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峡出平湖 明珠映西蜀――写在瓦屋山电站下闸蓄水之际
2007-04-16 16:59:00 来源:眉山日报
A-
A+
电力18讯: 特约记者 钟向荣 本报记者 巨源
2007年4月10日10时,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一道130吨重的闸门缓缓落下,严严实实地封堵住了瓦屋山电站导流洞,使滔滔的周公河水驯服在巍峨的大坝脚下。
大坝左岸,鞭炮齐鸣,彩旗、彩球分外耀眼。欢呼雀跃的人们泪花闪闪。在瓦屋山电力实业有限公司和葛洲坝项目部举行的下闸蓄水庆典上,洪雅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建文深情地说:“瓦电能有今天,确实来之不易。这个成果,凝聚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心血,浸透了工程建设者的汗水,饱含了库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奉献。”
1
瓦屋山电站位于洪雅县瓦屋山镇,是周公河流域和青衣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电站,具有发电、调峰、防洪、旅游等综合功能。由于自然条件好、库容量大、调节性强,离成都中心负荷近,动能经济指标优越,长期以来受到相关部门重视。1943年,水电专家就提出建瓦电的初步设想。1973年,时任国家水电部部长钱正英亲临现场察看。1993年,由四川省电力局牵头,联合水电七局和川投、川电、华能公司,组织地质钻探队进场,受到张村、吴庄、炳灵三乡镇数千群众的热烈欢迎。但后来因投资体制改革,以致立项受阻,于2001年2月宣布停建。尽管如此,眉山市、洪雅县各级干部和库区群众仍满怀期盼,积极抢抓机遇,希望早日建成瓦电。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4月25日成立“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水电站筹建协调领导小组”,于2002年4月引进业主组建“四川眉山瓦屋山电力实业有限公司”,省计委于2002年10月28日以898号文件批准瓦电立项。2002年12月25日,“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三山环线暨瓦电前期工程吴庄大桥破土动工,并成功举行开工仪式。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俊修,省政府副省长王怀臣亲临剪彩。
市委、市政府对瓦电建设态度十分坚定,列入全市重中之重的项目。四年多来,历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特别是现任市委书记蒋仁富、市长李静,都高度关注瓦电建设,定期专题调研,经常深入库区调研,主持办公会议,及时解决工程建设和库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快速推进。
洪雅县委、县政府更是把瓦电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举全县之力攻一号工程。先后有500多名干部抛家别子坚守库区,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宣讲政策法规,倾听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挂账销号解决问题。用心做好事,用情解难事,用力办实事,换来了库区群众对工程建设的大力支持。库区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及时搬迁,积极建房,主动参与库底清理,干群关系融洽,形成了万众一心建瓦电的大好局面。
2
瓦电工程是我市和洪雅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其投资超过20亿元,建设工期55个月。施工战线长达100公里,数千工程建设者日夜奋战,工程形象日新月异。大坝、料场、隧洞、厂房、调压井、泄洪洞等施工场景气势恢宏。
瓦屋山地质结构复杂,山体堆积层厚,地下水丰富,瓦电施工难度比想象的要大得多,特别是洞挖工程量大,开挖长度就达12公里。施工方积极与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共同研究,优化方案,革新技术,硬是保质保量按时确保了工期需要。
2003年2月18日,拥有特级资质的葛洲坝集团中标瓦电导流隧洞工程后,喊响“建好瓦屋山电站,再铸葛洲坝辉煌”的口号。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经过8个月的艰苦拼搏,快速优质的完成了600多米导流隧洞的施工任务,随后又中标夺得大坝工程。
瓦电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整个电站枢纽工程的标志建筑。葛洲坝项目部总经理张靖平告诫员工:“一定要将瓦电大坝建成放心工程和精品工程。”项目部购置了当今碾压堆石坝最大吨位的震动碾,使大坝碾压干密度达到2.41吨/立方米的高质量标准,大坝填筑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2%以上。针对瓦屋山多雨的特点,为防止大坝坡面被雨水冲刷,征得设计单位同意,项目部在四川率先使用挤压边墙新技术,保证了质量和工期。2006年7月28日大坝提前三天填筑至海拔1080米,填筑石料316万立方米,一座雄伟的大坝横亘于周公河阎王峡。
葛洲坝项目部总支书记陈果利说:“为确保瓦电工程进度,四年来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春节也没有回家。2006年正月初一的下午,项目部常务副经理万和江就带领机关人员组成突击队,冒雪到大坝工地加班,连续备战,绑扎钢筋120吨,确保了大坝一期面板按期开仓浇筑。”
葛洲坝项目部在瓦电四年,与库区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库区群众中有40多人在葛洲坝项目部承担现场施工调度、计量统计、机关管理及后勤服务工作,先后有7人被项目部授予“荣誉员工”称号。当地群众评价说:“葛洲坝人在瓦电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情感财富。”
3
发展惠及库区群众,建一项工程,富一方百姓。瓦屋山水电站的建设给库区带来天翻地覆的巨变。如今,靓丽的瓦屋山新场镇,漂<
2007年4月10日10时,一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一道130吨重的闸门缓缓落下,严严实实地封堵住了瓦屋山电站导流洞,使滔滔的周公河水驯服在巍峨的大坝脚下。
大坝左岸,鞭炮齐鸣,彩旗、彩球分外耀眼。欢呼雀跃的人们泪花闪闪。在瓦屋山电力实业有限公司和葛洲坝项目部举行的下闸蓄水庆典上,洪雅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建文深情地说:“瓦电能有今天,确实来之不易。这个成果,凝聚了省市县各级领导的心血,浸透了工程建设者的汗水,饱含了库区广大干部群众的奉献。”
1
瓦屋山电站位于洪雅县瓦屋山镇,是周公河流域和青衣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电站,具有发电、调峰、防洪、旅游等综合功能。由于自然条件好、库容量大、调节性强,离成都中心负荷近,动能经济指标优越,长期以来受到相关部门重视。1943年,水电专家就提出建瓦电的初步设想。1973年,时任国家水电部部长钱正英亲临现场察看。1993年,由四川省电力局牵头,联合水电七局和川投、川电、华能公司,组织地质钻探队进场,受到张村、吴庄、炳灵三乡镇数千群众的热烈欢迎。但后来因投资体制改革,以致立项受阻,于2001年2月宣布停建。尽管如此,眉山市、洪雅县各级干部和库区群众仍满怀期盼,积极抢抓机遇,希望早日建成瓦电。
在省委、省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市委、市政府于2001年4月25日成立“眉山市洪雅县瓦屋山水电站筹建协调领导小组”,于2002年4月引进业主组建“四川眉山瓦屋山电力实业有限公司”,省计委于2002年10月28日以898号文件批准瓦电立项。2002年12月25日,“峨眉山――瓦屋山――周公山”三山环线暨瓦电前期工程吴庄大桥破土动工,并成功举行开工仪式。时任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孟俊修,省政府副省长王怀臣亲临剪彩。
市委、市政府对瓦电建设态度十分坚定,列入全市重中之重的项目。四年多来,历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特别是现任市委书记蒋仁富、市长李静,都高度关注瓦电建设,定期专题调研,经常深入库区调研,主持办公会议,及时解决工程建设和库区群众生产生活中的问题,确保了各项工作有序快速推进。
洪雅县委、县政府更是把瓦电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举全县之力攻一号工程。先后有500多名干部抛家别子坚守库区,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宣讲政策法规,倾听社情民意,调处矛盾纠纷,挂账销号解决问题。用心做好事,用情解难事,用力办实事,换来了库区群众对工程建设的大力支持。库区群众舍小家顾大家,及时搬迁,积极建房,主动参与库底清理,干群关系融洽,形成了万众一心建瓦电的大好局面。
2
瓦电工程是我市和洪雅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其投资超过20亿元,建设工期55个月。施工战线长达100公里,数千工程建设者日夜奋战,工程形象日新月异。大坝、料场、隧洞、厂房、调压井、泄洪洞等施工场景气势恢宏。
瓦屋山地质结构复杂,山体堆积层厚,地下水丰富,瓦电施工难度比想象的要大得多,特别是洞挖工程量大,开挖长度就达12公里。施工方积极与业主方、设计方、监理方共同研究,优化方案,革新技术,硬是保质保量按时确保了工期需要。
2003年2月18日,拥有特级资质的葛洲坝集团中标瓦电导流隧洞工程后,喊响“建好瓦屋山电站,再铸葛洲坝辉煌”的口号。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经过8个月的艰苦拼搏,快速优质的完成了600多米导流隧洞的施工任务,随后又中标夺得大坝工程。
瓦电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是整个电站枢纽工程的标志建筑。葛洲坝项目部总经理张靖平告诫员工:“一定要将瓦电大坝建成放心工程和精品工程。”项目部购置了当今碾压堆石坝最大吨位的震动碾,使大坝碾压干密度达到2.41吨/立方米的高质量标准,大坝填筑合格率100%,优良率达92%以上。针对瓦屋山多雨的特点,为防止大坝坡面被雨水冲刷,征得设计单位同意,项目部在四川率先使用挤压边墙新技术,保证了质量和工期。2006年7月28日大坝提前三天填筑至海拔1080米,填筑石料316万立方米,一座雄伟的大坝横亘于周公河阎王峡。
葛洲坝项目部总支书记陈果利说:“为确保瓦电工程进度,四年来项目部的管理人员春节也没有回家。2006年正月初一的下午,项目部常务副经理万和江就带领机关人员组成突击队,冒雪到大坝工地加班,连续备战,绑扎钢筋120吨,确保了大坝一期面板按期开仓浇筑。”
葛洲坝项目部在瓦电四年,与库区群众结下了深厚情谊。库区群众中有40多人在葛洲坝项目部承担现场施工调度、计量统计、机关管理及后勤服务工作,先后有7人被项目部授予“荣誉员工”称号。当地群众评价说:“葛洲坝人在瓦电留下了宝贵的物质财富、精神财富和情感财富。”
3
发展惠及库区群众,建一项工程,富一方百姓。瓦屋山水电站的建设给库区带来天翻地覆的巨变。如今,靓丽的瓦屋山新场镇,漂<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