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城市照明监控指挥中心正式投运
2013-02-19 08:49:13 来源:北京市电力公司
A-
A+
电力18讯:
2月5日晚17点46分,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的监控大屏上显示自然光照度值30勒克斯,北京市城六区路灯相继开启,夜幕下的北京城亮起来,比计划亮灯时间提前了5分钟。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北京市城市照明监控指挥中心正式投运。
作为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的主要业务支撑机构,北京市城市照明监控指挥中心管辖监控路灯近24万盏,线路逾6000公里,直接服务人口1100多万,服务面积达1385平方公里。从2012年11月,北京市城市照明监控指挥中心完成一期改造升级以来,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设计,该中心应用的设备实时监控管理和展示系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高科技手段“全景掌控”城市照明设施
据城市照明管理中心主任助理白鹭介绍,这是一套集城市照明监控、应急指挥、便民服务、生产调度、日常值班等职能于一体的城市照明监控指挥系统。监控指挥中心借助了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和可视化展示技术,将北京市城市照明监控及管理收纳于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化系统。
现有系统对原有多个业务信息系统及运行环境进行了整合、升级和改造,搭建了一个以城市照明监控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辅助支持系统和可视化展示单元为架构的“三系统一单元”信息化工作平台。新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借助可视化技术手段,将城市照明设施运行异常报警、各主要生产业务环节流程走向、资产生命周期预警以及自然条件实时变化等信息,集中展现在大屏幕上,所有信息及数据一目了然,实现对北京城市照明的“全景”监控。
人性化开关灯时间更加精准 服务百姓生活
在该监控中心,新增加了全球太阳光线追踪功能模块,能够根据经纬度数据精密计算出全球任一地方的日出日落时间,为制定和修正北京地区的自动开关灯时刻表提供理论依据。在应对恶劣天气方面,增设自然光照度远程监测终端,从8处增加到29处,共计安装“鹰眼”58台,均匀分布在城六区范围内,时刻紧盯路面照度变化,结合气象条件监测模块,及时侦测可能出现的异常和恶劣天气情况,随时准备人性化开启或关闭城市照明设施,保障特殊天气情况下市民的安全出行和交通的正常运转。据统计,试运行3个月以来,针对大雪、雾霾等天气,提前开灯29次,延迟关灯36次,有效保障了百姓的正常生活。
路灯抢修恢复时间更加高效 城市照明可靠性更高
新的监控中心实现了“精准调压、精确稳压”,对城市照明供电电源的运行状态和节能指标进行监测,并对天安门核心地区华灯进行单灯监测,对重点区域电缆进行防盗监测,保证城市照明的可靠性。对来自95598供电服务热线和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等多渠道的路灯故障信息实现了统一受理和派发,实现工单与客服电话录音的自动关联,并支持移动终端进行远程处置,提高工单信息流转的及时性、准确性,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时监测车辆运行状况,调配最近的抢修车辆前往故障现场,缩短故障恢复时间,为市民百姓提供更便捷快速的照明服务。春节期间市民如遇到路灯相关的故障,可通过24小时供电服务热线95598进行保修。
改造升级后的北京市城市照明监控指挥中心的正式投运,实现了对北京市城市照明设备运行情况的“全景掌控”;打通了业务咨询、故障报修等便民服务的“一体通道”;形成了生产巡修、检修、抢修和保障各环节的“无缝连接”;打造了城市照明各业务信息化数据的“共享平台”,为全市人民能够过上温暖、亮堂的春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要求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城市照明管理中心,作为服务首都城市照明的窗口,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落实政府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积极推进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的应用。2012年完成西客站北广场隧道灯改造,将原有250瓦钠灯更新为200瓦无极灯,直接节能20%,而且不易刺眼、显色性更好、寿命更长。加强设备常态化检验,推进照明亮灯率、设备完好率及灯具效率、光源和镇流器能效、线路功率因素等节能指标全面达到住建部要求。加大对照度、均匀度、功率密度及眩光等指标控制,营造安全舒适的城市光环境。
每年按期完成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工程项目,积极配合政府解决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突出问题。2012年组织实施了26条无灯路路灯改造工程,历时3个月,共为15.2公里路段安装路灯537盏、变压器8台,彻底解决了市民夜间出没有照明的问题。
2月5日晚17点46分,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的监控大屏上显示自然光照度值30勒克斯,北京市城六区路灯相继开启,夜幕下的北京城亮起来,比计划亮灯时间提前了5分钟。具备国内一流水平的北京市城市照明监控指挥中心正式投运。
作为北京市城市照明管理中心的主要业务支撑机构,北京市城市照明监控指挥中心管辖监控路灯近24万盏,线路逾6000公里,直接服务人口1100多万,服务面积达1385平方公里。从2012年11月,北京市城市照明监控指挥中心完成一期改造升级以来,经过3个月的试运行,不断完善系统功能设计,该中心应用的设备实时监控管理和展示系统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高科技手段“全景掌控”城市照明设施
据城市照明管理中心主任助理白鹭介绍,这是一套集城市照明监控、应急指挥、便民服务、生产调度、日常值班等职能于一体的城市照明监控指挥系统。监控指挥中心借助了新兴的物联网技术和可视化展示技术,将北京市城市照明监控及管理收纳于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化系统。
现有系统对原有多个业务信息系统及运行环境进行了整合、升级和改造,搭建了一个以城市照明监控系统、生产管理系统、辅助支持系统和可视化展示单元为架构的“三系统一单元”信息化工作平台。新系统中的各个功能模块借助可视化技术手段,将城市照明设施运行异常报警、各主要生产业务环节流程走向、资产生命周期预警以及自然条件实时变化等信息,集中展现在大屏幕上,所有信息及数据一目了然,实现对北京城市照明的“全景”监控。
人性化开关灯时间更加精准 服务百姓生活
在该监控中心,新增加了全球太阳光线追踪功能模块,能够根据经纬度数据精密计算出全球任一地方的日出日落时间,为制定和修正北京地区的自动开关灯时刻表提供理论依据。在应对恶劣天气方面,增设自然光照度远程监测终端,从8处增加到29处,共计安装“鹰眼”58台,均匀分布在城六区范围内,时刻紧盯路面照度变化,结合气象条件监测模块,及时侦测可能出现的异常和恶劣天气情况,随时准备人性化开启或关闭城市照明设施,保障特殊天气情况下市民的安全出行和交通的正常运转。据统计,试运行3个月以来,针对大雪、雾霾等天气,提前开灯29次,延迟关灯36次,有效保障了百姓的正常生活。
路灯抢修恢复时间更加高效 城市照明可靠性更高
新的监控中心实现了“精准调压、精确稳压”,对城市照明供电电源的运行状态和节能指标进行监测,并对天安门核心地区华灯进行单灯监测,对重点区域电缆进行防盗监测,保证城市照明的可靠性。对来自95598供电服务热线和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等多渠道的路灯故障信息实现了统一受理和派发,实现工单与客服电话录音的自动关联,并支持移动终端进行远程处置,提高工单信息流转的及时性、准确性,通过GPS全球定位系统实时监测车辆运行状况,调配最近的抢修车辆前往故障现场,缩短故障恢复时间,为市民百姓提供更便捷快速的照明服务。春节期间市民如遇到路灯相关的故障,可通过24小时供电服务热线95598进行保修。
改造升级后的北京市城市照明监控指挥中心的正式投运,实现了对北京市城市照明设备运行情况的“全景掌控”;打通了业务咨询、故障报修等便民服务的“一体通道”;形成了生产巡修、检修、抢修和保障各环节的“无缝连接”;打造了城市照明各业务信息化数据的“共享平台”,为全市人民能够过上温暖、亮堂的春节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认真落实节能减排工作要求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城市照明管理中心,作为服务首都城市照明的窗口,认真履行社会责任,落实政府节能减排工作要求,积极推进高效节能照明产品的应用。2012年完成西客站北广场隧道灯改造,将原有250瓦钠灯更新为200瓦无极灯,直接节能20%,而且不易刺眼、显色性更好、寿命更长。加强设备常态化检验,推进照明亮灯率、设备完好率及灯具效率、光源和镇流器能效、线路功率因素等节能指标全面达到住建部要求。加大对照度、均匀度、功率密度及眩光等指标控制,营造安全舒适的城市光环境。
每年按期完成市政府“为群众办实事”重点工程项目,积极配合政府解决群众来信来访反映的突出问题。2012年组织实施了26条无灯路路灯改造工程,历时3个月,共为15.2公里路段安装路灯537盏、变压器8台,彻底解决了市民夜间出没有照明的问题。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