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M 策略: 统一信息化基础架构
2004-10-29 17:45:1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信息反馈,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提高企业的综合过程化,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电力生产特点是每一个电力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而信息化则是实现这一切的有效捷径。如今,随著各电力企业信息化认识的不断加强,构建一个统一的电力信息化技术架构(统一的核心平台)已经成为我国电力系统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共识。但是,究竟如何来实现这一目标呢?
在这里,我们不妨通过对EMC在国内电力行业具体实践的介绍,了解一下,如何利用ILM策略(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统一信息化基础架构的具体方法。所谓ILM(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型,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信息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帮助(客户)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管理,从而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在EMC的ILM策略中,客户要统一信息化基础架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实现信息分类。将信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才能保证在统一的管理下充分利用信息价值。具体而言,信息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按业务价值分类、按应用特点分类、按访问形式分类、按安全性分类等等。不同的行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按不同方式分类。在电力行业,可按照业务种类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比如可按电力分配、电网监控、电费征收等进行分类。这样,不同信息得到有效的分配,有助于不同应用对信息的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在一种分类方式的基础上同时对信息按照时间的方式进行分类,对信息可按照它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有的信息刚产生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著时间的发展这种信息的价值可能会逐步降低,这也是要按照时间分类的重要原因)。在具体进行信息分类时,EMC可以依靠自己在信息存储领域的经验和行业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对信息价值进行评估和规划,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分类。
其次,部署数据访问资源。信息进行有效分类之后,在统一管理、充分实现信息共享的情况下,还有必要按照数据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数据服务水平,建立服务等级层次,然后部署初始信息管理工具,将不同的信息资源部署到不同的基础设施中。换言之,要按照企业要求的变化将信息转移到相应的服务等级层次中。这样,才能根据不同信息的价值开发出不同的应用,使信息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在电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EMC就对不同的信息按照不同特点分为生产、征收、监管、决策等不同管理模块,并且对各种信息进行权限设定。比如在监管模块中,客户能随时得到电力费用征收等信息,而在决策模块,客户则可以通过访问业务、征收、监管等诸多模块中的信息资源,通过综合判断为制订相关新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第三是数据保护。数据在安全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因此对信息的安全保护也是整个信息化统一架构的重要一环。当然,这种数据保护不仅仅包括相关安全软件、加密措施,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数据的备份和远程容灾等保护。在这方面,EMC通过对国外企业的实践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可以充分按照客户数据价值的不同,给予不同级别的数据保护。
第四是动态数据迁移。信息生命周期决定了信息的价值会不断发生变化,这也就是说信息的服务水平和等级也在发生著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价值及服务等级要求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变化,各种组织机构必须具有一个能够动态地将信息迁移到提供适当服务等级的存储资源的基础设施中。以电力行业为例,在实行阶梯电价之后,一个电网以前的电费征收信息就会因制度的改变,价值也相应变低,此时,原有的相关电费征收数据就必须迁移到一个次要的系统。而EMC恰恰具有能够透明地、基于预置策略和数据特征且无需人工干预的迁移数据的技术。在对客户的具体服务过程中,EMC可以保证使数据按照其价值的变化自动转移到相应的存储设施中。
当然,目前我国的许多行业包括电力信息化建设还无法完全实现上述几个步骤,但是通过第一、二步骤就已经能够初步建立一个基础的信息化统一架构。在此基础上,就能进一步实现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信息管理和开发。而目前,EMC正在通过积极的努力,通过ILM策略帮助中国的电力信息化建设走向更高的层次。
信息来源: 中国电力报
在这里,我们不妨通过对EMC在国内电力行业具体实践的介绍,了解一下,如何利用ILM策略(信息生命周期管理)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统一信息化基础架构的具体方法。所谓ILM(信息生命周期管理)是一种信息管理模型,它的主要作用是通过对信息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的全过程进行管理,从而帮助(客户)对信息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和管理,从而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
在EMC的ILM策略中,客户要统一信息化基础架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来完成。
首先,实现信息分类。将信息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才能保证在统一的管理下充分利用信息价值。具体而言,信息的分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按业务价值分类、按应用特点分类、按访问形式分类、按安全性分类等等。不同的行业可以根据自身特点按不同方式分类。在电力行业,可按照业务种类对各种信息进行分类,比如可按电力分配、电网监控、电费征收等进行分类。这样,不同信息得到有效的分配,有助于不同应用对信息的利用。在这个过程中,还可以在一种分类方式的基础上同时对信息按照时间的方式进行分类,对信息可按照它的生命周期进行管理(有的信息刚产生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随著时间的发展这种信息的价值可能会逐步降低,这也是要按照时间分类的重要原因)。在具体进行信息分类时,EMC可以依靠自己在信息存储领域的经验和行业的专业知识帮助企业对信息价值进行评估和规划,帮助企业实现信息分类。
其次,部署数据访问资源。信息进行有效分类之后,在统一管理、充分实现信息共享的情况下,还有必要按照数据的特点给予不同的数据服务水平,建立服务等级层次,然后部署初始信息管理工具,将不同的信息资源部署到不同的基础设施中。换言之,要按照企业要求的变化将信息转移到相应的服务等级层次中。这样,才能根据不同信息的价值开发出不同的应用,使信息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发挥。比如在电力信息化建设过程中,EMC就对不同的信息按照不同特点分为生产、征收、监管、决策等不同管理模块,并且对各种信息进行权限设定。比如在监管模块中,客户能随时得到电力费用征收等信息,而在决策模块,客户则可以通过访问业务、征收、监管等诸多模块中的信息资源,通过综合判断为制订相关新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第三是数据保护。数据在安全的条件下才能得到有效地利用。因此对信息的安全保护也是整个信息化统一架构的重要一环。当然,这种数据保护不仅仅包括相关安全软件、加密措施,更重要的是还要有数据的备份和远程容灾等保护。在这方面,EMC通过对国外企业的实践已经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可以充分按照客户数据价值的不同,给予不同级别的数据保护。
第四是动态数据迁移。信息生命周期决定了信息的价值会不断发生变化,这也就是说信息的服务水平和等级也在发生著变化。在这种情况下,信息价值及服务等级要求在其整个生命周期内不断变化,各种组织机构必须具有一个能够动态地将信息迁移到提供适当服务等级的存储资源的基础设施中。以电力行业为例,在实行阶梯电价之后,一个电网以前的电费征收信息就会因制度的改变,价值也相应变低,此时,原有的相关电费征收数据就必须迁移到一个次要的系统。而EMC恰恰具有能够透明地、基于预置策略和数据特征且无需人工干预的迁移数据的技术。在对客户的具体服务过程中,EMC可以保证使数据按照其价值的变化自动转移到相应的存储设施中。
当然,目前我国的许多行业包括电力信息化建设还无法完全实现上述几个步骤,但是通过第一、二步骤就已经能够初步建立一个基础的信息化统一架构。在此基础上,就能进一步实现更高层次、更为全面的信息管理和开发。而目前,EMC正在通过积极的努力,通过ILM策略帮助中国的电力信息化建设走向更高的层次。
信息来源: 中国电力报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