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农电员工技能鉴定工作侧记
2008-07-23 14:02:4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作者:江苏省盱眙县供电公司 赵建坤 钱成刚
7月17日下午,在江苏淮安供电公司2006―2008年农电员工技能鉴定总结表彰大会上,下属盱眙县供电公司率先作经验介绍。
截至6月底,该公司690名在职农电员工中,鉴定持证人数达686人,持证率达99.42%,居全市第一。持证人员中,中级工持证数又达670人,占员工总数的97.1%,持证率也位居全市榜首。中级工当中,条件具备的9人又通过了高级工鉴定。
《孙子兵法》云:“激水漂石者,势也。”该公司农电员工技能鉴定之“势”有其三:
强势开局,开好头、起好步
回过头来看,2006年该公司首批93名农电员工中,只有4人没有通过中级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一名女工甚至考出了99分的全市最高分;技能考核成绩全部合格;总体鉴定通过率达95.7%,高出淮安各县(区)平均鉴定通过率9.5个百分点,实现了鉴定工作的强势开局,为3年鉴定工作开了好头,起了好步。
省、市公司部署开展农电员工技能鉴定后,该公司及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分别在管镇、马坝供电所和公司本部计量室建立3个模拟鉴定实习点,为装表接电、配电线路、抄核收三个方向的农电员工提供实际练兵场所。铁佛、肖嘴、十里营等供电所结合鉴定大纲规定的必考题、选考题等考题要求,让选手们在本所组装动力配电盘、计量盘等,增强动手能力。
尤为慎重筛选首批鉴定人员。当年,该公司31个供电所各自筛选4到5名理论基础与业务技能均相对突出的员工、共141人作为年度待鉴定对象。在两次进行理论知识集中学习与摸底考试后,最终确定93名员工参加当年的鉴定工作。对这93名员工,又筛选出业务素质过硬的10名员工参加首批技能鉴定考核。
2006年10月25日,淮安公司公布首批技能考核合格人员,该公司10名员工均榜上有名。一时间,他们既被所在供电所视为宝贝,也被周边供电所请过去传经送宝。当年,该公司93名首批技能鉴定人员技能考核成绩全部合格。随后两年中,这首批通过技能鉴定人员成为各自单位发挥传帮带作用的种子选手。
措施有力,持续抓、抓持续
农电工作本身面广量大,服务对象广泛,鉴定工作常常会受到其他工作的影响。2007年上半年,淮安公司一度对县(区)公司待鉴定人员进行调考,从中检测各县(区)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当时,该公司一度排名垫底。面对现实,该公司没有气馁,反而认为这项工作更应该持续抓、抓持续,以强有力的措施,将其牢牢抓在手上。为此, 6月15日,该公司明确要求2006年通过技能鉴定的89人和各所所长与2007年待鉴定的566人结成包干对子,结对帮扶理论学习,并实行每周一、每周四考试制度,以检测大家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该公司营销(农电)部还组织专人进行学习督导,检查各所是否组织了理论考试。各供电所迅速掀起学理论、学业务的热潮。当时,穆店供电所进一步细化规定,上周四理论考试达不到50分的扣100元,下周一达不到60分的扣200元,把以考促学的压力下足下到位。
其实,早在2006年12月19日,该公司便对2007年的鉴定工作提前进行部署,规定所有所长和供电所管理人员必须带头参加2007年的鉴定工作,尤其是各所长要对各所的鉴定工作负总责,各所鉴定通过率达不到80%的,一律取消供电所年度争先创优项目的评比资格;不论是谁不能一次性通过技能鉴定的,一律扣罚150元工资;通过技能鉴定理论考试的,视分数高低,则给予600到800元不等的奖励。
2006年12月21日,该公司组成一个5人摄制组,专程前往淮安鉴定站,摄录2名考评员现场演示的技能操作全过程,制作后,挂上公司网站,让所有待鉴定农电员工随时都可以点击观摩。
由于分工不同,部分农电员工从事实践操作的工作较少,而部分员工实践操作技能较强而理论基础又比较差。因此,该公司对每批次送去鉴定人员都安排进行理论学习上的难点问题再辅导,理论知识模拟考试和实践操作模拟考核,让他们充满信心地去鉴定。
2007年7月3日,该公司564名员工在盱眙中学参加了中级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只有17人没有通过考试,考试通过率处于全市第二位。同年有385人接受了中级工技能操作考核,仅仅4人没有通过,考核通过率达98.9%。
追求完美,收好尾、扎好口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而组织农电员工进行技能鉴定,一定程度上善始容易善终难。因为,越是临近结束,越有年龄偏大、理论基础差的员工对鉴定工作缺乏信心。对此,该公司有充分的估计,相应实施“两继续两加强”管理。
“两继续”,即
7月17日下午,在江苏淮安供电公司2006―2008年农电员工技能鉴定总结表彰大会上,下属盱眙县供电公司率先作经验介绍。
截至6月底,该公司690名在职农电员工中,鉴定持证人数达686人,持证率达99.42%,居全市第一。持证人员中,中级工持证数又达670人,占员工总数的97.1%,持证率也位居全市榜首。中级工当中,条件具备的9人又通过了高级工鉴定。
《孙子兵法》云:“激水漂石者,势也。”该公司农电员工技能鉴定之“势”有其三:
强势开局,开好头、起好步
回过头来看,2006年该公司首批93名农电员工中,只有4人没有通过中级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一名女工甚至考出了99分的全市最高分;技能考核成绩全部合格;总体鉴定通过率达95.7%,高出淮安各县(区)平均鉴定通过率9.5个百分点,实现了鉴定工作的强势开局,为3年鉴定工作开了好头,起了好步。
省、市公司部署开展农电员工技能鉴定后,该公司及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分别在管镇、马坝供电所和公司本部计量室建立3个模拟鉴定实习点,为装表接电、配电线路、抄核收三个方向的农电员工提供实际练兵场所。铁佛、肖嘴、十里营等供电所结合鉴定大纲规定的必考题、选考题等考题要求,让选手们在本所组装动力配电盘、计量盘等,增强动手能力。
尤为慎重筛选首批鉴定人员。当年,该公司31个供电所各自筛选4到5名理论基础与业务技能均相对突出的员工、共141人作为年度待鉴定对象。在两次进行理论知识集中学习与摸底考试后,最终确定93名员工参加当年的鉴定工作。对这93名员工,又筛选出业务素质过硬的10名员工参加首批技能鉴定考核。
2006年10月25日,淮安公司公布首批技能考核合格人员,该公司10名员工均榜上有名。一时间,他们既被所在供电所视为宝贝,也被周边供电所请过去传经送宝。当年,该公司93名首批技能鉴定人员技能考核成绩全部合格。随后两年中,这首批通过技能鉴定人员成为各自单位发挥传帮带作用的种子选手。
措施有力,持续抓、抓持续
农电工作本身面广量大,服务对象广泛,鉴定工作常常会受到其他工作的影响。2007年上半年,淮安公司一度对县(区)公司待鉴定人员进行调考,从中检测各县(区)对于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当时,该公司一度排名垫底。面对现实,该公司没有气馁,反而认为这项工作更应该持续抓、抓持续,以强有力的措施,将其牢牢抓在手上。为此, 6月15日,该公司明确要求2006年通过技能鉴定的89人和各所所长与2007年待鉴定的566人结成包干对子,结对帮扶理论学习,并实行每周一、每周四考试制度,以检测大家的理论知识学习情况。该公司营销(农电)部还组织专人进行学习督导,检查各所是否组织了理论考试。各供电所迅速掀起学理论、学业务的热潮。当时,穆店供电所进一步细化规定,上周四理论考试达不到50分的扣100元,下周一达不到60分的扣200元,把以考促学的压力下足下到位。
其实,早在2006年12月19日,该公司便对2007年的鉴定工作提前进行部署,规定所有所长和供电所管理人员必须带头参加2007年的鉴定工作,尤其是各所长要对各所的鉴定工作负总责,各所鉴定通过率达不到80%的,一律取消供电所年度争先创优项目的评比资格;不论是谁不能一次性通过技能鉴定的,一律扣罚150元工资;通过技能鉴定理论考试的,视分数高低,则给予600到800元不等的奖励。
2006年12月21日,该公司组成一个5人摄制组,专程前往淮安鉴定站,摄录2名考评员现场演示的技能操作全过程,制作后,挂上公司网站,让所有待鉴定农电员工随时都可以点击观摩。
由于分工不同,部分农电员工从事实践操作的工作较少,而部分员工实践操作技能较强而理论基础又比较差。因此,该公司对每批次送去鉴定人员都安排进行理论学习上的难点问题再辅导,理论知识模拟考试和实践操作模拟考核,让他们充满信心地去鉴定。
2007年7月3日,该公司564名员工在盱眙中学参加了中级工技能鉴定理论考试,只有17人没有通过考试,考试通过率处于全市第二位。同年有385人接受了中级工技能操作考核,仅仅4人没有通过,考核通过率达98.9%。
追求完美,收好尾、扎好口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而组织农电员工进行技能鉴定,一定程度上善始容易善终难。因为,越是临近结束,越有年龄偏大、理论基础差的员工对鉴定工作缺乏信心。对此,该公司有充分的估计,相应实施“两继续两加强”管理。
“两继续”,即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