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管理数据也能基层集中
2005-10-11 21:21:3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数据集中是大势所趋,电力系统也在加紧集中建设。但行业不同,应用重点不同,集中的模式也纷繁各异。其中,从基层建起的“理论”,颇有一番新意。
作者简介
周维利,现任北京顺义供电公司信息技术二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多年从事信息管理工作,担任信息中心主任后构建公司MIS系统,从事信息的管理、开发、整合工作。对信息传输、管理、数据安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在行业内多次成功主持信息系统开发,并多次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
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系统均是包含大量信息的复杂系统。获得更多的数据,并能最大限度地将有关信息集成起来,为电力系统决策人员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决策依据,是电力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电力企业的变革,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三层管理方式,用于领导决策、全面管理、生产应用,已是大势所趋。首选解决方案就是组建企业数据中心。
改制转变数据命运
目前,北京电力公司正在进行一场变革。建制调整后,在授权独立经营的分公司管理模式下,公司变成了电网的管理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网经营者。
体制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增加,也对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整合二级平台,构建营销、人力资源、物资三大系统,可以加强管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进行决策系统的建设,决策系统的建设倚仗大量数据的支持。
于是,北京电力公司首先要构建数据中心。
集中式?分散式?
由于数据的处理需求是多层次的,从而要求信息体系也具有较丰富的层次。系统层次越多,体系化环境越丰满,越能反映整个数据的组织结构和数据处理过程。
但是,体系化结构的多层次,会模糊层次间的界限,从而提高系统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为此,本着实用性和健壮性的基本建设原则,北京电力公司确定了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的信息系统方案(如图所示),三个子系统分别为基于DB的系统、基于DW的系统和基于ODS的系统。
问题是,这个数据中心数据集中的层次定为什么模式?是采用数据全部上传到数据中心的集中式呢?还是在业务层设置子数据中心的分散式呢?
分散式避免重复投资
说到数据中心,不论是集中式还是分散式,都会涉及ODS。
ODS是基于数据仓库提出的面向主题的全局一致性数据环境概念。作为一个中间层,ODS可以进行全局联机操作型处理;另一方面,它可辅助完成日常决策的数据分析处理。
目前,北京电力公司各级分公司大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如果因建设数据中心,而完全放弃这些应用系统,将产生大量的重复性投资。
于是,在应用系统中抽取数据,建立ODS,并形成一个完善的应用体系结构的技术路线,最为可行。
分散式利于决策和提速
企业改制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这种三层管理模式贯穿整个北京电力公司,分公司顺义供电公司属于二级基层单位,采用的也是三级管理模式,决策管理更显重要。
建立基层的数据中心,可以解决基层的决策需要,又可以减少通道的堵塞,提高访问效率。
不过,也有对建立基层数据中心持反对意见的,其理由是在基层建立数据中心会导致重复建设、资金分散、不好管理等问题。
但如果将基层已经建设好的信息系统全部停用,浪费的资金更很大。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双赢的策略。
数据能在基层集中
如果基层单位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自己的小型数据中心,利用ODS的方法实现数据的先期抽取,满足自己和上级的信息需求,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虽然是小型,但对整个系统要求的标准不变。
一要“保先”
使新建立的系统和采用的技术达到当代国际较先进水平。
二要灵活
系统结构应能支持主要的协议、标准和规范,应能运行当今流行的软件环境下开发的各种应用系统,并可在线软件升级、调配。同时,应留有充分的扩展余地,并保证系统的完整性不受影响,保证系统可以平滑升级、扩容。
三要安全
保证不同用户高效、快速地访问控制授权范围内的系统资源,有效阻止用户间的非法入侵、非授权访问。
四要可靠
一个中大型计算机系统每天处理数据量一般都较大,系统每个时刻都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因此,任意时刻的系统故障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五要开放
需要充分考虑其所支持协议的多样性、广泛的互联性。
六要好管
应充分考虑到管理维护的可视化,层次化及控制的实时性,真正做到系统的所有资源状况一目了然,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七要实用
实用性是每个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种系统性能,它是自动化系统对用户最基本的承诺。从实际应用看,这个性能更加重要。
八要可扩展
企业已经为信息系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系统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一部分投资的回报效益。系统应是可逐步升级的系统,将新增加的设备与企业原来的系统融为一体。
信息系统结构
“麻雀小,脏器全”
建立基层数据中心,除了要解决数据分散、信息孤岛、难于共享等问题外,还要达到如下效果:
源数据库可直接开放的业务系统,通过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可直接对目前各自运行的管理类业务系统进行跨业务的企业级综合查询(例如生产管理系统、GIS系统、调度管理系统等)。
对于实时的调度、运行控制系统,已提供了中间数据库或者数据网关,向外发送了可查询数据的应用,可通过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进行数据转存储或者直接的信息联合查询。
对于不直接开放的数据库、又没有对外提供中间数据库或不具备主动数据发送方式的系统,例如财务系统,需要对原系统进行改造,可通过建立中间数据库或者用消息中间件进行开发,将数据直接存储到数据中心数据库中。
企业级数据中心转存后的规范数据,可根据企业级决策支持应用的需要,进行面向主题的历史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形成企业级数据仓库,并进行企业级的决策支持应用。
企业级数据中心应保证较高的系统可靠性,有效消除设备故障,支持业务应用系统的持续运行。
提到数据中心,一般认为必须要对数据集中存储,本地不需要做任何存储操作。这样做有优点,如易于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等,但也存在不足,降低了数据的安全性,消耗了通道带宽,增加了服务响应时间等。
基层单位的信息化已经建设多年,软件硬件的投资都很大,有很多正在应用的软件已经多年,很成熟了。就目前电力企业的现状,采用大集中小分散的方式从安全、资源利用、响应速度等诸多方面考虑应是最佳选择。
作者简介
周维利,现任北京顺义供电公司信息技术二级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多年从事信息管理工作,担任信息中心主任后构建公司MIS系统,从事信息的管理、开发、整合工作。对信息传输、管理、数据安全相关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在行业内多次成功主持信息系统开发,并多次荣获科学技术进步奖。
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等系统均是包含大量信息的复杂系统。获得更多的数据,并能最大限度地将有关信息集成起来,为电力系统决策人员提供一个多元化的决策依据,是电力系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随着电力企业的变革,建立决策支持系统、三层管理方式,用于领导决策、全面管理、生产应用,已是大势所趋。首选解决方案就是组建企业数据中心。
改制转变数据命运
目前,北京电力公司正在进行一场变革。建制调整后,在授权独立经营的分公司管理模式下,公司变成了电网的管理者,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网经营者。
体制的转变意味着责任的增加,也对决策者、管理者、执行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整合二级平台,构建营销、人力资源、物资三大系统,可以加强管理。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进行决策系统的建设,决策系统的建设倚仗大量数据的支持。
于是,北京电力公司首先要构建数据中心。
集中式?分散式?
由于数据的处理需求是多层次的,从而要求信息体系也具有较丰富的层次。系统层次越多,体系化环境越丰满,越能反映整个数据的组织结构和数据处理过程。
但是,体系化结构的多层次,会模糊层次间的界限,从而提高系统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为此,本着实用性和健壮性的基本建设原则,北京电力公司确定了由三个子系统组成的信息系统方案(如图所示),三个子系统分别为基于DB的系统、基于DW的系统和基于ODS的系统。
问题是,这个数据中心数据集中的层次定为什么模式?是采用数据全部上传到数据中心的集中式呢?还是在业务层设置子数据中心的分散式呢?
分散式避免重复投资
说到数据中心,不论是集中式还是分散式,都会涉及ODS。
ODS是基于数据仓库提出的面向主题的全局一致性数据环境概念。作为一个中间层,ODS可以进行全局联机操作型处理;另一方面,它可辅助完成日常决策的数据分析处理。
目前,北京电力公司各级分公司大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数据库应用系统。如果因建设数据中心,而完全放弃这些应用系统,将产生大量的重复性投资。
于是,在应用系统中抽取数据,建立ODS,并形成一个完善的应用体系结构的技术路线,最为可行。
分散式利于决策和提速
企业改制后,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这种三层管理模式贯穿整个北京电力公司,分公司顺义供电公司属于二级基层单位,采用的也是三级管理模式,决策管理更显重要。
建立基层的数据中心,可以解决基层的决策需要,又可以减少通道的堵塞,提高访问效率。
不过,也有对建立基层数据中心持反对意见的,其理由是在基层建立数据中心会导致重复建设、资金分散、不好管理等问题。
但如果将基层已经建设好的信息系统全部停用,浪费的资金更很大。最好的办法是,找到一个双赢的策略。
数据能在基层集中
如果基层单位利用现有的资源,建立自己的小型数据中心,利用ODS的方法实现数据的先期抽取,满足自己和上级的信息需求,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虽然是小型,但对整个系统要求的标准不变。
一要“保先”
使新建立的系统和采用的技术达到当代国际较先进水平。
二要灵活
系统结构应能支持主要的协议、标准和规范,应能运行当今流行的软件环境下开发的各种应用系统,并可在线软件升级、调配。同时,应留有充分的扩展余地,并保证系统的完整性不受影响,保证系统可以平滑升级、扩容。
三要安全
保证不同用户高效、快速地访问控制授权范围内的系统资源,有效阻止用户间的非法入侵、非授权访问。
四要可靠
一个中大型计算机系统每天处理数据量一般都较大,系统每个时刻都要采集大量的数据,并进行处理。因此,任意时刻的系统故障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这就要求系统具有高度的可靠性。
五要开放
需要充分考虑其所支持协议的多样性、广泛的互联性。
六要好管
应充分考虑到管理维护的可视化,层次化及控制的实时性,真正做到系统的所有资源状况一目了然,保证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七要实用
实用性是每个信息系统在建设过程中必须考虑的一种系统性能,它是自动化系统对用户最基本的承诺。从实际应用看,这个性能更加重要。
八要可扩展
企业已经为信息系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在系统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这一部分投资的回报效益。系统应是可逐步升级的系统,将新增加的设备与企业原来的系统融为一体。
信息系统结构
“麻雀小,脏器全”
建立基层数据中心,除了要解决数据分散、信息孤岛、难于共享等问题外,还要达到如下效果:
源数据库可直接开放的业务系统,通过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可直接对目前各自运行的管理类业务系统进行跨业务的企业级综合查询(例如生产管理系统、GIS系统、调度管理系统等)。
对于实时的调度、运行控制系统,已提供了中间数据库或者数据网关,向外发送了可查询数据的应用,可通过企业级信息集成平台,进行数据转存储或者直接的信息联合查询。
对于不直接开放的数据库、又没有对外提供中间数据库或不具备主动数据发送方式的系统,例如财务系统,需要对原系统进行改造,可通过建立中间数据库或者用消息中间件进行开发,将数据直接存储到数据中心数据库中。
企业级数据中心转存后的规范数据,可根据企业级决策支持应用的需要,进行面向主题的历史数据的抽取、转换和加载,形成企业级数据仓库,并进行企业级的决策支持应用。
企业级数据中心应保证较高的系统可靠性,有效消除设备故障,支持业务应用系统的持续运行。
提到数据中心,一般认为必须要对数据集中存储,本地不需要做任何存储操作。这样做有优点,如易于管理、统一规划、统一平台等,但也存在不足,降低了数据的安全性,消耗了通道带宽,增加了服务响应时间等。
基层单位的信息化已经建设多年,软件硬件的投资都很大,有很多正在应用的软件已经多年,很成熟了。就目前电力企业的现状,采用大集中小分散的方式从安全、资源利用、响应速度等诸多方面考虑应是最佳选择。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