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新”惠万民服务“三农”暖人心----记南安市供电公司全面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2008-01-10 09:45:09 来源:
A-
A+
电力18讯: 近年来,随着国内外煤炭、石油、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廉价而清洁的绿色能源――电,越来越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电气化成为人类发展的必然阶段。在我国,农村人口占80%%,如何扎实有力地推进农村经济发展,加快农村电气化建设,构建供用和谐的新农村用电环境,更全面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成为南安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南安市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关注的焦点。
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曾一度是闽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市土地总面积2036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雪峰开发区及2个乡,共404个行政村、居委会,户籍人口148.19万。2007年全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00.6亿元、比增15.8%%;财政总收入22.58亿元,比增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15%%,增幅创10年来最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增12.1%%,增幅创11年来最高;经济实力提质增量,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比2000年翻一番,综合实力继续跻身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全省十强县(市)行列,位居2007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63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第52位。
健全机制夯实新农村电气化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大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电网公司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出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供电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闽经贸能源〔2007〕705号),明确了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建设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南安市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成立了由市政府李天居副市长任组长的南安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推动全市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设办公室,由市经贸局林燕斌副局长任主任,具体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今年来,领导小组把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严抓管理、狠抓落实,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安市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考评工作管理办法》、《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以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要求,积极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取得初步较好成效。
奋发作为铺就新农村电气化之路
“用电难曾经一直是困扰我们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用电问题不解决,村里的企业不敢扩大生产,甚至有些企业被迫迁到外地。”谈起以前在用电上的困难,党的十七大代表、梅山镇蓉中村党总支书记李振生深有感触地说。
“现在好了,近年来,在政府的关心下,南安市电力公司不断帮助我们进行线路改造和变压器增容,只要配变一超载,供电部门就会迅速帮我们解决。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确实好!”李振生在谈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对蓉中村村民用电带来的变化时兴奋地说。
南安市政府积极主动地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加快建设坚强农村电网,不断提高农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建立规范的社会供用电秩序,积极构建“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新农村电气化格局,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整体水平,铺就了服务“三农”、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路。
全面出击“三新”服务“三农”结硕果
2007年,南安市人民政府在电网建设上投入2.1亿元资金,全市已有12个乡镇、133个行政村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通过新增变压器、更换新电线、重新布局线路走向等,这些村的农民告别了原来日光灯亮不起来、空调启动不了的生活,原来拉得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线变得整齐美观,家庭小工业、农家乐服务业等也有了发展的空间。
南安市还在新农村建设重点形象示范村如官桥内厝村、石井菊江村、康美兰田村、仑苍大宇村、梅山蓉中村、东田湖山村、蓬华华美村等,结合小区别墅群建设现状,优先采取电缆化改造,推行配电典型设计,加强配网综合管理,打造出许多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精品形象工程。
去年,南安市人均年用电量2255千瓦时,其中人均年生活用电量306千瓦时,户通电率达100%。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南安市农村用电水平大幅提高,村配变容量比农网改造时期再翻一番、村民生活用电量年增长25%以上,为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供用电后盾。
“十一五”期间,南安市将完成17个乡镇、284个行政村的电气化建设,继续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快建设坚强农村电网,推动农电事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
南安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与台湾岛隔海相望,距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曾一度是闽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全市土地总面积2036平方公里,下辖3个街道办事处、21个镇、雪峰开发区及2个乡,共404个行政村、居委会,户籍人口148.19万。2007年全市预计实现生产总值300.6亿元、比增15.8%%;财政总收入22.58亿元,比增2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增15%%,增幅创10年来最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增12.1%%,增幅创11年来最高;经济实力提质增量,人均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比2000年翻一番,综合实力继续跻身全国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全省十强县(市)行列,位居2007年度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第63位、最具投资潜力百强第52位。
健全机制夯实新农村电气化基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大历史任务,大力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国家电网公司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出发,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出实施“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户户通电”工程,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供电管理和服务水平,全力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省委、省政府下发了《关于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闽经贸能源〔2007〕705号),明确了工作原则、工作目标、实施步骤和建设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南安市积极响应党和国家号召,成立了由市政府李天居副市长任组长的南安市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全面领导和推动全市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领导小组设办公室,由市经贸局林燕斌副局长任主任,具体协调解决建设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今年来,领导小组把将新农村电气化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全面规划、合理布局、严抓管理、狠抓落实,大力推进新农村电气化建设。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南安市电力公司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发布的《新农村电气化建设考评工作管理办法》、《新农村电气化标准体系》以及《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实施纲要》等文件要求,积极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取得初步较好成效。
奋发作为铺就新农村电气化之路
“用电难曾经一直是困扰我们村经济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用电问题不解决,村里的企业不敢扩大生产,甚至有些企业被迫迁到外地。”谈起以前在用电上的困难,党的十七大代表、梅山镇蓉中村党总支书记李振生深有感触地说。
“现在好了,近年来,在政府的关心下,南安市电力公司不断帮助我们进行线路改造和变压器增容,只要配变一超载,供电部门就会迅速帮我们解决。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确实好!”李振生在谈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对蓉中村村民用电带来的变化时兴奋地说。
南安市政府积极主动地开展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工作,加快建设坚强农村电网,不断提高农村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建立规范的社会供用电秩序,积极构建“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供用和谐”的新农村电气化格局,不断提高农村电气化整体水平,铺就了服务“三农”、促进新农村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之路。
全面出击“三新”服务“三农”结硕果
2007年,南安市人民政府在电网建设上投入2.1亿元资金,全市已有12个乡镇、133个行政村完成新农村电气化建设。通过新增变压器、更换新电线、重新布局线路走向等,这些村的农民告别了原来日光灯亮不起来、空调启动不了的生活,原来拉得像蜘蛛网一样的电线变得整齐美观,家庭小工业、农家乐服务业等也有了发展的空间。
南安市还在新农村建设重点形象示范村如官桥内厝村、石井菊江村、康美兰田村、仑苍大宇村、梅山蓉中村、东田湖山村、蓬华华美村等,结合小区别墅群建设现状,优先采取电缆化改造,推行配电典型设计,加强配网综合管理,打造出许多新农村电气化建设精品形象工程。
去年,南安市人均年用电量2255千瓦时,其中人均年生活用电量306千瓦时,户通电率达100%。通过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南安市农村用电水平大幅提高,村配变容量比农网改造时期再翻一番、村民生活用电量年增长25%以上,为推进海峡西岸社会主义新农村经济建设提供了坚实的供用电后盾。
“十一五”期间,南安市将完成17个乡镇、284个行政村的电气化建设,继续加快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加快建设坚强农村电网,推动农电事业可持续发展,积极构建“户户通电、供电可靠、安全经济<
评论
最新评论(0)
相关新闻:
-
无相关信息