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国华电力:建设 “一横一纵三层次”设备数据库
2012-03-19 09:52:47 来源:陈寅彪 许定峰 石朝夕
A-
A+
电力18讯:
作为发电企业中的一员,神华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从成立之初就重视信息化工作。经过12年的建设,信息系统已经全面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为了适应企业“科学发展”、“建五型创一流”的新要求,公司建立设备数据库系统项目,以“一横一纵三层次”的建设思路重新构建设备管理数据框架,整合集成设备信息。
建设思想与管理方法
项目建设思想 :“一横一纵三层次”
一横――集成某一单体设备数据,实现同类型设备信息及知识经验的电厂间横向交流共享,实现信息系统集成,打通信息孤岛。
一纵――集成某类设备数据,实现公司、国华电力研究院和电厂上下贯通的设备数据库。
三层次――一层为设备数据库入口导航,二层是针对公司同类设备的集合比较,三层则围绕设备精细化管理,做实设备基础数据,在不同层面支持设备现场分析和专家分析,提升设备管理的科学性。
项目管理方法 :“一点两线三严控”
“一点”指以“对设备管理有实际意义”为根本出发点。“两线”指设备业务数据梳理为一条战线,设备数据库系统开发为另一条战线,两条战线同步开展,相互促进。“三严控”指数据质量要严格管控,平台效果要严格管控,两线衔接要严格管控。
项目范围及技术架构
项目建设范围
设备数据库项目根据业务需要规划建设内容,确 定 75 类设备信息入库作为第一阶段项目范围,覆盖公 司全部 A 类设备和部分 B 类设备。从安全性、经济性、 可靠性、环保性、检修成本、电能质量等几个方面分析, 将系统和设备分成 A、B、C 三类。
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 , 对人员、电网、机组 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设备,以及直 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B 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 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皆失去作用时,会直接导致机组 的安全性、可用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 以及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制造周 期比较长的设备。A、B 类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统归入 C 类设备。
2011 年已完成三个试点电厂 20 类重要设备的数 据梳理和入库工作,具体包含锅炉本体、汽轮机本体、 发电机、磨煤机、6 千伏电机和 DCS 等。
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经过艰苦的工作,设备数据库建设取得了以下几 方面的突破 :
一是完善了设备数据架构。该框架对设备全方位业 务数据进行了梳理,创造性地建立了以单体设备为主 体的数据架构,初步划分了设备分析需要的数据范围, 为设备状态判断奠定了基础。
二是生产数据得到进一步规范。基础数据的规范化 和准确性保证一直是信息系统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这 一问题,设备数据库开发中一方面通过人力、时间等资 源的配置,对入库数据严格审查、反复校正 ;另一方面 则聘请专家层层把关,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数据质量。
三是数据维护和质量得到保证。一直以来,设备数 据都隐身于底层业务系统和专职管理人员手中,数据 不暴露,质量不清晰。设备数据库的建设是对整个国 华底层数据的一次梳理和完善,并将它们充分外显, 通过横纵贯通的方式提高技术数据透明度,促进设备 管理人员相互提醒监督,共同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完 善设备管理水平。
四是数据整合集成支撑专家诊断。设备数据库整合 设备基础信息,实时监控数据、检修过程数据和分析报 告等内容,集成在线分析、智能报表、数据对比、技术 论坛等功能,为专家进行设备诊断提供了技术手段。利 用平台的共享设备信息,支持“现场诊断 + 专家诊断” 相结合的设备分析诊断体系,开拓设备管理模式。
五是信息横纵共享促进业务协同。设备数据库努力 推动设备信息的上下贯通和横向共享,利用数据纽带 打破厂际壁垒,将同类设备的管理人员和该领域的技 术专家集合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形成虚拟团队,共 同管理一类设备,共同解决疑难问题。这是先进协同 思想在电力行业的一次创造性实践,将为公司积累大 量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为新建电厂提供丰厚的知识经 验和业务参考。
六是申请十项专利。项目提交了《火力发电机组监 控诊断系统及方法》、《火力发电机组监控诊断系统》、 《用于火力发电厂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设备零部件 期满报警系统》、《用于汽轮发电机的安全监控方法》、 《用于汽轮发电机的安全监控系统》等 10 项专利,并 都已获得专利申请号。
作为发电企业中的一员,神华北京国华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从成立之初就重视信息化工作。经过12年的建设,信息系统已经全面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行政管理等主要业务领域。为了适应企业“科学发展”、“建五型创一流”的新要求,公司建立设备数据库系统项目,以“一横一纵三层次”的建设思路重新构建设备管理数据框架,整合集成设备信息。
建设思想与管理方法
项目建设思想 :“一横一纵三层次”
一横――集成某一单体设备数据,实现同类型设备信息及知识经验的电厂间横向交流共享,实现信息系统集成,打通信息孤岛。
一纵――集成某类设备数据,实现公司、国华电力研究院和电厂上下贯通的设备数据库。
三层次――一层为设备数据库入口导航,二层是针对公司同类设备的集合比较,三层则围绕设备精细化管理,做实设备基础数据,在不同层面支持设备现场分析和专家分析,提升设备管理的科学性。
项目管理方法 :“一点两线三严控”
“一点”指以“对设备管理有实际意义”为根本出发点。“两线”指设备业务数据梳理为一条战线,设备数据库系统开发为另一条战线,两条战线同步开展,相互促进。“三严控”指数据质量要严格管控,平台效果要严格管控,两线衔接要严格管控。
项目范围及技术架构
项目建设范围
设备数据库项目根据业务需要规划建设内容,确 定 75 类设备信息入库作为第一阶段项目范围,覆盖公 司全部 A 类设备和部分 B 类设备。从安全性、经济性、 可靠性、环保性、检修成本、电能质量等几个方面分析, 将系统和设备分成 A、B、C 三类。
A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后 , 对人员、电网、机组 或其他重要设备的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设备,以及直 接导致环境严重污染的设备。B 类设备是指该设备损坏 或在自身和备用设备皆失去作用时,会直接导致机组 的安全性、可用性、经济性降低或导致环境污染的设备, 以及本身价值昂贵且故障检修周期或备件采购制造周 期比较长的设备。A、B 类设备以外的其他设备统归入 C 类设备。
2011 年已完成三个试点电厂 20 类重要设备的数 据梳理和入库工作,具体包含锅炉本体、汽轮机本体、 发电机、磨煤机、6 千伏电机和 DCS 等。
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经过艰苦的工作,设备数据库建设取得了以下几 方面的突破 :
一是完善了设备数据架构。该框架对设备全方位业 务数据进行了梳理,创造性地建立了以单体设备为主 体的数据架构,初步划分了设备分析需要的数据范围, 为设备状态判断奠定了基础。
二是生产数据得到进一步规范。基础数据的规范化 和准确性保证一直是信息系统亟待解决的难题。针对这 一问题,设备数据库开发中一方面通过人力、时间等资 源的配置,对入库数据严格审查、反复校正 ;另一方面 则聘请专家层层把关,从而有效地保证了数据质量。
三是数据维护和质量得到保证。一直以来,设备数 据都隐身于底层业务系统和专职管理人员手中,数据 不暴露,质量不清晰。设备数据库的建设是对整个国 华底层数据的一次梳理和完善,并将它们充分外显, 通过横纵贯通的方式提高技术数据透明度,促进设备 管理人员相互提醒监督,共同努力提高数据质量,完 善设备管理水平。
四是数据整合集成支撑专家诊断。设备数据库整合 设备基础信息,实时监控数据、检修过程数据和分析报 告等内容,集成在线分析、智能报表、数据对比、技术 论坛等功能,为专家进行设备诊断提供了技术手段。利 用平台的共享设备信息,支持“现场诊断 + 专家诊断” 相结合的设备分析诊断体系,开拓设备管理模式。
五是信息横纵共享促进业务协同。设备数据库努力 推动设备信息的上下贯通和横向共享,利用数据纽带 打破厂际壁垒,将同类设备的管理人员和该领域的技 术专家集合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形成虚拟团队,共 同管理一类设备,共同解决疑难问题。这是先进协同 思想在电力行业的一次创造性实践,将为公司积累大 量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为新建电厂提供丰厚的知识经 验和业务参考。
六是申请十项专利。项目提交了《火力发电机组监 控诊断系统及方法》、《火力发电机组监控诊断系统》、 《用于火力发电厂的设备状态检测方法》、《设备零部件 期满报警系统》、《用于汽轮发电机的安全监控方法》、 《用于汽轮发电机的安全监控系统》等 10 项专利,并 都已获得专利申请号。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