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亮他乡万家灯火----峡江供电公司援外抗灾保电纪实
2008-02-26 16:43:12 来源:江西省电力公司
A-
A+
电力18讯: 春节前夕,我省大部分地区遭遇50年难遇严重冰冻雨雪灾害天气,各地电网陆续告急。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保证本地电网尽快恢复运行的同时,确保全省其它受灾电网正常运行,同样是电力人光荣的使命和责任,峡江供电公司就是这样一支有着使命感和责任感的队伍。他们在顶冰冒寒迅速抢修好本地电网后,马上又响应上级公司号召,全力支援丰城、永丰重灾区抗冰保电,自大年初一起累计向丰城、永丰派出五批共计49名抢修人员,在短短半个多月的时间内帮助修复了受灾严重的丰城市袁渡、铁路、洛市三镇和永丰县石马镇电网。他们“抛”下妻儿老小,“撇”下即将临盆的妻子,为尽快修复全省其它受损电网卧冰踏雪、辗转崇山峻岭之间,重新立杆建塔、架线、除障、保供电,奏响了一曲无私援外的新时代电力抢修之歌。
起程篇:放下团圆饭奔赴灾区
2月7日,大年三十晚,峡江供电公司接到上级支援丰城的指示。“自己公司只有60多名具备上杆作业的男性抢修人员,都还在为确保春节稳定供电而忙碌,哪还抽得人出去支援别人啊?”有些人接到求援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抽不出也得抽,人家灾情比我们严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火速支援丰城――接到求援后,该公司立刻组织人力物力,迅速行动,仅用2个小时,通过自愿报名与择优选派,就已确定了17名支援人员名单。通知他们出发时,他们有的刚从抢修工地归来准备与家人吃个年夜饭,有的则还在工地抢修自己的供电设施。这些临危受命的员工在接到任务后,并没有留恋与家人团圆的美好时光,而是发挥准军事化训练精神,打点行装,带好自己的抢修工具,火速赶往灾区。
大年初二下午,福民供电所的王卫平在本所受损电力线路全部恢复运行后,向在丰城支援的工友打了个电话。当他得知丰城电力受损特别严重,抢修任务十分艰巨时,马上联系了另外五名刚刚抢修归来的工友,主动要求前去支援,加入到了这场特殊的战斗中。
灾区的电力设施一天没有得到彻底恢复,峡江的支援就一天不会停。大年初四以来,又陆续有四批共计21名峡江供电人组成的抢修队伍赶赴丰城。2月17日,该公司支援丰城的抗灾保电抢修队还在玉华山修复受灾电网,而另外一支抗灾保电突击队又刚刚组建,奔赴永丰重灾区,帮助永丰供电公司修复地势最险要、施工条件最艰苦的石马镇受损电网……
抢修篇:形势严峻险情不断 全力以赴光明重返
永丰线石马镇受损电网位于石马镇深山密林之中,海拔1000多米,从距离最近的村庄徒步上山就至少得走上1个多小时。为节约施工往返时间,尽快完成工程项目,突击抢修队住进了山脚下的水库发电站,把机房改成了临时寝室,20多人、10多人拥挤在一间。队员们克服居住条件简陋、没有浴室等重重困难,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口冰冷的矿泉水。在嘹亮的号子声中,一根根的杆塔重新树立在群山之顶,而拿抢修队员的话说,上杆操作则像是在走钢丝,站在电杆上,脚下就是几百上千米高的悬崖,往下看一眼都会让人头晕,别说站在电杆上做事了。再难再苦也得上,队员们认真履行每一步工作程序,放葫芦、旧横担补强、卸瓷瓶,紧线不放过任何细小环节。经过连续七天的抢修,石马镇几乎瘫痪的电网提前修复完毕。
要问峡江援外抢修队是如何克服任务重,施工条件差等困难顺利完成抢修任务的,从下面这个小故事里或许你可以得到答案。2月12日20时许,荒芜的田野早已被笼罩在黑暗中,刚刚从外架线归来的峡江支援丰城电力抢修人员陆续回到集合点。“王欢、龚寿根、刘鸿宇……”抢修队队长胡万庚开始点名确认大家是否归队,当点到一位名叫胡作祥的抢修工时,竟无人回答,打他手机却无法接通,这时大家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胡万庚命令大家分头去找人。漆黑的田野里,到处都是池塘和坑穴,拿着照明灯找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进去,队友们一边大声呼唤“胡作祥”的名字,一边在心里暗暗为他祈求。“队长,人找到了”,半个多小时后,终于从远方传来了队友的声音。原来,胡作祥在架完分给自己的线路后发现其他地方有段线还没架好,就凭感觉把这几档线架好了。面对此情此景,丰城市袁渡供电所的刘所长激动地说,峡江支援队的精神令人感动!丰城人民感谢你们!
人物篇:亲情与抢修之间,他们选择了抢修
宋希冰是峡江公司现场施工负责人中的佼佼者,他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但一到施工现场,声音最大的是他,最爱“骂人”的也是他,工友们都知道他急的唯一目的是早点完成抢修施工任务,但却不知道此刻他正承受着年迈的母亲因脑血管梗塞的心痛,2月17日,公司任命他去永丰支援抢修时,工友们才从他朋友那得知他母亲因病住院并且已转到南昌住院的消息,领导找劝他去南昌看护,憨厚的他只是说了一句话“母亲那还有我家人,我去永丰”
城关供电所员工彭伟,是此次援助永丰抢险突击一队的成员,在之前抗击峡江冰雪的过程中,已连续半个月奋战在抢修一线。他的妻子进入预产期,面对急需照顾的爱人和灾区的百姓,他<
起程篇:放下团圆饭奔赴灾区
2月7日,大年三十晚,峡江供电公司接到上级支援丰城的指示。“自己公司只有60多名具备上杆作业的男性抢修人员,都还在为确保春节稳定供电而忙碌,哪还抽得人出去支援别人啊?”有些人接到求援后发出了这样的疑问。抽不出也得抽,人家灾情比我们严重,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火速支援丰城――接到求援后,该公司立刻组织人力物力,迅速行动,仅用2个小时,通过自愿报名与择优选派,就已确定了17名支援人员名单。通知他们出发时,他们有的刚从抢修工地归来准备与家人吃个年夜饭,有的则还在工地抢修自己的供电设施。这些临危受命的员工在接到任务后,并没有留恋与家人团圆的美好时光,而是发挥准军事化训练精神,打点行装,带好自己的抢修工具,火速赶往灾区。
大年初二下午,福民供电所的王卫平在本所受损电力线路全部恢复运行后,向在丰城支援的工友打了个电话。当他得知丰城电力受损特别严重,抢修任务十分艰巨时,马上联系了另外五名刚刚抢修归来的工友,主动要求前去支援,加入到了这场特殊的战斗中。
灾区的电力设施一天没有得到彻底恢复,峡江的支援就一天不会停。大年初四以来,又陆续有四批共计21名峡江供电人组成的抢修队伍赶赴丰城。2月17日,该公司支援丰城的抗灾保电抢修队还在玉华山修复受灾电网,而另外一支抗灾保电突击队又刚刚组建,奔赴永丰重灾区,帮助永丰供电公司修复地势最险要、施工条件最艰苦的石马镇受损电网……
抢修篇:形势严峻险情不断 全力以赴光明重返
永丰线石马镇受损电网位于石马镇深山密林之中,海拔1000多米,从距离最近的村庄徒步上山就至少得走上1个多小时。为节约施工往返时间,尽快完成工程项目,突击抢修队住进了山脚下的水库发电站,把机房改成了临时寝室,20多人、10多人拥挤在一间。队员们克服居住条件简陋、没有浴室等重重困难,饿了啃几口干粮,渴了喝口冰冷的矿泉水。在嘹亮的号子声中,一根根的杆塔重新树立在群山之顶,而拿抢修队员的话说,上杆操作则像是在走钢丝,站在电杆上,脚下就是几百上千米高的悬崖,往下看一眼都会让人头晕,别说站在电杆上做事了。再难再苦也得上,队员们认真履行每一步工作程序,放葫芦、旧横担补强、卸瓷瓶,紧线不放过任何细小环节。经过连续七天的抢修,石马镇几乎瘫痪的电网提前修复完毕。
要问峡江援外抢修队是如何克服任务重,施工条件差等困难顺利完成抢修任务的,从下面这个小故事里或许你可以得到答案。2月12日20时许,荒芜的田野早已被笼罩在黑暗中,刚刚从外架线归来的峡江支援丰城电力抢修人员陆续回到集合点。“王欢、龚寿根、刘鸿宇……”抢修队队长胡万庚开始点名确认大家是否归队,当点到一位名叫胡作祥的抢修工时,竟无人回答,打他手机却无法接通,这时大家的心一下子被揪了起来。胡万庚命令大家分头去找人。漆黑的田野里,到处都是池塘和坑穴,拿着照明灯找人一不小心就有可能掉进去,队友们一边大声呼唤“胡作祥”的名字,一边在心里暗暗为他祈求。“队长,人找到了”,半个多小时后,终于从远方传来了队友的声音。原来,胡作祥在架完分给自己的线路后发现其他地方有段线还没架好,就凭感觉把这几档线架好了。面对此情此景,丰城市袁渡供电所的刘所长激动地说,峡江支援队的精神令人感动!丰城人民感谢你们!
人物篇:亲情与抢修之间,他们选择了抢修
宋希冰是峡江公司现场施工负责人中的佼佼者,他是一个不爱说话的人,但一到施工现场,声音最大的是他,最爱“骂人”的也是他,工友们都知道他急的唯一目的是早点完成抢修施工任务,但却不知道此刻他正承受着年迈的母亲因脑血管梗塞的心痛,2月17日,公司任命他去永丰支援抢修时,工友们才从他朋友那得知他母亲因病住院并且已转到南昌住院的消息,领导找劝他去南昌看护,憨厚的他只是说了一句话“母亲那还有我家人,我去永丰”
城关供电所员工彭伟,是此次援助永丰抢险突击一队的成员,在之前抗击峡江冰雪的过程中,已连续半个月奋战在抢修一线。他的妻子进入预产期,面对急需照顾的爱人和灾区的百姓,他<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