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供电局:根据实际需要“搭积木”
2004-09-07 10:10:0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文/本刊记者 杨刚
西安供电局在信息化的应用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系统支撑信息化平台
据乔锦国介绍,西安供电局早在80年代初就开展了计算机应用,先后组织力量开发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费系统、线损计算系统、负荷监控系统等等。随着城市电网的老化、工农业生产用电和居民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电网的改造,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应用,对供电部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电力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起点较高,因此,国家电力总公司对各省的电力信息化都下达了强制命令,在信息化方面,必须要建立好三大系统:一是信息管理系统;二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三是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和建设,西安市电力局已经初步建成了这三大系统。乔锦国告诉记者,现在西安市电力局的信息化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生产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分别是电网自动化系统、电网控制系统和电网运行系统;二是市场营销的信息化系统,它包括两个子系统;分别是用电营销系统和客户服务管理系统;最后是西安电力局计算机信息中心的内部系统;所有的系统全部由西安电力局企划处归口管理。
乔锦国告诉记者,随着这三大系统的建成,西安市电力局的信息化应用目前已经趋于完善,各方面的应用都已经比较成熟。
一马当先,开发B/S结构
由于电力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各种规范和标准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行,因此对于地方的供电局而言,他们在系统的选型上,没有太多的自主权,都是按照国家的制定规范寻找当地的软件开发商共同来协作开发。
然而对于乔锦国而言,在西安市供电局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开发中,却实现了一个西北电力行业都没有涉足的领域,他们率先在电力行业的网络系统中开发B/S结构,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乔锦国告诉记者,之所以要选择B/S结构,是因为1999年高压局和他们分家后,原来采用C/S网络结构的系统全部转给了高压局,西安供电局作为中低压供电单位,需要重新开发新的网络系统,因此,乔锦国决定在新的系统中采用B/S结构。
而西安供电局之所以没有采用C/S结构,主要是因为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这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此外,这个系统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
相对C/S而言,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的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正是由于B/S结构有这么多突出的优点,乔锦国毅然决定采用B/S结构,但由于开发适合电力系统的B/S风险很大,从事开发的软件商没有相关的经验,因此,在那段时间里,乔锦国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还好,最后这套系统最终开发成功并应用得非常理想,对于他们而言,当初的努力也没有白费。
网络平台上搭建三系统
在用B/S结构搭建好信息网络系统之后,西安供电局便从系统的运行平台、信息共享、管理应用三个方面入手,进行OA系统、电网实时SCADA系统和MIS系统的开发工作。在这方面,西安供电局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按功能分别设计不同的子系统,各模块间通过标准接口来保证信息流的流畅交换。其最大优点的就在于它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搭建积木式组态。
乔锦国告诉记者,他们这样做,是期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确保数据资源的惟一性和准确性,并且能够及时采集和处理经营、生产和行政管理中的各种信息并生成报表,及时地反映企业经营和生产状况。
据了解,西安供电局的核心系统――MIS系统主要包括了用电、物资、人劳、计划、安监、基建、综合查询、财务和模拟市场等功能子系统,整个应用系统按从属关系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事务处理层。
该系统实现了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统一,整体规化一步到位,立足长远效益,严格遵循相关技术和标准以及原电力部门颁行业标准,所以通用性非常强。
此外,在OA办公和MIS系统之间需要跨平台操作时,西安供电局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包括电子会议室、大屏幕显示系统在内的办公自动化体系等。
正如乔锦国告诉记者那样,每天当他上班时,坐在电脑前,他就看到西安市各区、县的电网运行状况、电力调度状况,哪里有问题,他都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迅速去补救,尽量为单位和个人降低因供电问题带来的损失,同时在处理供电局内部内部管理上也少了不少麻烦。
采访后记
“以我为主,专家咨询”
在供电局采访时,乔锦国谈到了关于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在信息化项目的开发上,应该通过和软件商合作的机会锻炼出一支企业的技术骨干群体。他觉得应该采用“以我为主,专家咨询”的策略组织系统开发工作。比如,应用系统的开发,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请专业软件公司开发,二是依靠自己的专业技术力量,积极争取专业软件公司的支持,采用前一种方式,能省去自己较大的工作量,但专业软件公司对专业需求,短期内难以认识到位,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即使开发成功,日后也存在着管理维护和不断升级的问题,采取“以我为主,专家咨询”的方式,虽然在起步阶段要花较大力气,但开发出系统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更易于推广。更重要的是,在开发的过程中,能培养和锻炼出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达到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目的,同时也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因此,这几年,西安供电局在和IBM、HP、思科等大公司的合作过程中,既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又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了供电局自己的技术骨干队伍。
西安供电局在信息化的应用上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三系统支撑信息化平台
据乔锦国介绍,西安供电局早在80年代初就开展了计算机应用,先后组织力量开发了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电费系统、线损计算系统、负荷监控系统等等。随着城市电网的老化、工农业生产用电和居民用电需求的不断增加,城市电网的改造,管理水平的提高,以及先进成熟的技术应用,对供电部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由于电力对信息化建设的要求起点较高,因此,国家电力总公司对各省的电力信息化都下达了强制命令,在信息化方面,必须要建立好三大系统:一是信息管理系统;二是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三是客户服务管理系统。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和建设,西安市电力局已经初步建成了这三大系统。乔锦国告诉记者,现在西安市电力局的信息化主要分为三大部分:一是生产部门的信息化系统,包括三个子系统,分别是电网自动化系统、电网控制系统和电网运行系统;二是市场营销的信息化系统,它包括两个子系统;分别是用电营销系统和客户服务管理系统;最后是西安电力局计算机信息中心的内部系统;所有的系统全部由西安电力局企划处归口管理。
乔锦国告诉记者,随着这三大系统的建成,西安市电力局的信息化应用目前已经趋于完善,各方面的应用都已经比较成熟。
一马当先,开发B/S结构
由于电力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各种规范和标准都是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行,因此对于地方的供电局而言,他们在系统的选型上,没有太多的自主权,都是按照国家的制定规范寻找当地的软件开发商共同来协作开发。
然而对于乔锦国而言,在西安市供电局信息化的网络系统开发中,却实现了一个西北电力行业都没有涉足的领域,他们率先在电力行业的网络系统中开发B/S结构,这对他们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乔锦国告诉记者,之所以要选择B/S结构,是因为1999年高压局和他们分家后,原来采用C/S网络结构的系统全部转给了高压局,西安供电局作为中低压供电单位,需要重新开发新的网络系统,因此,乔锦国决定在新的系统中采用B/S结构。
而西安供电局之所以没有采用C/S结构,主要是因为客户端需要安装专用的客户端软件。这首先涉及到安装的工作量,其次任何一台电脑出问题,如病毒、硬件损坏,都需要进行安装或维护,系统软件升级时,每一台客户机需要重新安装,其维护和升级成本非常高。此外,这个系统对客户端的操作系统一般也会有限制。
相对C/S而言,B/S最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在任何地方进行操作而不用安装任何专门的软件。只要有一台能上网的电脑就能使用,客户端的维护,系统的扩展非常容易。正是由于B/S结构有这么多突出的优点,乔锦国毅然决定采用B/S结构,但由于开发适合电力系统的B/S风险很大,从事开发的软件商没有相关的经验,因此,在那段时间里,乔锦国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还好,最后这套系统最终开发成功并应用得非常理想,对于他们而言,当初的努力也没有白费。
网络平台上搭建三系统
在用B/S结构搭建好信息网络系统之后,西安供电局便从系统的运行平台、信息共享、管理应用三个方面入手,进行OA系统、电网实时SCADA系统和MIS系统的开发工作。在这方面,西安供电局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按功能分别设计不同的子系统,各模块间通过标准接口来保证信息流的流畅交换。其最大优点的就在于它能够根据实际需要搭建积木式组态。
乔锦国告诉记者,他们这样做,是期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确保数据资源的惟一性和准确性,并且能够及时采集和处理经营、生产和行政管理中的各种信息并生成报表,及时地反映企业经营和生产状况。
据了解,西安供电局的核心系统――MIS系统主要包括了用电、物资、人劳、计划、安监、基建、综合查询、财务和模拟市场等功能子系统,整个应用系统按从属关系分为决策层、管理层和事务处理层。
该系统实现了先进性和实用性相统一,整体规化一步到位,立足长远效益,严格遵循相关技术和标准以及原电力部门颁行业标准,所以通用性非常强。
此外,在OA办公和MIS系统之间需要跨平台操作时,西安供电局采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建立包括电子会议室、大屏幕显示系统在内的办公自动化体系等。
正如乔锦国告诉记者那样,每天当他上班时,坐在电脑前,他就看到西安市各区、县的电网运行状况、电力调度状况,哪里有问题,他都可以得到及时反馈,并采取相应措施迅速去补救,尽量为单位和个人降低因供电问题带来的损失,同时在处理供电局内部内部管理上也少了不少麻烦。
采访后记
“以我为主,专家咨询”
在供电局采访时,乔锦国谈到了关于信息化建设的一个观点,他认为,在信息化项目的开发上,应该通过和软件商合作的机会锻炼出一支企业的技术骨干群体。他觉得应该采用“以我为主,专家咨询”的策略组织系统开发工作。比如,应用系统的开发,一般可以分为两种方式;一是请专业软件公司开发,二是依靠自己的专业技术力量,积极争取专业软件公司的支持,采用前一种方式,能省去自己较大的工作量,但专业软件公司对专业需求,短期内难以认识到位,和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也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即使开发成功,日后也存在着管理维护和不断升级的问题,采取“以我为主,专家咨询”的方式,虽然在起步阶段要花较大力气,但开发出系统更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更易于推广。更重要的是,在开发的过程中,能培养和锻炼出自己的专业人才队伍,达到出成果、出效益、出人才的目的,同时也为产业化发展打下基础。因此,这几年,西安供电局在和IBM、HP、思科等大公司的合作过程中,既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和帮助,又获得了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了供电局自己的技术骨干队伍。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