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给电力行业持续发展储能
2005-12-22 15:20:0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企业改革局副局长 刘湘东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贸易自由化、企业信息化潮流在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国有企业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管理创新工作卓有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去年2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改革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二是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三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在这其中,信息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我认为,信息化是实现管理创新和解决企业管理环节中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我们发现,国际上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利用,从而对企业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实现管理信息的惟一和共享,即时对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分散而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准确把握自身的发展和运营状况,快速抓住转瞬即失的商机和纠正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体制改革给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
从我国电力行业的情况看,电力信息化已经成为电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目前,电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出进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管理信息系统(MIS)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系统发展迅速。
同时,近年来的电力体制改革给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电力行业的厂网分离改变了原有的格局,对信息沟通平台的要求也随之改变。在新的电力市场交易格局中,电力交易的完成将严重依赖于基础数据的计量以及不同参与方相关信息的交流。其次,电力企业脱胎于原有的垄断市场,要适应交易格局变化后的市场竞争,其自身经营与管理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因此,集团/企业管理都对相应的管理体系及流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需要信息系统给予技术实现的保障。最后,随著电力零售市场的放开,不同客户对于电力的需求将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竞争要求电力企业根据不同的客户特征,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和渠道支持。
信息技术要与先进管理理念结合
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信息技术只有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与企业的机制改革、流程再造、组织架构相配套,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我们要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如果不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就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信息化系统不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系统建设就失去了方向。事实上,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而进行的管理创新,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同时,代表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变革,同时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IT规划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在制定信息化整体规划时,首先要依据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策略及系统的总体架构,在制定发展策略和总体架构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从企业的业务策略出发,分析业务需求,明确业务和管理流程,打破孤立、分散的系统建设方式,强调系统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从而制定整体规划与分布实施计划。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方式手段和重点也各有不同。推进企业信息化,要在统筹规划、分布实施、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原则下,注重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强调系统对业务目标的支持,对管理创新的推动,从解决企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同时也要重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业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留出足够的扩展空间。
企业信息化与各项工作相融合
企业信息化是一场管理革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内部分工体系、减少中间管理层次,对业务和管理流程重新梳理再造,因而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没有企业各级一把手的高度重视,没有全员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没有职能管理部门的主动需求和积极拉动,也是搞不成信息化的。总之,企业信息化能否与企业各项工作相融合,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成败。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的,切实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搞好分工与合作
我还要强调一点,企业信息化是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涉及软件硬件、企业内外。需要发挥有丰富实践经验、资质水平高的管理咨询公司、系统集成商的作用,以解决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存在的知识、经验和人才不足的问题。因此,要坚持企业的实施主体地位,以企业管理创新与业务需求为本,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既不能被IT厂商牵着鼻子走,盲目上马,被动跟风;又不能把成败的责任都推给IT厂商,消极对待,放任自流。搞好分工与合作,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实效。
信息来源:每周电脑报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市场国际化、贸易自由化、企业信息化潮流在为企业提供新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近年来,国有企业抓住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企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管理创新工作卓有成效。但从总体上看,企业管理中的一些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去年2月24日,国务院副总理黄菊同志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有企业改革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快推进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调整,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公司大企业集团;二是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三是深化企业内部改革,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在这其中,信息化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呢?我认为,信息化是实现管理创新和解决企业管理环节中突出问题的重要手段。我们发现,国际上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不论是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都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企业信息资源进行广度和深度的开发利用,从而对企业实现有效的管理和监控,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实现管理信息的惟一和共享,即时对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分散而有价值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和整合,准确把握自身的发展和运营状况,快速抓住转瞬即失的商机和纠正企业运营中的问题,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体制改革给信息化提出更高要求
从我国电力行业的情况看,电力信息化已经成为电力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目前,电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出进展;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电力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不断提高;管理信息系统(MIS)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力营销和客户服务系统发展迅速。
同时,近年来的电力体制改革给信息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电力行业的厂网分离改变了原有的格局,对信息沟通平台的要求也随之改变。在新的电力市场交易格局中,电力交易的完成将严重依赖于基础数据的计量以及不同参与方相关信息的交流。其次,电力企业脱胎于原有的垄断市场,要适应交易格局变化后的市场竞争,其自身经营与管理的挑战是全方位的。因此,集团/企业管理都对相应的管理体系及流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需要信息系统给予技术实现的保障。最后,随著电力零售市场的放开,不同客户对于电力的需求将表现出不同的特征。竞争要求电力企业根据不同的客户特征,为不同类型的客户提供定制化的服务和渠道支持。
信息技术要与先进管理理念结合
企业信息化不是一个孤立的东西,信息技术只有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结合,与企业的机制改革、流程再造、组织架构相配套,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一方面,我们要用科学的管理理念指导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要利用信息技术提升管理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如果不进行信息化建设,管理就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信息化系统不体现先进的管理思想,系统建设就失去了方向。事实上,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适应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而进行的管理创新,越来越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同时,代表当代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理念的信息化管理,不仅促进了企业的管理变革,同时也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
IT规划服从于企业发展战略
企业在制定信息化整体规划时,首先要依据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制定信息系统的发展策略及系统的总体架构,在制定发展策略和总体架构的过程中,一定要遵循从企业的业务策略出发,分析业务需求,明确业务和管理流程,打破孤立、分散的系统建设方式,强调系统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从而制定整体规划与分布实施计划。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实施信息化的方式手段和重点也各有不同。推进企业信息化,要在统筹规划、分布实施、量力而行、务求实效的原则下,注重系统的实际应用效果,强调系统对业务目标的支持,对管理创新的推动,从解决企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入手,找准切入点,抓住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同时也要重视系统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为业务的变化和未来的发展留出足够的扩展空间。
企业信息化与各项工作相融合
企业信息化是一场管理革命,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调整内部分工体系、减少中间管理层次,对业务和管理流程重新梳理再造,因而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没有企业各级一把手的高度重视,没有全员的广泛认同和积极参与,没有职能管理部门的主动需求和积极拉动,也是搞不成信息化的。总之,企业信息化能否与企业各项工作相融合,关系到企业信息化工作的成败。要紧紧围绕企业改革和发展两大主题,以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为根本目的,切实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搞好分工与合作
我还要强调一点,企业信息化是高度专业化、社会化的系统工程,涉及软件硬件、企业内外。需要发挥有丰富实践经验、资质水平高的管理咨询公司、系统集成商的作用,以解决企业在信息化方面存在的知识、经验和人才不足的问题。因此,要坚持企业的实施主体地位,以企业管理创新与业务需求为本,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既不能被IT厂商牵着鼻子走,盲目上马,被动跟风;又不能把成败的责任都推给IT厂商,消极对待,放任自流。搞好分工与合作,信息化建设才能取得实效。
信息来源:每周电脑报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