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安徽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设想
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强盛的战略方针,同样也是电力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方针。国电公司提出的“关于面向21世纪电力营销工作若干意见”,把“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营销管理现代化”作为21世纪电力营销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体现了国电公司实现“两型两化”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部署。
一、全省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1、用电管理信息系统
全省十六个地市供电企业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YDMIS。YDMIS功能包括业扩变更子系统、电量电费子系统、电能计量子系统、用电检查子系统、综合查询子系统。系统定位在电力营销工作的业务处理层,其中业扩变更、电量电费及电能计量等三个子系统应用基本成熟,但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系统的不统一,难以实现全省的应用统一和信息统一;二是系统平台和应用系统自身的问题,造成应用水平的不平衡,三是系统应用管理的问题,造成实用化水平不高。
2、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电力营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90年开始建设到1999年底,全省地市供电企业已基本建成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并安装了2000多台用户终端,具备了对省内大部分主要用户负荷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能力。目前,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已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以限电、压峰为主的功能,转变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监测和辅助负荷分析的功能为主,并不断利用其基本功能,在实践中不断发掘新的应用,包括限电催费、防止违约用电、负荷预测、远方抄表等。特别是在配网管理中,利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主站和无线电通信能力,在配网的元件上安装数据采集终端,成为构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手段之一。也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上需解决主站的应用和数据的规范,以实现全省应用和数据的统一。
3、远方自动抄表系统
近年来,远方自动抄表系统在我省也得到了初步应用,到目前为止有42000多用户安装了远方自动抄表电表。远方自动抄表系统不仅解决中小用户的抄表问题,减轻供电企业在用户数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抄表工作量增大的困难;同时,通过远方自动抄表系统可以监视用户的用电量情况、计量表计运行情况,防止违约用电。远方自动抄表系统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一起,可以成为供电企业实现对需求侧负荷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我省的低压远方抄表系统采用中天公司的产品,各地市供电局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该系统主要需解决数据标准和主站应用的统一,加强实用化水平。
4、银行代收费系统
从为客户服务、方便客户缴纳电费出发,已有部分地市供电企业建立了与银行计算机系统联网的电费银行代收业务,充分利用银行系统分布广泛的营业网点和其自身互相联网的优势,实现同城多点缴费。该系统相对独立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又能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联网,使供电企业能实时了解每一笔电费回收的情况,及时掌握电费回收完成情况。电费银行联网收费系统要在加强网络安全性和统一技术规范上进行改造。
5、配电地理信息系统
为有效地提高配网管理工作在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行维护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提高电力资源优化配置、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能力,使有限的电力设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省统一开发的安徽省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了技术鉴定并率先在铜陵成功应用。系统功能包括图形管理、资产管理、设备巡视管理、设备检修管理、设备评级管理、设备缺陷管理、设备试验管理、故障抢修管理、停电分析与工作管理、业扩报装管理等,平台为Intergraph Gframme,地图为1:500~1:2000。该系统已开始在全省推广。
6、呼叫中心系统
全省已有部分地市局应用,采用微机板卡式和交换机,包括用电申请、投诉、故障报修、业务进程与电费查询、政策咨询与发布、自动催缴电费、停电发布与通知等应用功能,基本符合国电公司的要求。但目前为各局自行开发,技术标准和应用不统一。因此全省应制订统一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以便统一对客户服务中心进行管理。
二、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
1、总体框架
(1)目标
(2)系统组成
(3)系统模型
其中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调度)系统作为未来建设目标。
2、系统开发项目
(1)新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并推广
(2)新建呼叫中心。
(3)推广配电地理信息系统。
(4)改建负荷管理系统主站系统应用。
(5)改建抄表系统主站系统应用。
(6)改建收费(银行)系统。
(7)在地市供电局对以上系统及配电自动化、地调SCADAD等系统进行集成。
(8)在省公司新建集成系统。包括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全省综合)及业务综合管理、监督管理和决策支持等集成系统。
(9)在县供电局及乡站进行部分系统的推广和集成。
3、系统应用
(1)省公司应用
a. 构建基于全省各地市地理图的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将全省的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在省公司集成,作为全省配电管理和规划支持。
b. 构建营销与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对全省各地市供电局(含县局)的业务工作、管理工作、客户服务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辅助实现全省营业普查和合同管理工作。并受理用户咨询和投诉。
c. 构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全省营销(含客户)与服务数据的查询、获取、汇总、综合、分析、评估,辅助决策。
(2)地市局应用
a.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b. 呼叫中心
c.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
d. 负荷管理系统
e. 远方抄表系统
f. 收费(银行)系统
g. 在条件成熟时建立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调度)系统
(3)县局(公司)应用
a.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在营销业务处理系统。乡站(供电所)的应用重点在电费管理。
b. 呼叫中心
c. 在条件成熟时建立配电地理信息系统,抄表系统、收费(银行)系统。
4、技术平台
(1)服务器
(2)网络
(3)数据库
(4)开发工具
(5)地图及平台
(6)呼叫中心平台
三、建设方针
以国电公司的要求为依据,根据省公司安排,统一组织和管理。
1、建设组织
(1)领导小组
(2)系统建设办公室
(3)各地市供电局、县供电局相应成立组织,进行配合。
2、系统开发队伍组建原则
省公司成立系统开发队伍(系统开发组),在建设办公室管理和指导下,独立开展系统的开发工作。系统开发队伍应以我省电力系统自己力量为主、外请技术人员为辅的原则,充分体现技术开发的自主性和系统知识产权的拥有。开发工作应与应用工作相结合,以培养人才和发挥自己的人才的作用,这有利于系统的开发、完善、应用和维护,有利于系统的管理和实用化目标的实现。
3、系统开发步骤
(1)总体构思,形成共识;
(2)考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
(3)设计规划,确定方法和目标;
(4)各子项目需求设计与修改;
(5)各子项目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6)代码实施;
(7)测试、试运行、验收。
4、应用实施步骤
先地市供电局和省公司,力争2003年底前基本建成。然后推广到县级供电企业。采用先试点,后推广,分步实施的策略。
5、建设条件
(1)资金
(2)领导重视
(3)思想认识统一
(4)基础建设
(5)队伍建设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