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ERP,为华能淮阴添加新动力
2007-08-14 15:17:2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江苏华能淮阴发电有限公司是国家大型企业,是华能系统和华东网局的骨干电厂之一,公司的前身是华能淮阴电厂,于1996年按公司法进行改制,由华能集团公司、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淮阴市投资公司、江苏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规划总容量为130万千瓦,分期建设。一期工程2台2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已分别于1993年11月和1994年8月投产发电。二期工程2台3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于1998年4月由国家计委上报国务院待批。公司于1999年被国家电力公司命名为"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
背 景
华能淮阴发电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比较早,在实施ERP之前,企业已建立起了HNHY-MIS,OA等应用系统。通过这些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工作流程。然而,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业务的增加,原有的MIS系统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 信息化集成度低。决策层无法从分散、孤立的系统中查看所需要的资料、数据。例如,公司底层DCS控制系统中存在着大量对上层管理有用的数据,但是由于系统自身的局限性,实时数据没有集成进管理信息系统,这些有用的信息不能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不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复杂,生产系统十分庞大,企业的发展要求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生产成本控制,而旧有的MIS系统所采取的仅是一种物料管理模式,它将生产管理、财务控制、资产管理等排除在外,难以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也不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 缺乏有效地分析工具。数据是决策的依据,然而没有有效地分析工具的支持,即使面对大量的数据,决策者也往往难以做出最佳的决策;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综合力,公司决定摒弃原有的MIS,引进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选择ERP 结合电厂的特殊性及华能淮阴自身的特点,华能淮阴在选择ERP的时重点考察了如下几个方面:
● 华能淮阴作为一个大型的发电企业,业务流程复杂,这要求ERP系统必须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并且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 系统应能够实现与企业已有的DCS、OA、视频监控等系统的集成,向决策层和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提供生产(发电)状况和各项指标(主要经济指标、汽机指标、锅炉指标、辅助指标),以供分析决策。
● "企业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因此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柔性,使得企业自己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可视化的调整以适应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需要,而不必一次次地进行软件的二次开发工作。
● 为了保证系统正常、有序、高效地运行,系统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除了严格的、精细化的权限控制,系统还应实现对企业计算机资源的实时监控,并提供系统运行日志和维护记录。
● 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不仅可以对企业数据按任意决策主题进行分析,而且也能支持基于数据仓库的联机数据分析,并以数字、文字、图形、表格以及动态媒体等直观形式提供给各级管理人员,从而有效地辅助经营决策。
基于以上的考虑,华能淮阴经过对企业资质、技术实力、同类项目业绩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最终与江苏省金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关系,选择金思维JSERP构建华能淮阴ERP系统。
实施ERP
华能淮阴与金思维联合成立了华能淮阴ERP工程项目实施小组,以"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为指导方针,开始了ERP项目的实施。华能淮阴ERP系统主要功能以及与企业其它系统集成关系如下所示:
限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以设备管理为例介绍华能淮阴ERP的实施。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系统十分庞大,涉及不同专业(锅炉专业、汽轮机专业、电气专业、热工控制专业、计算机专业、化学专业、燃料专业、继电保护、环境保护、暖通专业等)、不种类型的设备上万台,主要包括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和电气系统。主要辅助设备有冷凝器、给水加热器、各种水泵、磨煤机、除氧器及各种测量控制设备。设备的完好运行是电厂生产技术的关键所在,也是生产安全可靠的基本保证条件之一。生产系统中任一台设备的缺陷故障,都有可能影响安全生产,因此设备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是整个华能淮阴ERP系统的核心职能之一。
根据火电企业设备管理规范,结合华能淮阴发电有限公司设备管理现状和特色,华能淮阴ERP系统设备管理重点开展了以下实施工作:
● 设备全过程管理
以设备的KKS编码为线索,实现对企业设备的缺陷管理、检修管理、技改管理等从项目的产生、实施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对一台具体的设备,不仅有设备基本情况、设备参数、设备检修记录、设备缺陷历史、设备异动情况,而且还有设备大小修项目管理、大小修费用管理、维修作业标准制订、点检标准制订、技改项目制订以及上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建立设备的上述详细档案,再结合点检检查分析,就有了进行新一轮检修项目安排的依据,也有了编制新的可研报告,新的维修作业标准的依据,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设备报废或被改造换型。
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使得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协调一致,对大量复杂的设备系统有统一完整的认识,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保障了生产安全正常地进行。
● 设备管理与物资管理集成
通过设备管理与物资管理的集成,系统为点检人员提供设备备品件库存信息,物资计划的编制、审批、批准和物资采购、到库验收、保管、领用消耗的全过程情况。这样,当点检员准备安排进行一个项目的检修时,既可以了解设备的所有历史数据,又可以了解设备备品备件的库存信息。在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时,系统能够自动编制物料需求。
● 设备管理与计划管理、预算控制集成
设备管理与计划管理、预算控制的集成,使点检员在制订项目计划的同时,可以及时计算该项目的预算费用,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整个大小修的总体费用或技改计划费用、年度检修计划费用。在项目实施后,进行整个项目费用的统计、辅助分析工作。
华能淮阴ERP设备管理实施完成后效果非常明显。在安排检修工作时,运用企业对设备的状态分析资料,成功地减少了一次小修。在日常设备维护中,多次利用系统提供的成组参数显示和历史曲线发现了设备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避免了设备故障可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2000年安排消除设备缺陷总数为4361条,全年设备消缺完好率100% ,安排机组调停时处理设备缺陷181条,机组大、小修处理设备缺陷149条,通过点检分析,及时处理设备重大缺陷28条,对此产生的效益则难以精确计算,保守估计其年效益应在1000万元以上。
效果
华能淮阴发电有限公司通过把ERP系统实施与企业重组紧密结合起来,对企业原有的十多个部室进行重组,形成六大部门,精减了管理机构,提高了管理效率,优化了管理流程,使企业的运作更加适应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通过华能淮阴ERP系统的实施,规范了企业管理,推进了企业的标准化进程。在华能淮阴ERP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为了管理业务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制订了设备编码、物资编码、费用编码等,使企业的设备、物资、资金等均能够得到统一的管理;通过系统权限的分配,明确了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分工和职责;将企业各项工作流程都固化在ERP系统中,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华能淮阴ERP系统成功实施后, 实现了全公司企业资源的总体集成和动态管理,实现了全公司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等牵涉公司生产经营所有信息的集成,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动态反映,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数据和生产计划的准确性,使生产管理向精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华能淮阴JSERP系统的成功实施,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发电操作直接用工减少近1/6;
● 2000年上半年比计划加竞价电量多发10177万度电,而且比上年同期少耗用标准煤5688吨;
● 物资库存从近3000万元下降至目前的约1500万元,减少资金占用1000多万元;
● 通过设备管理信息集成化及采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成功地减少了一次小修,仅此一项,可为企业节约检修费用近200万元。
以JSERP为核心的江苏华能淮阴发电有限公司国家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和鉴定。鉴定意见中指出,该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江苏华能淮阴发电有限公司是国家大型企业,是华能系统和华东网局的骨干电厂之一,公司的前身是华能淮阴电厂,于1996年按公司法进行改制,由华能集团公司、江苏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淮阴市投资公司、江苏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规划总容量为130万千瓦,分期建设。一期工程2台2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已分别于1993年11月和1994年8月投产发电。二期工程2台30万千瓦燃煤发电机组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于1998年4月由国家计委上报国务院待批。公司于1999年被国家电力公司命名为"全国一流火力发电厂"。
背 景
华能淮阴发电有限公司信息化建设比较早,在实施ERP之前,企业已建立起了HNHY-MIS,OA等应用系统。通过这些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工作流程。然而,随着企业进一步发展,业务的增加,原有的MIS系统已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 信息化集成度低。决策层无法从分散、孤立的系统中查看所需要的资料、数据。例如,公司底层DCS控制系统中存在着大量对上层管理有用的数据,但是由于系统自身的局限性,实时数据没有集成进管理信息系统,这些有用的信息不能在管理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 不能有效控制生产成本。火力发电厂生产过程复杂,生产系统十分庞大,企业的发展要求加强生产过程的管理和生产成本控制,而旧有的MIS系统所采取的仅是一种物料管理模式,它将生产管理、财务控制、资产管理等排除在外,难以实现对整个生产过程的有效控制,也不能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
● 缺乏有效地分析工具。数据是决策的依据,然而没有有效地分析工具的支持,即使面对大量的数据,决策者也往往难以做出最佳的决策;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综合力,公司决定摒弃原有的MIS,引进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
选择ERP 结合电厂的特殊性及华能淮阴自身的特点,华能淮阴在选择ERP的时重点考察了如下几个方面:
● 华能淮阴作为一个大型的发电企业,业务流程复杂,这要求ERP系统必须覆盖企业各项业务,并且要具备良好的可扩展性。
● 系统应能够实现与企业已有的DCS、OA、视频监控等系统的集成,向决策层和管理人员及时、准确地提供生产(发电)状况和各项指标(主要经济指标、汽机指标、锅炉指标、辅助指标),以供分析决策。
● "企业唯一不变的是变化",因此系统应具备良好的柔性,使得企业自己可以方便地对系统进行可视化的调整以适应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的需要,而不必一次次地进行软件的二次开发工作。
● 为了保证系统正常、有序、高效地运行,系统应具备高度的安全性。除了严格的、精细化的权限控制,系统还应实现对企业计算机资源的实时监控,并提供系统运行日志和维护记录。
● 系统应具备强大的数据分析工具,不仅可以对企业数据按任意决策主题进行分析,而且也能支持基于数据仓库的联机数据分析,并以数字、文字、图形、表格以及动态媒体等直观形式提供给各级管理人员,从而有效地辅助经营决策。
基于以上的考虑,华能淮阴经过对企业资质、技术实力、同类项目业绩等方面的综合考核,最终与江苏省金思维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达成合作关系,选择金思维JSERP构建华能淮阴ERP系统。
实施ERP
华能淮阴与金思维联合成立了华能淮阴ERP工程项目实施小组,以"效益驱动,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突破"为指导方针,开始了ERP项目的实施。华能淮阴ERP系统主要功能以及与企业其它系统集成关系如下所示:
限于篇幅所限,本文仅以设备管理为例介绍华能淮阴ERP的实施。
火力发电厂的生产系统十分庞大,涉及不同专业(锅炉专业、汽轮机专业、电气专业、热工控制专业、计算机专业、化学专业、燃料专业、继电保护、环境保护、暖通专业等)、不种类型的设备上万台,主要包括输煤系统、燃烧系统、汽水系统和电气系统。主要辅助设备有冷凝器、给水加热器、各种水泵、磨煤机、除氧器及各种测量控制设备。设备的完好运行是电厂生产技术的关键所在,也是生产安全可靠的基本保证条件之一。生产系统中任一台设备的缺陷故障,都有可能影响安全生产,因此设备管理显得十分重要,是整个华能淮阴ERP系统的核心职能之一。
根据火电企业设备管理规范,结合华能淮阴发电有限公司设备管理现状和特色,华能淮阴ERP系统设备管理重点开展了以下实施工作:
● 设备全过程管理
以设备的KKS编码为线索,实现对企业设备的缺陷管理、检修管理、技改管理等从项目的产生、实施到验收的全过程管理。对一台具体的设备,不仅有设备基本情况、设备参数、设备检修记录、设备缺陷历史、设备异动情况,而且还有设备大小修项目管理、大小修费用管理、维修作业标准制订、点检标准制订、技改项目制订以及上述项目的全过程管理。通过建立设备的上述详细档案,再结合点检检查分析,就有了进行新一轮检修项目安排的依据,也有了编制新的可研报告,新的维修作业标准的依据,如此循环往复直至设备报废或被改造换型。
对设备的全过程管理使得各专业技术人员工作协调一致,对大量复杂的设备系统有统一完整的认识,提高了设备管理水平,保障了生产安全正常地进行。
● 设备管理与物资管理集成
通过设备管理与物资管理的集成,系统为点检人员提供设备备品件库存信息,物资计划的编制、审批、批准和物资采购、到库验收、保管、领用消耗的全过程情况。这样,当点检员准备安排进行一个项目的检修时,既可以了解设备的所有历史数据,又可以了解设备备品备件的库存信息。在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时,系统能够自动编制物料需求。
● 设备管理与计划管理、预算控制集成
设备管理与计划管理、预算控制的集成,使点检员在制订项目计划的同时,可以及时计算该项目的预算费用,并以此为依据确定整个大小修的总体费用或技改计划费用、年度检修计划费用。在项目实施后,进行整个项目费用的统计、辅助分析工作。
华能淮阴ERP设备管理实施完成后效果非常明显。在安排检修工作时,运用企业对设备的状态分析资料,成功地减少了一次小修。在日常设备维护中,多次利用系统提供的成组参数显示和历史曲线发现了设备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避免了设备故障可能带来的直接和间接损失。2000年安排消除设备缺陷总数为4361条,全年设备消缺完好率100% ,安排机组调停时处理设备缺陷181条,机组大、小修处理设备缺陷149条,通过点检分析,及时处理设备重大缺陷28条,对此产生的效益则难以精确计算,保守估计其年效益应在1000万元以上。
效果
华能淮阴发电有限公司通过把ERP系统实施与企业重组紧密结合起来,对企业原有的十多个部室进行重组,形成六大部门,精减了管理机构,提高了管理效率,优化了管理流程,使企业的运作更加适应了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
通过华能淮阴ERP系统的实施,规范了企业管理,推进了企业的标准化进程。在华能淮阴ERP系统的实施过程中,为了管理业务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制订了设备编码、物资编码、费用编码等,使企业的设备、物资、资金等均能够得到统一的管理;通过系统权限的分配,明确了企业所有员工的工作分工和职责;将企业各项工作流程都固化在ERP系统中,消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华能淮阴ERP系统成功实施后, 实现了全公司企业资源的总体集成和动态管理,实现了全公司财务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管理、燃料管理等牵涉公司生产经营所有信息的集成,实现了生产成本的动态反映,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数据和生产计划的准确性,使生产管理向精细化方向迈进了一大步。
华能淮阴JSERP系统的成功实施,也为企业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 发电操作直接用工减少近1/6;
● 2000年上半年比计划加竞价电量多发10177万度电,而且比上年同期少耗用标准煤5688吨;
● 物资库存从近3000万元下降至目前的约1500万元,减少资金占用1000多万元;
● 通过设备管理信息集成化及采用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成功地减少了一次小修,仅此一项,可为企业节约检修费用近200万元。
以JSERP为核心的江苏华能淮阴发电有限公司国家863/CIMS应用示范工程已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和鉴定。鉴定意见中指出,该系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