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供电公司实施标准化作业纪实
2008-09-03 16:00:43 来源:山东电力报
A-
A+
电力18讯: □迟荣民 葛绪磊 马学利
2007年,烟台供电公司被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为试点单位,首批进行现场标准化作业试点后,本报记者在去年11月份对这个公司实施标准化作业的情况进行了采访,并以《烟台供电:标准化带来新变化》为题作了报道。
时隔将近一年,这个公司标准化作业又有什么新发展?记者日前又来到了烟台公司,作进一步探访。
标准化作业成为一种习惯
烟台公司总经理石玉东认为:“在现代化大电网运行中,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过多的人为因素是不安全因素,不适应现在复杂的作业。在安全评估的前提下,应努力克服人为失误给电网运行造成的影响。”如果说以前工作中存在着纰漏,那么标准化作业试点工作的开展,让这个公司现场作业更加精细。
电力安全生产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高危险性。在生产现场,情况千差万别、变化难测。在现场作业中,工器具及材料的准备、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工作票的执行情况、管理人员的到位率、“老虎口”的专责监督、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等等,都直接影响着现场生产的安全。在标准化作业实施前,这个公司的职工往往凭着经验在工作,这样很难确保现场作业万无一失,常常出现有了差错却查找不到故障点的事情发生。
2006年,在220千伏岗嵛站二期扩建过程中,组合电器安装必须确保无纰漏。但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人员依然凭着经验工作,在设备安装结束后,测试阶段发现存在着故障,现场工作人员无奈只能拆除,重新查找故障点,使整个工期延迟了10天的时间。但是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后,在现场生产过程中,每个职工完全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出现违章的几率大大降低。而且即使出现故障,职工也能按照指导书很快查找到故障点,大大缩短了作业时间。
标准化作业试点之初,有些员工依然改变不了以前不够精细的工作习惯。但是随着标准化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些状况很快得到改善,现在按照标准进行作业,已经成了每个职工的习惯。
标准化涵盖每一个角落
针对以往作业过程中关键工序重点不突出、范本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烟台公司在总结前期推广实施《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上,提炼出符合当前工作状态的简便、实用的作业模式。
在标准化作业中,他们深知,操作票控制设备停、送电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工作票为设备检修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作业卡控制设备检修过程中的风险,解决检修现场多班组之间作业的协调问题,有效控制多班组交叉作业的风险;工序质量控制卡则通过设立的关键工序、危险点提醒,确保整个工序的完整性,重要环节数据、结论的可追溯性,达到提高检修质量的目的。
2007年,这个公司在变电检修工区变压器大修现场以“两票”加作业卡组合的模式进行试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后他们由点及面,在公司基层车间全面推开。从试点工作开始,变电检修工区各班组就充分理解、消化现场标准化作业实施方案,吃透了作业卡编制指导意见精神,通过梳理管理流程,分析作业现场安全和质量的关键点及“两票”无法控制的作业过程,为作业卡的编制提供依据,编制了三类作业卡,即《多班组作业控制卡》、《班组作业控制卡》和《工序质量控制卡》,提出了“精在事前、细在过程、化在执行”的工作理念。他们在变压器大修作业现场试用,作业过程中直接采用“两票”和作业卡组合模式,并逐步延伸到变电检修专业其他工作。在变电检修专业试用达到预期效果后,输变电各专业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并转入了常态运行。
在总结输变电标准化作业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烟台公司将标准化作业延伸到配电专业,根据配电网改造频繁、结构复杂、设备安全距离小等特点,侧重于作业现场的安全控制,使标准化作业涵盖了公司所有生产工作现场。
标准化让风险降到最低
“现场标准化作业,危险点的控制是关键。”烟台公司在现场标准化作业中,对检修过程及交叉作业的风险进行了有效控制,进一步规范了检修工序和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与“两票”配合使用,简单、实用、有针对性,作业人员乐于接受,实现了现场作业安全和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标准化作业使工作更加精细、规范。”公司从一线职工到生产系统的各级干部都这么感觉。深入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由“事后分析”的被动管理模式向“超前预防”和“过程控制”的主动管理模式转变,有效地提高了管理人员超前策划的意识,做到了对任务分工、工作进度、作业风险的超前掌控,让风险降低到最低点。
“现在工作较之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变电检修保护班班长秦会昌说。如今,烟台公司的一线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完全按照作业指导书执行,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秦会昌说,现在实施标准化作业,作业卡简明扼要、工序清晰、重点突出,减少了现<
2007年,烟台供电公司被国家电网公司确定为试点单位,首批进行现场标准化作业试点后,本报记者在去年11月份对这个公司实施标准化作业的情况进行了采访,并以《烟台供电:标准化带来新变化》为题作了报道。
时隔将近一年,这个公司标准化作业又有什么新发展?记者日前又来到了烟台公司,作进一步探访。
标准化作业成为一种习惯
烟台公司总经理石玉东认为:“在现代化大电网运行中,随着工作量的增加,必须深刻地认识到,过多的人为因素是不安全因素,不适应现在复杂的作业。在安全评估的前提下,应努力克服人为失误给电网运行造成的影响。”如果说以前工作中存在着纰漏,那么标准化作业试点工作的开展,让这个公司现场作业更加精细。
电力安全生产具有复杂性、系统性和高危险性。在生产现场,情况千差万别、变化难测。在现场作业中,工器具及材料的准备、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制定、工作票的执行情况、管理人员的到位率、“老虎口”的专责监督、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等等,都直接影响着现场生产的安全。在标准化作业实施前,这个公司的职工往往凭着经验在工作,这样很难确保现场作业万无一失,常常出现有了差错却查找不到故障点的事情发生。
2006年,在220千伏岗嵛站二期扩建过程中,组合电器安装必须确保无纰漏。但在安装过程中,由于安装人员依然凭着经验工作,在设备安装结束后,测试阶段发现存在着故障,现场工作人员无奈只能拆除,重新查找故障点,使整个工期延迟了10天的时间。但是标准化试点工作开展后,在现场生产过程中,每个职工完全按照作业指导书操作,出现违章的几率大大降低。而且即使出现故障,职工也能按照指导书很快查找到故障点,大大缩短了作业时间。
标准化作业试点之初,有些员工依然改变不了以前不够精细的工作习惯。但是随着标准化试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这些状况很快得到改善,现在按照标准进行作业,已经成了每个职工的习惯。
标准化涵盖每一个角落
针对以往作业过程中关键工序重点不突出、范本可操作性差等问题,烟台公司在总结前期推广实施《现场标准化作业指导书》的基础上,提炼出符合当前工作状态的简便、实用的作业模式。
在标准化作业中,他们深知,操作票控制设备停、送电操作过程中的风险;工作票为设备检修提供安全的作业环境;作业卡控制设备检修过程中的风险,解决检修现场多班组之间作业的协调问题,有效控制多班组交叉作业的风险;工序质量控制卡则通过设立的关键工序、危险点提醒,确保整个工序的完整性,重要环节数据、结论的可追溯性,达到提高检修质量的目的。
2007年,这个公司在变电检修工区变压器大修现场以“两票”加作业卡组合的模式进行试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然后他们由点及面,在公司基层车间全面推开。从试点工作开始,变电检修工区各班组就充分理解、消化现场标准化作业实施方案,吃透了作业卡编制指导意见精神,通过梳理管理流程,分析作业现场安全和质量的关键点及“两票”无法控制的作业过程,为作业卡的编制提供依据,编制了三类作业卡,即《多班组作业控制卡》、《班组作业控制卡》和《工序质量控制卡》,提出了“精在事前、细在过程、化在执行”的工作理念。他们在变压器大修作业现场试用,作业过程中直接采用“两票”和作业卡组合模式,并逐步延伸到变电检修专业其他工作。在变电检修专业试用达到预期效果后,输变电各专业全面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并转入了常态运行。
在总结输变电标准化作业应用经验的基础上,烟台公司将标准化作业延伸到配电专业,根据配电网改造频繁、结构复杂、设备安全距离小等特点,侧重于作业现场的安全控制,使标准化作业涵盖了公司所有生产工作现场。
标准化让风险降到最低
“现场标准化作业,危险点的控制是关键。”烟台公司在现场标准化作业中,对检修过程及交叉作业的风险进行了有效控制,进一步规范了检修工序和现场作业人员的行为,与“两票”配合使用,简单、实用、有针对性,作业人员乐于接受,实现了现场作业安全和质量的全过程控制。
“标准化作业使工作更加精细、规范。”公司从一线职工到生产系统的各级干部都这么感觉。深入开展现场标准化作业,实现了安全生产管理由“事后分析”的被动管理模式向“超前预防”和“过程控制”的主动管理模式转变,有效地提高了管理人员超前策划的意识,做到了对任务分工、工作进度、作业风险的超前掌控,让风险降低到最低点。
“现在工作较之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变电检修保护班班长秦会昌说。如今,烟台公司的一线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完全按照作业指导书执行,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效率。“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秦会昌说,现在实施标准化作业,作业卡简明扼要、工序清晰、重点突出,减少了现<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