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供电公司: 打造数字化供电企业
2003-03-05 18:34:40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近年来,山东济南供电公司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支持济南电力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坚持以信息化推动管理科学化,加快信息化建设,广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建成了以电网管理自动化、营销管理自动化和数字电网三大系统为基础的供电网络。
拥有一个先进、稳定、合理的网络,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和实用化的基础。济南供电公司早在1996年就建成了以济南电力调度中心大楼为主的综合局域网,实现了多媒体等实时信息的传输,为企业管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信息技术使各项工作驶入快车道
随著信息技术的延伸,近两年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建设了覆盖全省的光纤网络,也为济南供电公司的网络发展提供了机遇。济南供电公司党委审时度势,充分论证信息化建设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制定了以变电站、办公场所为节点,以现有电力通道为依托的光纤通讯大格局,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光纤网络。截至2002年底,济南供电公司所有部门、车间、供电部和六个县局都实现了光纤联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和大部分220千伏变电站也全部采用了光纤通道,极大提高了通讯可靠性。
1999年5月,济南供电公司开发建设的MIS系统,作为山东电力系统惟一参展项目参加了国家电力公司信息中心举办的"国际电力信息技术和产品展览会",取得良好效果。为确保MIS系统的广泛应用,济南供电公司通过四年大规模信息系统建设,使管理岗位微机化率有了明显提高。目前,济南供电公司各部室、车间、公司的管理人员基本达到人手一台计算机,联网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大系统"助推企业步入数字化时代
通过信息化工程,济南供电公司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代表地区电网先进水平的电网管理自动化、营销管理自动化和数字电网三大信息系统。
数据表明,2002年济南供电公司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为25分钟左右,供电可靠率达到99.98%,均超过了国际一流供电企业指标。公司自去年开始实施配网自动化工程,实现对济南市区10千伏配电线路的网上运行监控和管理。目前,城市中心区89条10千伏配电线路全部实现了配网自动化,2003年济南主城区配网自动化也将达到100%。
实施配网自动化以后,当电网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快速、准确的判断故障类型,对故障点进行定位和隔离,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实现了故障隔离、网络重构、实时监控及高级辅助管理功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也完成了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该系统与MIS和负控系统的联网,为安排电网最佳运行方式提供了科学手段。配网自动化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提高了电网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著眼于电力体制改革后的市场开发和营销管理,济南供电公司不断开发、建设营销管理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总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涵盖用电MIS、负荷监控、800服务、IVR语音服务系统、抄表自动化系统以及辅助决策系统,在用电业务处理、信息服务管理、负荷监控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自动化管理。
该系统加快了内部业务处理与流转速度,业扩报装速度平均提前了22天;与全市6家银行500多个储蓄所联网,方便了电力客户交费;远程抄表电量占到公司售电量的70%,大电力客户实现每小时抄表一次,线损率降低0.2%;解决了手工抄表效率低、差错多、监督不到位、监测不及时等问题,实现了电量、线损、电费、电价等数据的在线统计分析和超前预测,关键经营指标可控、在控,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
2002年12月中旬,济南供电公司新的信息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著公司管理已步入数字化时代。
拥有一个先进、稳定、合理的网络,是实现企业信息化发展和实用化的基础。济南供电公司早在1996年就建成了以济南电力调度中心大楼为主的综合局域网,实现了多媒体等实时信息的传输,为企业管理创新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信息技术使各项工作驶入快车道
随著信息技术的延伸,近两年来,山东电力集团公司建设了覆盖全省的光纤网络,也为济南供电公司的网络发展提供了机遇。济南供电公司党委审时度势,充分论证信息化建设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制定了以变电站、办公场所为节点,以现有电力通道为依托的光纤通讯大格局,建立了覆盖全市的光纤网络。截至2002年底,济南供电公司所有部门、车间、供电部和六个县局都实现了光纤联网,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和大部分220千伏变电站也全部采用了光纤通道,极大提高了通讯可靠性。
1999年5月,济南供电公司开发建设的MIS系统,作为山东电力系统惟一参展项目参加了国家电力公司信息中心举办的"国际电力信息技术和产品展览会",取得良好效果。为确保MIS系统的广泛应用,济南供电公司通过四年大规模信息系统建设,使管理岗位微机化率有了明显提高。目前,济南供电公司各部室、车间、公司的管理人员基本达到人手一台计算机,联网办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三大系统"助推企业步入数字化时代
通过信息化工程,济南供电公司已经逐步建立起了代表地区电网先进水平的电网管理自动化、营销管理自动化和数字电网三大信息系统。
数据表明,2002年济南供电公司客户年平均停电时间为25分钟左右,供电可靠率达到99.98%,均超过了国际一流供电企业指标。公司自去年开始实施配网自动化工程,实现对济南市区10千伏配电线路的网上运行监控和管理。目前,城市中心区89条10千伏配电线路全部实现了配网自动化,2003年济南主城区配网自动化也将达到100%。
实施配网自动化以后,当电网发生故障时,系统能快速、准确的判断故障类型,对故障点进行定位和隔离,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供电,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实现了故障隔离、网络重构、实时监控及高级辅助管理功能,为企业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同时,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也完成了电力系统运行参数的实时采集、分析和处理。该系统与MIS和负控系统的联网,为安排电网最佳运行方式提供了科学手段。配网自动化系统和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建设提高了电网的管理水平,为企业生产管理提供了技术支持。
著眼于电力体制改革后的市场开发和营销管理,济南供电公司不断开发、建设营销管理自动化系统。该系统以办公自动化系统为总平台,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涵盖用电MIS、负荷监控、800服务、IVR语音服务系统、抄表自动化系统以及辅助决策系统,在用电业务处理、信息服务管理、负荷监控管理等各个方面实现自动化管理。
该系统加快了内部业务处理与流转速度,业扩报装速度平均提前了22天;与全市6家银行500多个储蓄所联网,方便了电力客户交费;远程抄表电量占到公司售电量的70%,大电力客户实现每小时抄表一次,线损率降低0.2%;解决了手工抄表效率低、差错多、监督不到位、监测不及时等问题,实现了电量、线损、电费、电价等数据的在线统计分析和超前预测,关键经营指标可控、在控,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的依据。
2002年12月中旬,济南供电公司新的信息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志著公司管理已步入数字化时代。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