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水电综述(二)
2006-09-07 10:01:36 来源:李其道
A-
A+
电力18讯:
[工作与成效]
1.五项重点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和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新思路,紧紧围绕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抓了5项重点工作。
(1)农村水电公共设施工程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03年全国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110万kW,1998-2002年5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900万kW,平均每年新增装机180万kW。2003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30万kW,在建规模800多万kW,年发电量1100多亿kW.h,完成投资300多亿元,完成国民经济增加值500亿元,分别拉动建筑业、机械制造业创造增加值200多亿元和100多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2)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向纵深发展。2001年10月国务院批准“十五”期间全国建设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11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全国农村水电暨‘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会议致信,指出了新时期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
到2003年底,两年多时间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50多亿元,累计新增装机400多万kW,累计解决15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水利部组织开展了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中期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开展分类指导,批复备选县92个,以确保“十五”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务全面超额完成。《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已颁布施行,及时举办了宣贯班。《水电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已报批,为从2004年起全面开展验收提供保障。
(3)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正式启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保护生态环境,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来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英明决策。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列为水利建设“三大亮点”工程之一。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在全国886个县级规划和26个省级规划的基础上,水利部完成了《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03]15号文件指出,关于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由水利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办提出意见并抓紧组织实施。
国家发改委抓紧组织力量对《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进行评估,提出了评估报告,指出:“我国小水电资源丰富,分布与生态建设工程范围基本一致,其总量和分布能够满足小水电代燃料规划要求。”“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是解决山区农民燃料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巩固我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程是我国重点生态工程顺利建设和有效巩固的重要保障,实施该工程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指出:“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规划范围和分步实施符合实际,规划布局基本合理,规划投资、效益、代燃料电价、农民承受能力、体制机制均有分析和措施,规划目标到2020年解决2830万户、1.04亿农村居民生活燃料,新增小水电代燃料装机2404万千瓦现实可行。”指出:“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具备开工条件,建议尽快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
2003年12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以发改投资[2003]2166号文件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2003年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的通知》。12月26日回良玉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12月30日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启动会议在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和山西同时举行,主会场设在邓小平同志故里四川广安,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敬正书宣读回良玉副总理重要批示和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书面讲话,并作了讲话,最后宣布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正式启动。国家以西部地区和重点生态建设地区为重点,在小水电资源丰富、代燃料人口集中、农民代燃料需求迫切的地区,选择了26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先行启动,涉及5个省(区)、26个县。
(4)水利系统一、二期农网改造全面完成,县城电网改造成功启动。水利系统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04.6亿元,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82座、容量215.7万kVA,35千伏变电站853座、容量341.6万kVA,110千伏线路1595km、35千伏线路1.19万km、10千伏线路14.21万km、低压线路45.82万km,改造配电台区11.79万个,更换高耗能变压器10.99万台、容量557万kVA,改造农户计量方式实现一户一表1400多万户。农网改造使农村电网结构有了质的飞跃,低压线损由原来的30%左右普遍降低到12%以下,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用电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与农网改造相结合,水利系统乡镇电管站改革也基本完成。农网改造和乡镇电管站改革完成的地方,都实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用电管理,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率,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
[工作与成效]
1.五项重点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指示精神和水利部党组的治水新思路,紧紧围绕为农业、农村、农民服务的宗旨,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抓了5项重点工作。
(1)农村水电公共设施工程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03年全国农村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110万kW,1998-2002年5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900万kW,平均每年新增装机180万kW。2003年新增农村水电装机230万kW,在建规模800多万kW,年发电量1100多亿kW.h,完成投资300多亿元,完成国民经济增加值500亿元,分别拉动建筑业、机械制造业创造增加值200多亿元和100多亿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加快了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步伐,保护和改善了生态环境。
(2)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向纵深发展。2001年10月国务院批准“十五”期间全国建设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11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了“全国农村水电暨‘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工作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代表国务院向会议致信,指出了新时期农村水电及电气化建设的方向、目标和任务。
到2003年底,两年多时间全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累计完成投资350多亿元,累计新增装机400多万kW,累计解决150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水利部组织开展了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中期检查,针对存在问题,开展分类指导,批复备选县92个,以确保“十五”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任务全面超额完成。《水电农村电气化标准》已颁布施行,及时举办了宣贯班。《水电农村电气化验收规程》已报批,为从2004年起全面开展验收提供保障。
(3)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正式启动。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是党中央、国务院从保护生态环境,解决“三农”问题,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来的,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英明决策。水利部党组高度重视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把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列为水利建设“三大亮点”工程之一。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在全国886个县级规划和26个省级规划的基础上,水利部完成了《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的编制和审查工作。国务院办公厅国办函[2003]15号文件指出,关于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由水利部牵头,会同国家发改委、西部开发办提出意见并抓紧组织实施。
国家发改委抓紧组织力量对《全国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规划》进行评估,提出了评估报告,指出:“我国小水电资源丰富,分布与生态建设工程范围基本一致,其总量和分布能够满足小水电代燃料规划要求。”“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是解决山区农民燃料问题的有效途径,对于巩固我国重大生态工程建设成果,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该工程是我国重点生态工程顺利建设和有效巩固的重要保障,实施该工程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指出:“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规划范围和分步实施符合实际,规划布局基本合理,规划投资、效益、代燃料电价、农民承受能力、体制机制均有分析和措施,规划目标到2020年解决2830万户、1.04亿农村居民生活燃料,新增小水电代燃料装机2404万千瓦现实可行。”指出:“前期工作基本就绪,具备开工条件,建议尽快启动小水电代燃料试点。”
2003年12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以发改投资[2003]2166号文件联合下发了《关于下达2003年小水电代燃料试点工程中央预算内专项资金(国债)投资计划的通知》。12月26日回良玉副总理作出重要批示。12月30日全国小水电代燃料工程启动会议在四川、广西、云南、贵州和山西同时举行,主会场设在邓小平同志故里四川广安,水利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敬正书宣读回良玉副总理重要批示和水利部部长汪恕诚书面讲话,并作了讲话,最后宣布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正式启动。国家以西部地区和重点生态建设地区为重点,在小水电资源丰富、代燃料人口集中、农民代燃料需求迫切的地区,选择了26个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先行启动,涉及5个省(区)、26个县。
(4)水利系统一、二期农网改造全面完成,县城电网改造成功启动。水利系统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工程累计完成投资204.6亿元,新建和改造110千伏变电站82座、容量215.7万kVA,35千伏变电站853座、容量341.6万kVA,110千伏线路1595km、35千伏线路1.19万km、10千伏线路14.21万km、低压线路45.82万km,改造配电台区11.79万个,更换高耗能变压器10.99万台、容量557万kVA,改造农户计量方式实现一户一表1400多万户。农网改造使农村电网结构有了质的飞跃,低压线损由原来的30%左右普遍降低到12%以下,供电质量和供电可靠性明显提高,用电安全得到有效保证。与农网改造相结合,水利系统乡镇电管站改革也基本完成。农网改造和乡镇电管站改革完成的地方,都实现了“三公开、四到户、五统一”用电管理,大大提高了供电可靠率,绝大部分地区实现了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