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能源机器人已经这么牛了:深海作业、自动组队、搞定核废料
2018-08-21 13:58:46 来源:王伟 能源评论•首席能源观
A-
A+
电力18讯:
8月17日,在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中国机器人产业发展报告(2018)》显示,全球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正在快速增长。2018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到298.2亿美元,2013-2018年的平均增长率约为15.1%。
国际机器人联盟(IFR)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我国根据实际情况,又增加了一类特种机器人。
从细分领域来看,目前服务机器人正在迎来发展的黄金时代,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领域的亮点更值得垂直行业关注,尤其是水下机器人和煤炭开采等领域。从市场份额来看,2018年服务机器人市场为92.5美元,工业机器人市场为168.2亿美元,特种机器人市场37.5亿美元。
从全球来看,采矿活动向海底延伸催生深海采矿机器人。目前,联合国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已批准20余份海底探索和采矿合同,涵盖数十万平方英里海域。未来,深海采矿机器人将成为海底勘探和矿藏挖掘的主力。
一个典型的案例就是,鹦鹉螺矿业公司委托英国企业Soil机器动力公司打造了世界上首批深海挖矿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在接近零度和超过150个大气压的环境下操作,最小的机器人重达200吨,配有摄像头以及3D声纳传感器。机器人三个一组,协同作业。由名为“辅助切割机”和“主切割机”的机器人打开通路,并由名为“收集机”的机器人通过内部的管道吸取海水、泥浆,传递到海面的轮船上。
在我国,特种机器人、水下机器人等产品研制不断取得新进展。如中车时代电气公司研制出世界上最大吨位深水挖沟犁,填补了我国深海机器人装备制造领域空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搭载的缆控式无人潜水器“发现”号与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探索”号在南海北部实现首次深海交会拍摄。
工业机器人则呈现出下游用户转型自供机器人的趋势,比如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旗下神华集团公司自主首创研发了无人采煤智能机器人,建立了闭环采煤智能控制新方法,进一步达到一人巡视、无人操作的可视化远程人工干预型智能采煤。
在能源领域,机器人+人工智能技术未来或许会成为标配。中国电子学会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十大最具成长性技术展望》认为,云端人工智能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医疗、制造、能源、教育等多个行业和领域。
据美国普渡大学教授Richard Voyles介绍,美国能源部正在进行的核废物隔离试验场,以及在普利茅斯的气体扩散场,都在尝试将无人机与物联网技术结合起来进行研发,以减少危废物品的影响范围。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华能舒印彪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11-22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功举办首届
2019-09-14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董事长、总
2019-09-14
- 国家电网公司获批建设芯片领域
2019-04-09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
-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暨2019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 Tesla拟收购Maxwell,引领新一轮超级电容应用热潮
- · 即将诞生的新“网红” ——智慧电厂 它的魅力您一定要感受一下
- · 国家队入局,区块链将解锁能源供给新姿势
- · 周孝信院士:新一代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
- · 中国电力科技奖授奖决定(2018):成果奖134项,人物奖110名
- · 中国知网发布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居电气工程类首位
- · 国家电网惊艳亮相(IEC)第82届大会 奉献中国智慧、承担国际责任
- · 热点报告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孝信:新一代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
- · 再也不需要锂!澳洲大学发明可充电质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