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崛起生态产业链
2006-01-06 09:24:30 来源:湖南日报
A-
A+
电力18讯: 又到年底分红时,在山区县蓝山,许多农民脸上满是灿烂的笑容,拿着水电站分红利润直往银行跑。仅所城镇山田这个200多户人家的村子,就分到电站利润80多万元。小水电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还美化了生态环境。山绿了,水清了,村美了,民富了,一个新的生态产业链正在这个山区县崛起。
过去,湖南蓝山县农民习惯于“砍柴为薪,伐木为生”,一座座青山变秃变荒。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地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以电养林,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生财”的生态产业链富民工程。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一家管网,多家办电,股份合作,新电新价,资源折股”,鼓励农民、干部、外商股份合作,大力兴办股份制水电站。同时,强制要求不能破坏植被,采用隧道暗洞开掘引水渠,不改变河流自然流向。全县股份制水电站迅速发展到164座,总装机量达10.5万千瓦。
水电站的蓬勃发展,每年给该县农民带来直接电力收入6000多万元,村民们普遍用上了平均每千瓦时0.2元的低价电,电饭煲、电炒锅等电炊具改变了他们世世代代以柴为薪、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塔峰镇箭岭村仅有230多户人家,过去靠砍柴到县城出售才勉强维持生计。村民们去年入股建好两座水电站后,人均纯收入迅速增加到5000多元。
尝到办小水电甜头的山民们,得到了“以林蓄水,以水发电”的实惠,保护山林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同时,在荒山秃岭大造生态林,全县发展股份制林场200多个,新增绿化面积20.6万亩。(李贵日 陈派宏 易佳军)
过去,湖南蓝山县农民习惯于“砍柴为薪,伐木为生”,一座座青山变秃变荒。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根据本地水能资源丰富的优势,实施“以电养林,以林蓄水,以水发电,以电生财”的生态产业链富民工程。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一家管网,多家办电,股份合作,新电新价,资源折股”,鼓励农民、干部、外商股份合作,大力兴办股份制水电站。同时,强制要求不能破坏植被,采用隧道暗洞开掘引水渠,不改变河流自然流向。全县股份制水电站迅速发展到164座,总装机量达10.5万千瓦。
水电站的蓬勃发展,每年给该县农民带来直接电力收入6000多万元,村民们普遍用上了平均每千瓦时0.2元的低价电,电饭煲、电炒锅等电炊具改变了他们世世代代以柴为薪、烟熏火燎的生活方式。塔峰镇箭岭村仅有230多户人家,过去靠砍柴到县城出售才勉强维持生计。村民们去年入股建好两座水电站后,人均纯收入迅速增加到5000多元。
尝到办小水电甜头的山民们,得到了“以林蓄水,以水发电”的实惠,保护山林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同时,在荒山秃岭大造生态林,全县发展股份制林场200多个,新增绿化面积20.6万亩。(李贵日 陈派宏 易佳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