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力为30%成功打100%基础
2003-04-24 22:38:24 来源:
A-
A+
电力18讯:
在一个面积只占全国1%,国民生产总值却占全国10%的经济大省江苏,电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信息化已成为了江苏电力在同行中领先的动力。
目前,江苏的供电规模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但规模只是一个方面,如何通过信息化来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才是实力的另一个指标。在后一点上,江苏电力可谓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胥传普先生是江苏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在江苏电力所起的作用相当于CIO,但不仅限于CIO,因为他还担任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一把手。他说,江苏电力信息化的特点不仅体现在起步早,还在于摸索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方法。
四个演变阶段
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化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是起步阶段,时间是从1983年到1990年,主要是应用计算机来处理报表。胥传普说,当时还只是赶时髦,因为大家都在搞信息化;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0年到1995年,这个时候微机开始迅速在江苏电力普及,原来靠人工操作、管理的一些系统逐渐被计算机所代替;第三个阶段是1996年到2000年,在这个期间,江苏电力开始了大规模应用系统的开发。而目前正处于第四个阶段,主要工作是系统的完善和整合。
1996年以后,江苏电力开始从省公司和基层企业两个层面全面推广统一软硬件的应用平台。到1998年底,江苏电力信息化完成了一期工程,省电力公司本部和所属13个省辖市供电企业、13个发电企业以及直属单位全部建成了局域网。从1998年2月起,省公司本部连接所有局域网的计算机广域网全面开通,11个应用子系统(生产管理、计划统计、财务经营等)自下而上依托广域网投入运行,企业内联网(Intranet)的构架已初具规模。
该系统在1998年12月通过了中国电力信息中心组织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达标验收。1999年以后,江苏电力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全省电力信息化第二期工程。在这个期间,江苏电力全省广域网的带宽达到了155M,同时应用软件的开发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江苏电力与国内外的很多IT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例如思科、IBM等。其中思科公司帮助江苏电力建设的通信网,满足了后者对视频、音频和通信三方面的要求,为办公自动化(OA)、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力市场和营销系统等行业信息应用提供了稳定的网络基础环境。
首创四个“统一”
在信息化过程中,江苏电力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自己的指导原则。胥传普说,我们是江苏省第一个“发明”这种方法的单位,随后很多其他省的电力公司也在采用同类的做法。该原则概括起来是“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统一开发”。
江苏电力的系统开发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省公司开发出比较成熟的应用系统之后,找一家试点单位,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缺点,不断完善。系统成熟以后,形成规范标准,再一级一级地向下面的单位普及。
江苏电力一直认为,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一个管理工程。胥传普说,管理部门首先要做出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型,然后由软件公司负责软件开发。一旦软件开发好了以后,应用推广还是管理部门的事情。在信息化之前,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往往是落后的,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的模型,才能保证应用系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江苏电力做了大量的需求分析,通过广泛征求内部以及外部专家的意见,摸索出了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模型。他说,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和提高水平的过程; 在大家都能够认识到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时,开发人员做出的系统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传统管理的惯性是个很大的阻力,大家都习惯于传统的模式,所以江苏电力在实施信息化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先建立合理的管理流程,对传统方式进行合理的改善。胥传普说,一个总是习惯于传统的企业是不会有发展的。
应用系统一旦开发完成之后,相应的规范就特别重要。为了让系统能够顺利地应用起来,江苏电力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运行的管理。
下一步跳跃
虽然江苏电力的信息化已经走得很靠前,但胥传普说,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江苏电力目前信息化的重点是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过去,尽管江苏电力应用了很多系统,但是这些系统还没有真正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目前,江苏电力已经成立了公司数据管理中心,在积累各种数据相关的模型,这些都是在为上ERP系统做准备、打基础。
不过胥传普也认为,在世界范围内,ERP实施的成功率只有30%,即使在30%里面,往往也只是局部的成功,只是在运行层面,还到不了决策层,在电力行业更是如此。在这种背景下,胥传普认为,江苏电力的ERP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他说,一方面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一方面要以我为主,在现有的信息资源上进行整合,做自己的ERP,这和采用别人的系统是两回事。
另外,江苏电力还承担了科技部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工程”。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是电力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电力系统信息的安全性研究,制定和实施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战略,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该工程使江苏电力在做好自己信息化的同时,还肩负了推动整个电力行业信息化水平的重任,这是一种荣耀,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洛森)
(计算机世界报 第14期 D14)
在一个面积只占全国1%,国民生产总值却占全国10%的经济大省江苏,电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而信息化已成为了江苏电力在同行中领先的动力。
目前,江苏的供电规模居全国第二,仅次于广东。但规模只是一个方面,如何通过信息化来加强管理,提高效率才是实力的另一个指标。在后一点上,江苏电力可谓走在了全国的前列。
胥传普先生是江苏省电力公司总工程师,在江苏电力所起的作用相当于CIO,但不仅限于CIO,因为他还担任生产部门、管理部门、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一把手。他说,江苏电力信息化的特点不仅体现在起步早,还在于摸索出了一套卓有成效的方法。
四个演变阶段
江苏省电力公司信息化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是起步阶段,时间是从1983年到1990年,主要是应用计算机来处理报表。胥传普说,当时还只是赶时髦,因为大家都在搞信息化; 第二个阶段是从1990年到1995年,这个时候微机开始迅速在江苏电力普及,原来靠人工操作、管理的一些系统逐渐被计算机所代替;第三个阶段是1996年到2000年,在这个期间,江苏电力开始了大规模应用系统的开发。而目前正处于第四个阶段,主要工作是系统的完善和整合。
1996年以后,江苏电力开始从省公司和基层企业两个层面全面推广统一软硬件的应用平台。到1998年底,江苏电力信息化完成了一期工程,省电力公司本部和所属13个省辖市供电企业、13个发电企业以及直属单位全部建成了局域网。从1998年2月起,省公司本部连接所有局域网的计算机广域网全面开通,11个应用子系统(生产管理、计划统计、财务经营等)自下而上依托广域网投入运行,企业内联网(Intranet)的构架已初具规模。
该系统在1998年12月通过了中国电力信息中心组织的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实用化达标验收。1999年以后,江苏电力又不失时机地进行了全省电力信息化第二期工程。在这个期间,江苏电力全省广域网的带宽达到了155M,同时应用软件的开发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
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江苏电力与国内外的很多IT企业有着良好的合作,例如思科、IBM等。其中思科公司帮助江苏电力建设的通信网,满足了后者对视频、音频和通信三方面的要求,为办公自动化(OA)、管理信息系统(MIS)、电力市场和营销系统等行业信息应用提供了稳定的网络基础环境。
首创四个“统一”
在信息化过程中,江苏电力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于自己的指导原则。胥传普说,我们是江苏省第一个“发明”这种方法的单位,随后很多其他省的电力公司也在采用同类的做法。该原则概括起来是“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统一开发”。
江苏电力的系统开发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省公司开发出比较成熟的应用系统之后,找一家试点单位,在应用过程中发现缺点,不断完善。系统成熟以后,形成规范标准,再一级一级地向下面的单位普及。
江苏电力一直认为,信息化建设更多的是一个管理工程。胥传普说,管理部门首先要做出管理标准和管理模型,然后由软件公司负责软件开发。一旦软件开发好了以后,应用推广还是管理部门的事情。在信息化之前,原有的管理模式和管理标准往往是落后的,所以必须要有一个符合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和理念的模型,才能保证应用系统带来生产效率的提高。在这个过程中,江苏电力做了大量的需求分析,通过广泛征求内部以及外部专家的意见,摸索出了一个适合于自己的模型。他说,这实际上也是一个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和提高水平的过程; 在大家都能够认识到信息化的最终目的时,开发人员做出的系统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在信息化的过程中,传统管理的惯性是个很大的阻力,大家都习惯于传统的模式,所以江苏电力在实施信息化的时候,特别强调要先建立合理的管理流程,对传统方式进行合理的改善。胥传普说,一个总是习惯于传统的企业是不会有发展的。
应用系统一旦开发完成之后,相应的规范就特别重要。为了让系统能够顺利地应用起来,江苏电力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有效地加强了信息化建设和信息系统运行的管理。
下一步跳跃
虽然江苏电力的信息化已经走得很靠前,但胥传普说,接下来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江苏电力目前信息化的重点是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的整合。过去,尽管江苏电力应用了很多系统,但是这些系统还没有真正连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目前,江苏电力已经成立了公司数据管理中心,在积累各种数据相关的模型,这些都是在为上ERP系统做准备、打基础。
不过胥传普也认为,在世界范围内,ERP实施的成功率只有30%,即使在30%里面,往往也只是局部的成功,只是在运行层面,还到不了决策层,在电力行业更是如此。在这种背景下,胥传普认为,江苏电力的ERP应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他说,一方面要学习国际上先进的管理经验,一方面要以我为主,在现有的信息资源上进行整合,做自己的ERP,这和采用别人的系统是两回事。
另外,江苏电力还承担了科技部的国家重点攻关项目――“国家信息安全应用示范工程”。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是电力生产、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电力系统信息的安全性研究,制定和实施电力系统信息安全战略,已成为当前电力系统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
该工程使江苏电力在做好自己信息化的同时,还肩负了推动整个电力行业信息化水平的重任,这是一种荣耀,同时也是一种责任。(洛森)
(计算机世界报 第14期 D14)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