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观察福建小水电挑大梁
2005-11-08 17:54:05 来源:福建日报
A-
A+
电力18讯: 本报记者 吴洪 通讯员 兰伟龙
为了解决农民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2001年国务院批准“十五”期间建设全国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我省有21个县列入建设名单。四年来,依法依规推进的水电建设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成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寿宁县南阳村近年的变化让村民龚振东感慨颇深。2002年以前,南阳村人难得用上几样电器,煮饭还得烧柴火。如今,电视、电话、电饭煲、电冰箱这些城里人习以为常的家电,终于走进了这个僻静的小山村。靠种茶为生的龚振东,也用上了盼望已久的茶机,经济状况逐渐好起来。而这一切的改变,要归功于“十五”期间全国的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当年,南阳村用电量稍大就会发生断电,有时点灯还要分时段,这种情况在省内一些偏远农村还很普遍。2001年国务院批准“十五”期间建设全国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福建的闽清、屏南、沙县、罗源、南靖、寿宁、建瓯、周宁、安溪等21个县列入了建设名单。此后,新一轮的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在当地迅速展开。四年过去了,这21个县已投入资金43.2亿元,新增装机72万千瓦,在建水电装机规模达112万千瓦,人均年用电量893千瓦时,与基准年相比年均增长9.7%;户均年生活用电量706千瓦时,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
水源电源滚动财源
“小水电挑大梁,项目实施它最强。”寿宁县县长说,实施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最大的好处就是资源优势更加凸显,水能带动电能、电源滚动财源,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经过四年的建设,寿宁县新增水电装机4.3万千瓦,通电户率达99.6%,人均年用电量达783千瓦时。同时,通过以电带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98亿元。如今,全县农业总产值达8.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0元。乡镇企业、工业产值、财政总收入主要经济指标年递增率都超过10%,规模以上工业投资总量跃居全市第一。
龚振东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市场上,干茶的利润比青茶高出30%。一直以来,龚振东都希望能买一台茶机,把摘下的茶叶烘干,制成干茶。可是,村子里用电量太小,根本没办法使用茶机,这成了龚振东的一块心病。随着全县用电量的提高,南阳村的状况也逐渐改善。2002年,龚振东终于实现了长久的梦想。今年以来,龚振东已卖出600多公斤干茶,实现收入1万多元。
同样尝到农村电气化甜头的,还有人口不到20万的周宁县。县委书记感慨万千:“水力资源是我们县第一资源,水电建设已成为带动项目战略的龙头”。四年来,周宁县已建成电站30座,在建电站18座,总装机达11.1万千瓦。农村水电建设促进了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仅财政总收入就比2000年增长60.3%。
通过农村电气化建设得益最多的,还要数南靖县河乾村。走进河乾村,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农民别墅,整齐排放的家庭轿车和运输汽车。这里的农民拥有小水电装机1.2万千瓦,村民照明生活用电电价仅0.2元.千瓦时,几乎家家户户实现了电气化。以电兴业、以电强县,如今全村自办的企业已达到220家,村财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三管齐下治理水电
近年来,水能开发利用中出现了一些圈占资源、无序开发、破坏环境、威胁公共安全等突出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为此,我省出台了《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试行)》,对水能资源开发建设,违规水能资源项目的清理整顿,作出具体规定。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是水能资源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规范农村电气化建设,我省积极行动,“三管齐下”:
――摸清家底,储备项目。在对全省电力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制订了“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同时抓好河流综合利用规划和水力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搞好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工作,确保新一轮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各项计划目标的实施。
――依法行政,依规建设。努力理顺水电管理体制,强化对水能资源的管理。出台《水电建设管理办法》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具体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清理整顿“四无”电站。按照水利部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核实清查整顿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等“四无”水电站469座。此外,对新建电站严格按统一规划审批,农电管理进一步规范。
通过这三步骤,我省农村电气化建设得以有序发展,短短四年时间,取得了巨大成绩。一手治理违规水能资源开发项目,一手推进水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依规矩建设农村水电,正是我省水能资源建设稳步前进的经验所在。
生产生态和谐并进
通过“两手”抓,我省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出现了生产、生态和谐并进的可喜局面。全国闻名的乌龙茶之乡安溪县,利用充足电源开展“空调制茶”。据统计,“空调制茶”全年用电1.08亿千瓦时,可代柴65
为了解决农民燃料和农村能源问题,2001年国务院批准“十五”期间建设全国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我省有21个县列入建设名单。四年来,依法依规推进的水电建设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成为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寿宁县南阳村近年的变化让村民龚振东感慨颇深。2002年以前,南阳村人难得用上几样电器,煮饭还得烧柴火。如今,电视、电话、电饭煲、电冰箱这些城里人习以为常的家电,终于走进了这个僻静的小山村。靠种茶为生的龚振东,也用上了盼望已久的茶机,经济状况逐渐好起来。而这一切的改变,要归功于“十五”期间全国的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当年,南阳村用电量稍大就会发生断电,有时点灯还要分时段,这种情况在省内一些偏远农村还很普遍。2001年国务院批准“十五”期间建设全国400个水电农村电气化县,福建的闽清、屏南、沙县、罗源、南靖、寿宁、建瓯、周宁、安溪等21个县列入了建设名单。此后,新一轮的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在当地迅速展开。四年过去了,这21个县已投入资金43.2亿元,新增装机72万千瓦,在建水电装机规模达112万千瓦,人均年用电量893千瓦时,与基准年相比年均增长9.7%;户均年生活用电量706千瓦时,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效益。
水源电源滚动财源
“小水电挑大梁,项目实施它最强。”寿宁县县长说,实施农村电气化县建设最大的好处就是资源优势更加凸显,水能带动电能、电源滚动财源,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经过四年的建设,寿宁县新增水电装机4.3万千瓦,通电户率达99.6%,人均年用电量达783千瓦时。同时,通过以电带工,实现固定资产投资4.98亿元。如今,全县农业总产值达8.2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70元。乡镇企业、工业产值、财政总收入主要经济指标年递增率都超过10%,规模以上工业投资总量跃居全市第一。
龚振东也从中尝到了甜头。市场上,干茶的利润比青茶高出30%。一直以来,龚振东都希望能买一台茶机,把摘下的茶叶烘干,制成干茶。可是,村子里用电量太小,根本没办法使用茶机,这成了龚振东的一块心病。随着全县用电量的提高,南阳村的状况也逐渐改善。2002年,龚振东终于实现了长久的梦想。今年以来,龚振东已卖出600多公斤干茶,实现收入1万多元。
同样尝到农村电气化甜头的,还有人口不到20万的周宁县。县委书记感慨万千:“水力资源是我们县第一资源,水电建设已成为带动项目战略的龙头”。四年来,周宁县已建成电站30座,在建电站18座,总装机达11.1万千瓦。农村水电建设促进了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度增长,仅财政总收入就比2000年增长60.3%。
通过农村电气化建设得益最多的,还要数南靖县河乾村。走进河乾村,首先跃入眼帘的是错落有致的农民别墅,整齐排放的家庭轿车和运输汽车。这里的农民拥有小水电装机1.2万千瓦,村民照明生活用电电价仅0.2元.千瓦时,几乎家家户户实现了电气化。以电兴业、以电强县,如今全村自办的企业已达到220家,村财年收入达100多万元。
三管齐下治理水电
近年来,水能开发利用中出现了一些圈占资源、无序开发、破坏环境、威胁公共安全等突出问题,引起了各方面的关注。为此,我省出台了《加强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规定(试行)》,对水能资源开发建设,违规水能资源项目的清理整顿,作出具体规定。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是水能资源建设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为规范农村电气化建设,我省积极行动,“三管齐下”:
――摸清家底,储备项目。在对全省电力资源进行全面普查的基础上,制订了“十五”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规划,同时抓好河流综合利用规划和水力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搞好水资源优化配置规划工作,确保新一轮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各项计划目标的实施。
――依法行政,依规建设。努力理顺水电管理体制,强化对水能资源的管理。出台《水电建设管理办法》和《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具体实施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清理整顿“四无”电站。按照水利部和省政府的统一部署,全面核实清查整顿无立项、无设计、无验收、无管理等“四无”水电站469座。此外,对新建电站严格按统一规划审批,农电管理进一步规范。
通过这三步骤,我省农村电气化建设得以有序发展,短短四年时间,取得了巨大成绩。一手治理违规水能资源开发项目,一手推进水能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依规矩建设农村水电,正是我省水能资源建设稳步前进的经验所在。
生产生态和谐并进
通过“两手”抓,我省的水电农村电气化建设出现了生产、生态和谐并进的可喜局面。全国闻名的乌龙茶之乡安溪县,利用充足电源开展“空调制茶”。据统计,“空调制茶”全年用电1.08亿千瓦时,可代柴65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