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电力数字化 > 应用 > 正文

建设安徽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设想

  2007-10-15 13:27:5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建设安徽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的设想

  汪 灵  

    技术创新、科技进步是国家发展强盛的战略方针,同样也是电力企业发展壮大的战略方针。国电公司提出的“关于面向21世纪电力营销工作若干意见”,把“依靠科技进步,逐步实现营销管理现代化”作为21世纪电力营销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体现了国电公司实现“两型两化”发展战略的一个具体部署。 结合我省的实际,要建立一个现代化的电力营销体系,必需要建立一套适应于我省电力营销发展的、现代化的技术支持环境。这有利于信息更加及时、准确,提高生产力水平;有利于电力营销的业务、管理和决策规范化、科学化,提高企业经营管理的水平;有利于企业各种资源合理的配置,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有利于客户服务快捷、便利,使客户服务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因此,建立一个技术现代化、信息电子化、管理规范流程化、各部门信息共享、协同运作的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走技术创新的道路,是提高企业管理和决策水平、实现企业资源优化配置和效益最大化、保持企业持续发展的一个良好途径,也是必然的途径。

    一、全省电力营销现代化建设的基本现状

1、用电管理信息系统

    全省十六个地市供电企业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YDMIS。YDMIS功能包括业扩变更子系统、电量电费子系统、电能计量子系统、用电检查子系统、综合查询子系统。系统定位在电力营销工作的业务处理层,其中业扩变更、电量电费及电能计量等三个子系统应用基本成熟,但存在三方面的问题。一是系统的不统一,难以实现全省的应用统一和信息统一;二是系统平台和应用系统自身的问题,造成应用水平的不平衡,三是系统应用管理的问题,造成实用化水平不高。

 2、电力负荷管理系统

    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是电力营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1990年开始建设到1999年底,全省地市供电企业已基本建成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主站,并安装了2000多台用户终端,具备了对省内大部分主要用户负荷的实时监测和控制能力。目前,电力负荷管理系统已从计划经济时期的以限电、压峰为主的功能,转变到市场经济条件下以监测和辅助负荷分析的功能为主,并不断利用其基本功能,在实践中不断发掘新的应用,包括限电催费、防止违约用电、负荷预测、远方抄表等。特别是在配网管理中,利用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主站和无线电通信能力,在配网的元件上安装数据采集终端,成为构建配电自动化系统的技术手段之一。也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上需解决主站的应用和数据的规范,以实现全省应用和数据的统一。

3、远方自动抄表系统

    近年来,远方自动抄表系统在我省也得到了初步应用,到目前为止有42000多用户安装了远方自动抄表电表。远方自动抄表系统不仅解决中小用户的抄表问题,减轻供电企业在用户数量日益增加的情况下,抄表工作量增大的困难;同时,通过远方自动抄表系统可以监视用户的用电量情况、计量表计运行情况,防止违约用电。远方自动抄表系统与电力负荷管理系统一起,可以成为供电企业实现对需求侧负荷管理的一种技术手段。我省的低压远方抄表系统采用中天公司的产品,各地市供电局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该系统主要需解决数据标准和主站应用的统一,加强实用化水平。

4、银行代收费系统

    从为客户服务、方便客户缴纳电费出发,已有部分地市供电企业建立了与银行计算机系统联网的电费银行代收业务,充分利用银行系统分布广泛的营业网点和其自身互相联网的优势,实现同城多点缴费。该系统相对独立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又能与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联网,使供电企业能实时了解每一笔电费回收的情况,及时掌握电费回收完成情况。电费银行联网收费系统要在加强网络安全性和统一技术规范上进行改造。

 5、配电地理信息系统

    为有效地提高配网管理工作在规划设计、建设改造、运行维护和服务管理等方面的水平,提高电力资源优化配置、配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能力,使有限的电力设施发挥出最大的潜力,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全省统一开发的安徽省配电地理信息系统,通过了技术鉴定并率先在铜陵成功应用。系统功能包括图形管理、资产管理、设备巡视管理、设备检修管理、设备评级管理、设备缺陷管理、设备试验管理、故障抢修管理、停电分析与工作管理、业扩报装管理等,平台为Intergraph Gframme,地图为1:500~1:2000。该系统已开始在全省推广。

6、呼叫中心系统

    全省已有部分地市局应用,采用微机板卡式和交换机,包括用电申请、投诉、故障报修、业务进程与电费查询、政策咨询与发布、自动催缴电费、停电发布与通知等应用功能,基本符合国电公司的要求。但目前为各局自行开发,技术标准和应用不统一。因此全省应制订统一技术标准和应用规范,以便统一对客户服务中心进行管理。

     二、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建设的技术路线

1、总体框架

 (1)目标 建立全面的营销管理、客户服务、决策支持、配电管理(调度)为目标的集成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为电力营销工作提供现代化、规范化的、多方位的技术支持。

(2)系统组成 以呼叫中心为龙头,营销业务系统为核心,配电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负荷管理系统、抄表系统、收费(银行)系统、地调SCADA、配电自动化等外接系统为支持,监督管理系统为保证,决策支持系统和配电管理(调度)系统为高级应用,组成集成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系统的应用层次为省公司、地市供电局、县供电局、乡站等四级,在不同的应用层次中,应用的项目不同。

(3)系统模型

 

其中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调度)系统作为未来建设目标。

2、系统开发项目

    (1)新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并推广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YXMIS)包括营销业务管理子系统、营销监督管理子系统、营销决策支持子系统。营销业务管理子系统应具有受理用电客户的各类用电申请、处理用电业务流程并对业务流程的处理进行控制、用户用电工程建设管理,用电客户的用电基本档案管理、电量电费结算与帐务处理、电能计量管理、用电检查工作管理,供用电合同管理。营销监督管理子系统应建立客户服务和业务处理的工作质量和时限标准,并进行监督、督促和考核,建立用电业务的稽查、供用电合同执行以及投诉举报等管理功能。营销决策支持子系统应建立为营销策略制定、市场运营与开发、客户信息分析、市场预测及经营效益评估等营销决策提供辅助决策信息。

    (2)新建呼叫中心。 应具有用电客户的服务项目,建立客户服务中心概念,提供多种技术手段的客户服务功能,除了原有的营业厅柜台服务外,增加呼叫中心服务、因特网服务及客户现场服务,为客户提供用电申请、投诉、故障报修、业务进程与电费查询、政策咨询与发布、自动催缴电费、停电发布与通知等服务。

    (3)推广配电地理信息系统。 系统功能包括图形管理、资产管理、设备巡视管理、设备检修管理、设备评级管理、设备缺陷管理、设备试验管理、故障抢修管理、停电分析与工作管理、业扩报装管理等功能。

    (4)改建负荷管理系统主站系统应用。 加强负荷监控的能力,增加对用户用电负荷的比较和分析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产生对用户用电负荷异常变化的告示信息,以加强对用户的远方用电监控,配合针对性的现场用电检查;实施远方抄表。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零点抄表,提高抄表的准确性和同时性,减少误差,节省人力和物力。远方抄表的数据能按时送入电费结算系统。完善用户用电设备信息。主要对系统所监控对象的电气设备信息,如用户主接线图,所监控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容量(功率)、数量等,这些数据可以为YXMIS和GIS共享。

    (5)改建抄表系统主站系统应用。 建立统一的抄表系统平台,实现定时抄表,统一抄表系统主站应用和数据规范,提高系统的实用化水平。

    (6)改建收费(银行)系统。 建立统一的收费(银行)系统技术标准,实现收费数据的实时性,规范数据处理方式,加强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7)在地市供电局对以上系统及配电自动化、地调SCADAD等系统进行集成。

    (8)在省公司新建集成系统。包括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全省综合)及业务综合管理、监督管理和决策支持等集成系统。

    (9)在县供电局及乡站进行部分系统的推广和集成。

3、系统应用

(1)省公司应用

 a. 构建基于全省各地市地理图的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将全省的配电地理信息系统在省公司集成,作为全省配电管理和规划支持。

 b. 构建营销与服务质量监督管理系统,对全省各地市供电局(含县局)的业务工作、管理工作、客户服务工作的质量进行监督管理,辅助实现全省营业普查和合同管理工作。并受理用户咨询和投诉。

c. 构建营销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全省营销(含客户)与服务数据的查询、获取、汇总、综合、分析、评估,辅助决策。

(2)地市局应用

 a.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

b. 呼叫中心

 c. 配电地理信息系统

d. 负荷管理系统

e. 远方抄表系统

f. 收费(银行)系统

g. 在条件成熟时建立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调度)系统

(3)县局(公司)应用

 a.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重点在营销业务处理系统。乡站(供电所)的应用重点在电费管理。

 b. 呼叫中心

c. 在条件成熟时建立配电地理信息系统,抄表系统、收费(银行)系统。

4、技术平台

(1)服务器 采用双微机服务器加磁盘柜,磁盘柜可采用RAID1或RAID5或RAID10。

(2)网络 全省的网络采用三级网络结构,由有关部门建设,其中省公司、地市供电局、县供电局以快速交换式以太网构成子网,采用Window NT;乡站和营业网点可以用DDN方式接入本级子网。子网之间通过路由构成Intranet。省公司和地市供电局可以有Web发布,连接Internet时加防火墙。

(3)数据库 大型企业级数据库系统,Oracle 8.0以上。

 (4)开发工具 通用开发平台,结合专用开发工具、中间件。

(5)地图及平台 城市市区电子地图,1:500~1:2000,平台为Intergraph Gframme或升级版。

(6)呼叫中心平台 以微机板卡型和交换机型。

    三、建设方针

以国电公司的要求为依据,根据省公司安排,统一组织和管理。

1、建设组织

(1)领导小组 省公司成立以分管副总经理、主办部门、协办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作系统建设的大政方针和重要决策。

 (2)系统建设办公室 以主办部门领导、主办科室、开发单位、应用单位组成,作建设工作的具体安排和一般决策,实现对项目的管理。

(3)各地市供电局、县供电局相应成立组织,进行配合。

 2、系统开发队伍组建原则

 省公司成立系统开发队伍(系统开发组),在建设办公室管理和指导下,独立开展系统的开发工作。系统开发队伍应以我省电力系统自己力量为主、外请技术人员为辅的原则,充分体现技术开发的自主性和系统知识产权的拥有。开发工作应与应用工作相结合,以培养人才和发挥自己的人才的作用,这有利于系统的开发、完善、应用和维护,有利于系统的管理和实用化目标的实现。

3、系统开发步骤

(1)总体构思,形成共识;

(2)考察、调研,进行可行性研究;

(3)设计规划,确定方法和目标;

(4)各子项目需求设计与修改;

(5)各子项目概要设计、详细设计;

(6)代码实施;

(7)测试、试运行、验收。

4、应用实施步骤

先地市供电局和省公司,力争2003年底前基本建成。然后推广到县级供电企业。采用先试点,后推广,分步实施的策略。

5、建设条件

(1)资金 省公司应有系统建设资金的投入。按一般市场价格,初步概算了系统建设费用。要说明的是,该概算只包括地市供电局系统建设的费用,不包括场地建设费用,也不包括省公司和县级供电企业的系统建设。

(2)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和支持是关键。能保证组织到位、管理到位、人员到位,各方面配合到位。

(3)思想认识统一 系统建设必须要各方面、各级的思想认识统一,要认识到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必然性,并认真贯彻省公司的要求,积极配合,通力合作。

(4)基础建设 系统的建设是建立在一定的管理规范和数据标准之上,因此,做好基础建设是系统建设的前提。

(5)队伍建设 系统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体现了软件系统的生命周期规律。因此系统开发队伍应以我省电力系统自己力量为主、外请技术人员为辅的原则,以培养人才和发挥自己人才的作用,这有利于系统的开发、完善、应用和维护,有利于系统的管理和实用化目标的实现。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智能ICT客服大数据分析创新研

2018-10-18

可视智能化船码头绿色取电系统

2018-04-01

国电靖远发电有限公司燃料智能

2018-04-01

热点排行
  • · 大渡河枕头坝发电公司完成监控系统历史数据库首次“大瘦身”
  • · 国网浙江电力应用大数据分析助力电网规划
  • · 国家电投河南公司技术信息中心全力支撑ERP建设
  • · 智能ICT客服大数据分析创新研究与实践
  • · 辽宁电力公司信息化建设快速成长
  • · 大开厂数字化煤场管理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 · 水电七局“智慧工地”赋能项目管理
  • · 福建电力深化应用供电所及班组一体化系统
  • · 可视智能化船码头绿色取电系统
  • · 山西临汾公司:开发应用光伏电费结算自动化制证信息平台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