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地月光分外明――陕西汉中供电局赴江西抚州抢修电网纪实
2008-02-27 15:14:43 来源:
A-
A+
电力18讯: 正月十五晚上,江西抚州南城县鞭炮声不绝于耳,老百姓们说,今年点的爆竹是往年的两倍,一是庆祝元宵节,二是县城里恢复了正常供电。天上月光,地上灯光,照的老百姓心里格外亮堂… …
自2月17日江西抚州电网重建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汉中供电局抢险队全体队员充分发扬汉中供电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拼搏精神,不怕苦,不叫累,不畏难,在各项作业中团结一心,密切配合,为陕西省电力公司负责的110千伏洪南线紧急抢修恢复供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集结千里之外
汉中局首支赴南方抗冰抢险的7名突击队员顺利完成向湖南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自来水公司的供电任务后,在得知省公司赴江西抚州抗冰保电抢险现场需调派发电车支援的消息后,主动请战入赣保电。
在得到省公司批准后,7名抢险勇士紧急收拾行装,不顾疲劳,从郴州出发,一路北上,经京珠高速、沪昆高速,过萍乡、越南昌,进入福银高速,奔波11个多小时,行程800多公里,于15日晚7时30分,赶到了目的地――抚州市南城县,并与该局第二支50余人组成的电网抢险突击队16日晚8时34分胜利会师,在省公司的统一指挥下,即刻展开110千伏洪南线的灾后抢修工作。
成功挺立第一杆
雨打松枝滴晶露,汉电英雄恸天公。2月18日,110千伏洪南线抢修现场断断续续下起了冻雨,山顶刮着猎猎寒风。在没有雨衣的情况下,队员们在队长孙军的带领下,抗风雨、滚泥泞,顽强拼搏,同前来增援的解放军空军部队的30名官兵一道,在风雨中立起了所有突击分队中第一根杆――18号杆,在江南大地上勾画出一幅军企携手重建电网的壮丽风景。
突击队在抢修中组织严密,措施到位,工作繁忙而有序。抢修之前,队长孙军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了分工,成立了技术组、安监组、地勤组、高空组、焊工组、运输组、后勤组7个专业组。与此同时,队长每晚召集各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讨论次日工作计划和方案,大家积极出谋划策,热烈讨论每项方案的可行性,详细制定工作计划,将工作细化到点,明确到人,精确到分。
立杆准备工作既繁琐又细致,后勤保障组长董平同志,既要管好后勤,又要负责搬运焊接工器具,还要指挥立杆工作,但他每项工作做的都很仔细、很到位。焊接组刘永清、杨进吉两位队员在下着冻雨、泥泞满地的现场,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垫上尼龙袋躺在泥水坑里,毫无怨言的抓紧工作。他们在对18号杆排杆、焊杆完成后,又迅速到达19号杆位,并于当晚20时完成了19号杆的排杆、焊杆工作。魏新顺、张小江带领的两支小分队克服人员少、战线长、任务紧的困难,仍然赶在晚8时前完成了所有的松线工作,为19日的接线工作创造了条件。
尽管因天气的严重影响,原计划18号杆的立杆工作被迫延迟了3个小时,但首战告捷的成功和喜悦依然有力地鼓舞着全体队员。
汉电精神美名扬
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在灾区恢复供电的紧要时刻,汉中局抢险队员中蕴含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演化成的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行动。也就在这一刻,抢险队员们都成了大写的“人”。
道路险阻,队员们就披荆斩棘,攀援而上;寒风彻骨,队员们就裹紧领口,搓红额头;时间紧迫,队员们就不舍昼夜,抢抓工期;人手短缺,队员们就一专多能,不分岗位……在洪南线抢修过程中,令人感动的场面和故事一幕接着一幕,一件接着一件。
汉中局抢修队承担的18―21号杆塔不仅线路电杆受损严重,而且抢修施工条件十分恶劣,是整个洪南线抢修工作中的一块“硬骨头”。在省公司抢险指挥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该局50多名抢险队员争分夺秒,连续奋战,想尽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仅用五天时间就完成了110千伏洪南线18―21号雪灾受损杆塔和线路的前期踏堪、搬运设备、断杆拆除、新杆焊接、挖坑填土和立杆放线等一系列工作,并提前完成了抢修任务。在抚州供电公司的验收检查中,被认为工程优良,质量很高,完全符合运行条件。
省公司赴江西抚州抢险总指挥刘文洪一行,到汉中局承担抢修的20号杆塔现场检查指导时,认为该局抢修施工组织严密,管理规范,行动迅速,体现出了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与此同时,汉中局抢险队千里迢迢赴赣帮助电网重建的事迹在江西南城县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和如潮好评,特别是得知队员不分昼夜连续奋战的情况后,该县电视台专程派出两名记者对局抢险队挑灯夜战恢复线路进行了报道。电视台记者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并采访了队长和几名队员。记者表示,这种伸出援手,无私奉献,敢打敢拼的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和宣传。
天寒地冻心头暖
前线勇士们迈出的每一个脚步,取得的每一次胜利,都时刻牵系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局领导和全体职工及家属们的心。一个个问候的电话,一条条祝福的短信,一张张温暖的信件,使队员们<
自2月17日江西抚州电网重建工作全面开展以来,汉中供电局抢险队全体队员充分发扬汉中供电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拼搏精神,不怕苦,不叫累,不畏难,在各项作业中团结一心,密切配合,为陕西省电力公司负责的110千伏洪南线紧急抢修恢复供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集结千里之外
汉中局首支赴南方抗冰抢险的7名突击队员顺利完成向湖南郴州市苏仙区栖凤渡镇自来水公司的供电任务后,在得知省公司赴江西抚州抗冰保电抢险现场需调派发电车支援的消息后,主动请战入赣保电。
在得到省公司批准后,7名抢险勇士紧急收拾行装,不顾疲劳,从郴州出发,一路北上,经京珠高速、沪昆高速,过萍乡、越南昌,进入福银高速,奔波11个多小时,行程800多公里,于15日晚7时30分,赶到了目的地――抚州市南城县,并与该局第二支50余人组成的电网抢险突击队16日晚8时34分胜利会师,在省公司的统一指挥下,即刻展开110千伏洪南线的灾后抢修工作。
成功挺立第一杆
雨打松枝滴晶露,汉电英雄恸天公。2月18日,110千伏洪南线抢修现场断断续续下起了冻雨,山顶刮着猎猎寒风。在没有雨衣的情况下,队员们在队长孙军的带领下,抗风雨、滚泥泞,顽强拼搏,同前来增援的解放军空军部队的30名官兵一道,在风雨中立起了所有突击分队中第一根杆――18号杆,在江南大地上勾画出一幅军企携手重建电网的壮丽风景。
突击队在抢修中组织严密,措施到位,工作繁忙而有序。抢修之前,队长孙军召集有关人员进行了分工,成立了技术组、安监组、地勤组、高空组、焊工组、运输组、后勤组7个专业组。与此同时,队长每晚召集各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讨论次日工作计划和方案,大家积极出谋划策,热烈讨论每项方案的可行性,详细制定工作计划,将工作细化到点,明确到人,精确到分。
立杆准备工作既繁琐又细致,后勤保障组长董平同志,既要管好后勤,又要负责搬运焊接工器具,还要指挥立杆工作,但他每项工作做的都很仔细、很到位。焊接组刘永清、杨进吉两位队员在下着冻雨、泥泞满地的现场,为了保证焊接质量,垫上尼龙袋躺在泥水坑里,毫无怨言的抓紧工作。他们在对18号杆排杆、焊杆完成后,又迅速到达19号杆位,并于当晚20时完成了19号杆的排杆、焊杆工作。魏新顺、张小江带领的两支小分队克服人员少、战线长、任务紧的困难,仍然赶在晚8时前完成了所有的松线工作,为19日的接线工作创造了条件。
尽管因天气的严重影响,原计划18号杆的立杆工作被迫延迟了3个小时,但首战告捷的成功和喜悦依然有力地鼓舞着全体队员。
汉电精神美名扬
在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面前,在灾区恢复供电的紧要时刻,汉中局抢险队员中蕴含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迸发出巨大的能量,演化成的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行动。也就在这一刻,抢险队员们都成了大写的“人”。
道路险阻,队员们就披荆斩棘,攀援而上;寒风彻骨,队员们就裹紧领口,搓红额头;时间紧迫,队员们就不舍昼夜,抢抓工期;人手短缺,队员们就一专多能,不分岗位……在洪南线抢修过程中,令人感动的场面和故事一幕接着一幕,一件接着一件。
汉中局抢修队承担的18―21号杆塔不仅线路电杆受损严重,而且抢修施工条件十分恶劣,是整个洪南线抢修工作中的一块“硬骨头”。在省公司抢险指挥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该局50多名抢险队员争分夺秒,连续奋战,想尽千方百计,克服一切困难,仅用五天时间就完成了110千伏洪南线18―21号雪灾受损杆塔和线路的前期踏堪、搬运设备、断杆拆除、新杆焊接、挖坑填土和立杆放线等一系列工作,并提前完成了抢修任务。在抚州供电公司的验收检查中,被认为工程优良,质量很高,完全符合运行条件。
省公司赴江西抚州抢险总指挥刘文洪一行,到汉中局承担抢修的20号杆塔现场检查指导时,认为该局抢修施工组织严密,管理规范,行动迅速,体现出了良好的业务素质和顽强的拼搏精神。与此同时,汉中局抢险队千里迢迢赴赣帮助电网重建的事迹在江西南城县当地引起强烈反响和如潮好评,特别是得知队员不分昼夜连续奋战的情况后,该县电视台专程派出两名记者对局抢险队挑灯夜战恢复线路进行了报道。电视台记者用摄像机记录下这一幕幕感人的画面,并采访了队长和几名队员。记者表示,这种伸出援手,无私奉献,敢打敢拼的精神非常值得学习和宣传。
天寒地冻心头暖
前线勇士们迈出的每一个脚步,取得的每一次胜利,都时刻牵系着远在千里之外的局领导和全体职工及家属们的心。一个个问候的电话,一条条祝福的短信,一张张温暖的信件,使队员们<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