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节市城区电缆入地工程纪实
2008-09-17 14:56:1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今年是毕节试验区成立二十周年,如果你有幸来毕节一游,美丽的毕节一定让你流连忘返。所有再次到过毕节的人都有一个感慨:毕节的变化真是太大了……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在城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上正悄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活在小城里的人们感触最深的就是一排排灰扑扑的电杆已渐次退出城区道路两侧,密如蛛网的架空高压电线被敷设到地下……
毕节这座小城,正以美丽、开放的姿态迎接毕节试验区二十周年的到来。远远望去,蓝天白云映衬托下的城市显得格外清爽、靓丽。
在这幅城市美景的后面,却饱含了许多默默无闻的人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最近,笔记走近了工程量最大、任务最艰巨的电力电缆入地敷设工程的建设者们,深深感受到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毕节地委、行署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在2007年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将建设和改造毕节市“一河二园六路”等基础设施纳入了毕节地区2007年拟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一河二园六路”涉及的道路及新区建设,均需配套建设电缆工程,旧城区部分道路改造也需将架空线路改为电缆入地。地委、行署要求在试验区庆典活动开始前完成环东路、贵毕大道、东出口大道三条迎宾主干道的电缆入地改造,清除蜘蛛网般的电线,使毕节市城区街道旧貌换新颜。此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贵州电网公司毕节供电局。
作为城市道路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电缆入地工程是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美化城市建设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城市电网发展的大方向。电力电缆入地敷设是一项新鲜的工程,对于毕节供电局来说没有实地操作经验,没有相应的技术指导。电缆入地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在此情况下,电力职工心中只有一个理念“克服困难,想尽办法完成任务”。为此,毕节供电局向地委、行署立下了“军令状”,举全局之力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毕节城区电缆入地改造工程任务。
电缆入地是省委省政府、毕节地委行署督办的工程。据毕节供电局生产技术部工作人员回忆说,接到任务时,距毕节试验区庆典活动仅有两个月时间。7月10日,毕节供电局总工程师周原主持召开了电缆入地工程动员会。7月16日开始了对电力电缆、分接箱、环网柜、绝缘线、电力变压器、砼电杆等工程材料的招标工作。由于时间的因素,在确定中标商家时,在同等信誉和质量上,优先考虑有存货的供应商。并要求接到通知的供货厂家10天内供货。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毕节供电局迅速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电缆工程供电方案;对电缆工程进行工期倒排;制定了工程“三措”计划。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指挥调度,对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人、才、物进行了安排和分工。7月24日,毕节市中心城区主干道电缆入地工程正式开始。保卫科、安全监督部、运输管理所、生产技术部、众发公司、调度管理所、城区分局、众发公司等部门人员迅速到位开展工作。一场不分白天黑夜的特殊战斗打响了。整个施工期间,保卫人员和安全监督员一直到现场蹲点维持秩序,加强对施工物资材料的看护和巡查,加强对安全施工的监督,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运输管理所驾驶人员负责工程材料的运输,用吊车将旧电杆拔出运走。工程技术人员来回于各施工坑点进行指导和监督,察看各个主管道、次管道的施工情况,处理突发问题和每一个棘手问题。调度管理所制定了用户供电方案,针对每天的工作开展危险点分析,拟写投运方案和负荷转移方案,每天到现场指导投运工作;城区分局工作人员多方协调安排用户线路工程接入;众发公司进行电缆线铺设、变压器安装;生产部负责组织对整个工程的指挥和验收工作。期间,毕节供电局局长周贻宏、党委书记王乐幸、周原总工多次召开会议商讨解决工程施工问题,到现场了解工程进度,督促倒排工期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
据众发公司施工人员回忆,工程中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电缆施工,群众有意见、不配合怎么办?”。为将工作做深做细,在施工前一周,众发公司经理陈胜昌,党支部书记胡泽伦就带着职工分头行动,上门告知用户具体施工时间,路段及施工内容。与群众真诚沟通,多方协调,以获得群众的支持。凡到各家各户做思想工作的职工都向我们说了这样一名话:“烈日炎炎,东奔西走,大家都累得脱了一层皮……还好,绝大多数群众表示理解。只有几个较难应付的人家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工作人员只好不辞辛劳多次上门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最终用户同意配合施工工作。”
为了赶工期,保质量,从7月24日开始,每天有近百人在流南线贵毕路,环东路,安家井3#线,6#线上施工。众发公司从部队退伍的安装队员们从上班的第一分钟开始,便进入了几乎一刻也不能停下来的电缆敷设工作中。毒辣辣的太阳直晃晃地照下来,把电缆和变压器烤得像火炭一般,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热浪。这样的天气下进行户外施工,简直如同洗桑拿一样,露出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在城建、环境卫生、市容市貌上正悄悄发生着巨大的变化。生活在小城里的人们感触最深的就是一排排灰扑扑的电杆已渐次退出城区道路两侧,密如蛛网的架空高压电线被敷设到地下……
毕节这座小城,正以美丽、开放的姿态迎接毕节试验区二十周年的到来。远远望去,蓝天白云映衬托下的城市显得格外清爽、靓丽。
在这幅城市美景的后面,却饱含了许多默默无闻的人们的无私奉献和辛勤汗水。最近,笔记走近了工程量最大、任务最艰巨的电力电缆入地敷设工程的建设者们,深深感受到他们高度的责任心和忘我的工作态度。
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是1988年6月国务院批准建立的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近年来,毕节地委、行署加大城市建设力度。在2007年全区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将建设和改造毕节市“一河二园六路”等基础设施纳入了毕节地区2007年拟办的十件实事之一。“一河二园六路”涉及的道路及新区建设,均需配套建设电缆工程,旧城区部分道路改造也需将架空线路改为电缆入地。地委、行署要求在试验区庆典活动开始前完成环东路、贵毕大道、东出口大道三条迎宾主干道的电缆入地改造,清除蜘蛛网般的电线,使毕节市城区街道旧貌换新颜。此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交给了贵州电网公司毕节供电局。
作为城市道路改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施电缆入地工程是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美化城市建设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城市电网发展的大方向。电力电缆入地敷设是一项新鲜的工程,对于毕节供电局来说没有实地操作经验,没有相应的技术指导。电缆入地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在此情况下,电力职工心中只有一个理念“克服困难,想尽办法完成任务”。为此,毕节供电局向地委、行署立下了“军令状”,举全局之力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毕节城区电缆入地改造工程任务。
电缆入地是省委省政府、毕节地委行署督办的工程。据毕节供电局生产技术部工作人员回忆说,接到任务时,距毕节试验区庆典活动仅有两个月时间。7月10日,毕节供电局总工程师周原主持召开了电缆入地工程动员会。7月16日开始了对电力电缆、分接箱、环网柜、绝缘线、电力变压器、砼电杆等工程材料的招标工作。由于时间的因素,在确定中标商家时,在同等信誉和质量上,优先考虑有存货的供应商。并要求接到通知的供货厂家10天内供货。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毕节供电局迅速成立了工程领导小组;制定了电缆工程供电方案;对电缆工程进行工期倒排;制定了工程“三措”计划。明确工作责任,加强指挥调度,对施工质量、施工安全,以及人、才、物进行了安排和分工。7月24日,毕节市中心城区主干道电缆入地工程正式开始。保卫科、安全监督部、运输管理所、生产技术部、众发公司、调度管理所、城区分局、众发公司等部门人员迅速到位开展工作。一场不分白天黑夜的特殊战斗打响了。整个施工期间,保卫人员和安全监督员一直到现场蹲点维持秩序,加强对施工物资材料的看护和巡查,加强对安全施工的监督,及时排除安全隐患;运输管理所驾驶人员负责工程材料的运输,用吊车将旧电杆拔出运走。工程技术人员来回于各施工坑点进行指导和监督,察看各个主管道、次管道的施工情况,处理突发问题和每一个棘手问题。调度管理所制定了用户供电方案,针对每天的工作开展危险点分析,拟写投运方案和负荷转移方案,每天到现场指导投运工作;城区分局工作人员多方协调安排用户线路工程接入;众发公司进行电缆线铺设、变压器安装;生产部负责组织对整个工程的指挥和验收工作。期间,毕节供电局局长周贻宏、党委书记王乐幸、周原总工多次召开会议商讨解决工程施工问题,到现场了解工程进度,督促倒排工期落实情况,协调解决施工中遇到的困难。
据众发公司施工人员回忆,工程中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难题就是“电缆施工,群众有意见、不配合怎么办?”。为将工作做深做细,在施工前一周,众发公司经理陈胜昌,党支部书记胡泽伦就带着职工分头行动,上门告知用户具体施工时间,路段及施工内容。与群众真诚沟通,多方协调,以获得群众的支持。凡到各家各户做思想工作的职工都向我们说了这样一名话:“烈日炎炎,东奔西走,大家都累得脱了一层皮……还好,绝大多数群众表示理解。只有几个较难应付的人家提出了苛刻的条件,工作人员只好不辞辛劳多次上门进行耐心细致的说服工作,最终用户同意配合施工工作。”
为了赶工期,保质量,从7月24日开始,每天有近百人在流南线贵毕路,环东路,安家井3#线,6#线上施工。众发公司从部队退伍的安装队员们从上班的第一分钟开始,便进入了几乎一刻也不能停下来的电缆敷设工作中。毒辣辣的太阳直晃晃地照下来,把电缆和变压器烤得像火炭一般,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令人窒息的热浪。这样的天气下进行户外施工,简直如同洗桑拿一样,露出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