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电力营销客户信息系统案例
2008-11-26 10:37:2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在建设浙江电力营销客户信息系统过程中,朗新公司制定了分两阶段实施的建设计划:第一阶段完成综合查询和报表系统的应用开发,完成省公司、绍兴局、衢州局、金华局的系统安装和运行;
煤碳行业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煤矿高瓦斯矿井的在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搜救工作效率,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我们在分析近期几个煤矿发生的特大事故时发现:
(1 ) 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
(2) 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进行精确人员定位;
(3) 一旦煤矿事故发生,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有效进行矿工管理,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我们认为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以灾害预防、搜救为主要目标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简介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主要用于煤业等井下和隧道作业。该系统标签可由个人携带,也可放置在车辆或仪器设备上,并将它们所处的位置和最新记录信息传输给主控室。
个人定位跟踪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跟踪器和跟踪监测站。跟踪器用于传送携带者ID号码,而跟踪监测站主要用于记录这些ID号码,并将数据传送到中心办公室或主控室的PC机上。
个人定位跟踪系统的软件主要用于存储所有跟踪器的记录情况和实时位置。软件可提供给使用者分类、过滤、搜索和报告生成等功能,并利用这些功能完成数据的实现和全面的记录。
个人定位跟踪系统的研发完全符合井下工业的安全标准和各项要求,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简便操作,为提高现代井下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系统中记录着跟踪器、使用者、跟踪监测站和时间的历史明细,使用者可根据自己查询的目的使用查询工具.
本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数据通讯、自动控制等技术多学科综合应用为一体的自动识别信息技术产品,该产品是通过对煤矿坑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该产品集成了技术含量很高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采用双频点长短波频率实现可靠的全双工无线数据通信,分站设备、控制设备、通信接口和RFID标识卡采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设计,具有作用距离远、可任意调整系统的识别范围、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人、便于井下网络连接及数字传输等性能优点,目前这种崭新的信息采集、存贮、传递和处理技术,将为煤矿井下人员监测、控制和监测和跟踪管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系统产品已根据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和国家一、背景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电力信息化工程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电力信息化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是电力工业在信 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电力工业信息化的核心是电力工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主要内容是各级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实现。电力企业信息化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
浙江省是一个经济大省,对电力的需求突出,而且增长迅速。浙江电力建设贯彻多渠道、多层次集资办电的方针,广集资金,兴建了众多的大中型水、火电厂和其他能源电站。浙江电网输电能力已跨入世界超高压的500千伏水平行列,电力应用规模可观。伴随着电网建设,浙江省电力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逐步理顺关系,建立起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电价、统一技术标准的管理制度,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成立于1990年,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行使部属企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管电机构的双重职能。浙江省电力公司为了配合全省电力营销体制的转变,实现电力系统管理的信息化,要求在浙江省全省范围内建设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二、需求
结合浙江省的电力发展水平和应用要求,浙江省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该系统须能联系省、市、县三级电力营销部门,建立起连接三级营销部门技术交流、业务联系的沟通渠道,并成为连接Internet公众服务网站的支撑平台。
2.能够通过该系统,全面及时地了解营销工作各项业务发展情况,实时查询当前电费应收、实收、欠费及营业状况。
3.该系统应有利于营销工作质量考核,加强工作流程监督,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水平;能满足实时的统计分析要求,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为合理地安排购电、售电等经营活动提供重要依据。
另外,系统构建还要注意两方面:
(1)由于新系统是在原浙江省绍兴市电力局和绍兴大明公司电力客户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商品化,故须保证新旧系统的顺利嫁接,以保障业务的持续性。
(2)由于该系统跨越浙江省60多个县局,地域广阔,工程量大,须分阶段推广,并须照顾到各地域不同的应用推广环境,故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适应性显得相当重要。
三、系统建设
为了保证系统建设与推广的顺利进行,必须选择一家富有经验的系统集成商。浙江省电力公司于1999年与朗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信息系统商品化包装的合同。朗新公司会同绍兴市电力局、绍兴大明公司共同在原绍兴电力客户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电力公司的要求完成了该系统的商品化建设,并顺利通过省公司的验收。继这次成功合作之后,浙江省电力公司又于2000年4月和朗新公司签署信息系统推广合同,朗新公司作为浙江电力营销客户信息系统推广的最主要合作伙伴,积极成功地进行了系统的推广建设。
在建设浙江电力营销客户信息系统过程中,朗新公司制定了分两阶段实施的建设计划:第一阶段完成综合查询和报表系统的应用开发,完成省公司、绍兴局、衢州局、金华局的系统安装和运行;第二阶段完成营销管理决策分析层的应用开发;完成温州局、杭州局、宁波局、嘉兴局、湖州局等五个局的系统安装和运行。朗新公司对项目高度重视,项目定位明确。项目立项时,朗新公司就把本项目确定为公司最重要的项目,本项目的管理者可以调动公司的所有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尤为明显:在应用推广方面最多时达到24个人(包括业务系统18人、Intranet6人);系统平台方面,投入的人数达6人;其他专业支持人员(如数据库、网络等)随时调度。另外,项目纪律严格,管理良好,有严格的阶段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以及严格的文档配置管理与版本控制等。
朗新公司根据国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电力企业加强用户服务、强化工作监督、提高决策水平的要求,提出了以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电力Call Center)为核心的客户服务体系,以纵向联网为基础的营销工作质量监督和营销辅助决策系统。朗新公司在电力营销系统的建设中,不断完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电力营销3个业务层次(客户服务、营销业务处理、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和工作质量监督管理的完整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1. 营销业务管理系统:营销业务管理系统适用于地、市、县供电企业处理具体营销业务,包括市场管理、业扩报装、抄表计费、收费与帐务、电能计量、用电检查、综合管理七个子系统。
2. 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方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包括柜台服务、多媒体查询、呼叫中心、Internet远程网络服务四个子系统。
3. 营销决策支持系统: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包括综合指标分析、用电需求预测、市场策划和客户动态分析四个子系统,为高层营销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4. 营销质量管理系统:营销质量管理系统包括工作流控制、业务稽查和经营控制三个子系统,为营销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形象的营销业务工作流控制、全面细致的业务稽查和包括线损管理、成本控制、Intranet综合查询在内的全面经营控制管理。
在硬件上,以各地CIS服务器为数据源汇总服务器;各地配置高档PC服务器为WEB服务器(主频550MHZ以上;内存256M;HDD10G以上)。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NT4.0;Web Server采用Appache;客户端采用IE4.0或Navigator4.0。
该系统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5. 全面实时的信息访问:能够全面及时地了解营销工作各项业务发展情况,包括电费回收信息、客户信息、业扩报装、计量信息等综合信息。
6. 灵活的实时统计分析:实现从简单的报表传递转变为动态的业务分析,为领导辅助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持。
7. 全面准确的数据报送:建立省公司数据中心,实现全省范围内的电力营销数据自动报送和汇总系统,提高市场分析和预测精度。
8. 强大的流程监督机制:在线监督在办作业流程,及时发现超时或差错流程,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水平。
9. 灵活的报表管理:采用动态报表技术,用户可自定义输出格式,满足各级管理部门对报表的管理要求。
浙江省电力客户信息系统充分体现了全新的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及电力营销管理思路:适应市场经济的、以效益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体现主动式的、平面透明的集中管理模式。同时考虑到目前供电企业正处于新旧电力营销体系转换的时期,本系统对传统用电管理具有强大的兼容性。浙江省电力客户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全省信息共享。从省到地、市、县直至营业站(所)形成全省的广域网系统,可以实时访问全省范围内的电力营销的数据。
2.在传统C/S上引进了三层体系结构,使得客户端变得更"瘦",便于软件的集中管理与维护,降低对网络性能要求,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维护性,极大地降低管理成本。
3.全面应用新技术。
从分析、设计到实现均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实现,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可修改性和可重用性。同时本系统的对象建模采用标准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应用的实现采用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第四代开发工具Delphi5.0。
本系统的Internet/Intranet系统采用B/S结构和JAVA技术,便于与Internet和即将到来的电子商务时代接轨。
软件的设计采用构件化的设计,能够适应业务不断变化的需要,当业务发生变化时只需调整相应的构件。构件化设计的特点是构件之间的影响不会传递,这样就使得修改一个构件时对其他的构件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易于软件的维护与升级。
四、评价
在朗新公司和各推广单位的努力下,浙江省电力营销客户信息系统建立和推广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在浙江杭州、绍兴、衢州、温州、金华、湖州、宁波、嘉兴、丽水等九个地市局和兰溪、义乌、温岭、德清等80多个县市局全面运行。各单位系统经历了数据初始化、工厂安装、现场安装调试、系统双轨制运行等几个阶段,即将推广结束进入单轨制运行。
浙江省电力营销客户信息系统初步推广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下一步浙江省电力信息化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浙江省电力客户信息系统的推广工作为浙江省电力营销体制的顺利转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作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体制的建设试点,受到了国电公司的重视。 安全标准进行独立设计,完全可以满足煤矿井下人员监测与跟踪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要求,同时可充分利用矿井已有煤矿监控系统平台资源联网运行,有效节约投资。
将射频卡识别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管理系统,是通过建立一个完整性、灵活性和实时性的井下管理系统,对包括井下作业工人的计划安排、工人进出巷道的权限管理、巷道人员分布、作业工人资料、安全物资流动等进行管理,来实现井下管理信息化和可视化,同时提高煤矿开采生产管理和作业安全的水平。
煤碳行业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煤矿高瓦斯矿井的在数量不断增加,如何加强安全生产,提高搜救工作效率,摆到了国家各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面前。我们在分析近期几个煤矿发生的特大事故时发现:
(1 ) 地面与井下人员的信息沟通不及时;
(2) 地面人员难以及时动态掌握井下人员的分布及作业情况,进行精确人员定位;
(3) 一旦煤矿事故发生,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效率低,搜救效果差。
为此,如何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如何准确、实时、快速履行煤矿安全监测职能,有效进行矿工管理,保证抢险救灾、安全救护的高效运作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面对新形势、新机遇和新挑战,国家各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对安全生产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我们认为提升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以灾害预防、搜救为主要目标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必由之路。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简介
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主要用于煤业等井下和隧道作业。该系统标签可由个人携带,也可放置在车辆或仪器设备上,并将它们所处的位置和最新记录信息传输给主控室。
个人定位跟踪系统的硬件主要包括跟踪器和跟踪监测站。跟踪器用于传送携带者ID号码,而跟踪监测站主要用于记录这些ID号码,并将数据传送到中心办公室或主控室的PC机上。
个人定位跟踪系统的软件主要用于存储所有跟踪器的记录情况和实时位置。软件可提供给使用者分类、过滤、搜索和报告生成等功能,并利用这些功能完成数据的实现和全面的记录。
个人定位跟踪系统的研发完全符合井下工业的安全标准和各项要求,性能稳定、质量可靠、简便操作,为提高现代井下工作环境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做出了杰出的贡献。系统中记录着跟踪器、使用者、跟踪监测站和时间的历史明细,使用者可根据自己查询的目的使用查询工具.
本系统是集计算机软硬件、信息采集处理、无线数据传输、网络数据通讯、自动控制等技术多学科综合应用为一体的自动识别信息技术产品,该产品是通过对煤矿坑道远距离移动目标进行非接触式信息采集处理,实现对人、车、物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下的自动识别,从而实现目标的自动化管理。
该产品集成了技术含量很高的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采用双频点长短波频率实现可靠的全双工无线数据通信,分站设备、控制设备、通信接口和RFID标识卡采用隔爆兼本质安全型设计,具有作用距离远、可任意调整系统的识别范围、识别无"盲区"、信号穿透力强、安全保密性能高、对人体无电磁污染、环境适应性强、可同时识别多人、便于井下网络连接及数字传输等性能优点,目前这种崭新的信息采集、存贮、传递和处理技术,将为煤矿井下人员监测、控制和监测和跟踪管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该系统产品已根据煤矿安全生产的技术要求和国家一、背景
目前我国各行各业的信息化建设开展得如火如荼,其中电力信息化工程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电力信息化是指电子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是电力工业在信 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电力工业信息化的核心是电力工业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主要内容是各级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实现。电力企业信息化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
浙江省是一个经济大省,对电力的需求突出,而且增长迅速。浙江电力建设贯彻多渠道、多层次集资办电的方针,广集资金,兴建了众多的大中型水、火电厂和其他能源电站。浙江电网输电能力已跨入世界超高压的500千伏水平行列,电力应用规模可观。伴随着电网建设,浙江省电力管理体制也在不断改革,逐步理顺关系,建立起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电价、统一技术标准的管理制度,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成立于1990年,作为独立的经济实体,行使部属企业和浙江省人民政府管电机构的双重职能。浙江省电力公司为了配合全省电力营销体制的转变,实现电力系统管理的信息化,要求在浙江省全省范围内建设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二、需求
结合浙江省的电力发展水平和应用要求,浙江省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以下主要任务:
1.该系统须能联系省、市、县三级电力营销部门,建立起连接三级营销部门技术交流、业务联系的沟通渠道,并成为连接Internet公众服务网站的支撑平台。
2.能够通过该系统,全面及时地了解营销工作各项业务发展情况,实时查询当前电费应收、实收、欠费及营业状况。
3.该系统应有利于营销工作质量考核,加强工作流程监督,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水平;能满足实时的统计分析要求,及时了解市场需求,为合理地安排购电、售电等经营活动提供重要依据。
另外,系统构建还要注意两方面:
(1)由于新系统是在原浙江省绍兴市电力局和绍兴大明公司电力客户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商品化,故须保证新旧系统的顺利嫁接,以保障业务的持续性。
(2)由于该系统跨越浙江省60多个县局,地域广阔,工程量大,须分阶段推广,并须照顾到各地域不同的应用推广环境,故系统的可扩展性和灵活适应性显得相当重要。
三、系统建设
为了保证系统建设与推广的顺利进行,必须选择一家富有经验的系统集成商。浙江省电力公司于1999年与朗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信息系统商品化包装的合同。朗新公司会同绍兴市电力局、绍兴大明公司共同在原绍兴电力客户信息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电力公司的要求完成了该系统的商品化建设,并顺利通过省公司的验收。继这次成功合作之后,浙江省电力公司又于2000年4月和朗新公司签署信息系统推广合同,朗新公司作为浙江电力营销客户信息系统推广的最主要合作伙伴,积极成功地进行了系统的推广建设。
在建设浙江电力营销客户信息系统过程中,朗新公司制定了分两阶段实施的建设计划:第一阶段完成综合查询和报表系统的应用开发,完成省公司、绍兴局、衢州局、金华局的系统安装和运行;第二阶段完成营销管理决策分析层的应用开发;完成温州局、杭州局、宁波局、嘉兴局、湖州局等五个局的系统安装和运行。朗新公司对项目高度重视,项目定位明确。项目立项时,朗新公司就把本项目确定为公司最重要的项目,本项目的管理者可以调动公司的所有资源。其中人力资源投入力度尤为明显:在应用推广方面最多时达到24个人(包括业务系统18人、Intranet6人);系统平台方面,投入的人数达6人;其他专业支持人员(如数据库、网络等)随时调度。另外,项目纪律严格,管理良好,有严格的阶段计划、月计划和周计划,以及严格的文档配置管理与版本控制等。
朗新公司根据国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和电力企业加强用户服务、强化工作监督、提高决策水平的要求,提出了以电力客户服务中心(电力Call Center)为核心的客户服务体系,以纵向联网为基础的营销工作质量监督和营销辅助决策系统。朗新公司在电力营销系统的建设中,不断完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的内涵,从而形成了一个覆盖电力营销3个业务层次(客户服务、营销业务处理、营销管理决策支持)和工作质量监督管理的完整的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1. 营销业务管理系统:营销业务管理系统适用于地、市、县供电企业处理具体营销业务,包括市场管理、业扩报装、抄表计费、收费与帐务、电能计量、用电检查、综合管理七个子系统。
2. 客户服务管理系统:客户服务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方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信息服务,包括柜台服务、多媒体查询、呼叫中心、Internet远程网络服务四个子系统。
3. 营销决策支持系统: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包括综合指标分析、用电需求预测、市场策划和客户动态分析四个子系统,为高层营销决策提供全面的信息支持。
4. 营销质量管理系统:营销质量管理系统包括工作流控制、业务稽查和经营控制三个子系统,为营销管理人员提供全面形象的营销业务工作流控制、全面细致的业务稽查和包括线损管理、成本控制、Intranet综合查询在内的全面经营控制管理。
在硬件上,以各地CIS服务器为数据源汇总服务器;各地配置高档PC服务器为WEB服务器(主频550MHZ以上;内存256M;HDD10G以上)。操作系统采用WINDOWS NT4.0;Web Server采用Appache;客户端采用IE4.0或Navigator4.0。
该系统能够实现以下功能。
5. 全面实时的信息访问:能够全面及时地了解营销工作各项业务发展情况,包括电费回收信息、客户信息、业扩报装、计量信息等综合信息。
6. 灵活的实时统计分析:实现从简单的报表传递转变为动态的业务分析,为领导辅助决策提供强大的支持。
7. 全面准确的数据报送:建立省公司数据中心,实现全省范围内的电力营销数据自动报送和汇总系统,提高市场分析和预测精度。
8. 强大的流程监督机制:在线监督在办作业流程,及时发现超时或差错流程,提高客户服务质量水平。
9. 灵活的报表管理:采用动态报表技术,用户可自定义输出格式,满足各级管理部门对报表的管理要求。
浙江省电力客户信息系统充分体现了全新的电力营销管理体系及电力营销管理思路:适应市场经济的、以效益为基础、以客户为中心、体现主动式的、平面透明的集中管理模式。同时考虑到目前供电企业正处于新旧电力营销体系转换的时期,本系统对传统用电管理具有强大的兼容性。浙江省电力客户信息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全省信息共享。从省到地、市、县直至营业站(所)形成全省的广域网系统,可以实时访问全省范围内的电力营销的数据。
2.在传统C/S上引进了三层体系结构,使得客户端变得更"瘦",便于软件的集中管理与维护,降低对网络性能要求,从而大大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可维护性,极大地降低管理成本。
3.全面应用新技术。
从分析、设计到实现均采用面向对象方法实现,大大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可修改性和可重用性。同时本系统的对象建模采用标准建模语言(Unified Modeling Language,UML),应用的实现采用功能强大的面向对象第四代开发工具Delphi5.0。
本系统的Internet/Intranet系统采用B/S结构和JAVA技术,便于与Internet和即将到来的电子商务时代接轨。
软件的设计采用构件化的设计,能够适应业务不断变化的需要,当业务发生变化时只需调整相应的构件。构件化设计的特点是构件之间的影响不会传递,这样就使得修改一个构件时对其他的构件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易于软件的维护与升级。
四、评价
在朗新公司和各推广单位的努力下,浙江省电力营销客户信息系统建立和推广工作进展顺利。目前已在浙江杭州、绍兴、衢州、温州、金华、湖州、宁波、嘉兴、丽水等九个地市局和兰溪、义乌、温岭、德清等80多个县市局全面运行。各单位系统经历了数据初始化、工厂安装、现场安装调试、系统双轨制运行等几个阶段,即将推广结束进入单轨制运行。
浙江省电力营销客户信息系统初步推广任务的顺利完成,为下一步浙江省电力信息化建设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浙江省电力客户信息系统的推广工作为浙江省电力营销体制的顺利转轨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作为供电企业电力营销体制的建设试点,受到了国电公司的重视。 安全标准进行独立设计,完全可以满足煤矿井下人员监测与跟踪管理的自动化和信息化管理要求,同时可充分利用矿井已有煤矿监控系统平台资源联网运行,有效节约投资。
将射频卡识别技术应用于煤矿井下管理系统,是通过建立一个完整性、灵活性和实时性的井下管理系统,对包括井下作业工人的计划安排、工人进出巷道的权限管理、巷道人员分布、作业工人资料、安全物资流动等进行管理,来实现井下管理信息化和可视化,同时提高煤矿开采生产管理和作业安全的水平。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