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开平供电人喝彩――从开平供电局抗冰救灾看企业之魂
2008-03-07 17:38:45 来源:江门日报
A-
A+
电力18讯: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托马斯・彼得曾说:“一个伟大的组织能够长期生存下来,最主要的条件并非结构、形式和管理技能,而是我们称之为信念的那种精神力量以及信念对组织全体成员所具有的感召力。”
――题记
1月26日,正当中国南方遭受特大冰雪灾害、许多地方停电停水之际,开平供电局局长欧郁强向江门供电局领导表态:无论下达多少抗冰复电任务,开平供电局都会全力以赴,坚决不辱使命。
历史会记住这35天――1月27日至3月1日。在贵州、韶关、清远抗冰救灾的前线上,开平供电人挥洒的汗水、挥洒的豪情、挥洒的精神力量,都刻录在每一个细节里:
正当浓浓的春节气氛弥漫着开平时,接到任务的开平供电局副局长陈一捋二话没说,带领抗冰队伍昼夜兼程直奔贵州。
开平供电局副局长吴路力率领的赴清远抗冰抢险队战冰山抗寒风,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出现了午饭“塞”饼干、两人分喝一支矿泉水的感人场面。
开平供电局副局长徐健雄带领50多名员工奔赴韶关抗冰抢险,连夜奔波劳累,加上粤北天气严寒,在到达驻地的第3天,他就患上了重感冒,和许多队员们一样,脚、手、甚至耳朵都长出了红肿奇痒的冻疮。他却笑着说:“再苦也苦不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爬山的途中,陡峭湿滑的山路让有些队员摔个大跟头,后面的队友就搀扶着,共同攀上海拔几百米的高山;在工地上,当饮用水和饭菜不够时,队员们就相互谦让,很多时候是几个人共饮一瓶水,共吃一份饭。
在韶关的抗冰前线上,爽朗的笑声不时在山上回响。在陡峭的冰山上,在凛冽的寒风前,抗冰队员们不时以娱己娱人的笑话打着趣,艰难险阻若等闲!
一个已退休的供电员工、现年68岁的邝炳才毅然自动请缨,奔赴韶关的抗冰抢险前线。“冰餐寒宿”和日夜苦战使他喉咙发痒,他赶紧将带来的感冒药吃了,悄悄地对人说:“现在是关键时候,不能病呀!”为了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在完成上级交给的预定抢修任务后,主动请缨加入修复号称广东海拔最高的10千伏云岩线寺背岭支线的工作中去了。
在这特殊的35天时间里,留家的开平供电员工时刻与前线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把一批批的药品、防寒装备、塔材线材、各类工具及材料等抢修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至前线。欧郁强过年前还吩咐把煮好的鸡、鹅送到抗冰队员们的家中,让家属们免除后顾之忧。在既要完成抗冰救灾工作又要保证开平境内的正常供电的双重压力下,他放弃了整个春节假期,运筹帷幄,除了把局里方方面面的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还日夜兼程奔赴抗冰前线指挥和打气。抗冰队员们都说,“后方”的关心支持是抗冰胜利的最大动力……
35天过去了,鲜花和掌声迎接抗冰战士们的凯旋归来。35天,开平供电人创造了许多个“之最”:最早奔赴抗冰前线、完成工程最艰巨最多、最快完成任务、纪律最严明、安全施工效果最好……
勇担责任,团结奋斗,追求卓越。这就是开平供电人。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就是开平供电人。
苦中作乐,乐在苦中,豪情满怀。这就是开平供电人。
现在,这35天虽然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开平供电人缘何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答案是一种精神信念,一种长期培养而成的企业文化。有人说,一个企业的战斗力来源于企业之魂――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透过开平供电局近几年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塑造的轨迹,和风细雨、形式多样的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负责任,受尊敬”的企业训条,严格规范的企业制度,依法经营的理念,服务万家灯火的定位等,有效地传播了责任南网、和谐南网的品牌,塑造了勇担责任、追求卓越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有了这种企业文化,自然在任何挑战面前都能战之能胜了。 (本报记者 黄进浓)
――题记
1月26日,正当中国南方遭受特大冰雪灾害、许多地方停电停水之际,开平供电局局长欧郁强向江门供电局领导表态:无论下达多少抗冰复电任务,开平供电局都会全力以赴,坚决不辱使命。
历史会记住这35天――1月27日至3月1日。在贵州、韶关、清远抗冰救灾的前线上,开平供电人挥洒的汗水、挥洒的豪情、挥洒的精神力量,都刻录在每一个细节里:
正当浓浓的春节气氛弥漫着开平时,接到任务的开平供电局副局长陈一捋二话没说,带领抗冰队伍昼夜兼程直奔贵州。
开平供电局副局长吴路力率领的赴清远抗冰抢险队战冰山抗寒风,在极为恶劣的条件下出现了午饭“塞”饼干、两人分喝一支矿泉水的感人场面。
开平供电局副局长徐健雄带领50多名员工奔赴韶关抗冰抢险,连夜奔波劳累,加上粤北天气严寒,在到达驻地的第3天,他就患上了重感冒,和许多队员们一样,脚、手、甚至耳朵都长出了红肿奇痒的冻疮。他却笑着说:“再苦也苦不过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
在爬山的途中,陡峭湿滑的山路让有些队员摔个大跟头,后面的队友就搀扶着,共同攀上海拔几百米的高山;在工地上,当饮用水和饭菜不够时,队员们就相互谦让,很多时候是几个人共饮一瓶水,共吃一份饭。
在韶关的抗冰前线上,爽朗的笑声不时在山上回响。在陡峭的冰山上,在凛冽的寒风前,抗冰队员们不时以娱己娱人的笑话打着趣,艰难险阻若等闲!
一个已退休的供电员工、现年68岁的邝炳才毅然自动请缨,奔赴韶关的抗冰抢险前线。“冰餐寒宿”和日夜苦战使他喉咙发痒,他赶紧将带来的感冒药吃了,悄悄地对人说:“现在是关键时候,不能病呀!”为了承担更多的责任,他们在完成上级交给的预定抢修任务后,主动请缨加入修复号称广东海拔最高的10千伏云岩线寺背岭支线的工作中去了。
在这特殊的35天时间里,留家的开平供电员工时刻与前线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把一批批的药品、防寒装备、塔材线材、各类工具及材料等抢修物资源源不断地运至前线。欧郁强过年前还吩咐把煮好的鸡、鹅送到抗冰队员们的家中,让家属们免除后顾之忧。在既要完成抗冰救灾工作又要保证开平境内的正常供电的双重压力下,他放弃了整个春节假期,运筹帷幄,除了把局里方方面面的工作处理得井井有条,还日夜兼程奔赴抗冰前线指挥和打气。抗冰队员们都说,“后方”的关心支持是抗冰胜利的最大动力……
35天过去了,鲜花和掌声迎接抗冰战士们的凯旋归来。35天,开平供电人创造了许多个“之最”:最早奔赴抗冰前线、完成工程最艰巨最多、最快完成任务、纪律最严明、安全施工效果最好……
勇担责任,团结奋斗,追求卓越。这就是开平供电人。
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这就是开平供电人。
苦中作乐,乐在苦中,豪情满怀。这就是开平供电人。
现在,这35天虽然已经成为人们的记忆,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有意义的研究课题――开平供电人缘何能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答案是一种精神信念,一种长期培养而成的企业文化。有人说,一个企业的战斗力来源于企业之魂――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形成的经营理念、经营目的、经营方针、价值观念、经营行为、社会责任、经营形象等的总和,核心是企业的精神和价值观,是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灵魂。透过开平供电局近几年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企业文化塑造的轨迹,和风细雨、形式多样的培训,职业道德教育,“负责任,受尊敬”的企业训条,严格规范的企业制度,依法经营的理念,服务万家灯火的定位等,有效地传播了责任南网、和谐南网的品牌,塑造了勇担责任、追求卓越为核心的企业文化。有了这种企业文化,自然在任何挑战面前都能战之能胜了。 (本报记者 黄进浓)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