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18
  • 网站首页
  • 最新
  • 新闻 要闻 国内 电企 国外 电网 发电 深度 财经 评论
  • 管理 安全生产 经营管理 党建政工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 企业风采 管理创新 实践案例
  • 政策 公告通知 政策监管 电力法规 资料报告 访谈观点
  • 商务 商务 招标采购 项目 产品 企业 会展
  • 行业 电网 发电 可再生能源 风电 光伏 光热 氢能 储能 售电 核电 农电 规划设计建设 综合能源服务
  • 频道 能源互联网 电力科技 电动汽车 数字电网 全球能源互联网 增量配电 电力市场 特高压 电力数字化 电力自动化 电力通信 泛在电力物联网 节能环保 电力教育培训 电力技术论文 电力人物 电力文苑
  • 招聘
  • 热点 2020电企年中工作会 2020电力安全生产月 “十四五”电力规划 2020两会说电力 电力新基建 电企2020年工作会议 2019中央巡视电企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国务院要求降电价 电力央企审计整改
  • 热词
  • Tags
首页 > 专题 > 农电 > 小水电 > 正文

“水电富民”需政府出新招

  2006-02-24 09:19:13    来源:华商报 
A- A+
电力18讯:    日前,有媒体报道,中央党校课题组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黄河上游青海河谷的水电开发不但没有富了当地群众,反而加深了当地贫困。

  与这则报告形成鲜明反讽的是,仅仅是在十多天前,黄河上游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公布的一份数据显示:2005年黄河上游水电开发获得历史性突破,全年发电168亿千瓦时,实现利润4亿元。

  水电开发,素来被大家看作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富民工程”。现如今,一边是开发公司“历史性突破”的“钵满盆溢”,一边却是普通群众的“越迁越穷”,越建越没盼头,着实让人心悸。翻开近年来的媒体报道可以发现,这种“富民工程难富民”的“悖论”也并非个案。很多水电站(比如云南漫湾水电站)在开发时,都曾喊出“电站发电之日,就是百姓富裕之时”的口号,但综合媒体报道,很多电站所在地的农民并没有盼到想象中的富裕,更有个别者,守在电站旁边,却因用不起电而不敢拉亮电灯。

  水电开发本身是个利益分配与博弈的过程,开发公司的高利润与当地群众的低收入反差表明,要实现开发的“多赢”局面,政府部门需要在博弈的过程中注入更多新的智慧,能够使出一些“新招”。

  目前,水电站的运营多属于市场行为,而移民搬迁工作更多地显现为政府行为。一方面,虽然国家尽力地投入了大量搬迁资金,但把钱均摊到每个移民那里注定相当有限,甚至仅能满足三两年生产生活的花销,等钱花完了,终究还是富家无策,也只能“望水兴叹,望电兴叹,望库兴叹”,这使得政府的“补偿”看起来更像是投向无底洞;另一方面,市场运作的运营主体在占有水电开发资源之后,却可以轻而易举地甩开移民的利益于不顾,只顾自己赚得个“钵满盆溢”。

  应该认识到,政府一次性的资金补偿当然需要,但要想只靠“补偿”让居民都富起来,那有多少钱都不够补。而只想着给钱补偿,也只能让当地居民永远当只靠土地吃饭的农民,永远也不能跟上国家现代化的发展。

  在现代化建设的大潮之下,救助、补贴已不是长久的富民之计,治本之策,是遵循市场经济的原则,把当地群众利益与水电开发公司的利益分配“捆绑”起来,真正把群众利益纳入成本,把群众牺牲的利益作价入股,以期得到长远的保障。最起码的,也应该从水电收益中拿出一大部分的资金,培养脱贫的造血机制,光靠政府一次次资金补偿,是无法实现“水电富民”目标的。毕诗成


在线投稿   投稿信箱:e@ep18.cn 请赐稿件
评论
用户名:匿名发表  
密码:  
验证码:
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无相关信息
编辑推荐
热点排行
  • · 浙江丽水打造绿色小水电发展“样本”
  • · 加强小水电站管理的几点意见
  • · 隆林纳贡水电站正式开工
  • · 水电发展面临的问题与趋势
  • · 依托水电激活相关产业 宜黄电力助推经济发展
  • · 浙江四部委:逐站整改,创建一批“绿色小水电站”样板工程
  • · 四川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和缓冲区内 116个小水电项目 已全部关停
  • · 2018年小水电扶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及时分解下达重庆有关区县
  • · 浙江杭州富阳区:关闭9座水电站 保证壶源溪流域不断流
  • · 河道活了鱼虾多了 厦门率先完成小水电站生态流量整改
推荐阅读

手机版 - 关于我们 - 投稿信箱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2018 电力18 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53787号-1    北京网维八方旗下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