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电力“大信息化”支撑“十一五”发展战略
2007-08-20 13:54:3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企业,浙江省电力公司通过近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十五”期间,紧紧围绕公司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以效益为中心,以应用为主导,以信息安全为基础,突出抓好SAP、PI等若干重点项目的示范与推广应用,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浙江电力网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十年磨剑锋芒显
在摸索中前行,在经验与教训慢慢成长,浙江电力信息化经过一路坎坷的十余年,已显蓬勃之势:光通信已成为浙江电力通信传输网的主要方式,电力主通道通信光缆化率100%。信息化应用方面,浙江省电力公司和10个地市局全员计算机拥有率达89.90%,SAP R3系统应用覆盖了省公司本部和所属地市局,初步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跨部门的业务流、信息流在时空上的基本同步,工作效率和协同效应得到初步提高,成为国网公司系统第一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ERP系统的网省公司;生产技术管理系统功能覆盖了输电、供电和配电等环节;营销系统在线运行客户达到1700多万户,并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全省所有电力客户(包括农村客户)信息共享;还有新一代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政务办公系统、电网监控与管理系统……
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为浙江电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首先,信息化优化了各个生产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如十五期末,月底物料对帐时间比以前缩短了50%,电费资金到帐时间平均提前了10天,财务结算时间缩短了2天。其次,信息化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成本,现在,物料库存占用资金比以往下降53%,变电所无人值班节约的人力支出和财务支出,企业在降低电费损失和增加利息收入等方面的效益也开始凸显出来。
信息化更重要的作用还是体现在无形价值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了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加强中更是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现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浙江电力生存重要支柱,信息化不仅支撑了公司业务的发展,更推进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加快了企业信息的流动速度,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推进了流程化管理、信息共享的新型企业文化建设。
信息化“甘甜”初显,浙江省电力公司提出,要以“大信息化”理念为指导,以支撑公司业务发展战略为出发点,抓住“十一五”这个重要发展机遇期,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公司在“十一五”期末基本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开局之年谋新篇
浙江省电力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和《浙江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展望》,结合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到2010年,浙江将全面建成覆盖全省上联华东、国家电网公司,外联国外,面向未来,结构合理,高速宽带,安全可靠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满足业务需求并适度超前的坚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规划建设、购电、输电、配电、营销、客户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基本建立支撑公司内部价值链运作的信息链;形成信息门类齐全、质量较高、宏观与微观服务向配套的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公司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防护体能力有较大提高,建立信息共享、快速有效的信息安全应急体系。到2010年,基本实现电网控制自动化,企业管理实时化,初步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商务运作电子化、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部分领域同国际先进电力公司基本同步。
《规划》还列出了“十一五”信息化建设中的十项重点应用工程:数据中心工程、信息资源整合工程、ERP工程、生产应用工程、营销应用工程、实时数据统筹、OA工程、审计应用工程、辅助决策工程、电子商务工程。同时提出在省市两级分别实现“521”技术构架,即初步建成5个层次分明、接口清晰的平台:强健的网络平台,兼容完备的信息支撑平台、统一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适应业务发展的应用系统、个性化的企业门户平台;两个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标准保障体系;一个数据中心。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公司将以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指导,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抓好重点应用工程实施,有序推进公司系统上下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应用广度和深度。
首先,抓好SAP系统工程,今年将继续投入人力有效支持PS/MM/HR上线模块的现场应用、用户服务和完善工作,使推广成果实实在在地得到应用。继续深化拓展HR、PM、BW(商务智能)应用开发和推广工作。完善财务数据在BW系统中整合,完成人力资源HR、物料MM、工程项目PS数据在BW系统中的整合,拓展BW在营销方面应用,以支持对各业务数据进行跨模块、跨系统、多维度的动态分析,为公司高层决策和中层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分析和展现功能。
其次,抓好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升级工程。科学论证升级改造方案,完成系统结构重组优化和新技术构架的组建,优先实现电力营销管理、客户缴费、95598客户服务等营销业务处理基本模块并实现实用化运行。并做好市场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新功能模块的开发和相继投入应用。
第三,抓好实时数据库系统应用工程,巩固已经取得的推广应用成果,做好运行维护工作,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和功能正常使用。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应用,扩大数据接入范围,深入研究开展实时/历史数据与电网模型数据相结合的高级应用,研究PI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集成方案,如电量采集、设备在线监测、SCADA等系统实时/历史数据的综合应用等,解决SCADA数据接入的自动维护与修正、CIM版本管理等技术问题。
第四,做好财务审计、工程预(结)决算审计、营销审计等审计软件的全面推广应用工作。在推广基础上开展技术改进、功能完善和商品化工作,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审计软件,以推进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起到示范作用。
今年计划完成信息集成技术平台的组建,逐步实现SAP 、PI、审计、营销等系统纳入门户统一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坚持以SAP 为核心和基础、数据集中、一体化、分步实施的基本策略,将信息化整合工作稳步推进。
信息化已成为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信息化水平已经成为衡量现代化水平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
作为一个面向未来的企业,浙江省电力公司通过近10多年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十五”期间,紧紧围绕公司新世纪发展战略目标,以效益为中心,以应用为主导,以信息安全为基础,突出抓好SAP、PI等若干重点项目的示范与推广应用,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浙江电力网络基础设施、应用系统发展和网络信息安全等方面都得到了飞速发展。
十年磨剑锋芒显
在摸索中前行,在经验与教训慢慢成长,浙江电力信息化经过一路坎坷的十余年,已显蓬勃之势:光通信已成为浙江电力通信传输网的主要方式,电力主通道通信光缆化率100%。信息化应用方面,浙江省电力公司和10个地市局全员计算机拥有率达89.90%,SAP R3系统应用覆盖了省公司本部和所属地市局,初步打破了部门之间的壁垒,实现了跨部门的业务流、信息流在时空上的基本同步,工作效率和协同效应得到初步提高,成为国网公司系统第一家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推广实施ERP系统的网省公司;生产技术管理系统功能覆盖了输电、供电和配电等环节;营销系统在线运行客户达到1700多万户,并在全国首次实现了全省所有电力客户(包括农村客户)信息共享;还有新一代电力负荷管理系统、政务办公系统、电网监控与管理系统……
信息化在企业发展为浙江电力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首先,信息化优化了各个生产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生产周期和作业时间,如十五期末,月底物料对帐时间比以前缩短了50%,电费资金到帐时间平均提前了10天,财务结算时间缩短了2天。其次,信息化还可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企业成本,现在,物料库存占用资金比以往下降53%,变电所无人值班节约的人力支出和财务支出,企业在降低电费损失和增加利息收入等方面的效益也开始凸显出来。
信息化更重要的作用还是体现在无形价值方面。通过信息化建设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了企业管理、决策的制定和实施,在企业文化的传播和加强中更是发挥了无法替代的作用。现在信息系统已经成为浙江电力生存重要支柱,信息化不仅支撑了公司业务的发展,更推进管理模式和理念的创新,加快了企业信息的流动速度,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推进了流程化管理、信息共享的新型企业文化建设。
信息化“甘甜”初显,浙江省电力公司提出,要以“大信息化”理念为指导,以支撑公司业务发展战略为出发点,抓住“十一五”这个重要发展机遇期,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为公司在“十一五”期末基本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战略目标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开局之年谋新篇
浙江省电力公司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十一五”信息发展规划》和《浙江电力发展“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展望》,结合公司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浙江省电力公司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
到2010年,浙江将全面建成覆盖全省上联华东、国家电网公司,外联国外,面向未来,结构合理,高速宽带,安全可靠的具有国内先进水平,满足业务需求并适度超前的坚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规划建设、购电、输电、配电、营销、客户服务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基本建立支撑公司内部价值链运作的信息链;形成信息门类齐全、质量较高、宏观与微观服务向配套的信息服务体系;健全公司的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安全防护体能力有较大提高,建立信息共享、快速有效的信息安全应急体系。到2010年,基本实现电网控制自动化,企业管理实时化,初步实现管理决策智能化,商务运作电子化、信息化水平达到国内先进,部分领域同国际先进电力公司基本同步。
《规划》还列出了“十一五”信息化建设中的十项重点应用工程:数据中心工程、信息资源整合工程、ERP工程、生产应用工程、营销应用工程、实时数据统筹、OA工程、审计应用工程、辅助决策工程、电子商务工程。同时提出在省市两级分别实现“521”技术构架,即初步建成5个层次分明、接口清晰的平台:强健的网络平台,兼容完备的信息支撑平台、统一的企业信息集成平台、适应业务发展的应用系统、个性化的企业门户平台;两个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标准保障体系;一个数据中心。
2006年是“十一五”的开局之年,公司将以信息化发展“十一五”规划为指导,抓大放小、有的放矢,抓好重点应用工程实施,有序推进公司系统上下信息化建设与发展,进一步提高应用广度和深度。
首先,抓好SAP系统工程,今年将继续投入人力有效支持PS/MM/HR上线模块的现场应用、用户服务和完善工作,使推广成果实实在在地得到应用。继续深化拓展HR、PM、BW(商务智能)应用开发和推广工作。完善财务数据在BW系统中整合,完成人力资源HR、物料MM、工程项目PS数据在BW系统中的整合,拓展BW在营销方面应用,以支持对各业务数据进行跨模块、跨系统、多维度的动态分析,为公司高层决策和中层的管理提供良好的分析和展现功能。
其次,抓好电力营销技术支持系统升级工程。科学论证升级改造方案,完成系统结构重组优化和新技术构架的组建,优先实现电力营销管理、客户缴费、95598客户服务等营销业务处理基本模块并实现实用化运行。并做好市场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新功能模块的开发和相继投入应用。
第三,抓好实时数据库系统应用工程,巩固已经取得的推广应用成果,做好运行维护工作,保障系统稳定运行和功能正常使用。在此基础上,继续深化应用,扩大数据接入范围,深入研究开展实时/历史数据与电网模型数据相结合的高级应用,研究PI系统与其它系统的集成方案,如电量采集、设备在线监测、SCADA等系统实时/历史数据的综合应用等,解决SCADA数据接入的自动维护与修正、CIM版本管理等技术问题。
第四,做好财务审计、工程预(结)决算审计、营销审计等审计软件的全面推广应用工作。在推广基础上开展技术改进、功能完善和商品化工作,形成技术先进功能完善的审计软件,以推进企业审计信息化的发展,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起到示范作用。
今年计划完成信息集成技术平台的组建,逐步实现SAP 、PI、审计、营销等系统纳入门户统一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坚持以SAP 为核心和基础、数据集中、一体化、分步实施的基本策略,将信息化整合工作稳步推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