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终极能源,来了!
新春佳节就要来啦,是不是很激动呢?今天小编为您奉上一个更让人激动的消息:世界终极能源,听到没?世界终极能源也已经快步向我们走来了!什么会是世界终极能源呢?一起来看看: 2月11日,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在北京正式成立。 成立跨学科、跨行业、跨部门的国家级氢能产业联盟,推动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的协同创新、资源整合、推广应用和交流宣传,将全面助力提升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市场成熟度和国际竞争力,也预示着中国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开始进入规范与加速发展新时期,构建中国特色氢能社会的进程将提质提速。 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国家工业与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国务院国资委主任肖亚庆,中国工程院党组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晓红,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努尔·白克力,中国氢能战略联盟指导部委、理事会成员单位负责人,部分地方政府与行业协会代表200多人参加联盟成立大会。 氢能?氢燃料电池?这是什么东东?跟你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为什么这个创新战略联盟如此引人关注,引来如此众多重量级人物参加它的成立大会? 氢能是一种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虽然因目前还没有被大规模普及应用而不像电能一样为人们所熟知,但它却有着我们已知所有能源无可比拟的特点,而会很快成为解决未来人类社会能源问题的必然选择,是能源领域的未来之星,更是被业界专家称为“终极能源”。 作为绿色、高效的二次能源,氢能具有以下特点: 来源广泛 既可以借助传统化石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低碳化技术制取,也可以通过风、光、水等可再生能源制备,是实现化石能源清洁化利用和清洁能源规模化发展的利器。 燃烧热值高 氢燃烧的热值高居各种燃料之冠,为液化石油气的 2.5 倍,为汽油的 3 倍。 清洁无污染 可循环利用,氢气无色、无味、无毒,燃烧生成水,水电解又可以生成氢,是一种可循环使用的清洁能源。 利用形式多 既可以通过燃烧产生热能,在热力发动机中产生机械功,又可以作为能源材料用于燃料电池直接产生电能,为燃料电池车、分布式发电设施提供动力,或转换成固态氢用作结构材料。 可储能 实现持续供应、远距离输送、快速补充。多种能源都可以转化为氢气,以压缩气态储氢、液化储氢、金属氢化物储氢、碳质吸附储氢的方式储存起来,实现大规模稳定存储能源,缓解弃风弃光弃水等问题。 安全性好 正常情况下,氢气泄露安全性高于汽油泄露安全性。 燃料电池是高效清洁利用氢能的最佳工具,燃料电池技术是普及氢能利用的核心技术。近年来,该技术在国际范围内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并开始在多个应用领域进入商业化运营阶段。 世界范围 随着氢能应用技术发展逐渐成熟,以及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压力的持续增大,氢能产业的发展在世界各国备受关注,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实现低碳环保发展的重要创新技术,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了共识,多国政府都已出台氢能及燃料电池发展战略路线图,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更是将氢能规划上升到国家能源战略高度。氢能开发与利用已成为发达国家能源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全球发展氢能最积极国家之一的日本,近年发布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并在氢燃料电池领域取得超过1500件专利。 在车用能源领域,氢能燃料电池被认为是实现车辆使用阶段“零排放”、全生命周期“低排放”的重要技术方案,是未来汽车产业技术竞争的制高点。目前,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已开发出多款氢燃料电池汽车,并配套建设加氢站。2017年,宝马,奔驰、通用等公司都开始商业化发售氢燃料电池汽车。 中国 自2011年以来,我国政府有关部门从战略、产业结构、科技、财政等方面相继发布了一系列政策,引导并鼓励包括氢燃料电池和相关产业在内的氢能产业发展。但目前国内在燃料电池技术发展、氢能产业装备制造等方面相对滞后,氢能产业发展速度落后于发达国家。 为了践行党的十九大关于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推动我国氢能产业加速提质发展,赶超世界一流水平,在国家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国资委、能源局、国家开发银行、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由特大型能源中央企业——国家能源集团牵头,联合17家我国能源、装备制造、交通运输、冶金材料等行业的大型企业、知名高校、研究机构共同发起,并邀请政、产、学、研及金融界50多家单位首批加入,成立了“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联盟探索形成中国特色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发展模式,为国家制定氢能源及燃料电池发展战略和实施路线图提供智库咨询建议;整合各方资源,吸纳社会资本,共同支撑和推动联盟成员产业技术创新;推动国家级和地方“氢能及燃料电池应用示范区”建设,促进我国氢能、燃料电池装备制造及应用技术的标准制定;提高社会公众对氢能产业的认知度,在国内形成有利于氢能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氢能与燃料电池行业属于前瞻性新兴产业。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后,将一方面通过集聚相关产业在产、学、研各方面的技术资源,加强协同创新,统筹推动包括制氢、储运氢、加氢基础设施、燃料电池应用的全产业链技术突破,加快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另一方面,加强产业及市场协同,统筹指导联盟成员凝练自身研发与产业优势,在氢能利用技术、安全技术、氢能技术标准上开展深度合作,推动氢能和燃料电池在国防、分布式能源、汽车动力、储能装备等方向的跨领域应用,建立融投资机制以吸引风险投资和发起基金,加速推广中国的氢能产业布局,共同推进中国氢能社会的构建。 作为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发起单位和首届理事长单位,国家能源集团与氢能源产业渊源深厚。 国家能源集团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后首家重组成立的特大型中央能源企业,集团总资产超过1.8万亿,营业收入突破5000亿元,下属的煤炭、常规发电、风电、煤制油化工等业务规模均位居全球第一,生产运营和盈利水平在中央企业中名列前茅。 作为综合能源企业,国家能源集团在氢能源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煤化工板块年产超过 400 万吨氢气,已具备能供应4000万辆燃料电池乘用车的制氢能力,世界排名第一;煤制氢成本是天然气制氢成本的70-80%,是重油或石脑油制氢成本的60-70%;已成功示范30万吨二氧化碳封存(CCS)技术,为处理好煤化工制氢的碳排放奠定基础;拥有装机规模可观的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风电装机规模世界第一,利用可再生能源制氢可进一步降低成本和碳排放量。目前该公司正在加快布局从制氢到加氢站的氢能利用全产业链,并参与氢燃料电池的研制与开发,正计划在江苏如皋、陕西咸阳、内蒙古包头等地投资建设氢能项目。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在《能源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对全面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努力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等目标,制定出明确的行动纲领。 进入“十三五”时期,我国多个部委密集出台了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政策。 2016年3月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明确提出,把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作为重点任务;把氢的制取、储运及加氢站等方面的研发与攻关、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等作为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向;把大规模制氢技术、分布式制氢技术、氢气储运技术、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等列为创新行动。 2016年12月 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联合发布的《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明确提出,把可再生能源制氢、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作为重点任务;把氢的制取、储运及加氢站等方面的研发与攻关、燃料电池分布式发电等作为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创新的战略方向;把大规模制氢技术、分布式制氢技术、氢气储运技术、氢能燃料电池技术等列为创新行动。 2017年5月 科技部和交通运输部出台的《“十三五”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明确提出,推进氢气储运技术发展,加氢站建设和燃料电池汽车规模示范,形成较完整的加氢设施配套技术与标准体系。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国内氢能产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多个地方都表现出强烈的发展积极性。 2016年8月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在中国的首个“氢经济示范城市”项目在江苏如皋正式启动,目前如皋已拥有10余家氢能企业且发展态势强劲。 2016年10月 位于广东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投产,年产5000辆氢能汽车;首批量产的28辆氢能城市公交车在佛山、云浮两市运行,率先在佛山、云浮搭建起氢能源城市公交示范推广平台。 2017年8月 位于河北张家口的中国首条自动化氢燃料电池发动机大批量生产线正式投产,项目全部完工后,该基地燃料电池发动机年产能将可以达到一万台。 2017年9月 上海正式发布文件,规划2020年建设5至10座加氢站,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运营3000辆;2025年建设50座加氢站,燃料电池车3万辆;2030年实现产业年产值3000亿元。 2018年1月 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建议方案出炉,对未来氢能产业发展方向,列出时间表、路线图。规划建议方案显示,3年内将以武汉开发区为核心,打造“氢能汽车之都”,在研发层面实现制储氢、膜电极、电堆等核心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25年,力争氢能燃料电池全产业链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世界级新型氢能城市。 目前,我国已经初步掌握了燃料电池电堆及其关键材料、动力系统、整车集成和氢能基础设施的核心技术,基本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燃料电池汽车动力系统技术平台,培育了一批从事燃料电池及关键零部件研发生产企业,初步形成了以大学研究院所为主,骨干企业参与,涵盖制氢、储氢、输氢、氢安全及燃料电池技术的研发体系及生产制造能力,实现了百辆级动力系统与整车的生产能力,研发了适合于中国市场特色的应用产品,在分布式能源领域、移动通信基站以及城市客运、物流等商用车型为先导开展了规模化示范运行,开启了中国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进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氢能系统技术的全面进展,氢能将在社会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以下就是一幅简笔勾勒出的未来氢能社会的美好景象: 家用燃料电池 建立居家小型电站,取消远距离高压输电,通过管道网送氢气至千家万户。 家庭有能源供应和回收的完善循环系统。 城镇社区 布局氢能制取、加氢站点。(火力发电站、风力发电站、水利发电站、潮汐发电、核电站完成正常的电力供应后,剩余电力用于电解水制氢,作为储备能源) 氢能运输工具或专用管道。 城镇社区有能源供应和回收的完善循环系统。 交通工具 采用氢燃料电池的各种交通工具。(大巴、物流车、轿车、轻轨、航天、轮船,消灭了一切能源污染隐患和内燃机车噪音源) 氢能好! 发展氢能源和燃料电池车对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意义重大! 但在氢能利用及燃料电池应用方面,我国与世界先进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面临的形势较为严峻;在推动氢能源和燃料电池汽车商业化的道路上,仍存在诸多困难和挑战。 但正如全国政协副主席、科学技术部部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在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上所说:“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只要我们瞄准目标,坚定信心,携手并进,就一定能够克服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不断提升我国氢能和燃料电池技术的市场成熟度和国际竞争力,跻身世界先进国家行列。”
- 247亿!国家电网最先发力,能源新
2020-06-16
- 华能舒印彪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9-11-22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成功举办首届
2019-09-14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董事长、总
2019-09-14
- 国家电网公司获批建设芯片领域
2019-04-09
- ·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第六次会议暨2019年工作会议在京召开
- · Tesla拟收购Maxwell,引领新一轮超级电容应用热潮
- · 即将诞生的新“网红” ——智慧电厂 它的魅力您一定要感受一下
- · 国家队入局,区块链将解锁能源供给新姿势
- · 周孝信院士:新一代电力系统与能源互联网
- · 中国电力科技奖授奖决定(2018):成果奖134项,人物奖110名
- · 中国知网发布2018年《中国学术期刊影响因子年报》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居电气工程类首位
- · 国家电网惊艳亮相(IEC)第82届大会 奉献中国智慧、承担国际责任
- · 热点报告 | 中国科学院院士 周孝信:新一代能源系统与能源互联网
- · 再也不需要锂!澳洲大学发明可充电质子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