺陷和生产方急了。
2014年1月,黄新民在验收时发现变电站用的瓦斯继电器少了一副轻瓦斯接点。他立刻找到工程监理,提出要么改进现有的,要么选用其他的瓦斯继电器。可厂商代表不以为然:“轻瓦斯保护的作用不过是在出现微量瓦斯时发出警告信号,就算没有也没关系。”
黄新民不这样想。他向大家讲述了自己经历的一次变电站抢修实例:“变电站的1号主变差动保护和瓦斯保护动作导致全站停电。事故原因之一就是瓦斯保护没有轻瓦斯接点,没能及时报警。轻瓦斯保护看似小事,可安全生产面前不允许半点侥幸心理!”面对毫不让步的黄新民,监理方最终决定弃用原有的瓦斯保护器。
这些年,黄新民获得的荣誉不少,但他总是淡然地说:“我的职责就是在现场做好每一项工作。对待事业,我们要有感情;对待安全生产,我们要有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