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IT手段降低线损 ──山东青岛供电公司应用“线损监测及管理系统”见成效
2005-09-09 08:57:36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利用IT手段降低线损 ───山东青岛供电公司应用 目前,青岛电网经过大规模改造后,电网结构日趋合理。但随著“一户一表”改造的全面完成和农电体制改革后“同网同价”的实施,原来由客户承担的变损和低压线路损耗全部改为由供电企业承担,再加上社会上不法分子窃电技巧越来越高,抄表人员错抄、漏抄电量现象时有发生,人为增加了管理线损,配网线损率在电网全部损耗中所占的比重在不断增大,降低配网线损率已经成为电网降损增效的关键所在。
为此,青岛供电公司把降损工作的重点从降低电网固有线损转移到利用IT技术手段降低管理线损。
作为首批国际一流供电企业,青岛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其中线损管理涉及的管理、抄表系统就有6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青岛供电公司与山东天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青岛 泰众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以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和用电营销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集成“变电站抄表管理系统”、“配变负荷综合监测系统”、“GSM电能表远程监测系统”、“负荷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数据,开发建设了“线损在线监测及综合管理系统”。
2004年5月,该技术通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鉴定, 获得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三等奖。线损在线监测及综合管理系统贯穿于电网的输、变、配、供用电各个环节。通过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建成覆盖公司各部门的电力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在线监测、综合分析生产经营指标,措施、计划、分析、考核等线损日常管理工作同时纳入同一系统,通过静、动态结合,实现线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实现Web浏览方式查询。
该系统拓展了多种远程抄表技术,实现现场运行数据自动采集,电量、线损率等经营指标在线监测、自动生成、综合管理。 以此促进分线、分台区线损指标的动态管理,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采取降损措施,有效地降低线损率。
该系统在现场设备实时监控、防窃电和实时数据共享及综合应用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为供电企业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换,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服务信誉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岛供电公司“线损在线监测分析综合管理系统”,已覆盖公司全部变电站的各级关口计量点和160条10千伏线路的1300多台客户专用变压器、1600多台公用配电变压器。
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公司线损率降低显著,特别是在配网供电量以约30%的速度增加的同时,配网线损率降低约0.2个百分点,年节电约1200万千瓦时。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报
为此,青岛供电公司把降损工作的重点从降低电网固有线损转移到利用IT技术手段降低管理线损。
作为首批国际一流供电企业,青岛供电公司信息化建设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其中线损管理涉及的管理、抄表系统就有6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青岛供电公司与山东天辉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青岛 泰众合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以公司信息管理系统和用电营销信息管理系统为基础,集成“变电站抄表管理系统”、“配变负荷综合监测系统”、“GSM电能表远程监测系统”、“负荷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数据,开发建设了“线损在线监测及综合管理系统”。
2004年5月,该技术通过山东省科学技术厅科技成果鉴定, 获得山东电力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电力科学技术三等奖。线损在线监测及综合管理系统贯穿于电网的输、变、配、供用电各个环节。通过稳定的信息采集渠道,建成覆盖公司各部门的电力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在线监测、综合分析生产经营指标,措施、计划、分析、考核等线损日常管理工作同时纳入同一系统,通过静、动态结合,实现线损管理工作的全过程闭环管理, 实现Web浏览方式查询。
该系统拓展了多种远程抄表技术,实现现场运行数据自动采集,电量、线损率等经营指标在线监测、自动生成、综合管理。 以此促进分线、分台区线损指标的动态管理,能够更有针对性地采取降损措施,有效地降低线损率。
该系统在现场设备实时监控、防窃电和实时数据共享及综合应用等方面充分发挥作用,为供电企业从粗放型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换,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提高企业服务信誉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青岛供电公司“线损在线监测分析综合管理系统”,已覆盖公司全部变电站的各级关口计量点和160条10千伏线路的1300多台客户专用变压器、1600多台公用配电变压器。
目前运行情况良好,公司线损率降低显著,特别是在配网供电量以约30%的速度增加的同时,配网线损率降低约0.2个百分点,年节电约1200万千瓦时。
信息来源:中国电力报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