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软件在制造业中的应用现状
2007-08-15 11:30:22 来源:
A-
A+
电力18讯:
管理软件在国内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会计电算化过渡到ERP、CRM及至SCM等相关管理软件产品,2001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总量达到了65亿,其中定制型的占43.9%。
从当前的应用趋势来看,制造行业对各类软件产品的需求都普遍增强。由于制造行业是ERP软件的最初应用行业,对ERP软件的接受程度也较其他行业更为全面、更具有代表性。
用户需求分析
1、品牌结构
从当前的市场状况来看,制造行业中的管理软件提供商可以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国外公司。其提供的软件产品功能完善,行业特色显著。尽管应用比例低于中国的软件提供商,但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却远远高于中国软件产品,因此目前占据制造行业管理软件产品销售的40%以上。
第二类是中国较早从事MRP以及MRP II的管理软件厂商。这类厂商提供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实施经验和品牌基础。尤其是中国制造行业中有大量的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对于围绕生产制造的管理软件有较强的需求,但使用国外产品又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因此会倾向于选择这类软件厂商。
第三类是从传统财务软件起步的管理软件厂商。这类企业的优势是提供的产品切入点明确。大部分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完备,企业在应用管理软件的时候首先会从财务管理入手,因此从财务软件起步的软件提供商拥有大量的客户群。
目前制造行业内国外品牌比国内品牌占据的优势更为明显。产品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效,因此容易被客户接受.
2、用户规模结构
由于制造型企业在产品加工、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以及企业规模不同的差异,导致了制造行业对管理软件的应用多样性需求远远大于其他行业。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中型企业在管理软件的花费最多,占整体管理软件消费的一半左右;而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虽然较低,但在产品消费方面仅低于中型企业2.8个百分点。目前小型企业的应用需求刚刚激发,所应用的产品功能比较简单,价格也相对低廉,因此在产品消费方面所占的比例仅为20.2%。
3、用户需求分析
ERP软件起源于制造行业,对于制造行业在生产以及库存方面的管理比较突出。有46.5%的制造企业对于ERP软件更为看重,计划投资软件也主要是以ERP软件为主。另外有13.2%的企业还是着眼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认为企业资金管理的进一步加强,有助于了解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此外,由于制造行业经营的产品多种多样,对于客户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也有12.3%的企业更为看重。
相对于其他行业对于定制型管理软件的需求,制造行业在这方面的需求相对低一些,为23.7%。不过制造行业对于产品的标准化要求是最高的,这一点对于中国管理软件是很大的考验。
4、产品选择
制造行业对于产品价格比较敏感,因此有49.4%的企业选择国产软件。原因在于这类用户认为中国软件产品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另外这部分企业认为中国最早引进ERP软件的企业就是制造型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相对也比较长,产品经过了足够多的应用考验,比其他行业应用更有保证。但有41%的企业认为技术的先进和管理的高水准依然是国外软件的标志,对于中国软件还需要进一步地观察。
5、期望价格
用户对管理软件的价格期望集中在10万元以下。30.6%的应用客户认为对管理软件的投入在1万元左右就能满足应用需求。最有增长潜力的客户群在10-100万元之间,超过20%的客户认可这一价格段的管理软件,认为牵扯到企业/机构运作模式变化的管理软件,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这类用户应该是目前市场最为成熟的用户。
有1.2%的企业认为500万以上的管理软件产品才能帮助企业在管理方面有所改善。但这一类型的企业都为超大型的集团企业,更倾向于国际型管理软件,对于中国厂商提供的产品不信任。
6、影响产品选择的因素
用户对于产品的实用性最为看重,有22.6%的企业选择这一点,是选择管理软件时所要考虑的第一因素。调查发现,用户对于厂商炒作的各种产品概念感到困惑。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产品宣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产品是否贴近目前企业的基本状况,在应用了管理软件之后,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其次是要求管理软件实施之后对企业业务流程理解的必须深刻和透彻,有20%的企业认为这是其选择产品的第一因素。对业务流程的理解包含用户对产品实施灵活性的要求。一部分用户强调选用的产品应是针对企业的现实状况提供管理,从而达到辅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而不是按照软件产品的模块设计调整企业来适应产品。
研究表明,对于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用户的反应最为冷淡,仅有4.8%和3.8%的用户选择。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用户认为厂商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和宣传比较“虚”,并不能完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产品服务的优劣也是企业选择产品的一个重点。有13.8%的企业认为管理软件服务应该包含产品的实施安装、应用培训以及实施故障的解除。
如果在资金不受控制的情况下,SAP、ORACLE首当其中成为第一选择品牌。研究发现,目前在市场上具有品牌意义和品牌作用的也就这两个品牌。
市场发展趋势
1、有偿服务
在对管理软件应用企业的调查中:尽管有40%的企业认为服务有偿必要的,承认对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应用都有好处,但这样的认识程度更多的是认为服务有偿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而具体到当前,不论是领导层的意识还是资金的投入,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另外,软件提供商的实际服务能力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都让服务有偿化停留在概念和企业形象的宣传,而不能落实到具体的经营运作。
有51.5%的客户认为服务有偿应该视情况而定,不能实行一刀切。应用客户在表示对服务有偿化能够接受的同时,认为提供商在实施收费的时候必须标准化,同时也必须透明化。仅有8.5%的企业认为服务有偿化没有必要。原因是软件产品的售价已经包含了产品的服务费用,有偿服务的推行会造成应用企业资金的重复花费。
服务有偿化和所应用管理软件的价格有一定的关联性。不过调查发现恰恰是一些中型企业在实施管理软件之后,认为服务的费用已经支付,对于将服务划分出来的收费方式不能接受,这样的认识显然不利于厂商的盈利。
2、应用障碍
管理软件应用的主要障碍是因为投资太高。有41.4%的企业认为管理软件除了在购买软件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产品实施的过程,包括应用培训都需要资金的跟进,这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说有些不能承受。
有39.2%的企业认为实施障碍是对产品的不了解。有10%左右的企业认为实施管理软件对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预计今年制造行业在管理软件的投入增长为14.3%,仅次于电信行业的投资状况。
管理软件在国内的发展已经从单纯的会计电算化过渡到ERP、CRM及至SCM等相关管理软件产品,2001年中国管理软件市场的总量达到了65亿,其中定制型的占43.9%。
从当前的应用趋势来看,制造行业对各类软件产品的需求都普遍增强。由于制造行业是ERP软件的最初应用行业,对ERP软件的接受程度也较其他行业更为全面、更具有代表性。
用户需求分析
1、品牌结构
从当前的市场状况来看,制造行业中的管理软件提供商可以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国外公司。其提供的软件产品功能完善,行业特色显著。尽管应用比例低于中国的软件提供商,但产品的实际销售价格却远远高于中国软件产品,因此目前占据制造行业管理软件产品销售的40%以上。
第二类是中国较早从事MRP以及MRP II的管理软件厂商。这类厂商提供的产品具有一定的技术基础、实施经验和品牌基础。尤其是中国制造行业中有大量的国有大型制造企业,对于围绕生产制造的管理软件有较强的需求,但使用国外产品又存在一定的资金压力,因此会倾向于选择这类软件厂商。
第三类是从传统财务软件起步的管理软件厂商。这类企业的优势是提供的产品切入点明确。大部分制造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不完备,企业在应用管理软件的时候首先会从财务管理入手,因此从财务软件起步的软件提供商拥有大量的客户群。
目前制造行业内国外品牌比国内品牌占据的优势更为明显。产品的应用具有很强的实效,因此容易被客户接受.
2、用户规模结构
由于制造型企业在产品加工、产品生产类型的不同以及企业规模不同的差异,导致了制造行业对管理软件的应用多样性需求远远大于其他行业。但从整体情况来看:中型企业在管理软件的花费最多,占整体管理软件消费的一半左右;而大型企业的应用比例虽然较低,但在产品消费方面仅低于中型企业2.8个百分点。目前小型企业的应用需求刚刚激发,所应用的产品功能比较简单,价格也相对低廉,因此在产品消费方面所占的比例仅为20.2%。
3、用户需求分析
ERP软件起源于制造行业,对于制造行业在生产以及库存方面的管理比较突出。有46.5%的制造企业对于ERP软件更为看重,计划投资软件也主要是以ERP软件为主。另外有13.2%的企业还是着眼于企业的财务管理,认为企业资金管理的进一步加强,有助于了解企业的资金使用状况,控制企业的运营成本。此外,由于制造行业经营的产品多种多样,对于客户资源的开发和管理也有12.3%的企业更为看重。
相对于其他行业对于定制型管理软件的需求,制造行业在这方面的需求相对低一些,为23.7%。不过制造行业对于产品的标准化要求是最高的,这一点对于中国管理软件是很大的考验。
4、产品选择
制造行业对于产品价格比较敏感,因此有49.4%的企业选择国产软件。原因在于这类用户认为中国软件产品完全可以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另外这部分企业认为中国最早引进ERP软件的企业就是制造型企业,在中国发展的时间相对也比较长,产品经过了足够多的应用考验,比其他行业应用更有保证。但有41%的企业认为技术的先进和管理的高水准依然是国外软件的标志,对于中国软件还需要进一步地观察。
5、期望价格
用户对管理软件的价格期望集中在10万元以下。30.6%的应用客户认为对管理软件的投入在1万元左右就能满足应用需求。最有增长潜力的客户群在10-100万元之间,超过20%的客户认可这一价格段的管理软件,认为牵扯到企业/机构运作模式变化的管理软件,是一个整体的解决方案。这类用户应该是目前市场最为成熟的用户。
有1.2%的企业认为500万以上的管理软件产品才能帮助企业在管理方面有所改善。但这一类型的企业都为超大型的集团企业,更倾向于国际型管理软件,对于中国厂商提供的产品不信任。
6、影响产品选择的因素
用户对于产品的实用性最为看重,有22.6%的企业选择这一点,是选择管理软件时所要考虑的第一因素。调查发现,用户对于厂商炒作的各种产品概念感到困惑。认为不管是什么样的产品宣传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产品是否贴近目前企业的基本状况,在应用了管理软件之后,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效益。
其次是要求管理软件实施之后对企业业务流程理解的必须深刻和透彻,有20%的企业认为这是其选择产品的第一因素。对业务流程的理解包含用户对产品实施灵活性的要求。一部分用户强调选用的产品应是针对企业的现实状况提供管理,从而达到辅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而不是按照软件产品的模块设计调整企业来适应产品。
研究表明,对于厂商提供的解决方案和成功案例,用户的反应最为冷淡,仅有4.8%和3.8%的用户选择。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因为用户认为厂商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和宣传比较“虚”,并不能完全为企业解决实际问题。
另外产品服务的优劣也是企业选择产品的一个重点。有13.8%的企业认为管理软件服务应该包含产品的实施安装、应用培训以及实施故障的解除。
如果在资金不受控制的情况下,SAP、ORACLE首当其中成为第一选择品牌。研究发现,目前在市场上具有品牌意义和品牌作用的也就这两个品牌。
市场发展趋势
1、有偿服务
在对管理软件应用企业的调查中:尽管有40%的企业认为服务有偿必要的,承认对产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应用都有好处,但这样的认识程度更多的是认为服务有偿是一种发展的趋势,而具体到当前,不论是领导层的意识还是资金的投入,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阻碍。
另外,软件提供商的实际服务能力以及市场竞争的压力,都让服务有偿化停留在概念和企业形象的宣传,而不能落实到具体的经营运作。
有51.5%的客户认为服务有偿应该视情况而定,不能实行一刀切。应用客户在表示对服务有偿化能够接受的同时,认为提供商在实施收费的时候必须标准化,同时也必须透明化。仅有8.5%的企业认为服务有偿化没有必要。原因是软件产品的售价已经包含了产品的服务费用,有偿服务的推行会造成应用企业资金的重复花费。
服务有偿化和所应用管理软件的价格有一定的关联性。不过调查发现恰恰是一些中型企业在实施管理软件之后,认为服务的费用已经支付,对于将服务划分出来的收费方式不能接受,这样的认识显然不利于厂商的盈利。
2、应用障碍
管理软件应用的主要障碍是因为投资太高。有41.4%的企业认为管理软件除了在购买软件时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产品实施的过程,包括应用培训都需要资金的跟进,这对于发展中的企业来说有些不能承受。
有39.2%的企业认为实施障碍是对产品的不了解。有10%左右的企业认为实施管理软件对企业并没有太大的帮助。
预计今年制造行业在管理软件的投入增长为14.3%,仅次于电信行业的投资状况。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