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西“电力之手”撬动山区经济发展
2008-04-17 16:06:3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本网通讯员 刘作厚报道
曾几何时恬静的村庄,如今已是喧闹的集镇;原本插秧收稻的贫瘠田,如今已是高山绿色蔬菜基地;原本无人问津的荒山头,如今引来“金凤凰”落地生根;部分原本在外打工的“两栖人”,如今在家门口赶着星期一的早班车去上班……这些革命性现象在地处皖西南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农村出现,五年前、三年前不可想象,可如今已慢慢变成活生生的事实。
人们创业观念、发展观念、就业观念出现的微妙变化固然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有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必然,但与有没有一个好的推手在起作用有很大关系。三年前,岳西县农村经济基本上是一潭“死水”,虽有“打工经济”带来的短暂繁荣,但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支柱,赶到农村办厂求发展的几乎没有。三年后,提前看到新农村经济发展曙光的岳西供电人及时转变观念,转移发展战略重心,将电网建设投资重点及市场开发方向都放到了农村。着力从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出发,“量身定做”开展电网建设、推行优质服务、变革企业运作模式,为推动山乡三大支柱经济成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奏响了时代最强音。
筑巢引凤,打造“乡村经济”新希望
一个地方经济要想发展,单靠“回输”( 指靠打工回输资金)和“辐射”(指靠别的地方经济发展辐射)是不够的,要大力发展“本土经济”(指在当地投资建企业或进行人居环境建设获得发展的经济),才能推动当地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对于偏僻的农村来说,“乡村经济”就是新的希望。
正是基于这一点上的认识,基于电网企业本身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岳西供电公司一方面通过大幅度提高农村供电质量、提升服务水准等,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企业到农村投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乡、村两级小集镇建设,拉动农村各行业发展,全力打造“乡村经济”这个发展引擎,推动该县农村经济朝着跨越式方向发展。
转战中低网煅造新农网。05年底,正是“十一五”规划制定初期,该公司领导班子就确定了转移电网建设重心、全面建设关系新农村发展的中低压电网的战略。后来正式出炉的“十一五”电网建设规划35KV及以下电网建设部分是重头戏。其中:新建35KV变电站就有5座,新建35kV线路87 km,新扩建10kV变电容量4.27MVA,新改建10kV线路150km,新改建400V配电线路148km。经过06、07两年努力建设,目前该县已有3座35KV变电站相继建成投入运行,35KV电网即将实现历史上首次环网运行,大部分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台区也经历了两网改造后的二次改造,农村集镇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均已达到或接近城关水平。07年初,针对岳西县地处高海拔山区雷电频繁发生的情况,该公司又将农村电网防雷水平纳入整改视野,赶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投入33万元对农村262个台区接地带进行了改造,进一步提高了雷雨季节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率。
选择来岳西投资是对的。07年10月24日下午,当上林玻纤制品有限公司老总接过岳西供电公司逆水供电所设计好的供电方案时,当即发出了阵阵称赞声“看看,没错吧!我选择来岳西投资是对的!他们拥有的一流速度决定了他们的服务是一流的。”原来当该公司提出用电申请后,逆水供电所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整个勘测设计工作,在当天下午就向该公司送去了供电方案。从当年8月底开始上玻公司一直在各地寻找合适的投资点,最后因慕名这里的供电环境将150万元资金投到了这个山旮沓里。为了助力新农村招商引资,从07年初开始岳西供电公司就在各乡镇供电所中广泛开展“打造新农电,服务乡村招商引资”活动,通过简化服务流程,开展规范化管理、“人民满意基层站所”等创建构建新农电服务窗口,打破了农村招商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桎梏的限制。
为“村村通路”用电精打细算。“要致富,先通路”,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首先是通路,对闭塞落后的山区尤其如此。只有路通了,开放的环境加上快速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就奠定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为了助力岳西县 “村村通路”工程建设大力扶持“乡村经济”发展,岳西供电公司两年来对农村小集镇建设工程用电、修路用电等进行了特殊的“关照”――在确保安全和居民用电质量的前提下,允许工程用电和居民用电错开用电高峰共用配变,省去了“村村通路”工程购买安装电力线路的钱,更多地用于工程本身建设。07年该公司头陀供电所调整供电方案,服务“村村通路”工程的事迹还被《国家电网报》报道过。
开渠求源,开创“资源经济”新天地
岳西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境内河流众多、自然落差大,水能蕴藏量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达到24万千瓦。在矿产资源相对贫瘠的岳西县来说,它是该县可开发利用的最好再生资源,它的开发既可带动周边地区群众经济建设,又能推动新农村电气化进<
曾几何时恬静的村庄,如今已是喧闹的集镇;原本插秧收稻的贫瘠田,如今已是高山绿色蔬菜基地;原本无人问津的荒山头,如今引来“金凤凰”落地生根;部分原本在外打工的“两栖人”,如今在家门口赶着星期一的早班车去上班……这些革命性现象在地处皖西南大别山腹地的岳西县农村出现,五年前、三年前不可想象,可如今已慢慢变成活生生的事实。
人们创业观念、发展观念、就业观念出现的微妙变化固然有社会发展的必然,有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必然,但与有没有一个好的推手在起作用有很大关系。三年前,岳西县农村经济基本上是一潭“死水”,虽有“打工经济”带来的短暂繁荣,但没有形成自己的发展支柱,赶到农村办厂求发展的几乎没有。三年后,提前看到新农村经济发展曙光的岳西供电人及时转变观念,转移发展战略重心,将电网建设投资重点及市场开发方向都放到了农村。着力从助推农村经济发展转型出发,“量身定做”开展电网建设、推行优质服务、变革企业运作模式,为推动山乡三大支柱经济成长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奏响了时代最强音。
筑巢引凤,打造“乡村经济”新希望
一个地方经济要想发展,单靠“回输”( 指靠打工回输资金)和“辐射”(指靠别的地方经济发展辐射)是不够的,要大力发展“本土经济”(指在当地投资建企业或进行人居环境建设获得发展的经济),才能推动当地经济全面、快速发展。对于偏僻的农村来说,“乡村经济”就是新的希望。
正是基于这一点上的认识,基于电网企业本身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岳西供电公司一方面通过大幅度提高农村供电质量、提升服务水准等,积极创造条件吸引企业到农村投资发展;另一方面大力支持乡、村两级小集镇建设,拉动农村各行业发展,全力打造“乡村经济”这个发展引擎,推动该县农村经济朝着跨越式方向发展。
转战中低网煅造新农网。05年底,正是“十一五”规划制定初期,该公司领导班子就确定了转移电网建设重心、全面建设关系新农村发展的中低压电网的战略。后来正式出炉的“十一五”电网建设规划35KV及以下电网建设部分是重头戏。其中:新建35KV变电站就有5座,新建35kV线路87 km,新扩建10kV变电容量4.27MVA,新改建10kV线路150km,新改建400V配电线路148km。经过06、07两年努力建设,目前该县已有3座35KV变电站相继建成投入运行,35KV电网即将实现历史上首次环网运行,大部分乡镇政府所在地的集镇台区也经历了两网改造后的二次改造,农村集镇供电可靠率、电压合格率均已达到或接近城关水平。07年初,针对岳西县地处高海拔山区雷电频繁发生的情况,该公司又将农村电网防雷水平纳入整改视野,赶在雷雨季节来临之前投入33万元对农村262个台区接地带进行了改造,进一步提高了雷雨季节农村电网的供电可靠率。
选择来岳西投资是对的。07年10月24日下午,当上林玻纤制品有限公司老总接过岳西供电公司逆水供电所设计好的供电方案时,当即发出了阵阵称赞声“看看,没错吧!我选择来岳西投资是对的!他们拥有的一流速度决定了他们的服务是一流的。”原来当该公司提出用电申请后,逆水供电所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整个勘测设计工作,在当天下午就向该公司送去了供电方案。从当年8月底开始上玻公司一直在各地寻找合适的投资点,最后因慕名这里的供电环境将150万元资金投到了这个山旮沓里。为了助力新农村招商引资,从07年初开始岳西供电公司就在各乡镇供电所中广泛开展“打造新农电,服务乡村招商引资”活动,通过简化服务流程,开展规范化管理、“人民满意基层站所”等创建构建新农电服务窗口,打破了农村招商受地理环境、经济条件等桎梏的限制。
为“村村通路”用电精打细算。“要致富,先通路”,乡村经济发展的关键首先是通路,对闭塞落后的山区尤其如此。只有路通了,开放的环境加上快速的物流、人流和信息流就奠定了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为了助力岳西县 “村村通路”工程建设大力扶持“乡村经济”发展,岳西供电公司两年来对农村小集镇建设工程用电、修路用电等进行了特殊的“关照”――在确保安全和居民用电质量的前提下,允许工程用电和居民用电错开用电高峰共用配变,省去了“村村通路”工程购买安装电力线路的钱,更多地用于工程本身建设。07年该公司头陀供电所调整供电方案,服务“村村通路”工程的事迹还被《国家电网报》报道过。
开渠求源,开创“资源经济”新天地
岳西县地处江淮分水岭,境内河流众多、自然落差大,水能蕴藏量非常丰富,理论蕴藏量达到24万千瓦。在矿产资源相对贫瘠的岳西县来说,它是该县可开发利用的最好再生资源,它的开发既可带动周边地区群众经济建设,又能推动新农村电气化进<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