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供电:数字改变电力营销
2003-06-14 00:12:07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来源:计算机世界
过去,走门串户查电表,回家拨算盘算电费,然后收电费;如今,抄表员、核算员、收费员等岗位消失了,代之以抄表器抄表、远程抄表、负控抄表等,以及托收、预收、居民储蓄、银行等多种收费方式。IT不仅改变了电量电费管理等电力营销业务,还实现了许多以往难以实现的管理变革。信息化正一步步改变着电力营销的游戏规则。
随着电监会的挂牌,电力市场垄断正逐渐被打破。发电厂面临着竞价上网的成本压力,而供电公司则面临着营销的市场压力。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竞争,辽宁电力公司率先开启了营销现代化的大幕,并在大连进行试点。在大连供电公司和东软公司的共同努力下,2月25日,大连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正式通过专家组的验收,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了电力营销现代化。
14亿元实施营销现代化
大连供电公司的信息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0年计算机已在各项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客户服务、资产管理、收费账务等基本实现了电子化,但由于系统间数据无法共享,一个个独立的系统很难发挥整体的效益。客观上,系统本身迫切需要进行整合;另一方面,打破电力市场垄断的呼声越来越高。大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孙少军说:“目前国家把电力作为改革的重点,打破垄断是迟早的事情。以前是客户找我们,现在电力公司也必须像银行、电信那样走出去,不改已经不行了。”
为适应新形势,2001年辽宁省电力公司制定了电力营销现代化总体规划,计划投资14亿元建设各供电公司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并首先在大连进行试点,争取到2005年实现全省联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经过大连供电公司和东软公司的共同努力,2001年10月,大连供电公司电力客户服务呼叫系统向社会公开,以电话和传真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自动应答和人工服务;2002年5月整个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在大连10个供电分公司推广。今年2月25日,辽宁电力公司营销部副主任付景伟宣布,验收小组经过听取验收报告、系统演示以及现场观摩,认为大连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成功通过验收。
四个基础模块
大连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大连供电公司所属的10个供电分公司、计量所、客户服务中心、市场营销部以及相关部门;涵盖了报装接电、抄核收管理、计量管理、市场开发、客户服务以及决策分析等全部营销业务和经营管理业务;兼顾了供电和农电两部分营销业务管理工作。
据介绍,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客户服务、营销业务处理、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和电力营销分析与辅助决策体系四个基础模块。客户服务功能包括客户投诉、故障保修、信息查询等功能。东软在大连供电公司客户服务系统中有机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配电管理系统(DMS);当客户打入电话时,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电话或者用户号将用户的位置自动定位在GIS系统的屏幕上,以利于客户代表更加及时准确地进行故障性质的判断与故障点的定位;将GPS与车辆调度系统应用于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还可以起到事故抢修监督和指挥调度作用。
大连供电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强调业务处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协同工作能力,将业扩报装、电能计量、日常营业、电量电费、用电检查等业务处理融为一体。以收电费为例,原来每个供电分公司都有一支几百人的收费员、查表员队伍,先走门串户查电表,再用算盘算电费,然后是到居民家中收电费或者要求客户到指定地点交费。如今,通过把旧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实现了抄表器抄表、远程抄表、负控抄表等多种方式,抄表员不再需要走门串户,坐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电度表上的感应器直接读取用电量;计算机读取这些数据后,自动计算电费并进行复核;复核完后,前台打印机在打印电费账单的同时把数据传输给银行。延续了上百年的抄表员、核算员、收费员等岗位从此彻底消失。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改变原来业务流程的同时,还通过各类实时的查询统计和在线检测加强了对营销工作本身的管理。原来客户打电话报修时,经常一张工作单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的过程中就丢了,也无法监控具体执行。如今业务实现了流程化管理,而且岗位之间实现了监督制约。现在只要客户拨通电话说明要求后,系统就自动生成一张工作单,工作单经过了哪些环节,各部门处理时间多长,计算机能够全程跟踪。领导在布置完任务后,只要看一下流程就能知道任务的具体执行情况。
计算机内积累的数据还为电力营销的决策分析提供了依据。辅助决策支持模块,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把各种不同的数据收集到一起进行加工,实现了图文表的一体化,直接输出文字和图表;管理层成员可以订阅自己关注的数据和表格,自动发送到邮箱,不需要到处查找。付景伟说,电力公司将为每个用户建立信息档案,然后对用电量进行排名,根据排名和历史积累,像研究股票一样,对每个用户进行研究;采取什么样的营销策略。如对哪个行业采取降价才能增长,降价10%会增加多少用电量,信息系统可以大概地计算出一个模糊的数字来。而这在以前完全是靠拍脑袋。
管理变革与体制创新同步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带来了效率的提高,还带来了营销管理的变革。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给大连供电公司员工最强烈的震撼是,许多原来熟悉的岗位如抄表员、核算员等消失了;原来多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了;取而代之的是流程再造,岗位再设置。大连供电公司孙吉昌局长说:“管理信息系统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由于供电公司是国营企业,下岗人员不能直接推向社会,只能一部分人充实到副业去;另一部分人经过培训,再到新的岗位去。”辽宁省电力公司的一位领导表示,技术的变革和管理体制的创新要同步进行,生产工具进步了;如果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同步变革,计算机就只能当计算器来使用;但要彻底改制,还不太可能,因为电力公司是国有企业,所有国企的通病在这里都会出现,所以,辽宁省电力公司将逐步地用信息化的发展来拉动体制的变化,最终使企业走向市场。
此外,管理信息系统还实现了许多以前人为管理下无法实现的管理。最典型的莫过于电表卡和电度表的管理。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一表一卡,供电公司根据电表卡去找电表收电费;但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有卡无表、有表无卡、表卡不符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供电局和计量所之间根本无法数据共享,计量所测量完电表后,运送到供电所入库,可能过了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才运出去安装;在这长长的流程中,有的电表卡可能丢失了,有的可能错位了。于是出现了个别用户用了几年电,却无人去收取电费的现象。如今每块电表从出厂起就贴着一块条形码,只要条码器一扫,什么时间谁购买的、谁检测的、检测结果如何等所有与该电表相关的数据在计算机内全部显现。仅此一项,大连供电公司每年就可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几百万元。
小资料: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体系
大连供电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了东软通用的基础技术研究成果,并根据电力行业特点进行专业化纵向应用。应用逻辑上分为应用表示层、业务处理层和数据存储三层。应用表示层作为用户与系统间交互信息的窗口,主要功能是检查用户输入的数据、显示系统输出的数据。以最终用户为核心,根据最终用户设定的工作流呈现和接受数据,从而实现以部门为核心到以流程为核心的应用环境的过渡。应用中的全部业务处理程序都在业务处理层,负责系统全部的校验、统计、汇总、分析和打印等。数据存储层负责数据管理的逻辑方法、数据储备,充分发挥数据库服务器迅速执行大量数据的更新和检索能力。
过去,走门串户查电表,回家拨算盘算电费,然后收电费;如今,抄表员、核算员、收费员等岗位消失了,代之以抄表器抄表、远程抄表、负控抄表等,以及托收、预收、居民储蓄、银行等多种收费方式。IT不仅改变了电量电费管理等电力营销业务,还实现了许多以往难以实现的管理变革。信息化正一步步改变着电力营销的游戏规则。
随着电监会的挂牌,电力市场垄断正逐渐被打破。发电厂面临着竞价上网的成本压力,而供电公司则面临着营销的市场压力。为应对即将到来的竞争,辽宁电力公司率先开启了营销现代化的大幕,并在大连进行试点。在大连供电公司和东软公司的共同努力下,2月25日,大连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正式通过专家组的验收,在全国率先基本实现了电力营销现代化。
14亿元实施营销现代化
大连供电公司的信息化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到2000年计算机已在各项业务中得到广泛应用,客户服务、资产管理、收费账务等基本实现了电子化,但由于系统间数据无法共享,一个个独立的系统很难发挥整体的效益。客观上,系统本身迫切需要进行整合;另一方面,打破电力市场垄断的呼声越来越高。大连供电公司副总经理孙少军说:“目前国家把电力作为改革的重点,打破垄断是迟早的事情。以前是客户找我们,现在电力公司也必须像银行、电信那样走出去,不改已经不行了。”
为适应新形势,2001年辽宁省电力公司制定了电力营销现代化总体规划,计划投资14亿元建设各供电公司的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并首先在大连进行试点,争取到2005年实现全省联网,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经过大连供电公司和东软公司的共同努力,2001年10月,大连供电公司电力客户服务呼叫系统向社会公开,以电话和传真的方式向客户提供自动应答和人工服务;2002年5月整个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在大连10个供电分公司推广。今年2月25日,辽宁电力公司营销部副主任付景伟宣布,验收小组经过听取验收报告、系统演示以及现场观摩,认为大连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成功通过验收。
四个基础模块
大连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覆盖了大连供电公司所属的10个供电分公司、计量所、客户服务中心、市场营销部以及相关部门;涵盖了报装接电、抄核收管理、计量管理、市场开发、客户服务以及决策分析等全部营销业务和经营管理业务;兼顾了供电和农电两部分营销业务管理工作。
据介绍,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包括客户服务、营销业务处理、营销工作质量管理和电力营销分析与辅助决策体系四个基础模块。客户服务功能包括客户投诉、故障保修、信息查询等功能。东软在大连供电公司客户服务系统中有机结合了地理信息系统(GIS)与配电管理系统(DMS);当客户打入电话时,系统可以根据客户的电话或者用户号将用户的位置自动定位在GIS系统的屏幕上,以利于客户代表更加及时准确地进行故障性质的判断与故障点的定位;将GPS与车辆调度系统应用于客户服务中心,客户服务中心还可以起到事故抢修监督和指挥调度作用。
大连供电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强调业务处理过程的连续性和协同工作能力,将业扩报装、电能计量、日常营业、电量电费、用电检查等业务处理融为一体。以收电费为例,原来每个供电分公司都有一支几百人的收费员、查表员队伍,先走门串户查电表,再用算盘算电费,然后是到居民家中收电费或者要求客户到指定地点交费。如今,通过把旧电表更换为智能电表,实现了抄表器抄表、远程抄表、负控抄表等多种方式,抄表员不再需要走门串户,坐在办公室就可以通过电度表上的感应器直接读取用电量;计算机读取这些数据后,自动计算电费并进行复核;复核完后,前台打印机在打印电费账单的同时把数据传输给银行。延续了上百年的抄表员、核算员、收费员等岗位从此彻底消失。
营销管理信息系统在改变原来业务流程的同时,还通过各类实时的查询统计和在线检测加强了对营销工作本身的管理。原来客户打电话报修时,经常一张工作单从一个部门转到另一个部门的过程中就丢了,也无法监控具体执行。如今业务实现了流程化管理,而且岗位之间实现了监督制约。现在只要客户拨通电话说明要求后,系统就自动生成一张工作单,工作单经过了哪些环节,各部门处理时间多长,计算机能够全程跟踪。领导在布置完任务后,只要看一下流程就能知道任务的具体执行情况。
计算机内积累的数据还为电力营销的决策分析提供了依据。辅助决策支持模块,利用数据仓库技术,把各种不同的数据收集到一起进行加工,实现了图文表的一体化,直接输出文字和图表;管理层成员可以订阅自己关注的数据和表格,自动发送到邮箱,不需要到处查找。付景伟说,电力公司将为每个用户建立信息档案,然后对用电量进行排名,根据排名和历史积累,像研究股票一样,对每个用户进行研究;采取什么样的营销策略。如对哪个行业采取降价才能增长,降价10%会增加多少用电量,信息系统可以大概地计算出一个模糊的数字来。而这在以前完全是靠拍脑袋。
管理变革与体制创新同步
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不仅带来了效率的提高,还带来了营销管理的变革。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给大连供电公司员工最强烈的震撼是,许多原来熟悉的岗位如抄表员、核算员等消失了;原来多个人才能完成的工作,如今一个人就可以完成了;取而代之的是流程再造,岗位再设置。大连供电公司孙吉昌局长说:“管理信息系统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就业压力。由于供电公司是国营企业,下岗人员不能直接推向社会,只能一部分人充实到副业去;另一部分人经过培训,再到新的岗位去。”辽宁省电力公司的一位领导表示,技术的变革和管理体制的创新要同步进行,生产工具进步了;如果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不同步变革,计算机就只能当计算器来使用;但要彻底改制,还不太可能,因为电力公司是国有企业,所有国企的通病在这里都会出现,所以,辽宁省电力公司将逐步地用信息化的发展来拉动体制的变化,最终使企业走向市场。
此外,管理信息系统还实现了许多以前人为管理下无法实现的管理。最典型的莫过于电表卡和电度表的管理。从理论上说,应该是一表一卡,供电公司根据电表卡去找电表收电费;但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有卡无表、有表无卡、表卡不符的现象。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供电局和计量所之间根本无法数据共享,计量所测量完电表后,运送到供电所入库,可能过了几个月甚至半年、一年才运出去安装;在这长长的流程中,有的电表卡可能丢失了,有的可能错位了。于是出现了个别用户用了几年电,却无人去收取电费的现象。如今每块电表从出厂起就贴着一块条形码,只要条码器一扫,什么时间谁购买的、谁检测的、检测结果如何等所有与该电表相关的数据在计算机内全部显现。仅此一项,大连供电公司每年就可挽回直接经济损失几百万元。
小资料: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技术体系
大连供电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采用了东软通用的基础技术研究成果,并根据电力行业特点进行专业化纵向应用。应用逻辑上分为应用表示层、业务处理层和数据存储三层。应用表示层作为用户与系统间交互信息的窗口,主要功能是检查用户输入的数据、显示系统输出的数据。以最终用户为核心,根据最终用户设定的工作流呈现和接受数据,从而实现以部门为核心到以流程为核心的应用环境的过渡。应用中的全部业务处理程序都在业务处理层,负责系统全部的校验、统计、汇总、分析和打印等。数据存储层负责数据管理的逻辑方法、数据储备,充分发挥数据库服务器迅速执行大量数据的更新和检索能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