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精神抗冰灾――走进三明电业局新长征突击队
2008-02-15 15:41:35 来源:
A-
A+
电力18讯: 革命战争年代,红军长征创造的丰功伟绩,铸造了伟大的中国铁军精神。和平年代,福建省三明电业局新长征突击队在福建建宁抗冰抢险的艰苦历程和辉煌战绩,同样向人们昭示了新时代电力人的铁军精神。
1月25日,福建省建宁县电网遭受了冰灾毁灭性的摧残。28日,福建省三明电业局新长征突击队,以激昂的斗志奔赴福建省建宁县,与各地来援的突击队共同吹响抗冰保电的战斗号角。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有幸来到福建建宁抗灾第一线,亲眼见证了这支电力铁军的震撼事迹。
这种精神让我们人民警察都很敬佩
2月2日,我从抗灾指挥中心打听到,由福建三明电业局新长征突击队工作负责人周昭负责的突击一队此时正在福建建宁受灾严重的均口镇抢修35千伏宁均线,早饭过后,我就驱车前往。
来到镇本点,发现满山的覆冰,只能看到山上突击队员们模糊的身影,却如何也分不清上山的路线,正发愁,恰巧遇到了正在巡逻的均口镇派出所“全市十佳基层民警”戴建清,当他得知我是前来采访的记者,主动要求给我带路。
他一边叮嘱我小心覆冰的路面打滑,一边激动的告诉我:“停电已经十多天了,电力抢修师傅每天都要走几十里山路,冒雨进行抢修,我们看在眼力,感动在心里,这种精神让我们人民警察都很敬佩!”。
山路异常陡峭,我们只能抓住路旁冰冻的枝叶前进,说是走,倒不如说是爬,当我们走到了抢修现场,手脚早已被冻的没有任何知觉了,看看钟,发现已经中午时分。
于是,我很“荣幸”的在宁均线的抢修现场与抢险队员们共进了午餐。原来,抢修现场一般都地处偏远,条件十分恶劣,抢险队员们为了节省路途奔波时间,中午就在山上解决“肚子”问题。
长途跋涉送来的盒饭早已没有半丝温度,挤压变色的饭菜着实让人提不起任何胃口。
工作负责人周昭夹起一块花白的肥肉就着冰冷的白饭一口吞下,他看着我惊讶的表情,冻的有些发红蜕皮的脸庞露出憨厚的微笑:“吃不惯吧,象我们这种体力活,不多吃点,哪来的力气?”
他还告诉我,抢修已经一个多星期了,突击队员们整日整日的在各个山头巡线、抢修,雨雪天气持续不断,山路大多被冰雪覆盖,许多队员的脚都被冻的红肿溃烂。巡线通常都要花一整天时间,干粮都要随身背着,饿了,就啃上几口干面包,渴了,就上几口早已冰冷的白水。特别是那些雨雪交加的夜晚,大多数队员都借住在当地百姓家中,几床薄薄的棉被根本无法抵御寒冷的袭击,虽然苦,但一想到还有近万户的居民还生活在黑暗中,就什么都忍下来了。
一本厚厚的手记
早就想采访鼎鼎大名的突击队队长陈德阶,可每次都是匆匆一见,还没来得及打声招呼,他又转身去安排其他的工作任务,我只能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暗自叹气。
2月4日下午17时50分,在里心镇的小旅店,我终于等到了巡线归来的陈队长,心想,这下总有时间了吧!
刚坐下,他的电话又响了起来,他对我抱歉的一笑,走到门外。
我无奈的东张西望,瞥见陈队长的案头摊放着一些线路图纸和资料,还有一本厚厚的手记本,突然有些好奇。这时,陈队长走了进来,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微微一笑,将记录本递给我,打趣道:“这里可是记录着兄弟们每天的喜怒哀乐噢!”
“2008年1月28日,‘进行35千伏宁均线倒杆、断线分布……’;2008年1月29日,‘进行35千伏宁均线#5杆断线处理,仅半个小时,已进行除冰的杆塔表面再次出现结冰现象……’;2008年2月1日,‘进行35千伏荷泰线巡线时,覆冰封锁了上山的路……’”
原来,每当夜深人静,队员们沉沉进入梦乡的时候,陈队长就这样秉着烛光,执笔记录下每天的工作情况,并根据现场的环境罗列出第二天工作中危险点、注意事项以及施工线路等详细情况,以保证抢修任务安全、顺利的完成。
他说,冰雪封山,很多上山的路线都被冰层覆盖,上山巡线走不到断线、倒杆处是很正常的,在处理倒杆、断线时,还可能出现结冰带来的危险,如果不详细了解当地的电网分布,分析危险点,不仅使抢修进度受到阻扰,甚至还会对队员的生命构成威胁。
当我问到,队里那么多技术人员,可以将任务分配给他们,为什么自己还那么上心?他回答:作为抢险突击队队长,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做到对队员负责,对建宁人民负责!
这一页页字里行间,凝聚着他多少心血!
“队长,让我们留下!”
2月12日,17时50分,里沙溪电站开闸放水,强大的电流通过这条生命线输送到福建建宁县城关,35千伏荷沙线全线修复,福建建宁抗冰保电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2月11日晚,省公司下达军令状,要求在2月12日晚修复35千伏荷沙线。荷沙线是连接里沙溪水电站与县城的主干线,是全镇几万户居民带来光明的生命线。
当日,突击队所承担的荷沙线抢修任务已提前完成,但为了加快抢修进度,让百姓早日用上电,已连续奋战16天的汉子们发出雄壮的誓言:“队长,让我
1月25日,福建省建宁县电网遭受了冰灾毁灭性的摧残。28日,福建省三明电业局新长征突击队,以激昂的斗志奔赴福建省建宁县,与各地来援的突击队共同吹响抗冰保电的战斗号角。
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我有幸来到福建建宁抗灾第一线,亲眼见证了这支电力铁军的震撼事迹。
这种精神让我们人民警察都很敬佩
2月2日,我从抗灾指挥中心打听到,由福建三明电业局新长征突击队工作负责人周昭负责的突击一队此时正在福建建宁受灾严重的均口镇抢修35千伏宁均线,早饭过后,我就驱车前往。
来到镇本点,发现满山的覆冰,只能看到山上突击队员们模糊的身影,却如何也分不清上山的路线,正发愁,恰巧遇到了正在巡逻的均口镇派出所“全市十佳基层民警”戴建清,当他得知我是前来采访的记者,主动要求给我带路。
他一边叮嘱我小心覆冰的路面打滑,一边激动的告诉我:“停电已经十多天了,电力抢修师傅每天都要走几十里山路,冒雨进行抢修,我们看在眼力,感动在心里,这种精神让我们人民警察都很敬佩!”。
山路异常陡峭,我们只能抓住路旁冰冻的枝叶前进,说是走,倒不如说是爬,当我们走到了抢修现场,手脚早已被冻的没有任何知觉了,看看钟,发现已经中午时分。
于是,我很“荣幸”的在宁均线的抢修现场与抢险队员们共进了午餐。原来,抢修现场一般都地处偏远,条件十分恶劣,抢险队员们为了节省路途奔波时间,中午就在山上解决“肚子”问题。
长途跋涉送来的盒饭早已没有半丝温度,挤压变色的饭菜着实让人提不起任何胃口。
工作负责人周昭夹起一块花白的肥肉就着冰冷的白饭一口吞下,他看着我惊讶的表情,冻的有些发红蜕皮的脸庞露出憨厚的微笑:“吃不惯吧,象我们这种体力活,不多吃点,哪来的力气?”
他还告诉我,抢修已经一个多星期了,突击队员们整日整日的在各个山头巡线、抢修,雨雪天气持续不断,山路大多被冰雪覆盖,许多队员的脚都被冻的红肿溃烂。巡线通常都要花一整天时间,干粮都要随身背着,饿了,就啃上几口干面包,渴了,就上几口早已冰冷的白水。特别是那些雨雪交加的夜晚,大多数队员都借住在当地百姓家中,几床薄薄的棉被根本无法抵御寒冷的袭击,虽然苦,但一想到还有近万户的居民还生活在黑暗中,就什么都忍下来了。
一本厚厚的手记
早就想采访鼎鼎大名的突击队队长陈德阶,可每次都是匆匆一见,还没来得及打声招呼,他又转身去安排其他的工作任务,我只能看着他忙碌的身影暗自叹气。
2月4日下午17时50分,在里心镇的小旅店,我终于等到了巡线归来的陈队长,心想,这下总有时间了吧!
刚坐下,他的电话又响了起来,他对我抱歉的一笑,走到门外。
我无奈的东张西望,瞥见陈队长的案头摊放着一些线路图纸和资料,还有一本厚厚的手记本,突然有些好奇。这时,陈队长走了进来,他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微微一笑,将记录本递给我,打趣道:“这里可是记录着兄弟们每天的喜怒哀乐噢!”
“2008年1月28日,‘进行35千伏宁均线倒杆、断线分布……’;2008年1月29日,‘进行35千伏宁均线#5杆断线处理,仅半个小时,已进行除冰的杆塔表面再次出现结冰现象……’;2008年2月1日,‘进行35千伏荷泰线巡线时,覆冰封锁了上山的路……’”
原来,每当夜深人静,队员们沉沉进入梦乡的时候,陈队长就这样秉着烛光,执笔记录下每天的工作情况,并根据现场的环境罗列出第二天工作中危险点、注意事项以及施工线路等详细情况,以保证抢修任务安全、顺利的完成。
他说,冰雪封山,很多上山的路线都被冰层覆盖,上山巡线走不到断线、倒杆处是很正常的,在处理倒杆、断线时,还可能出现结冰带来的危险,如果不详细了解当地的电网分布,分析危险点,不仅使抢修进度受到阻扰,甚至还会对队员的生命构成威胁。
当我问到,队里那么多技术人员,可以将任务分配给他们,为什么自己还那么上心?他回答:作为抢险突击队队长,我就有责任和义务做到对队员负责,对建宁人民负责!
这一页页字里行间,凝聚着他多少心血!
“队长,让我们留下!”
2月12日,17时50分,里沙溪电站开闸放水,强大的电流通过这条生命线输送到福建建宁县城关,35千伏荷沙线全线修复,福建建宁抗冰保电取得阶段性的胜利。
2月11日晚,省公司下达军令状,要求在2月12日晚修复35千伏荷沙线。荷沙线是连接里沙溪水电站与县城的主干线,是全镇几万户居民带来光明的生命线。
当日,突击队所承担的荷沙线抢修任务已提前完成,但为了加快抢修进度,让百姓早日用上电,已连续奋战16天的汉子们发出雄壮的誓言:“队长,让我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