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信息孤岛” 实现电力信息系统集成化
2003-08-13 03:39:5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来源:陕西省宝鸡市宝鸡供电局信通公司 李晓娥
电力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是电力工业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电力工业信息化的核心是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主要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
我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系统建设已覆盖到我局的方方面面,开发应用的子系统主要包括:变电、送电、调度实时、财务管理、用电营业、生产技术、安全监察管理、劳动人事、客户服务等各应用子系统或模块。这些系统或模块,有上级部门下发推广的,也有我们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引进的。虽然它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就有些子系统而言,系统应用人员越来越感到不好用。以我局的安监管理子系统为例,现使用的就有三套子系统,而这三套子系统之间却存在着重复录入数据的现象:系统应用人员在使用一套子系统做完业务处理之后,还需使用另外一套子系统把相关数据送网局MIS网上。这种应用的孤岛,主要由于系统应用底层没有一个可以很好扩展的基于网络的共享数据库,最终导致信息孤岛的出现。而对于我们宝鸡供电局这样一个大一类供电企业来说,新一代的企业信息系统要求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经过企业信息化专家们的研究,认为大型企业新一代信息系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集成化特征。
信息孤岛的表现
我局的系统应用情况调查表明:分散的、独立运行的事务处理系统(TPS)较多,计算机打印报表很多,统计分析、预测和交互使用数据很少;有一些小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但还没有中等规模的,既覆盖多个职能域的MIS;信息组织很欠功夫,缺乏规范化,一些主要的代码不统一,源数据重复采集,很少或没有做到数据高度共享。
信息孤岛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非常严重的问题,是信息化提升效率的重要瓶颈。概括起来,“信息孤岛”在技术上带来的不良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一致性无法保证
由于信息定义与采集过程彼此独立,企业的同一数据可能在不同的应用中不一致。
2、信息及时共享、反馈难
信息不能及时充分共享的矛盾突出,企业中“信息孤岛”林立。
3、信息需要重复多次的输入
对信息的多次采集不仅仅是额外的劳动,数据失真也是重复输入的恶果之一。
信息孤岛使得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效率低下,已经成为阻碍我局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面对我局孤岛式的信息系统,我们系统建设人员如何将它们集成起来?或者,如何开发新的集成化的系统,取代那些分散的、孤岛式的信息系统是我们急于解决的问题。
系统集成思路
我们通常理解的“系统集成”是通过“接口”把分散的系统连接起来。但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即所谓的“接口不能”老问题)。因为,我们宝鸡供电局内部存在着多个职能域、多个管理层次,对生产经营信息加工不同深度的要求,决定了原先孤立分散开发的应用系统不可能通过大量的接口将它们简单地连接起来,而必须通过重新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构思,建立起一种整体性信息系统模型,才有可能实现信息系统集成。
宝鸡供电局整体性信息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
宝鸡供电局整体性信息系统模型
其中“计划统计” 、“劳动人事” 、“财务管理” 和“调度实时”等逻辑职能域是对现有组织机构部门的抽象和综合。但信息系统的划分不是依据现有组织机构部门,而是依据相对稳定的逻辑职能域,这样就不会因为组织机构部门的变动而重新开发信息系统了。管理层划分为四个层次:最底层是运作层,包括生产经营的基层单位;往上是运作管理层,是指局所属各职能部室的业务管理人员;再往上是战术管理层,是指各职能部室主管领导;最高层是战略管理层,即局领导班子。为了保证信息加工深度的划分,首先是数据采集,是指在数据产生地就地采集、初加工和向外传输;然后是经过处理,形成有用的信息;其中在线处理(OLTP)和分析(OPAP)是要求更高、更为综合的信息技术;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和利用综合数据辅助决策,则是更深层次的信息加工。
这种“三维信息系统模型”有助于研究系统集成的思路问题。由4个管理层次、12个职能域、4种信息加工深度的“大模块”(即192个“长方体”)构成的所有单元(192个“长方体”)贯穿起来的是信息流。可以想象得到,这种信息流是相当复杂的:既有包括纵向的(上下穿越“长方体”)反映不同的管理层次之间的信息流,又有横向的(左右穿越“长方体”)反映不同的职能域之间的信息流;还有由内部流向外部和由外部流向内部的信息流。若把分析信息系统集成问题的着眼点放在信息流上,通过信息流将各职能域的主要功能“串起来”,而不是根据现有机构部门的功能来考虑信息系统的集成问题,就可以建立起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的企业整体性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模型。这就是“以数据为中心”的系统集成的大思路。
系统集成的思想方法
1、重新进行企业信息集成统一规划和构思
重新进行企业信息集成统一规划和构思,形成企业信息集成模型和规范,在保证各个数据流畅通的前提下,达到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各个子系统的高速、高效互联,达到信息共享和网上数据交换,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2、理顺企业数据流之间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严密的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是以各业务环节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有一句老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而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则是基于对基础数据的科学管理。因此,理顺企业数据流之间的关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
3、建立主题数据库
即进行以“主题数据库”为基础和核心的数据环境建设。主题数据库是根据业务主题建库的,而不是按业务报表原样建库的;主题数据库要求信息源的唯一性,即所有源信息一次一处地进入系统;主题数据库结构的稳定性是由“基本表”作技术保证的,这些基本表具有:原子性(基本表中的数据项是数据元素)、规范性(基本表中的数据结构按企业规范定义)和演绎性(基本表中的数据能生成全部输出数据)。
4、统一数据平台
统一的数据平台有助于减少日后消除信息孤岛的成本。所谓的数据平台包括网络协议、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它应用体系。
结合我局信息系统建设实际情况,面对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我们所要做的信息孤岛整合工作具体表现在:从信息标准化工作入手,通过信息资源规划重建高档次的数据环境,整合现有的MIS系统、用电营业系统、电力调动系统(EMS)、送变电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呼叫中心(CallCenter)等信息应用系统。
结束语
今后随着电力市场的出现以及电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供电系统业务将发生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会议电视、变电站视频监控(无人职守)、输变电线路监控及电厂视频监控等视频业务的出现;传统单一主机的调度自动化体系架构向客户机/服务器体系架构的转变;监视全网运行状况,提供故障记录和分析的故障滤波系统的建设:电量计费系统网络和雷电定位系统的建设;多媒体业务的出现等。因此,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体现信息化综合业务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而建立一个综合、经济、可靠、有效的通信网络,既能满足现在电力系统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业务的需求,又能面向未来,支持不断增多的用户、更大的宽带以及新的业务的广域数据网是关键所在。
电力信息化是指信息技术在电力工业中的应用,是电力工业在信息技术的驱动下由传统工业向高度集约化、高度知识化、高度技术化工业转变的过程。电力工业信息化的核心是管理信息系统(MIS)的建设,主要包括生产过程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
我局的管理信息系统(MIS)建设已形成一定的规模,系统建设已覆盖到我局的方方面面,开发应用的子系统主要包括:变电、送电、调度实时、财务管理、用电营业、生产技术、安全监察管理、劳动人事、客户服务等各应用子系统或模块。这些系统或模块,有上级部门下发推广的,也有我们自行开发或合作开发引进的。虽然它们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就有些子系统而言,系统应用人员越来越感到不好用。以我局的安监管理子系统为例,现使用的就有三套子系统,而这三套子系统之间却存在着重复录入数据的现象:系统应用人员在使用一套子系统做完业务处理之后,还需使用另外一套子系统把相关数据送网局MIS网上。这种应用的孤岛,主要由于系统应用底层没有一个可以很好扩展的基于网络的共享数据库,最终导致信息孤岛的出现。而对于我们宝鸡供电局这样一个大一类供电企业来说,新一代的企业信息系统要求应该具有什么样的特征?经过企业信息化专家们的研究,认为大型企业新一代信息系统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其集成化特征。
信息孤岛的表现
我局的系统应用情况调查表明:分散的、独立运行的事务处理系统(TPS)较多,计算机打印报表很多,统计分析、预测和交互使用数据很少;有一些小规模的管理信息系统(MIS),但还没有中等规模的,既覆盖多个职能域的MIS;信息组织很欠功夫,缺乏规范化,一些主要的代码不统一,源数据重复采集,很少或没有做到数据高度共享。
信息孤岛是目前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非常严重的问题,是信息化提升效率的重要瓶颈。概括起来,“信息孤岛”在技术上带来的不良影响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数据的一致性无法保证
由于信息定义与采集过程彼此独立,企业的同一数据可能在不同的应用中不一致。
2、信息及时共享、反馈难
信息不能及时充分共享的矛盾突出,企业中“信息孤岛”林立。
3、信息需要重复多次的输入
对信息的多次采集不仅仅是额外的劳动,数据失真也是重复输入的恶果之一。
信息孤岛使得大量的信息资源不能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效率低下,已经成为阻碍我局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面对我局孤岛式的信息系统,我们系统建设人员如何将它们集成起来?或者,如何开发新的集成化的系统,取代那些分散的、孤岛式的信息系统是我们急于解决的问题。
系统集成思路
我们通常理解的“系统集成”是通过“接口”把分散的系统连接起来。但事实上,这是做不到的(即所谓的“接口不能”老问题)。因为,我们宝鸡供电局内部存在着多个职能域、多个管理层次,对生产经营信息加工不同深度的要求,决定了原先孤立分散开发的应用系统不可能通过大量的接口将它们简单地连接起来,而必须通过重新进行统一的规划和构思,建立起一种整体性信息系统模型,才有可能实现信息系统集成。
宝鸡供电局整体性信息系统模型如下图所示。
宝鸡供电局整体性信息系统模型
其中“计划统计” 、“劳动人事” 、“财务管理” 和“调度实时”等逻辑职能域是对现有组织机构部门的抽象和综合。但信息系统的划分不是依据现有组织机构部门,而是依据相对稳定的逻辑职能域,这样就不会因为组织机构部门的变动而重新开发信息系统了。管理层划分为四个层次:最底层是运作层,包括生产经营的基层单位;往上是运作管理层,是指局所属各职能部室的业务管理人员;再往上是战术管理层,是指各职能部室主管领导;最高层是战略管理层,即局领导班子。为了保证信息加工深度的划分,首先是数据采集,是指在数据产生地就地采集、初加工和向外传输;然后是经过处理,形成有用的信息;其中在线处理(OLTP)和分析(OPAP)是要求更高、更为综合的信息技术;根据历史数据和当前数据进行分析预测和利用综合数据辅助决策,则是更深层次的信息加工。
这种“三维信息系统模型”有助于研究系统集成的思路问题。由4个管理层次、12个职能域、4种信息加工深度的“大模块”(即192个“长方体”)构成的所有单元(192个“长方体”)贯穿起来的是信息流。可以想象得到,这种信息流是相当复杂的:既有包括纵向的(上下穿越“长方体”)反映不同的管理层次之间的信息流,又有横向的(左右穿越“长方体”)反映不同的职能域之间的信息流;还有由内部流向外部和由外部流向内部的信息流。若把分析信息系统集成问题的着眼点放在信息流上,通过信息流将各职能域的主要功能“串起来”,而不是根据现有机构部门的功能来考虑信息系统的集成问题,就可以建立起既具有稳定性,又具有灵活性的企业整体性集成化的信息系统模型。这就是“以数据为中心”的系统集成的大思路。
系统集成的思想方法
1、重新进行企业信息集成统一规划和构思
重新进行企业信息集成统一规划和构思,形成企业信息集成模型和规范,在保证各个数据流畅通的前提下,达到消除“信息孤岛”,实现各个子系统的高速、高效互联,达到信息共享和网上数据交换,提高信息传递效率。
2、理顺企业数据流之间的关系
企业信息化作为一个严密的信息系统,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及时性和可靠性是以各业务环节数据的完整和准确为基础的。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有一句老话:“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信息系统的实施是建立在完善的基础数据之上的,而信息系统的成功运行则是基于对基础数据的科学管理。因此,理顺企业数据流之间的关系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之一。
3、建立主题数据库
即进行以“主题数据库”为基础和核心的数据环境建设。主题数据库是根据业务主题建库的,而不是按业务报表原样建库的;主题数据库要求信息源的唯一性,即所有源信息一次一处地进入系统;主题数据库结构的稳定性是由“基本表”作技术保证的,这些基本表具有:原子性(基本表中的数据项是数据元素)、规范性(基本表中的数据结构按企业规范定义)和演绎性(基本表中的数据能生成全部输出数据)。
4、统一数据平台
统一的数据平台有助于减少日后消除信息孤岛的成本。所谓的数据平台包括网络协议、操作系统、数据库及其它应用体系。
结合我局信息系统建设实际情况,面对大大小小的信息孤岛,我们所要做的信息孤岛整合工作具体表现在:从信息标准化工作入手,通过信息资源规划重建高档次的数据环境,整合现有的MIS系统、用电营业系统、电力调动系统(EMS)、送变电管理系统和客户服务呼叫中心(CallCenter)等信息应用系统。
结束语
今后随着电力市场的出现以及电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传统的供电系统业务将发生变化,这主要体现在会议电视、变电站视频监控(无人职守)、输变电线路监控及电厂视频监控等视频业务的出现;传统单一主机的调度自动化体系架构向客户机/服务器体系架构的转变;监视全网运行状况,提供故障记录和分析的故障滤波系统的建设:电量计费系统网络和雷电定位系统的建设;多媒体业务的出现等。因此,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体现信息化综合业务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成为电力企业信息化的发展重点。而建立一个综合、经济、可靠、有效的通信网络,既能满足现在电力系统语音、数据、图像等各种业务的需求,又能面向未来,支持不断增多的用户、更大的宽带以及新的业务的广域数据网是关键所在。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