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供电公司安全生产和经营效益实现双赢
2008-04-24 17:38:21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截止2008年3月31日,四川省电力公司眉山公司连续安全运行2282天,实现6个安全长周期;售电量稳步上升,2007年全年售电量突破50亿大关,售电规模跃居省公司系统第5位,售电量增幅列省公司系统第三位;完成电费收入24.23亿元,同比增长42.68%;电费回收连续三年实现“双结零”,市场占有率达95.94%,高出省公司平均值10.7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公司在省公司获得2007年安全生产工作的7项荣誉,也是四川省电力公司唯一两年获得安全生产特殊贡献奖的单位;营销服务同业对标排名省公司系统第二位。
该公司总经理胡刚说,这些成绩很重要的是得益于公司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注重精细化管理,向安全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
精雕细琢 铸造安全管理的"铁链条"
如果没有安全做保障,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安全就是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在安全管理上,眉山公司以“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健全安全生产常态长效运行机制”为主线,紧紧抓住落实安全责任制、全面推动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安全和技能培训、全面启动安全风险评估,努力建立安全生产常态和长效运行机制,形成了安全生产的“铁链条”,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安全生产链条中,每一个部门、每个班组、每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此,眉山公司把落实和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的硬道理,坚持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保安全,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确保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到基层末端和每个人头,督促生产一线员工在工作中更加精心、细心、警心,使安全责任网络纵向到端,横向到边。
标准化管理是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该公司全面开展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整治和标准化装备,精心打造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尺”。一方面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先后编制了8套生产班组管理标准,将标准化管理细化到科室班组日常的每一项具体作业行为和管理环节,做到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2005年,眉山公司变电运行班组标准化管理获省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同时创造性地进行安全生产星级班组(科室)评选,将标准化工作作为评星的重要依据,推动标准化工作的闭环管理。2007年1月,在省公司系统全面推行星级班组评比制,《眉山公司生产系统视觉识别应用标准》也在省公司系统内作为标准化整治范本全面推广。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装备标准化。投入资金300多万元为公司范围内各供电局配备变电运行标准化操作车,为生产班组配置标准化工器具箱、安全工器具柜,解决了工器具的安置存放、维护和防盗问题;2007年,在仁寿供电局试点建立了生产物流中心,生产物流中心通过电脑控制完成货物的自动存取,真正减轻班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员工业务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好坏。眉山公司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建成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继电保护、输配电线路4个生产人员培训基地,利用理论加仿真模拟培训,对员工进行职业化培训,一方面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将好的工作方式不断细化、固化、优化,并成为习惯。并相继举行变电、线路、继电保护知识技能竞赛,以检验员工的标准化作业水平。
提高安全生产的预控能力,能从源头上防范事故的发生。眉山公司从电网设备运行状况、分析人为因素、规范作业行为、强化安全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认真编制了《变电站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等12个评估标准,逐步完善了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逐步建立适应公司和电网发展需要的现代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所属东坡供电局还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单位。
安全生产“铁链条”的形成,使安全保障条条衔接,环环相扣,生产运行提高了精密度,使企业效益的提高得到了保障。
精谋细划 完善安全生产的"防火墙"
在220平春变电站,两名运行值班员正在按照倒闸操作票认真进行停电检修操作,唱票-复诵-操作,一项项操作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正值班员胸前挂着一支录音笔,对现场操作进行全过程录音,此举一方面对防止误操作起到监督和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对出现问题后责任的划分提供有力依据。一支录音笔仅值几百元,但如果发生一次误操作事故,造成的损失则无法估量,这说明安全的效益是无形的,是无法用计算器来折算的。一个小小的录音笔,把眉山公司安全管理精细化体现在细微之处。
安全防护同事故发生是一对矛盾体,此长彼消。为此,公司除建立一套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体系、做好各种事故预案外,还大力开展“双防”,即“技防”和“人防”,从总结经验教训中抓起,从细微之处抓起,从提高防范的科技含量做起,完善安全生产的“防火墙”,以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该公司大力加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率达10
该公司总经理胡刚说,这些成绩很重要的是得益于公司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注重精细化管理,向安全要效益,向管理要效益。
精雕细琢 铸造安全管理的"铁链条"
如果没有安全做保障,效益也就无从谈起,安全就是最大的经济增长点。在安全管理上,眉山公司以“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健全安全生产常态长效运行机制”为主线,紧紧抓住落实安全责任制、全面推动标准化工作、扎实开展安全和技能培训、全面启动安全风险评估,努力建立安全生产常态和长效运行机制,形成了安全生产的“铁链条”,为企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在安全生产链条中,每一个部门、每个班组、每个人都是一个重要的环节。为此,眉山公司把落实和细化安全生产责任制,作为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的硬道理,坚持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保安全,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把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确保安全生产责任细化到基层末端和每个人头,督促生产一线员工在工作中更加精心、细心、警心,使安全责任网络纵向到端,横向到边。
标准化管理是安全生产精细化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该公司全面开展标准化管理、标准化作业、标准化整治和标准化装备,精心打造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尺”。一方面建立严细的管理标准体系。先后编制了8套生产班组管理标准,将标准化管理细化到科室班组日常的每一项具体作业行为和管理环节,做到人人有标准、事事有标准、时时有标准、处处有标准。2005年,眉山公司变电运行班组标准化管理获省公司管理创新成果一等奖。同时创造性地进行安全生产星级班组(科室)评选,将标准化工作作为评星的重要依据,推动标准化工作的闭环管理。2007年1月,在省公司系统全面推行星级班组评比制,《眉山公司生产系统视觉识别应用标准》也在省公司系统内作为标准化整治范本全面推广。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装备标准化。投入资金300多万元为公司范围内各供电局配备变电运行标准化操作车,为生产班组配置标准化工器具箱、安全工器具柜,解决了工器具的安置存放、维护和防盗问题;2007年,在仁寿供电局试点建立了生产物流中心,生产物流中心通过电脑控制完成货物的自动存取,真正减轻班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员工业务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安全生产的好坏。眉山公司自筹资金200多万元,建成变电运行、变电检修、继电保护、输配电线路4个生产人员培训基地,利用理论加仿真模拟培训,对员工进行职业化培训,一方面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技能水平,另一方面将好的工作方式不断细化、固化、优化,并成为习惯。并相继举行变电、线路、继电保护知识技能竞赛,以检验员工的标准化作业水平。
提高安全生产的预控能力,能从源头上防范事故的发生。眉山公司从电网设备运行状况、分析人为因素、规范作业行为、强化安全管理等方面综合考虑,认真编制了《变电站安全风险评估标准》等12个评估标准,逐步完善了安全风险评估机制,逐步建立适应公司和电网发展需要的现代安全风险管理体系,所属东坡供电局还成为国家电网公司安全风险评估试点单位。
安全生产“铁链条”的形成,使安全保障条条衔接,环环相扣,生产运行提高了精密度,使企业效益的提高得到了保障。
精谋细划 完善安全生产的"防火墙"
在220平春变电站,两名运行值班员正在按照倒闸操作票认真进行停电检修操作,唱票-复诵-操作,一项项操作任务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正值班员胸前挂着一支录音笔,对现场操作进行全过程录音,此举一方面对防止误操作起到监督和警示作用,另一方面对出现问题后责任的划分提供有力依据。一支录音笔仅值几百元,但如果发生一次误操作事故,造成的损失则无法估量,这说明安全的效益是无形的,是无法用计算器来折算的。一个小小的录音笔,把眉山公司安全管理精细化体现在细微之处。
安全防护同事故发生是一对矛盾体,此长彼消。为此,公司除建立一套完整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考核体系、做好各种事故预案外,还大力开展“双防”,即“技防”和“人防”,从总结经验教训中抓起,从细微之处抓起,从提高防范的科技含量做起,完善安全生产的“防火墙”,以大大减少事故发生的机率。该公司大力加强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110千伏及以上变电站综合自动化改造率达10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