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电网实现电能质量在线监测
2012-08-16 11:24:42 来源:国家电网报
A-
A+
电力18讯:
2012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山东青岛供电公司积极推进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试点建设。截至6月底,作为公司试点单位,青岛供电公司已实现青岛高可靠性示范区范围内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及实时上传,“两率”数据上传实现了“准”和“快”,为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青岛经验”。
“客户家进线电压227.28伏,按照上浮7%、下浮10%的合格电压标准,处于合格的电压水平。”8月9日下午,青岛笼罩在滚滚热浪当中,青岛供电公司运维检修工作人员在燕岛国际公寓一号配电室内,为记者读取了实时的客户电压数据。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运维检修人员都要赶到配电室去读取电压数据――这是过去采集客户电压的主要方式。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向记者展示传统的工作方式,他们已经不必再冒着酷暑跑上几公里,到现场采集电压数据了。
6月28日,青岛供电公司实现了青岛高可靠性示范区范围内17个A类、2个C类、5个D类电压监测点数据的实时采集及自动上传,电压合格率监测系统的数据每天都会自动传送到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服务器上,运维检修人员只需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自动掌握客户家中的电压水平。
电能质量与百姓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建设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主要从电能质量的几个重要指标即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简称“两率”)、电网频率和中枢点电压入手。
“如果这几个指标有了保证,对客户的优质服务就有了保证。中枢点电压和电网频率这两个指标目前整体情况很好,而‘两率’就像是木桶的短板,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且‘两率’指标直接面对的是居民客户,能否保证‘两率’,决定着我们的服务水平。所以,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重中之重就落到监测‘两率’上。”青岛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陈志勇对记者说。
事实上,对于青岛这样的城市来说,绝大部分老百姓家里的供电情况是非常好的,可能一年到头也停不了一次电,电压也基本符合,但是随着供电可靠性越来越高,客户对停电或电压不合格现象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如果通过及时、准确的监测,随时发现不足和缺陷,有助于供电企业主动整改,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过去,对于电压合格率或供电可靠率的数据,供电企业就像是“盲人摸象”。刚发生故障时,供电可靠率的录入人员是不知道的,可能要等到调度系统通知运行工区,停电事故处理完毕之后才能接到通知。这种传统的方式导致掌握的停、送电时间不够准确,故障停电范围记录不够清楚,更谈不上实现实时的故障统计了。如果哪个录入人员一时疏忽,更有可能导致录入数据的误差,“两率”采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可靠性难以保证。
“这种粗放的方式,只知道‘两率’可能有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发生在哪个地方、哪个环节。我们现在搞的这套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就像是医生给病人做CT扫描一样,查到病灶,再去诊断、治疗,而且我们的CT是自动的,减少人工干预,用数据来说话。”陈志勇做了一个比喻。
运维检修部配电专工时翔介绍说,在电压合格率方面,青岛供电公司在电压监测点安装了电压监测仪,可以直接监测到客户家里的电压,同时,从调度自动化系统采集到的母线电压数据也上传到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数据中心,避免了后续的人工干预。通过自动采集、实时上传,青岛供电公司解决了电压合格率采集“快”和“准”的问题。
在供电可靠率方面,用电需求侧系统在每一个台区都装载了一个综合监测仪,这台仪器实时记录了具体停电时间、送电时间、停电范围和影响的客户数量。“除了这套用电需求侧监测设备,我们还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开关信息,推断出停电时间、送电时间、停电范围和客户数量这些数据,生产、营销这两套不同的系统就像是‘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关系,‘千里眼’看到的同时,‘顺风耳’也听到了。两套数据相互验证、相互补充,供电可靠率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就得到了保证。”时翔说。
全面提升配网精益化管理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在青岛取得试点性突破,不是“平地起高楼”。事实上,青岛供电公司开展的大量前期工作均为监测、提升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指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停电地点、停电时间等供电可靠率数据属于运行数据范畴,而运行数据建立在基础数据之上。因此,基础数据对于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青岛供电公司组织开展了青岛市直供区150余万低压客户信息普查和数据录入工作,并在生产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集中管理和展示。低压集抄改造工作的全面推进,为后续实现终端客户供电可靠性自动统计、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过去,生产、营销两大系统信息往往互不共享,生产系统信息发生变化了,营销系统毫不知情。同样,生产系统也不掌握营销系统的信息变更,两套系统难以产生一对一的对应关系。青岛供电公司通过梳理和交互分析生产、营销两大系统信息,实现了各系统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消除了信息孤岛,使各个系统数据的潜在价值得以发挥。这为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顺利上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需要打通多套系统之间的壁垒,掌握每一个台区、每一个客户的情况,把每个客户的情况汇集到地图上,哪一台变压器影响着哪些客户,这些信息在地图上一目了然。有了这些基础数据,我们也就能够掌握更可靠的供电可靠率指标了,这才能保证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可靠。”时翔说。
截至6月28日,青岛供电公司已完成高可靠性示范区内62条配电线路、468个高压客户和641台配电变压器信息在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系统、可靠性系统与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对应。按照青岛供电公司的计划,到今年8月底前,将实现青岛直供区电压合格率的自动采集;2012年12月底前完成青岛直供区范围供电可靠性数据的自动采集。
监测电能质量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电能质量。近年来,青岛供电公司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核心,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推进配网专业化管理,全面提升配网精益化管理水平,使“两率”得到持续提升。
8月8日,在青岛市某处施工工地现场,工程车在挖坑作业时不慎挖断了电缆,造成附近居民停电。配网生产管理指挥中心通过车辆调度系统,指挥距离事故现场最近的供电抢修车立即赶到,配网运检人员手持数码摄像机,下到坑洞中拍摄损坏电缆,他所拍摄的画面被实时传输到配网生产管理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大屏幕的右上方显示出坑洞里的实时画面,左边则是一张精确的地图,地图上的一个红色气球指着精确的故障地点,停电区域、影响客户等信息一目了然。“你看,这段电缆被挖断,影响了附近6栋居民楼的用电。”在指挥中心大厅,青岛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主任徐强足不出户指挥着现场抢修。
“过去我们要靠客户拨打95598服务热线,才能知道哪里停电,而这套系统上线后,通过集成配电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系统、需求侧系统等信息,我们随时掌握了中、低压设备的停电情况,不用等客户打电话,分布在各地的抢修人员就已经迅速行动了。这样一来,青岛市供电可靠率自然有了质的飞跃。”徐强介绍说。
目前,配网生产管理指挥中心已经实现了对青岛市直供区范围内950条10千伏线路、6300个低压台区、150余万客户应急抢修工作的统一管理,这为供电可靠率的持续提升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为社会提供优质可靠电力供应
7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山东青岛召开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推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
向社会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公司的最核心业务,也是实现公司“四个服务”宗旨的具体表现,反映了公司的责任和价值。可靠性、电压、频率等电能质量指标是反映公司的运行水平、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实现对这些关键指标的在线监测将进一步加强电网的分析能力、控制能力,为真正实现电网安全可控、能控、在控奠定坚实的基础。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是公司“全面构建‘三集五大’体系,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创建‘两个一流’”和全面开展质量监督工作提出的新的工作要求,是实现公司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电能质量关键指标的在线监测和控制,有利于加强指标数据的闭环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创造条件。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大电网运行风险日益显现,迫切需要建立针对大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管控和预警机制,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为电网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提供了有效支撑,可充分利用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等技术手段,实现电网可靠性、电压、频率等关键电能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在线监测和预警分析,开展电能质量闭环监督管理、电网安全风险在线分析和控制,提升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服务水平。
2月8日,公司党组会对全面开展公司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工作进行了部署。公司总部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全力推进相关工作。
总部安监部组织编写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并于4月6日召开总部生产部、营销部、信通部、国调中心等相关部门和部分省(市)公司专业人员参加的工作研讨会。会议对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系统建设的工作原则和目标,即按照开展全面质量监督管理的总体要求,在公司运营监测(控)中心建设框架下,遵循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划,充分利用公司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数据格式、统一通信规约、统一数据采集、统一综合管理的总体要求,利用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手段,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质量监督、电能质量在线监测业务的有机融合。用两年左右时间建成覆盖各电压等级和客户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并逐步纳入电网建设、运行、供电服务等其他关键指标。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江苏、福建、重庆等7家单位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
按照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由安监部牵头,总部各相关部门配合,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项目实施,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网资产质量监督系统工作成果、建设目标基础上,遵循SG-CIM数据规范要求,综合考虑质量监督业务与ERP、生产、营销、基建、物资、调度等集成需求,整合现有生产、营销、调度、可靠性等信息系统资源,完成了系统总体标准化设计方案,明确了系统建设的业务架构、部署方式、工作内容、重点难点等内容,确定了总部和各省公司的工作职责划分,制定完成《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集成规范》。
总部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的基础。在已经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安监部与信通部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快总部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进度,3月底完成北京、湖北两家单位数据迁移和上线试运行工作,5月份完成第二批河北、山西、湖南、辽宁、青海等5家单位数据迁移、上线部署工作,6月底完成了公司系统所有单位上线部署。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推进会议提出,下一阶段,在公司运营监测(控)中心建设框架下,以电网资产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建设为龙头,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开发”的“四统一”原则实施标准化设计与标准化建设,推动工作开展。
2012年,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统一部署,山东青岛供电公司积极推进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试点建设。截至6月底,作为公司试点单位,青岛供电公司已实现青岛高可靠性示范区范围内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数据的自动采集、分析及实时上传,“两率”数据上传实现了“准”和“快”,为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提供了宝贵的“青岛经验”。
“客户家进线电压227.28伏,按照上浮7%、下浮10%的合格电压标准,处于合格的电压水平。”8月9日下午,青岛笼罩在滚滚热浪当中,青岛供电公司运维检修工作人员在燕岛国际公寓一号配电室内,为记者读取了实时的客户电压数据。
无论刮风下雨还是酷暑严寒,运维检修人员都要赶到配电室去读取电压数据――这是过去采集客户电压的主要方式。其实,如果不是为了向记者展示传统的工作方式,他们已经不必再冒着酷暑跑上几公里,到现场采集电压数据了。
6月28日,青岛供电公司实现了青岛高可靠性示范区范围内17个A类、2个C类、5个D类电压监测点数据的实时采集及自动上传,电压合格率监测系统的数据每天都会自动传送到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服务器上,运维检修人员只需坐在办公室里,就能自动掌握客户家中的电压水平。
电能质量与百姓日常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国家电网公司正在建设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主要从电能质量的几个重要指标即电压合格率、供电可靠率(简称“两率”)、电网频率和中枢点电压入手。
“如果这几个指标有了保证,对客户的优质服务就有了保证。中枢点电压和电网频率这两个指标目前整体情况很好,而‘两率’就像是木桶的短板,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而且‘两率’指标直接面对的是居民客户,能否保证‘两率’,决定着我们的服务水平。所以,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重中之重就落到监测‘两率’上。”青岛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主任陈志勇对记者说。
事实上,对于青岛这样的城市来说,绝大部分老百姓家里的供电情况是非常好的,可能一年到头也停不了一次电,电压也基本符合,但是随着供电可靠性越来越高,客户对停电或电压不合格现象的容忍度越来越低。如果通过及时、准确的监测,随时发现不足和缺陷,有助于供电企业主动整改,提高优质服务水平。
过去,对于电压合格率或供电可靠率的数据,供电企业就像是“盲人摸象”。刚发生故障时,供电可靠率的录入人员是不知道的,可能要等到调度系统通知运行工区,停电事故处理完毕之后才能接到通知。这种传统的方式导致掌握的停、送电时间不够准确,故障停电范围记录不够清楚,更谈不上实现实时的故障统计了。如果哪个录入人员一时疏忽,更有可能导致录入数据的误差,“两率”采集的及时性、完整性、可靠性难以保证。
“这种粗放的方式,只知道‘两率’可能有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发生在哪个地方、哪个环节。我们现在搞的这套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就像是医生给病人做CT扫描一样,查到病灶,再去诊断、治疗,而且我们的CT是自动的,减少人工干预,用数据来说话。”陈志勇做了一个比喻。
运维检修部配电专工时翔介绍说,在电压合格率方面,青岛供电公司在电压监测点安装了电压监测仪,可以直接监测到客户家里的电压,同时,从调度自动化系统采集到的母线电压数据也上传到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的数据中心,避免了后续的人工干预。通过自动采集、实时上传,青岛供电公司解决了电压合格率采集“快”和“准”的问题。
在供电可靠率方面,用电需求侧系统在每一个台区都装载了一个综合监测仪,这台仪器实时记录了具体停电时间、送电时间、停电范围和影响的客户数量。“除了这套用电需求侧监测设备,我们还通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开关信息,推断出停电时间、送电时间、停电范围和客户数量这些数据,生产、营销这两套不同的系统就像是‘千里眼’和‘顺风耳’的关系,‘千里眼’看到的同时,‘顺风耳’也听到了。两套数据相互验证、相互补充,供电可靠率采集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就得到了保证。”时翔说。
全面提升配网精益化管理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在青岛取得试点性突破,不是“平地起高楼”。事实上,青岛供电公司开展的大量前期工作均为监测、提升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指标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停电地点、停电时间等供电可靠率数据属于运行数据范畴,而运行数据建立在基础数据之上。因此,基础数据对于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至关重要。近年来,青岛供电公司组织开展了青岛市直供区150余万低压客户信息普查和数据录入工作,并在生产管理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中进行集中管理和展示。低压集抄改造工作的全面推进,为后续实现终端客户供电可靠性自动统计、分析和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过去,生产、营销两大系统信息往往互不共享,生产系统信息发生变化了,营销系统毫不知情。同样,生产系统也不掌握营销系统的信息变更,两套系统难以产生一对一的对应关系。青岛供电公司通过梳理和交互分析生产、营销两大系统信息,实现了各系统间的信息交互与共享,消除了信息孤岛,使各个系统数据的潜在价值得以发挥。这为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顺利上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我们需要打通多套系统之间的壁垒,掌握每一个台区、每一个客户的情况,把每个客户的情况汇集到地图上,哪一台变压器影响着哪些客户,这些信息在地图上一目了然。有了这些基础数据,我们也就能够掌握更可靠的供电可靠率指标了,这才能保证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可靠。”时翔说。
截至6月28日,青岛供电公司已完成高可靠性示范区内62条配电线路、468个高压客户和641台配电变压器信息在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系统、可靠性系统与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对应。按照青岛供电公司的计划,到今年8月底前,将实现青岛直供区电压合格率的自动采集;2012年12月底前完成青岛直供区范围供电可靠性数据的自动采集。
监测电能质量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电能质量。近年来,青岛供电公司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核心,变被动为主动,积极推进配网专业化管理,全面提升配网精益化管理水平,使“两率”得到持续提升。
8月8日,在青岛市某处施工工地现场,工程车在挖坑作业时不慎挖断了电缆,造成附近居民停电。配网生产管理指挥中心通过车辆调度系统,指挥距离事故现场最近的供电抢修车立即赶到,配网运检人员手持数码摄像机,下到坑洞中拍摄损坏电缆,他所拍摄的画面被实时传输到配网生产管理指挥中心。
指挥中心大屏幕的右上方显示出坑洞里的实时画面,左边则是一张精确的地图,地图上的一个红色气球指着精确的故障地点,停电区域、影响客户等信息一目了然。“你看,这段电缆被挖断,影响了附近6栋居民楼的用电。”在指挥中心大厅,青岛供电公司配电运检工区主任徐强足不出户指挥着现场抢修。
“过去我们要靠客户拨打95598服务热线,才能知道哪里停电,而这套系统上线后,通过集成配电自动化、生产管理系统、营销系统、需求侧系统等信息,我们随时掌握了中、低压设备的停电情况,不用等客户打电话,分布在各地的抢修人员就已经迅速行动了。这样一来,青岛市供电可靠率自然有了质的飞跃。”徐强介绍说。
目前,配网生产管理指挥中心已经实现了对青岛市直供区范围内950条10千伏线路、6300个低压台区、150余万客户应急抢修工作的统一管理,这为供电可靠率的持续提升发挥了基础性的作用。
为社会提供优质可靠电力供应
7月27日,国家电网公司在山东青岛召开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推进会议,进一步推动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
向社会提供优质、可靠的电力供应是公司的最核心业务,也是实现公司“四个服务”宗旨的具体表现,反映了公司的责任和价值。可靠性、电压、频率等电能质量指标是反映公司的运行水平、服务质量的关键指标。实现对这些关键指标的在线监测将进一步加强电网的分析能力、控制能力,为真正实现电网安全可控、能控、在控奠定坚实的基础。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是公司“全面构建‘三集五大’体系,加快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全面深化‘两个转变’,加快创建‘两个一流’”和全面开展质量监督工作提出的新的工作要求,是实现公司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技术创新,实现电能质量关键指标的在线监测和控制,有利于加强指标数据的闭环管理,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创造条件。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大电网运行风险日益显现,迫切需要建立针对大电网运行安全风险的管控和预警机制,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为电网安全风险分析和预警提供了有效支撑,可充分利用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等技术手段,实现电网可靠性、电压、频率等关键电能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在线监测和预警分析,开展电能质量闭环监督管理、电网安全风险在线分析和控制,提升电网安全运行和供电服务水平。
2月8日,公司党组会对全面开展公司电能质量在线监测工作进行了部署。公司总部专门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全力推进相关工作。
总部安监部组织编写了《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实施方案》,并于4月6日召开总部生产部、营销部、信通部、国调中心等相关部门和部分省(市)公司专业人员参加的工作研讨会。会议对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讨论,进一步明确了系统建设的工作原则和目标,即按照开展全面质量监督管理的总体要求,在公司运营监测(控)中心建设框架下,遵循信息化建设标准和规划,充分利用公司现有信息化建设成果,按照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数据格式、统一通信规约、统一数据采集、统一综合管理的总体要求,利用数据共享和业务融合手段,实现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质量监督、电能质量在线监测业务的有机融合。用两年左右时间建成覆盖各电压等级和客户的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并逐步纳入电网建设、运行、供电服务等其他关键指标。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江苏、福建、重庆等7家单位被确定为首批试点单位。
按照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方案要求,由安监部牵头,总部各相关部门配合,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负责项目实施,在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和电网资产质量监督系统工作成果、建设目标基础上,遵循SG-CIM数据规范要求,综合考虑质量监督业务与ERP、生产、营销、基建、物资、调度等集成需求,整合现有生产、营销、调度、可靠性等信息系统资源,完成了系统总体标准化设计方案,明确了系统建设的业务架构、部署方式、工作内容、重点难点等内容,确定了总部和各省公司的工作职责划分,制定完成《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集成规范》。
总部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是实现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的基础。在已经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安监部与信通部等部门密切配合,加快总部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实施进度,3月底完成北京、湖北两家单位数据迁移和上线试运行工作,5月份完成第二批河北、山西、湖南、辽宁、青海等5家单位数据迁移、上线部署工作,6月底完成了公司系统所有单位上线部署。
电能质量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推进会议提出,下一阶段,在公司运营监测(控)中心建设框架下,以电网资产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建设为龙头,按照“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组织开发”的“四统一”原则实施标准化设计与标准化建设,推动工作开展。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